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林草间作系统研究概况
被引量:
9
1
作者
陈磊
熊康宁
汤小朋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0,共6页
林草间作经营在挖掘生物资源潜力、缓解农林争地、保护及修复生态系统、推进林农增产增收、石漠化及荒漠化综合治理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为达到土地及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节约林农生产经营成本,推进农、林、牧、副业的高效、和谐、健...
林草间作经营在挖掘生物资源潜力、缓解农林争地、保护及修复生态系统、推进林农增产增收、石漠化及荒漠化综合治理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为达到土地及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节约林农生产经营成本,推进农、林、牧、副业的高效、和谐、健康发展,实现森林及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文中阐述了在中国、亚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非洲、美洲、欧洲等地区林草间作的研究背景、内容、类型及特征,分析了林草间作对土壤性状、养分、含水量及固土保肥的作用,总结归纳林草间作对经济、生物多样性、微气候、林木及其产品的效益分析,提出林草间作未来深入研究探索的技术手段及方向,可为林草间作的应用推广及系统性、整体性和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间作
复合系统
效益分析
农林牧复合
原文传递
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沛
张雷一
+4 位作者
纪署光
李卫
姚斌
郑广
李昭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9-1557,共9页
林草间作具有水源涵养、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优势,是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为了探讨林草间作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选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林草间作具有水源涵养、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优势,是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为了探讨林草间作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选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花椒+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间作及单作花椒3种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与花椒单作相比,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pH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 cm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10-20 cm土壤中有效磷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0-1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pH显著负相关(P<0.05);10-2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pH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和牧草构成的林草间作生态恢复模式在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微生物数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林草间作
土壤养分
微生物
植被恢复
退化土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退耕还林地林草间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文志宏
陵军成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地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实现林草和林牧双赢,在退耕还林地青海云杉行间间作黑麦草。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地间作黑麦草后明显提高了林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p H值,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鲜草产量。...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地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实现林草和林牧双赢,在退耕还林地青海云杉行间间作黑麦草。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地间作黑麦草后明显提高了林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p H值,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鲜草产量。不同退耕还林地间作黑麦草后0~30cm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青海云杉树高、冠幅,鲜草产量平均值分别为1. 72g/kg、85. 14mg/kg、280. 16mg/kg、1. 73m、1. 64m、4366. 97kg/667m2,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49. 57%、46. 36%、97. 45%、14. 57%、22. 39%、98. 27%,p H平均值为8. 19,较对照(CK)降低了0. 85%。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退耕还林地间作牧草来促进林木生长和提高林地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间作
土壤肥力
林木生长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枸杞-苜蓿间作地上生物量分布变异及其竞争强度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孚明
苏鹏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8,66,共7页
[目的]探究枸杞—苜蓿间作地上生物量分布变异及其竞争强度,为林草间作的种间配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枸杞—苜蓿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割法对枸杞和苜蓿的地上生物量进行取样,定量分析间作模式各组分地上生物...
[目的]探究枸杞—苜蓿间作地上生物量分布变异及其竞争强度,为林草间作的种间配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枸杞—苜蓿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割法对枸杞和苜蓿的地上生物量进行取样,定量分析间作模式各组分地上生物量的分布变异及空间竞争。[结果]单作条件下,水平方向上枸杞树地上生物量分布于距离枸杞行0—90 cm范围内,且随着距离枸杞行距离增加而减少;垂直方向上,枸杞树地上生物量分布重心在距离地面40—60 cm范围内。间作苜蓿条件下,水平方向上枸杞地上生物量分布向枸杞行方向移动,垂直方向上枸杞地上生物量分布重心向上移动,在距离地面60—80 cm范围内。在水平方向距离枸杞树行30—90 cm和垂直方向0—60 cm范围,苜蓿的竞争能力强于枸杞,且随着距离枸杞行距离和地面高度的增加,苜蓿的竞争能力逐渐减弱。枸杞—苜蓿间作的种间竞争强度随距离枸杞行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竞争强度可分为3个区域,即高强度竞争区域、中等强度竞争区域和低强度竞争区域,分别距枸杞行0—60,60—90 cm和90—150 cm。建议间作苜蓿应距离枸杞行60 cm外开始种植。[结论]林草过度间作使处于地上空间竞争弱势的作物生物量发生迁移和减少,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为了有效降低林草间作中林草之间对地上空间的竞争,减少牧草对林木的地上空间竞争胁迫,使林木获得更好的生长空间,应适当增大林木与牧草之间种植的距离,将牧草种植于高强度竞争区域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间作
空间配置
生态位
分布变异
种间竞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夏林粮林草套种生产技术
5
作者
朱庆文
邢玉敏
范国华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3期17-17,21,共2页
对近年宁夏引黄灌区林粮林草套种技术,即:不同宽幅的套种规格、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机型、适合套种生产的作物种类、种植模式等进行详细阐述。该技术对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解决灌区人多地少,林粮争地、果粮争地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林粮
林草
套种
种植模式
生产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6
作者
高路博
毕华兴
+2 位作者
云雷
刘李霞
朱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陡坡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文在综述黄土高原林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
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陡坡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文在综述黄土高原林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的造林树种为刺槐和油松,草种为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类优质牧草。并对目前晋西黄土区林分密度研究进行了分析,根据水量平衡原则确定了适宜于在黄土高原推广应用的林分合理密度计算公式。在对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林分密度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西地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性状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敏
《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52-55,共4页
林草间作对杨树林地土壤养分性状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的结果表明,林间生草使土壤pH逐年降低,下降幅度为0.39%-3.64%;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为1.55%-8.96%、15.57%-33.55%、17.37%-25.80%、5.2...
