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 被引量:28
1
作者 项华均 安树青 +3 位作者 王中生 郑建伟 冷欣 卓元午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热带森林具有地球上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关于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虽有众多假说,但均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许多结论,但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本文主要简述了4种经常被用来解释热带森林高植物... 热带森林具有地球上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关于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虽有众多假说,但均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许多结论,但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本文主要简述了4种经常被用来解释热带森林高植物多样性的机制:生态位分化、取食压力、生活史负相关和随机竞争,每一种机制都有大量的证据支持。热带森林植物沿微环境梯度的非随机空间分布表明其生态位分化很明显,并对其多样性起重要作用。动物的取食降低母树周围同种幼苗的生长率和存活率,为其他物种存活提供了机会,这就是取食压力假说,这是一个极有前景但仍需大量实验验证的假说。生活史负相关使得热带森林的许多植物能够共存。冠层植物的抑制使得随机性在林下植物的建立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植物多样性 维持机制 生态位分化 取食压力 随机竞争 生活史负相关
下载PDF
竹阔混交林中阔叶树对毛竹生长的影响及竞争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永慧 萧江华 +3 位作者 陈双林 吴柏林 吴明 张德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40,共6页
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类农用林业模式。以人为干扰较少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竹阔混交林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空间分布以及阔叶树对毛竹生长影响及竞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阔叶树对周围不同环形带内毛竹... 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类农用林业模式。以人为干扰较少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竹阔混交林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空间分布以及阔叶树对毛竹生长影响及竞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阔叶树对周围不同环形带内毛竹立竹数以及新竹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阔叶树周围单位面积内毛竹立竹数随距离增加而快速增加,由1.5 m内平均0.27株.m-2增至5.7 m内平均0.42株.m-2。从立竹数而言,阔叶树对周围毛竹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达6.0 m。②随距阔叶树基干距离的增加,新竹平均胸径迅速增加。阔叶树对毛竹胸径影响的最大范围可达到7.0 m,且7.0 m内新竹平均胸径为10.4 cm的情况比较稳定。③在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均有随径级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混交林林分总竞争强度较大,毛竹种内竞争也强,但阔叶树对周围毛竹的竞争强度都非常小,约占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混交林 毛竹 阔叶树 空间分布 竞争指数
下载PDF
色木槭天然次生林种群竞争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殷东生 葛文志 +1 位作者 张凤海 沈海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9,共5页
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定量分析了色木槭(Acer mono)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色木槭的种内竞争强度较大,占总竞争的26.1%,在早期阶段,色木槭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大,胸径大于30 cm后,其竞争强度又逐渐降低;色木槭的... 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定量分析了色木槭(Acer mono)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色木槭的种内竞争强度较大,占总竞争的26.1%,在早期阶段,色木槭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大,胸径大于30 cm后,其竞争强度又逐渐降低;色木槭的种间竞争强度(89.061)大于种内(31.487),色木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色木槭>糠椴>蒙古栎>黄菠萝>胡桃楸>紫椴;随着色木槭胸径的增大,所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小,胸径在15 cm以前所受到的竞争压力最大,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指数函数关系。在自然条件下,当色木槭胸径达到15 cm前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木槭 次生林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与距离有关的单木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家荣 万兆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使单木竞争指标与林分密度具有兼容性 ,以更好地实现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预测 ,就 2 3块马尾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资料 ,用Hegyi的简单竞争指数作竞争指标 ,按龄级和密度级确定竞争木株数 ,用回归分析方法组建模型 ,对与距离有关的单木模... 为使单木竞争指标与林分密度具有兼容性 ,以更好地实现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预测 ,就 2 3块马尾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资料 ,用Hegyi的简单竞争指数作竞争指标 ,按龄级和密度级确定竞争木株数 ,用回归分析方法组建模型 ,对与距离有关的单木模型进行了研究 ,精度分析表明 ,单木生长速率拟合精度 80 %~ 96% ,单木生长状态预测精度平均在 97%以上 ,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在 95 %以上 ,说明单木模型预测精度高 ,使用效果好 ,建议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竞争指标 单木模型 生长预测 距离
下载PDF
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盐沼交界区空间格局变化规律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屹 陈一宁 李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60,共13页
红树林和盐沼是世界上重要的滨海湿地类型。在我国东南部沿海,互花米草盐沼和红树林之间的竞争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研究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盐沼之间的空间竞争规律,选取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收集了1988年至2... 红树林和盐沼是世界上重要的滨海湿地类型。在我国东南部沿海,互花米草盐沼和红树林之间的竞争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研究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盐沼之间的空间竞争规律,选取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收集了1988年至2014年27年间共15期覆盖该区域的Landsat影像和Google Earth影像,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提取出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盐沼的近30 a历史变化信息。历史遥感影像分析表明:1)红树林面积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最快,2004年以后增长速度变慢;2)互花米草最早出现在2002年,此后以缓慢的速度朝着地势高的区域扩散,2010年后互花米草的扩散速度加快;3)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的交界区基本保持稳定,部分区域表现为红树林略微向外扩张;4)影响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盐沼交界区空间格局的因素可能有潮沟的分布和红树林的林冠完整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红树林 互花米草 空间竞争
