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涵及路径 被引量:18
1
作者 海路 谢唯唯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67,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作为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时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作为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汇聚中华优秀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以及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认同,建构从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教育路径。文章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四维度出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即学校通过"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共同体认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共同体情感""全面升华‘五个认同’情感体验,增强共同体意志"和"聚焦促进民族‘三交’实践活动,推动共同体实践",建构多位一体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文化进校园 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原文传递
内蒙古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丽 代宏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0-176,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不忘初心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担当。对内蒙古高校而言,培养各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不忘初心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担当。对内蒙古高校而言,培养各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因此,内蒙古高校要通过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第二课堂”主阵地建设,以及加强和规范“虚拟课堂”导向性等措施,使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广大大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高校 大学生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理论精髓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文钜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发展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中国原创性贡献,其理论精髓可以从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进行理解和把握。"主线论"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地位,回答&qu...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发展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中国原创性贡献,其理论精髓可以从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进行理解和把握。"主线论"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地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两源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论""历史方位论"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两个结合论""争取人心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论"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在逻辑、最管用的工作方法和关键所在,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理论精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精髓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空间转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颖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物质空间的交互耦合,展现出空间数字化日益走向数字空间化的演进之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场域开始从物质空间转向数字空间。从空间数字化到数字空间化是一个由具体空间到抽象空间、再由抽象空间复原乃至超越具...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物质空间的交互耦合,展现出空间数字化日益走向数字空间化的演进之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场域开始从物质空间转向数字空间。从空间数字化到数字空间化是一个由具体空间到抽象空间、再由抽象空间复原乃至超越具体空间的变迁历程,由其引发的“过滤”“开放”“破壁”“映射”“压缩”等一系列空间反应,正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从异质到同一的属性强化、从他者到自我的主体赋权、从鸿沟到红利的价值增值、从符码到象征的表征具现、从离散到互嵌的结构进阶。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崛起,要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阵地、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空间形态,就必须加快推进数字空间化进程,以各民族血脉相连的数字生存空间构筑历史命运共同体,以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数字治理空间发展国家政治共同体,以各民族互利共享的数字生产空间建设经济利益共同体,以多元文化交融的数字文明空间形塑精神文化共同体,以族际关系和美的数字交往空间打造社会生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数字空间 数字技术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被引量:9
5
作者 冯雪红 聂君 黎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社会实践理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构想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金香 程东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50-56,共7页
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长期、复杂的工程,对于此意识的培育与铸牢不能仅停留于意识形态层面,更需要体现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以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基本框架,分析其社会实践理论中三个核心... 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长期、复杂的工程,对于此意识的培育与铸牢不能仅停留于意识形态层面,更需要体现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以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基本框架,分析其社会实践理论中三个核心概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适切性,在此基础上勾勒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图景,并进一步提出在政治场域、教育场域和社会场域实践铸牢的有效进路(即政治场域:发挥政策内隐力,助推共同体凝聚力现于行;教育场域:协同各方资本,涵养行动中惯习的创生;社会场域:打破空间隔阂,凝聚社会共同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场域 教育场域 社会场域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仪式机制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丹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国家仪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化景观和铸牢载体。它以国家为单元,是内蕴文化、历史、理论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具体而言,国家仪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仪式空间、仪式符号、仪式主题,激活集体记忆、搭建象征体系、传输民族精神,呈... 国家仪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化景观和铸牢载体。它以国家为单元,是内蕴文化、历史、理论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具体而言,国家仪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仪式空间、仪式符号、仪式主题,激活集体记忆、搭建象征体系、传输民族精神,呈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仪式图景。以国庆仪式为实证案例,全国各族人民在“知情意行”的逻辑中,确认民族身份、聚合爱国情感、凝聚价值共识、践行复兴伟业。新征程的国家仪式供给,需撷取历史时空资源、丰富中华符号操演、询唤现实行动自觉,以提升仪式内容的认同合力、话语的传播张力和样态的作用效力,实现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仪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 礼仪文化 民族记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关系探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福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论述,又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话语表述,皆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重要体现。从三个维度对二者的话语表达进行二元分析。在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带有浓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论述,又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话语表述,皆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重要体现。从三个维度对二者的话语表达进行二元分析。在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带有浓厚的历史意涵,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阶段性特征突出。在理论与实践的价值维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特别强调与理论构建的对接,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集中展现了实践推进中的若干特征。在域内与域外的文明维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适宜于对外的中西文明对话中使用,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适宜于对内的现代国家建设中推广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是历史的、理论的、世界的、系统的、制度的、持久的、中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是现实的、经验的、国内的、大众的、政治的、传播的、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机理和推进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楷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新质生产力作为更高水平的生产力,通过释放经济增长效应、激发文化创新效应、促进民生改善效应和发挥生态优化效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新质生产力作为更高水平的生产力,通过释放经济增长效应、激发文化创新效应、促进民生改善效应和发挥生态优化效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物质基础、系牢精神纽带、擦亮幸福底色和构筑绿色屏障。但从目前来看,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发展规划尚未明确、区域合作不够紧密、地区资源分配不均和科技鸿沟现象凸显等现实困境。对此,要从顶层设计发展框架、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优化资源空间分布和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以期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综合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孝东 张继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1,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创举,也是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核心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具有保护主体多元化、保护内容层级化全面化、保护方式活态化等特征和优势,能有效提升区域内各... 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创举,也是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核心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具有保护主体多元化、保护内容层级化全面化、保护方式活态化等特征和优势,能有效提升区域内各民族成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是构筑行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可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力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区域性整体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区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途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格日勒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新时代党中央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个民族工作主线,是新时代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民本主... 新时代党中央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个民族工作主线,是新时代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民本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创造性贡献。在实践途径上,要通过建设中华民族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奠定经济基石,通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社会基石,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文化基石。深刻认识这个重大创新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对我们总揽全局,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基础 实践途径