林草间作对杨树林地土壤养分性状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的结果表明,林间生草使土壤pH逐年降低,下降幅度为0.39%-3.64%;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为1.55%-8.96%、15.57%-33.55%、17.37%-25.80%、5.25%~9.01%。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试验前增加,细茵、真茵、放线茵、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茵的增幅分别为4.57%-52%、23.81%-100%、8.48%-31.21%、18.60%-48.52%、19.64%-55.08%、30.56%-59.63%。T3(生草、施肥)优于T2(清耕、施肥),T2优于Tl(清耕、不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林草间作
土壤
养分性状
微生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草间作地土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马仲武
王辉
孙栋元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以庄浪县5种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在田间采用张力计法测定各模式地的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各模式地的土壤持水性能,比较不同模式地的比水容量,结果表明,各模式地土壤含水率随吸力变化较快;五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持水力存在明显差...
以庄浪县5种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在田间采用张力计法测定各模式地的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各模式地的土壤持水性能,比较不同模式地的比水容量,结果表明,各模式地土壤含水率随吸力变化较快;五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持水力存在明显差异,表层土壤持水力较大,60c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最差。仁用杏+红豆草模式地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最强,是最为耐旱模式,油松+紫花苜蓿模式供水能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持水力
林草间作
原文传递
题名
林草间作系统研究概况
被引量:
9
1
作者
陈磊
熊康宁
汤小朋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0,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贵州省熊康宁喀斯特环境研究生导师工作室”(黔教研合GZS字[2016]04号)
贵州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石漠化防治生态衍生产业扶贫模式与技术示范”(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411号)
文摘
林草间作经营在挖掘生物资源潜力、缓解农林争地、保护及修复生态系统、推进林农增产增收、石漠化及荒漠化综合治理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为达到土地及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节约林农生产经营成本,推进农、林、牧、副业的高效、和谐、健康发展,实现森林及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文中阐述了在中国、亚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非洲、美洲、欧洲等地区林草间作的研究背景、内容、类型及特征,分析了林草间作对土壤性状、养分、含水量及固土保肥的作用,总结归纳林草间作对经济、生物多样性、微气候、林木及其产品的效益分析,提出林草间作未来深入研究探索的技术手段及方向,可为林草间作的应用推广及系统性、整体性和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草间作
复合系统
效益分析
农林牧复合
Keywords
forest
-
grass
intercropping
compound
system
benefit
analysis
agriculture-
forest
ry-husbandry
system
分类号
S751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沛
张雷一
纪署光
李卫
姚斌
郑广
李昭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甘肃敦煌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家口市塞北林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9-1557,共9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F0305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725)
国家林业和草业局“948”项目(2013-4-80)。
文摘
林草间作具有水源涵养、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优势,是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为了探讨林草间作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选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花椒+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间作及单作花椒3种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与花椒单作相比,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pH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 cm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10-20 cm土壤中有效磷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0-1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pH显著负相关(P<0.05);10-2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pH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和牧草构成的林草间作生态恢复模式在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微生物数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林草间作
土壤养分
微生物
植被恢复
退化土壤
Keywords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forest
-
grass
intercropping
soil
nutrient
microorganism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degraded
soil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耕还林地林草间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文志宏
陵军成
机构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华隆自然保护站
甘肃省天祝县林业工作站
出处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4期34-37,共4页
文摘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地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实现林草和林牧双赢,在退耕还林地青海云杉行间间作黑麦草。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地间作黑麦草后明显提高了林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p H值,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鲜草产量。不同退耕还林地间作黑麦草后0~30cm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青海云杉树高、冠幅,鲜草产量平均值分别为1. 72g/kg、85. 14mg/kg、280. 16mg/kg、1. 73m、1. 64m、4366. 97kg/667m2,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49. 57%、46. 36%、97. 45%、14. 57%、22. 39%、98. 27%,p H平均值为8. 19,较对照(CK)降低了0. 85%。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退耕还林地间作牧草来促进林木生长和提高林地效益。
关键词
林草间作
土壤肥力
林木生长
影响
Keywords
forest
and
grass
intercropping
Soil
fertility
Tree
growth
Effect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枸杞-苜蓿间作地上生物量分布变异及其竞争强度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孚明
苏鹏海
机构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8,6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甘肃引黄灌区枸杞—豆科牧草复合系统水盐分异特征及互馈机制研究”(51669002)。
