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次叠加的同生溶蚀作用对滩相储层发育的控制——以川中栖霞组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心奕 伏美燕 +5 位作者 邓虎成 吴冬 胥旺 何溥为 陈培 郭恒玮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4,255,共7页
川中地区栖霞组油气勘探已获得突破,但栖霞组优质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尚不明确。文中综合利用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的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及各类白云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数据,结合构造背景和沉积演化特征,对该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 川中地区栖霞组油气勘探已获得突破,但栖霞组优质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尚不明确。文中综合利用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的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及各类白云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数据,结合构造背景和沉积演化特征,对该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栖霞组储层发育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斑状白云岩、砂屑灰岩、微亮晶球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储层类型包括溶洞型、溶孔-溶洞型和溶孔型。溶洞发育的白云岩、亮晶砂屑灰岩和微亮晶球粒灰岩储层对产能贡献明显,为该地区的优质储层。栖霞组优质储层发育于开阔台地的颗粒滩微相,主要受到古地貌缓坡部位的低频次叠加的同生溶蚀作用控制。根据储层演化过程建立了川中地区栖霞组优质储层发育模式。研究成果对于下一步分析川中地区储层分布规律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相 储层形成机理 同生溶蚀作用 热液作用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与特深层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8 位作者 李慧莉 朱东亚 张军涛 杨敏 段金宝 邓尚 尤东华 武重阳 陈森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在深层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了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并形成了碳酸盐岩“三元控储”等成储理论认识。近年来,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相继在超过7 000 m甚至8 000 m的超深层中发现了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深层储层类型... 在深层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了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并形成了碳酸盐岩“三元控储”等成储理论认识。近年来,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相继在超过7 000 m甚至8 000 m的超深层中发现了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深层储层类型更加多样,控储因素中,相带、流体、压力和断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内涵更为丰富。结合近期大量新的超深钻探资料,持续开展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成储机理的研究。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顺北地区奥陶系和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的深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破裂和多类型流体耦合改造储集体的成储机制;通过上震旦统四川盆地灯影组和塔里木盆地奇格布拉克组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新元古代“白云石海”沉积环境、早期溶蚀和早期油气充注在成储与孔隙保持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开展含膏岩层系白云岩成储的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膏盐岩封盖及超压、较为封闭的环境下,白云石重结晶作用显著改善了储集物性。深层-超深层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丰富了“三元控储”理论,有效引领了超深层,乃至特深层的油气勘探。断控和断-溶双控储集体、古老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尤其是寒武系厚层膏盐岩之下的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在中西部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广泛分布,有望成为万米特深层钻探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断控缝洞储集体 断裂-流体控储机制 微生物岩储层 含膏白云岩储层 碳酸盐岩成储机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上寒武统热液改造型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坤 胡素云 +4 位作者 刘伟 王铜山 黄擎宇 石书缘 马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9-951,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寒武系存在热液活动且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受到了热液的影响,但热液活动与储层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储层的分布特征尚不明确。根据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和台缘带丘滩体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古城地区寒...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寒武系存在热液活动且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受到了热液的影响,但热液活动与储层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储层的分布特征尚不明确。根据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和台缘带丘滩体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古城地区寒武统白云岩为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成因,热液的作用方式是后期改造,发育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层。镁同位素分析表明,鞍形白云石沉淀所需的镁离子主要来自于寒武系本身,热液流体先对白云岩进行溶蚀,层内富集镁离子后再发生白云石沉淀。综合测井、岩心资料,通过计算强热液改造段与待预测井段的测井响应之间的协方差距离,实现了城探1井热液改造强度的单井预测。与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实现了上寒武统各期丘滩体等时地层格架的热液改造强度的平面预测。结合热液流体对储层的差异改造,预测了不同储集性能的热液改造型储层的平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改造型储层 储层形成机制 热液改造强度 分布预测
原文传递
烃源岩之下岩性油藏成藏模拟实验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云峰 王朋岩 陈章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6-443,共8页
在总结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设计了烃源岩之下岩性油藏实验模型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 ,再现了烃源岩之下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 ,对油气运移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 ,探讨了烃源岩之下岩性圈闭中油气聚... 在总结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设计了烃源岩之下岩性油藏实验模型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 ,再现了烃源岩之下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 ,对油气运移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 ,探讨了烃源岩之下岩性圈闭中油气聚集成藏的机制。实验结果及实例表明 ,该类油藏的形成须满足两个地质条件 ,即上覆优质烃源岩具有足够超压和有断裂沟通烃源岩与下伏砂体 ,超压是油气向下运移的动力 ,断裂则是其主要运移通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岩性油藏 成藏机制 三肇凹陷 油气聚集 圈闭
