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与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玲 《丽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1-56,共6页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主持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位领导人在两次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结合两次文艺座谈会的具体内容,...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主持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位领导人在两次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结合两次文艺座谈会的具体内容,从文学服务对象、文艺评判标准、文学创作的效益、文学创作源泉4个方面对文艺思想路线的改变进行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座谈会 毛泽东 习近平 文艺思想
下载PDF
认识新时期文艺重大问题的钥匙——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
作者 张文诺 《莆田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9-84,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事业的重要地位,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指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讲话"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一系列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事业的重要地位,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指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讲话"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文艺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必将大大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艺座谈会 讲话 文艺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文艺繁荣需要怎样的文艺批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新河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7期98-102,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批评的重要讲话,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并结合当前文艺批评实践中实际存在的种种弊端,从重塑批评精神、重树批评标准、重建中国话语等维度,对文艺批评的性质、目的、原则、方法、标准、指导思想等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批评的重要讲话,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并结合当前文艺批评实践中实际存在的种种弊端,从重塑批评精神、重树批评标准、重建中国话语等维度,对文艺批评的性质、目的、原则、方法、标准、指导思想等进行了全方位阐述,为当前文艺批评的改进以及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设计了基本路径,指明了努力方向,必将极大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座谈会 批评精神 批评标准 中国话语
下载PDF
艺术院校基层党建与闳约深美精神有效契合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荣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8-71,共4页
艺术学院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必须具有自身的特点。从南京艺术学院"闳约深美"校训出发,结合传媒学院的具体案例,详细论述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与闳约深美精神的有效契合,能更好地实现艺术院校人才培养... 艺术学院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必须具有自身的特点。从南京艺术学院"闳约深美"校训出发,结合传媒学院的具体案例,详细论述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与闳约深美精神的有效契合,能更好地实现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座谈会 艺术院校 闳约深美 三严三实 党建
下载PDF
学习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树立“中国国家艺术形象”
5
作者 史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当前的艺术创作应该树立"中国国家艺术形象",这一形象的特点、性质和创作要求等完全符合习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主要精神。"中国国家艺术形象"有其独特表现,它在性质上要达到不同方面的协调和整合,对艺术... 当前的艺术创作应该树立"中国国家艺术形象",这一形象的特点、性质和创作要求等完全符合习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主要精神。"中国国家艺术形象"有其独特表现,它在性质上要达到不同方面的协调和整合,对艺术创作主体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创作"中国国家艺术形象"的作品对艺术创作具有引领意义,对国家利益的影响与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艺术形象 习近平 文艺座谈会 中国梦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承继与创新——基于两个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文本考察
6
作者 余敏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3-18,共6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文艺工作,不仅缘于文艺对全局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是为应对无日不趋新的社会实践变化。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文艺工作,不仅缘于文艺对全局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是为应对无日不趋新的社会实践变化。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史上的两篇重要文献,对它们的文本考察可以梳理出既有承继又有创新的文艺工作思路。中国共产党在文艺工作的核心价值上,强调文艺人民性并不断丰富人民性的内涵和实现方式;在文艺工作的根本原则上,强调文艺政治属性并不断延展文艺政治属性的弹性和张力;在文艺工作的方向保证上,强调文化领导权并不断优化掌握文化领导权的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工作 承继 创新 文艺座谈会
下载PDF
现代中国文学史中的文艺座谈研究述论
7
作者 蓝善康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9-56,共8页
文艺座谈是文化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围绕特定的文艺议题进行的讨论活动。学界对文艺座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一些重要文艺座谈会开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和创作影响研究等。研究抗战大后方文艺座谈活动,还需要在史料发掘、座谈形态研究的... 文艺座谈是文化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围绕特定的文艺议题进行的讨论活动。学界对文艺座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一些重要文艺座谈会开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和创作影响研究等。研究抗战大后方文艺座谈活动,还需要在史料发掘、座谈形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考察座谈所呈现的话语空间及其动态影响。抗战期间文化界即已对座谈的组织形式、功能和危机修复等展开了方法论探讨,有的文章则显示出本体性反思的努力。现代中国的文艺座谈活动拥有多种变体形式,其与文学沙龙有着一定的区别。文艺座谈所产生的集体语境构筑出一个公众表达文艺意见的话语空间,其实质为文学批评的一种互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座谈 抗战文学 文学批评 话语
