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林业产业关联分析及未来发展预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秋娟 陈绍志 赵荣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5,共5页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中国林业产业与三次产业以及三次产业及其内部产业的关联度,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10年中国林业产业总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林业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中国林业产业与三次产业以及三次产业及其内部产业的关联度,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10年中国林业产业总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林业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林业产业总产值与各产业产值显著增加,林业产业仍保持为“二、一、三”的产业格局。未来5年中国林业产业格局将保持不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升,林业生产效率提高,未来10年中国林业产业格局将逐渐调整优化,到2022年达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灰色系统理论 产业结构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森工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计算机局域网的研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庄春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6-99,共4页
该文系统地分析了森工企业内、外部生产流通结构,阐述了建立森工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计算机网的必要性,设计出了企业内部信息计算机网的结构、内容及其硬件的拓扑结构,论述了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计算机网的意义,并且指出了加强林产品... 该文系统地分析了森工企业内、外部生产流通结构,阐述了建立森工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计算机网的必要性,设计出了企业内部信息计算机网的结构、内容及其硬件的拓扑结构,论述了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计算机网的意义,并且指出了加强林产品生产流通信息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工企业 管理信息 局域网
下载PDF
浅论河南林业新兴产业的发展
3
作者 肖武奇 张向阳 《河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结合河南林业实际 ,提出了要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 河南 林业 发展 产品品牌 规模化经营 政府职能
下载PDF
国有林区改革进展与政策研究——以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为例 被引量:48
4
作者 耿玉德 万志芳 +1 位作者 李微 刘珉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共9页
通过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所属6个林业局、12个山上林场及6个山下社区中的180户职工家庭以及508个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林区停伐试点后林区森林资源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职工家庭就业困难。国有林区改革进展... 通过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所属6个林业局、12个山上林场及6个山下社区中的180户职工家庭以及508个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林区停伐试点后林区森林资源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职工家庭就业困难。国有林区改革进展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当前改革面临问题及困难主要有:改革经济成本过高,改革转型阻力较大。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需要合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富余分流人员,加大财政支持,适度产权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改革 龙江森工集团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
下载PDF
城镇化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唐湛 黎红梅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是现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林业现代化有赖于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基于1998-2014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借鉴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测定林业产业结构值,度量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是现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林业现代化有赖于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基于1998-2014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借鉴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测定林业产业结构值,度量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水平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总体在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结构值(S)由1998年的1.34提高到2014年的1.79。1998-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均值为44.37%,最大值为54.77%,城镇化水平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林业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林业制度改革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由于注重生态建设的宏观环境且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GDP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却有显著负向影响效应。因此,政府和林业生产者要抓住城镇化进程给林业产业结构发展带来的机遇;引领林业产业多元化和高价值化发展;注重林业第三产业发展,优化林业产业投资结构;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福利水平,积极完善林业补贴制度,促进林农积极投入林业经营;应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和林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林业发展 林业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层次系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智光 刘建波 丁胜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2,26,共5页
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区域性林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的系统结构、子系统间的关联和多目标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 ,根据大系统理论 ,建立了包含目标函数模型、各子系统的约束条件模型和关联模型在内... 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区域性林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的系统结构、子系统间的关联和多目标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 ,根据大系统理论 ,建立了包含目标函数模型、各子系统的约束条件模型和关联模型在内的区域性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大系统模型 ,并推导出了相应的分解—协调算法。通过应用表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为区域性林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图 1,参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 大系统模型 分解-协调算法 区域性
下载PDF
林业产业集聚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基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魏肖杰 张敏新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2,共6页