下载PDF
和合文化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晓云 孙晓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1,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中华民族政治法治共同体意识、经济利益共同体意识、文化精神共同体意识、社会生活共同体意识和生态治理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华和合文化的土壤之中。“和实生物”的大一统观、“和衷共济”的发展观、“和而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中华民族政治法治共同体意识、经济利益共同体意识、文化精神共同体意识、社会生活共同体意识和生态治理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华和合文化的土壤之中。“和实生物”的大一统观、“和衷共济”的发展观、“和而不同”的文明观、“贵和尚中”的交往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逻辑上互洽、在情感上相通。在具体实践上,要以“和实生物”推动民族政策与法治规范有机统一,以“和衷共济”协调中华各民族区域发展共同利益,以“和而不同”助推中华各民族包容互鉴凝聚共识,以“贵和尚中”共筑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愿景,以“天人合一”打造中华各民族美丽宜居生态家园,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三次转换论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盼盼 周传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7,共8页
1902年梁启超首创“中华民族”一词,在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讨论和发展中,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中华民族概念内涵在探讨过程中有三次转换: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狭隘的“小民族主义”观念压倒一切的时候,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赋予... 1902年梁启超首创“中华民族”一词,在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讨论和发展中,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中华民族概念内涵在探讨过程中有三次转换: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狭隘的“小民族主义”观念压倒一切的时候,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赋予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内涵;辛亥革命后,从北洋政府时期秉承的传统族类观与现代国家观复合的中华民族“五族共和”内涵,发展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秉承新三民主义之下的中华民族“国族”内涵,并且在全民抗战背景下迸发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时代强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首先对外寻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寻求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建立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以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又一次关键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内蒙古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慧茹 乌日陶克套胡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1,共8页
内蒙古边境地区肩负着祖国北疆安全与发展的重任。内蒙古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整体向好,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邻国突发公共事件的连锁效应、新时代基层民族工作的新问题、边境地区“空心化”危机、经济社会发展整... 内蒙古边境地区肩负着祖国北疆安全与发展的重任。内蒙古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整体向好,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邻国突发公共事件的连锁效应、新时代基层民族工作的新问题、边境地区“空心化”危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等现实困境仍然存在。可从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新军民融合守边固边机制、推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不断优化内蒙古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边境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建党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举措及经验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月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1,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团结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自在—自觉—自为”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团结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自在—自觉—自为”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四个时期,形成了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现实基础、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引的宝贵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举措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城市群建设视域下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的多维探析——基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永亮 李思睿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现代化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高水平协同共建,对周边各族群众产生典型的“磁吸效应”。城市中各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上升既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现实空间。文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以重庆主城... 现代化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高水平协同共建,对周边各族群众产生典型的“磁吸效应”。城市中各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上升既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现实空间。文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以重庆主城都市区为例,依据三种社区生活模式,对嵌入式社区环境、渐进式文化交流以及互助式社团生活展开深入探讨。引导城市中各族群众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在人口流动融居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代化发展
下载PDF
西藏红色文化助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挑战和路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杰皓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76,共9页
西藏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人民至上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价值理念,是民族元素与地域元素相结合的产物。西藏红色文化与西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耦合性,能够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帮助大学生形... 西藏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人民至上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价值理念,是民族元素与地域元素相结合的产物。西藏红色文化与西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耦合性,能够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帮助大学生形成具有共同性的价值追求。在具体实践中,运用西藏红色文化助力西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诸多挑战,如族际张力和外部思潮的影响、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分化、方法选择及运用存在不确定性和单一性等。要化解这些问题,必须有效整合西藏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搭建红色教学基地,建立红色文化心理育人机制,创建和规范红色文化教学体系,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红色文化 西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以旅游“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九霞 罗意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践和真实生活空间。在流动的现代社会,旅游活动能够建立跨文化动态关联,塑造多民族良序社会愿景和多维度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独特价值。为讲好旅游“三交”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须以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内驱力,统筹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构建民族团结与主客互信的目的地,强化文化自觉自信与家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 被引量:5
19
作者 黑静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法治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包括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与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些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机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法治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包括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与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些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机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内涵在政治立场、实现路径、方法举措等方面高度一致。通过完善法治规范、推进法治实施、加强法治宣传等途径,为稳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基础
下载PDF
寻求新的速度正义:道路基础设施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凌飞 程永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9,共9页
速度是现代性的中心论题,也是区分现代道路基础设施等级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与之相关的正义论题更是牵涉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的关键所在。以“创造性破坏”为元逻辑的资本主义速度正义观表征为加速即正义的外在形式,会加速人的异化、社会... 速度是现代性的中心论题,也是区分现代道路基础设施等级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与之相关的正义论题更是牵涉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的关键所在。以“创造性破坏”为元逻辑的资本主义速度正义观表征为加速即正义的外在形式,会加速人的异化、社会的断裂,甚至对政治民主运行过程进行宰制,进而导致社会非正义的全面产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凝聚民心的“四好农村路”、平衡发展的国家公路网和兼顾差异化速度需求的铁路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物质基础。相比以市场、资本为导向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道路基础设施往往作为均衡东西部、城乡间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方式而存在,其背后寻求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即新的速度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速度正义 道路基础设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