下载PDF
论抗战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的阶段性、独特性和运作机制
8
作者 蓝善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33-41,共9页
文艺座谈会是现代中国文学生产中的重要现象。全面抗战以来的文艺座谈会可将重要性作为量度进行阶段划分,各阶段的起承转合与政治话语的介入密切关联。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的阶段性形态伴随着文艺通俗化运动的起落、旧文艺与新文艺的此消彼... 文艺座谈会是现代中国文学生产中的重要现象。全面抗战以来的文艺座谈会可将重要性作为量度进行阶段划分,各阶段的起承转合与政治话语的介入密切关联。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的阶段性形态伴随着文艺通俗化运动的起落、旧文艺与新文艺的此消彼长,体现出介入现实、参与抗战、改造文艺的雄心和魄力。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立足于战时国家层面发出文艺之声,其鲜明的议题意识体现出左右文艺进程的倾向,某些议题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大后方文艺座谈会依托文化团体及其刊物召开,具有一定的文学派性倾向,会期的不确定性和气氛的民主性为文学话语生产提供了较为自由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座谈会 抗战大后方 阶段性 独特性 机制
下载PDF
关于旧体诗创新改革的思考
9
作者 穆占一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84-87,共4页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出文艺服务对象是为什么人的问题;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出文艺服务对象是为什么人的问题;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通过两次文艺座谈会讲话可以看出,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就是要看它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而不应以韵律作为诗词品鉴的唯一或者最高标杆,讲究"词必有韵,诗必格律"。所以,以创新精神推动韵律改革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座谈会 思想 推动 旧体诗 改革
下载PDF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10
作者 王纪刚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2-115,111,共5页
本文梳理了舒群参与《解放日报》副刊以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相关活动,既展示了舒群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筹备过程以及党在延安时期的文艺政策。
关键词 舒群 《解放日报》 文艺座谈会
下载PDF
中国文论“格调说”与文艺创作的品位标高
11
作者 张文浩 《语文学刊》 2020年第5期22-27,共6页
中国文论“格调说”包含传统诗教的优美风格与崇高境界,也是当代文艺创作的品位标高和价值准则其一,坚持崇古与创新的双向结合,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植根于艺术家心底,在作品里反映传统文化的新价值,为传播社会主义文艺... 中国文论“格调说”包含传统诗教的优美风格与崇高境界,也是当代文艺创作的品位标高和价值准则其一,坚持崇古与创新的双向结合,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植根于艺术家心底,在作品里反映传统文化的新价值,为传播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连续文化血脉;其二,坚持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双向结合,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状态,表达健全谐美的人格情志,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效应;其三,坚持创作主体人格和文艺作品风格的双向结合,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和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重任,不断提升艺术反映能力,展示“中国气派”的艺术家人格形象。“格调说”所含蕴的文艺批评尺度,与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的“四大观点”即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审美的四个尺度,构成了因缘和合的文艺品位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说 品位标高 文艺座谈会 文艺创作
下载PDF
“文革”主流文艺思想的构成与运作──“文革文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60-66,133,共8页
本文对盛极一时的“文革”主流文艺思想的构成作了清晰的勾勒;对在特定社会文化系统中的“文革”主流文艺思想及文学批评的独特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述,并深刻揭示了其制度的和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 “文革”主流文艺思想 《纪要》 “三突出” 写作组 大批判
下载PDF
对延安文艺讲话中文艺批评思想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国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是片面而不完整的,要完整理解毛泽东延安文艺批评观的全部内容,就必须回到延安文艺讲话的历史文...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是片面而不完整的,要完整理解毛泽东延安文艺批评观的全部内容,就必须回到延安文艺讲话的历史文本之中,既看到相关的理论阐释,也要关注毛泽东对于8个错误思想观念的分析与批判,并切实回到延安文艺讲话的历史语境之中,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认识延安文艺批评观的真正内容与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批评标准 八种糊涂观念 文艺思想
下载PDF
艺术何以源于生活,如何高于生活——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角度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7
14
作者 艾秀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2-147,共6页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过的文论观点。艺术何以来源于生活,又是如何高于生活的,其深层意蕴值得探索。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看来,日常生活的边缘性与奠基性是其产生艺术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过的文论观点。艺术何以来源于生活,又是如何高于生活的,其深层意蕴值得探索。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看来,日常生活的边缘性与奠基性是其产生艺术等高级意识形态活动的原因;同时由于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实用主义、平均状态等特性,又要求艺术对生活有所超越。这一文艺命题同时蕴涵着毛泽东关于“生活”概念的特指意义及其改造日常生活的特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艺术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大跃进文艺发生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长期以来,学界多把大跃进文艺的发生看做极左文艺思潮或领袖政治的产物。这一看法有着合理性,但却忽视了群众介入文艺这一历史因素对大跃进文艺发生的影响。宏观把握20世纪前半期的文艺发展,可以发现其呈现出知识分子—群众的转向趋势,... 长期以来,学界多把大跃进文艺的发生看做极左文艺思潮或领袖政治的产物。这一看法有着合理性,但却忽视了群众介入文艺这一历史因素对大跃进文艺发生的影响。宏观把握20世纪前半期的文艺发展,可以发现其呈现出知识分子—群众的转向趋势,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合法授权则起着关键的衔接作用。大跃进文艺之根早已种植在文艺的群众转向中,是其历史性发展在特殊时代土壤中突破的结果。它的发生不仅赋予了群众特殊的文艺权力,标志着文艺群众转向的高潮,而且形塑了群众新的文化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跃进文艺 群众转向 群众创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论延安文艺大众化的历史演变与实践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贵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7,共9页