研究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有利于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进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文中基于2006-2016年我国林业产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发现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并通过莫兰指数验证了其... 研究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有利于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进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文中基于2006-2016年我国林业产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发现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并通过莫兰指数验证了其空间相关特征;使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对林业产业集聚影响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林业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林业综合技术效率途径来影响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对林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集聚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莫兰指数 DEA-MALMQUIST指数法 动态面板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 被引量:20
8
作者 朱玉杰 高晓雨 《森林工程》 2008年第6期77-80,共4页
随着环境的变化,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显得越来越必要和迫切。林业产业结构要因时因地的不断调整,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灰色系统理论在林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 随着环境的变化,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显得越来越必要和迫切。林业产业结构要因时因地的不断调整,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灰色系统理论在林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系统灰预测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为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预测 林业产业结构
下载PDF
东北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24
9
作者 钟艳 李湘玲 史常亮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1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运用数学模型对东北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测度。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研究1996年以来东北地区及其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业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Z值)的变化趋势得出:Z值在长期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产... 运用数学模型对东北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测度。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研究1996年以来东北地区及其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业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Z值)的变化趋势得出:Z值在长期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稳定性增强;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解1996—2009年Z值的地域差异构成,得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当地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地域差异明显,对各省今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可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多部门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法
下载PDF
低碳经济视角下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被引量:23
10
作者 连素兰 何东进 +3 位作者 纪志荣 洪伟 吴柳萍 曹彦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4,71,共7页
林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4年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协同发展状态越来越好,2010年耦合协调度为0.44... 林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4年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协同发展状态越来越好,2010年耦合协调度为0.44,处于过渡期,2013年以后耦合协调度高于0.8,进入协同发展良好状态。同时,2014年福建省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状况存在空间差异,三明市协同状态排名第一,厦门市排名最后,闽南(除厦门外)和闽北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大于0.6,闽中和闽东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小于0.55;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福建省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耦合协调度的Moran’s I指数为-0.0219,呈现高低相间的空间分布格局,发挥了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空间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经济 协同发展 福建省
下载PDF
1949年以来林业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其演变机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宋维明 杨超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7,共15页
文章对新中国成立至今林业产业所取得的成就、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林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进行了理论思考。首先,对林业产业结构变化与空间演变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产业结构由单一的木材采运逐渐发展为营林生产、... 文章对新中国成立至今林业产业所取得的成就、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林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进行了理论思考。首先,对林业产业结构变化与空间演变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产业结构由单一的木材采运逐渐发展为营林生产、林产品加工制造、森林景观与生态服务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门类齐全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产业空间布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四大国有森工独大发展为多点支撑格局,第一产业完成了“西南”与“东北”之间、“国有林”与“集体林”之间、“人工林”与“天然林”之间的调换;第二产业在沿海地区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第三产业也在各省区因地制宜地迅猛发展起来。其次,提出了产业发展演变的机制框架。认为林业产业结构与空间演变是自上而下循环调节的结果,森林资源的变化促使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对林业定位进行调整,林业部门也相应提出政策措施;在政策推动下产业面临的内外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变化;森林资源在这种系统性变动下得以调节,又成为下一阶段国家战略与林业政策调整的依据。最后,分析了“两山理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启示。认为“两山理论”不仅不是林业产业(尤其是林产工业)的发展掣肘,反而是指导林业产业走向经济产品-生态产品协调供给、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融合实现的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结构 空间布局 发展阶段 演变机制
下载PDF
林业产业结构对其总产值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立磊 戴芳 胡慧敏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7-500,506,共5页
在界定了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1999~2008年间林业产业产值的变化情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此阶段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变化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贡献和影响程度,得出如下结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均对林业产业总产... 在界定了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1999~2008年间林业产业产值的变化情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此阶段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变化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贡献和影响程度,得出如下结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均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且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二次产业产值与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的关联度最大。最后,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中国林业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产业总产值