文摘
[目的]探究枸杞—苜蓿间作地上生物量分布变异及其竞争强度,为林草间作的种间配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枸杞—苜蓿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割法对枸杞和苜蓿的地上生物量进行取样,定量分析间作模式各组分地上生物量的分布变异及空间竞争。[结果]单作条件下,水平方向上枸杞树地上生物量分布于距离枸杞行0—90 cm范围内,且随着距离枸杞行距离增加而减少;垂直方向上,枸杞树地上生物量分布重心在距离地面40—60 cm范围内。间作苜蓿条件下,水平方向上枸杞地上生物量分布向枸杞行方向移动,垂直方向上枸杞地上生物量分布重心向上移动,在距离地面60—80 cm范围内。在水平方向距离枸杞树行30—90 cm和垂直方向0—60 cm范围,苜蓿的竞争能力强于枸杞,且随着距离枸杞行距离和地面高度的增加,苜蓿的竞争能力逐渐减弱。枸杞—苜蓿间作的种间竞争强度随距离枸杞行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竞争强度可分为3个区域,即高强度竞争区域、中等强度竞争区域和低强度竞争区域,分别距枸杞行0—60,60—90 cm和90—150 cm。建议间作苜蓿应距离枸杞行60 cm外开始种植。[结论]林草过度间作使处于地上空间竞争弱势的作物生物量发生迁移和减少,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为了有效降低林草间作中林草之间对地上空间的竞争,减少牧草对林木的地上空间竞争胁迫,使林木获得更好的生长空间,应适当增大林木与牧草之间种植的距离,将牧草种植于高强度竞争区域之外。
关键词
林草间作
空间配置
生态位
分布变异
种间竞争
Keywords
forest
and
grass
intercropping
space
configuration
niche
distribution
variation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分类号
S759.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S551.7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林粮林草套种生产技术
5
作者
朱庆文
邢玉敏
范国华
机构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农牧水务局
宁夏贺兰山实业平吉堡农业分公司平四区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园林管理局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3期17-17,21,共2页
文摘
对近年宁夏引黄灌区林粮林草套种技术,即:不同宽幅的套种规格、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机型、适合套种生产的作物种类、种植模式等进行详细阐述。该技术对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解决灌区人多地少,林粮争地、果粮争地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林粮
林草
套种
种植模式
生产技术
Keywords
forest
and
grain
forest
and
grass
intercropping
Planting
patterns
Produc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6
作者
高路博
毕华兴
云雷
刘李霞
朱悦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6,共7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高效可持续农林复合系统构建及调控技术研究”(2011BAD38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晋西黄土区森林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及其尺度辨析”(30972419)
文摘
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陡坡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文在综述黄土高原林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的造林树种为刺槐和油松,草种为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类优质牧草。并对目前晋西黄土区林分密度研究进行了分析,根据水量平衡原则确定了适宜于在黄土高原推广应用的林分合理密度计算公式。在对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林分密度
黄土高原
Keywords
forest
-
grass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forest
density
the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S727.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西地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性状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敏
机构
菏泽学院
出处
《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52-55,共4页
基金
菏泽学院科研基金(XYJJKJ-2)
文摘
林草间作对杨树林地土壤养分性状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的结果表明,林间生草使土壤pH逐年降低,下降幅度为0.39%-3.64%;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为1.55%-8.96%、15.57%-33.55%、17.37%-25.80%、5.25%~9.01%。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试验前增加,细茵、真茵、放线茵、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茵的增幅分别为4.57%-52%、23.81%-100%、8.48%-31.21%、18.60%-48.52%、19.64%-55.08%、30.56%-59.63%。T3(生草、施肥)优于T2(清耕、施肥),T2优于Tl(清耕、不施肥)。
关键词
鲁西地区
林草间作
土壤
养分性状
微生物
Keywords
Western
Shandong
forest
grass
intercropping
Soil
Nutrient
property
Microbe
分类号
S714.6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草间作地土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马仲武
王辉
孙栋元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基金
基金名称:甘肃省人事厅"河西走廊绿洲防护林体系稳定性研究(0526042)"
文摘
以庄浪县5种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在田间采用张力计法测定各模式地的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各模式地的土壤持水性能,比较不同模式地的比水容量,结果表明,各模式地土壤含水率随吸力变化较快;五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持水力存在明显差异,表层土壤持水力较大,60c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最差。仁用杏+红豆草模式地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最强,是最为耐旱模式,油松+紫花苜蓿模式供水能力最差。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持水力
林草间作
Keywords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forest
grass
intercropping
分类号
S152.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林草间作系统研究概况
陈磊
熊康宁
汤小朋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原文传递
2
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黄沛
张雷一
纪署光
李卫
姚斌
郑广
李昭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退耕还林地林草间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文志宏
陵军成
《青海农林科技》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枸杞-苜蓿间作地上生物量分布变异及其竞争强度
周孚明
苏鹏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宁夏林粮林草套种生产技术
朱庆文
邢玉敏
范国华
《宁夏农林科技》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高路博
毕华兴
云雷
刘李霞
朱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鲁西地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性状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李敏
《林业科技》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林草间作地土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的初步研究
马仲武
王辉
孙栋元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