下载PDF
地形与竞争因子对红松胸径与年龄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惠滨 国庆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487-6495,共9页
森林年龄结构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胸径指标间接推测树木年龄是获得森林年龄结构的有效手段。基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156株成熟红松解析木数据,分析成熟红松个体胸径与年龄之间关系,探讨地形与竞争因子对红松胸径... 森林年龄结构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胸径指标间接推测树木年龄是获得森林年龄结构的有效手段。基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156株成熟红松解析木数据,分析成熟红松个体胸径与年龄之间关系,探讨地形与竞争因子对红松胸径与年龄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搜集的红松解析木数据,海拔、坡度、坡向、竞争因子等因素都对红松胸径与年龄关系产生影响,其中坡向与坡位对红松胸径-年龄关系影响最为明显,而竞争因子的影响较小并且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差异性。在南坡向-中坡位的红松个体,其胸径与年龄之间表现出了最佳的拟合效果。对地形与竞争因子的影响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径 年龄 竞争 地形因子 红松
下载PDF
江南油杉林植物种群竞争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彭彪 盖新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46-47,59,共3页
以江南油杉及其伴生树种在正常纯林和以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混交林中的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江南油杉林的共优种群(江南油杉与其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 以江南油杉及其伴生树种在正常纯林和以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混交林中的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江南油杉林的共优种群(江南油杉与其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江南油杉与其伴生树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65.55%和34.45%,说明未来江南油杉仍将处于支配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伴生树种 混交林 竞争
下载PDF
Climatic Control on Forests and Tree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the Forest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6
8
作者 Xiang-Ping Wang Zhi-Yao Tang Jing-Yun F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78-789,共12页
North-east (NE) China covers considerable climatic gradients and all major forests types of NE Asia. in the present study, 10 major forest types across the forest region of NE China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fores... North-east (NE) China covers considerable climatic gradients and all major forests types of NE Asia. in the present study, 10 major forest types across the forest region of NE China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forest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revealed that growing season precipitation and energy availability were primary climatic factors for the overall forest pattern of NE China, accounting for 66% of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CCA. Conversely,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winter coldness had minor effects.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revealed that tree species responded to climatic gradients differently and showed three types of response curve: (i) monotonous decline; (ii) monotonous Increase; and (iii) a unimodai pattern. Furthermore, tree species showed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limiting climatic factors for their distribution. The power of climate in explaining species distribution declin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reasing species dominance, suggesting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wa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limate, whereas that of subordinate species was more affected by competition from other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climate competition forest distribution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 Northeast China species response curve.
原文传递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木综合竞争指数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褚欣 潘萍 +4 位作者 欧阳勋志 臧颢 吴自荣 汪清 单凯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9-205,共7页
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八邻域平移法确定对象木,分别采用四邻体法、Voronoi图法选取竞争木,并基于Hegyi简单竞争指数重新构建含胸径、树高、冠幅及林木间距等因子的综合竞争指数,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曲线... 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八邻域平移法确定对象木,分别采用四邻体法、Voronoi图法选取竞争木,并基于Hegyi简单竞争指数重新构建含胸径、树高、冠幅及林木间距等因子的综合竞争指数,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曲线拟合比较分析不同方法选取竞争木的简单竞争指数与综合竞争指数的优劣。结果表明:1)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的相关性和拟合度均高于简单竞争指数;3)基于Voronoi图法构建的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的相关性和拟合度均高于基于四邻体法构建的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研究结果可为闽楠天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与保护等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次生林 竞争单元 综合竞争指数
下载PDF
天然白桦林的特点与经营 被引量:13
10
作者 柴一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4,共4页
通过白桦林样地调查、对白桦林进行了径级分析、死亡木分析和经营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林是一个不稳定的次生林型.在大片次生林中的白桦林天然更新非常好、现在硬阔已进入演替层;死亡木用“一边竞争”的模型进行预测效果较好。根据分... 通过白桦林样地调查、对白桦林进行了径级分析、死亡木分析和经营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林是一个不稳定的次生林型.在大片次生林中的白桦林天然更新非常好、现在硬阔已进入演替层;死亡木用“一边竞争”的模型进行预测效果较好。根据分析提出对白桦林进行上层疏伐的经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林 天然更新 森林经营 竞争模型