下载PDF
福建林业产业集群测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洪燕真 戴永务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89,共6页
采用区位商法和产业集聚指数法,以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视角从中观层面测度福建林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态势,结合福建省林业产业集群现状和生命周期理论,对福建省林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福建省林业产业中第二产业产业集群... 采用区位商法和产业集聚指数法,以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视角从中观层面测度福建林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态势,结合福建省林业产业集群现状和生命周期理论,对福建省林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福建省林业产业中第二产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但产业链较短等结论。提出应针对福建省林业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和今后发展重点分类加以规划、引导和扶持以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林业产业集群 区位商法 产业集聚指数法
下载PDF
中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时空耦合测度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吕洁华 蔡秀亭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在探讨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耦合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0,2013,2016年中国大陆各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探讨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耦合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0,2013,2016年中国大陆各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发展阶段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处于磨合、磨合、磨合、协调阶段,部分省域发展过程出现了跃进或倒退现象;从相对发展状态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处于超前、超前、超前、滞后状态,当前森林生态安全较林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差距;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为类型Ⅵ、Ⅵ、Ⅵ、Ⅶ,当前森林生态安全滞后于林业产业结构,二者处于低度协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 林业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度 耦合协调发展类型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林业产业集聚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20
15
作者 魏肖杰 张敏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12期1731-1737,共7页
林业产业集聚有利于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研究林业发展离不开对林业产业集聚的研究。我国林业产业集聚特征显著,通过区位商、莫兰指数测度,各省林业产业集聚表现出空间相关性特征。依据我国30个省份2005—2016年林业产业统计资料,采用... 林业产业集聚有利于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研究林业发展离不开对林业产业集聚的研究。我国林业产业集聚特征显著,通过区位商、莫兰指数测度,各省林业产业集聚表现出空间相关性特征。依据我国30个省份2005—2016年林业产业统计资料,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和临近地区的已有林业产业基础对林业产业集聚影响显著,劳动力资源条件同样显著,自然资源因素不显著,而交通基础设施因素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将SDM模型与OLS、FE、SAR、SEM等模型的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基于SDM模型的结论更加可信,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集聚 区位熵 莫兰指数 空间依赖性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经济贡献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罗小锋 王泽均 +1 位作者 李兆亮 薛龙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93-97,共5页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以及区域竞争力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林区 林业产业结构 变动 贡献
下载PDF
论林业产业链的多维拓展思路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加猛 张智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938-10940,共3页
综合供应链、价值链、产业组织、循环经济等相关理论,对林业产业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基于林业产业链涉及的不同层面和多种视角,以系统集成的思路,提出由供需维、空间维、价值维和组织维构成的林业产业链多维静、动态拓展模型,以期为我... 综合供应链、价值链、产业组织、循环经济等相关理论,对林业产业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基于林业产业链涉及的不同层面和多种视角,以系统集成的思路,提出由供需维、空间维、价值维和组织维构成的林业产业链多维静、动态拓展模型,以期为我国各地林业产业链的拓展实践提供理论框架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链 多维拓展 四面体模型 蛛网模型
下载PDF
林业产业链绩效测度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加猛 张智光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结合林业产业的行业特点和产业链发展规律,提出由长度(Length、)、宽度(Breadth)、关联度(Correlativity)和厚度(Thickness)构成的林业产业链LBCT四维结构模型,据此构建起衡量林业产业链绩效的LBCT测度指标体系和主客观综合测度流程,并... 结合林业产业的行业特点和产业链发展规律,提出由长度(Length、)、宽度(Breadth)、关联度(Correlativity)和厚度(Thickness)构成的林业产业链LBCT四维结构模型,据此构建起衡量林业产业链绩效的LBCT测度指标体系和主客观综合测度流程,并以江苏林业产业链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链 绩效测度 LBCT模型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琦 万志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依据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值增长率、产业主导性及多样性,并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实际情况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 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依据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值增长率、产业主导性及多样性,并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实际情况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出:从资源型接续产业、非资源型替代产业、生态产业园区3个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改革 林业产业转型 林业产业模式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林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向红玲 陈昭玖 廖文梅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1,105,共9页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 2001—2015年林业产值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探索该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并对其林业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林业经济增长速度同比高于全国林业经济增长速度;各省(...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 2001—2015年林业产值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探索该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并对其林业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林业经济增长速度同比高于全国林业经济增长速度;各省(市)的林业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低于长江经济带且不占竞争优势、林业第二产业结构素质要高于该区域平均水平、林业第三产业增长情况及结构素质高于区域水平;重庆、贵州、上海、云南为小份额区、林业第一产业相对优势区,江苏、浙江为大份额区、第二产业优势区,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安徽中等份额、均衡发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林业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