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怎么变成“意识形态”——寻找消失的“观念” 被引量:4
1
作者 廖伟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4,共9页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马克思对"意识"(BewuBtsein)的使用与观点,是从将其视为"需经理解与认识"的一种带有"哲学特定意涵"的对象,转变为将其作为"独立"的、与"现实生活"相对应...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马克思对"意识"(BewuBtsein)的使用与观点,是从将其视为"需经理解与认识"的一种带有"哲学特定意涵"的对象,转变为将其作为"独立"的、与"现实生活"相对应的概念加以阐释。"意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反映,在转变为"意识形态"前,它必须先具体化为"观念",并以两种模式来演变。一种成了代表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即广义的、具有中立性质的意识形态;另一种则质变为带有负面意涵的意识形态,这系因人类的异化劳动、阶级建构等因素,使它在具体化为观念的过程中,产生了负面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观念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文学本质界定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学文 凌玉建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53-63,共11页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的。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的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复义性。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的中文版《马恩全集》和《马恩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ideologischer Natur)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本质
原文传递
社会心理:一个唯物史观概念的再探讨
3
作者 贾孝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第4期120-124,共5页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心理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社会心理内涵的理解应转变思维方式,对以往普遍认同的社会心理内涵进行反思。从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社会心理内...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心理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社会心理内涵的理解应转变思维方式,对以往普遍认同的社会心理内涵进行反思。从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社会心理内部构成要素的特征及社会心理和文化的关系三个角度,深入理解社会心理的内涵,从而达到对社会心理本质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感性经验 理性价值 文化
下载PDF
近三十年中国文艺意识形态概念研究述评
4
作者 王忠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1-75,共5页
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中国研究者争论的热点。通过对意识形态内涵就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进行重点梳理,归纳出四种类型:一是文学的本性是意识形态或特殊的意识形态;二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社会意识形式;三... 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中国研究者争论的热点。通过对意识形态内涵就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进行重点梳理,归纳出四种类型:一是文学的本性是意识形态或特殊的意识形态;二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社会意识形式;三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但与意识形态相关;四是跳出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直接关系,提倡对意识形态内涵作泛化的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应从学理入手,以哲学为支撑点,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根基,以具体文本为阵地,在与社会意识相契合下来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使得文艺思想观念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转变成一种自然的普遍状态,不仅仅是文学思想观念中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更被赋予了一种积极的文艺政治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文学本性 意识形态性 社会意识形式 泛化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早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对“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命题背景的考察
5
作者 董学文 凌玉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6,38,共6页
把文学与"意识形态"概念结合起来,并直接断定"文学是意识形态",起于"革命文学"时期。当时称文学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变迁,另方面则因为"意识形态"一词曾在"社... 把文学与"意识形态"概念结合起来,并直接断定"文学是意识形态",起于"革命文学"时期。当时称文学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变迁,另方面则因为"意识形态"一词曾在"社会意识形式"的意义上使用。而当它转而指称"意德沃罗基"时,又正好契合了"革命文学"倡导者们对文学实践功能的理论期待。于是"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的命题,在现代中国本土找到了其生长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意德沃罗基 文艺意识形态学说 革命文学
下载PDF
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62
6
作者 董学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6,共8页
从马克思的原文和权威译文的表述看,“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形式”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马克思没有把“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相等同,更没有把文学简单界说为“意识形态”。文学应归属于一种“社会意... 从马克思的原文和权威译文的表述看,“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形式”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马克思没有把“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相等同,更没有把文学简单界说为“意识形态”。文学应归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复杂,将“审美”和“意识形态”组合成“审美意识形态”概念,并用此作为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 审美 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形式
原文传递
文学是一种审美话语实践——文学本质的新表述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鹏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文学本质问题是近年来文学理论界论争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在论争过程中往往混淆了文学的定位和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定位和本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文学的定位是:文学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社会意识形式。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笔者提出... 文学本质问题是近年来文学理论界论争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在论争过程中往往混淆了文学的定位和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定位和本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文学的定位是:文学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社会意识形式。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关于文学本质的新表述方式:文学是一种审美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定位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的本质 审美话语实践
下载PDF
文学本质界说与本体论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到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到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生产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文学本体论。以此透视"审美意识形态"论,可以发现,无论是审美意识还是意识形态,都不构成文学的本体,它们都可以纳入文学的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本体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 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下载PDF
文学本质界说与本体论问题
9
作者 陈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17,共6页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生...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生产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文学本体论。以此透视"审美意识形态"论,可以发现,无论是审美意识还是意识形态,都不构成文学的本体,它们都可以纳入文学的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本体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 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