大众化问题的缘起基于新文学作家力图释放和化解新文学的接受困扰。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再到"延安",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大众化的发展轨迹。"左联"时期的历史贡献主要是对大众化理论的讨论,... 大众化问题的缘起基于新文学作家力图释放和化解新文学的接受困扰。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再到"延安",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大众化的发展轨迹。"左联"时期的历史贡献主要是对大众化理论的讨论,但未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作品。"文协"期间沿承了"左联"的讨论,其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民族形式"的研究。延安时期是"左联"以来的大众化运动的收获期,这其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不容忽视:一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大众化问题的空前深入而系统的阐发。《讲话》是对"左联"以来有关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集大成和全面提升,有效弥补和修复了"左联"时期理论上的不足与缺陷,其阐发的理论针对性强而便于作家操作,对指导作家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是延安文艺借助于政治的力量,使大众化运动在文艺的各个层面得以全方位的展开。这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是延安文艺的大众化运动能取得巨大功绩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延安 文艺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确立与新时代传承——论两次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联系
17
作者 罗新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8-83,99,共7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文艺体制化的开创性文件,其中奠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红色传统和文化基因,在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得到富于时代意义的传承与发展,其突出表现在立足于现实的问题意识、...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文艺体制化的开创性文件,其中奠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红色传统和文化基因,在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得到富于时代意义的传承与发展,其突出表现在立足于现实的问题意识、坚定的人民立场、强烈的国族认同等三个方面。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传承发展,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文艺面对现实、人民和民族三个基本维度的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其在以文化强国、民族复兴为指归的新时代文艺建设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习近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延安文艺座谈会对革命文艺的重塑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富龙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3,100,共7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人类文艺史上第一次彻底解决了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于文艺大众化最系统、最完整的阐述。对于中国美术来说,毛泽东的《讲话》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转折意义。在《讲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人类文艺史上第一次彻底解决了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于文艺大众化最系统、最完整的阐述。对于中国美术来说,毛泽东的《讲话》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转折意义。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延安美术从创作者立场到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美术大众化在解放区晴朗的天空下变成了现实,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革命文艺 重塑 延安美术
原文传递
明确文化为什么人服务这个根本问题——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
作者 陈兴山 杨文文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1942年5月毛泽东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在会上作题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强调“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是文艺的中心问题,阐明“了解人熟悉人”是文艺的“第一位的工作”,提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 1942年5月毛泽东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在会上作题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强调“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是文艺的中心问题,阐明“了解人熟悉人”是文艺的“第一位的工作”,提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唯一的源泉”。这些文艺的立场、原则、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新时代新征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隽永意义,对其文艺理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文艺理论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 文艺创新 精神文明
下载PDF
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以四十年代的三次论争为中心(中)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丽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16,共7页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态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民族形式问题 新文艺 旧形式 大众化 《讲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