下载PDF
Discussion of the Mode and Mechanism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Nanbaxian Pool in the North of the Qaidam Basin 被引量:1
5
作者 Li Fengjun Luo Qun +2 位作者 Chen Shulan Liu Yunhon Tian Fenghu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8,共8页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 between the hanging wall and the footwall of a fault, there is a peculiar accumulation mechanism that oil and gas mainly exists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 between the hanging wall and the footwall of a fault, there is a peculiar accumulation mechanism that oil and gas mainly exists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basement fault, but in the footwall of the shallow detachment fault in the Nanbaxian pool. The oil and gas of the Nanbaxian pool came from the mature Jurassic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the Yibei depression located at the south of the Nanbaxian pool. Firstly,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ed in the traps of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basement fault by way of the unconformity and the basement faults, and turned into some primary deep pools; and then, the shallow detachment fault that formed in the later tectonic movement broke into the deep primary pools, which caused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upwards along the basement faults and the shallow detachment faults and the evolvement into some secondary oil and gas pools later. The history of the Nanbaxian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an be summarized successively as the syndepositional upheaval controlled by faults; singl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unconformities and faults as migration channels; buoyancy, overpressure and tectonic stress as dynamic forces; multistag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and finally an overlapped double-floor pattern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explorative targets in the north of the Qaidam Basin are traps connected with the primary pools in the footwall by shallow detachment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Nanbaxian oil and gas pool mechanism of reservoir formation accumulation mode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 被引量:19
6
作者 韩文学 侯连华 +1 位作者 姚泾利 麻伟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5-771,793,共8页
为了精确表征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研究致密储层成因,在盆地尺度范围内,综合利用常规镜下薄片观察、高压压汞实验、XRD分析手段,并结合高精度TRA物性实验,精确表征了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致密... 为了精确表征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研究致密储层成因,在盆地尺度范围内,综合利用常规镜下薄片观察、高压压汞实验、XRD分析手段,并结合高精度TRA物性实验,精确表征了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致密储层成因,认为致密储层成因主要有机械压实及压溶作用、各种类型的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以及填隙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石英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平均值为40.4%,具有较强的可压裂性,有利于后期的压裂开采;填隙物中水云母的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0.4%,导致长7段物性变差;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为主,占总孔隙的60%,排驱压力高,中值压力平均为7.72 MPa;喉道细小,孔喉结构复杂,物性较差,孔隙度均值为8.55%,渗透率均值为0.21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段 储层特征 致密储层成因
原文传递
玛湖凹陷东斜坡区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孔隙形成机理及优势储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剑 靳军 +2 位作者 张宝真 杨召 廖健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36-142,共7页
以宏观沉积特征描述为基础,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和物性资料,对玛东斜坡区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发育三种孔隙类型,剩余粒间孔、粒间浊沸石溶孔和泥质杂基收缩孔。剩余粒间孔... 以宏观沉积特征描述为基础,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和物性资料,对玛东斜坡区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发育三种孔隙类型,剩余粒间孔、粒间浊沸石溶孔和泥质杂基收缩孔。剩余粒间孔因颗粒的支撑而形成,与黏土膜对孔隙的保护作用有关;泥质杂基收缩孔因伊/蒙混层矿物向伊利石转化而形成;粒间浊沸石溶孔受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酸溶蚀而形成。玛东2井区处于扇三角洲内前缘,以辫状河道砂砾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和浊沸石溶孔,且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夏盐2井区地处扇三角洲外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和河口坝砂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浊沸石溶孔。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可以提供碱性的高孔渗的开放性环境,有利于浊沸石的早期形成和后期溶蚀,是有利的储层孔隙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东地区 下乌尔禾组 砂砾岩 孔隙形成机理 优势储层
下载PDF
盐城凹陷朱家墩泰州组气藏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祝厚勤 刘平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分析了朱家墩泰州组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通过分析认为 :泰州组气藏是古生界生成的天然气沿断层运移至泰州组聚集成藏的 ;泰州组气藏具有充足的气源和良好的盖层条件 ,但储集条件相对较差 ;泰州组气藏具有... 分析了朱家墩泰州组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通过分析认为 :泰州组气藏是古生界生成的天然气沿断层运移至泰州组聚集成藏的 ;泰州组气藏具有充足的气源和良好的盖层条件 ,但储集条件相对较差 ;泰州组气藏具有成藏晚、区域上存在良好的盖层和受控于断层等特点 ;泰州组气藏具有深盆气藏的显著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泰州组 气藏 形成机理 成藏模式 古生界 盖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