下载PDF
临安区不同森林类型竞争指数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秀芳 汤孟平 +2 位作者 潘建勇 沈钱勇 杨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64-4072,共9页
竞争对树木生长有重要影响,通常用竞争指数定量描述树木之间的竞争关系。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乔木林为对象,利用2004年临安区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基于Voronoi图的Hegyi竞争指数,在区域尺度上对临安区多种森林类型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 竞争对树木生长有重要影响,通常用竞争指数定量描述树木之间的竞争关系。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乔木林为对象,利用2004年临安区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基于Voronoi图的Hegyi竞争指数,在区域尺度上对临安区多种森林类型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单木水平上,不同森林类型单木的总竞争指数、种内竞争指数、种间竞争指数在胸径5—10 cm最大;单木平均竞争指数随着胸径的增大而降低,胸径>30 cm的竞争压力得以缓解;临安区林木的竞争主要来源于种内竞争,天然林的种内竞争占总竞争指数的比例>50%,人工林的种内竞争占总竞争指数的比例>60%。径级平均总竞争指数、种内竞争指数、种间竞争指数与胸径的关系均服从对数函数关系。在林分水平上,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分总竞争指数、种内竞争指数、种间竞争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总竞争顺序为:天然阔叶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天然针叶林>人工针阔混交林>人工阔叶林。种内平均竞争顺序为:人工针叶林>天然阔叶林>天然针叶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针阔混交林>人工阔叶林。种间平均竞争顺序为: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阔叶林>天然针叶林>人工针叶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阔叶林的平均总竞争指数、种内竞争指数和种间竞争指数均为最小,该森林类型以山核桃经济树种为优势树种,说明为提高山核桃产量,人为控制低种植密度的经营措施有效降低了林分竞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安区 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针叶林 竞争指数
下载PDF
不同林龄、径级杉木人工林种内竞争规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巢林 洪滔 +3 位作者 李键 陈灿 洪伟 吴承祯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提出了不同林龄和径级与竞争强度之间差异性的假设,运用Hegyi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数模型进行分析,并探讨林龄及径级与竞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种内平均竞争强度随着林龄的增...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提出了不同林龄和径级与竞争强度之间差异性的假设,运用Hegyi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数模型进行分析,并探讨林龄及径级与竞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种内平均竞争强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10-25 a,平均竞争强度减小趋势较为明显,林龄大于25 a时,平均竞争强度下降趋势平缓;随着对象木径级的增加,平均竞争强度不断降低,当杉木径级在20 cm以内时,竞争强度变化显著,径级为20 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平均竞争强度随林龄和径级增加而呈现的变化均可用指数函数表征IC=ae-bx;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ICi=73.761 3D-0.978 3;方差分析显示,林龄和径级对平均竞争强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杉木人工林种内竞争强度与林龄和径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科学有效地开展杉木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杉木人工林 林龄 种内竞争 竞争强度 竞争指数
下载PDF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的经营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玉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不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方式的青杉混交林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混交试验林中,经营密度1 470株.hm-2取得较好的效果,青杉混交比以4∶6为最好。青钱柳在多树种混交的幼林中套种,23年生胸径达33.8 cm,树高26 m,青钱柳... 不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方式的青杉混交林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混交试验林中,经营密度1 470株.hm-2取得较好的效果,青杉混交比以4∶6为最好。青钱柳在多树种混交的幼林中套种,23年生胸径达33.8 cm,树高26 m,青钱柳与多种针阔树种混交造林是成功的,四旁绿化也取得良好效果,说明青钱柳具有速生丰产等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混交林 经营效果 混交比例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北京油松人工林竞争指数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超 裴顺祥 +2 位作者 张连金 郭嘉 辛学兵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5-1124,共10页
为筛选北京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获取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管理的依据和理论支撑,以九龙山油松人工林内的1 054株油松对象木及4 216株竞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Hegyi竞争指数、Bella竞争指数(CIOi)及基于交角的林木... 为筛选北京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获取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管理的依据和理论支撑,以九龙山油松人工林内的1 054株油松对象木及4 216株竞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Hegyi竞争指数、Bella竞争指数(CIOi)及基于交角的林木竞争指数(d_α_CIi)进行生物量回归分析和k折交叉验证,筛选并分析油松人工林的最适竞争指数。结果显示:油松的径级分布呈略正偏的正态分布,88.24%的个体分布在10~25 cm径级内;油松生物量与d_α_CIi,Hegyi竞争指数服从幂函数关系,CIOi服从指数函数关系。d_α_CIi与油松生物量的决定系数(R2)、10次10折交叉验证R2值均最高,R2损失量最小,量化效果最好;Hegyi竞争指数次之,CIOi最差,说明d_α_CIi是量化北京典型油松人工林竞争强度的最佳指标。林木竞争受数量、大小和物种共同影响。随着油松对象木胸径的增大,竞争指数逐渐减小,其上方遮盖所占竞争指数比例也逐渐降低,甚至没有。当油松胸径不小于20 cm时(约总体前1/4),随径级增大其竞争指数变化不显著;据此对油松胸径小于20 cm的个体进行合理抚育间伐,能改善油松林结构。油松所受竞争主要来自种内,占总竞争强度的93.64%,种内竞争木数量、竞争强度随径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种间竞争木数量、竞争强度随径级总体上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表明种内竞争大于种间及两者间的垂直空间分离是物种共存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竞争指数 筛选 k折交叉检验 油松
下载PDF
采伐对森林发展的影响
15
作者 兰倩 陈绍志 李婷婷 《林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伐始终贯穿在全周期森林经营的每个阶段。建立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理念相适应的采伐管理模式,对森林资源的生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表明:采伐能够改善光照、减弱竞争、调整林分空间结构,进而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喜... 采伐始终贯穿在全周期森林经营的每个阶段。建立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理念相适应的采伐管理模式,对森林资源的生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表明:采伐能够改善光照、减弱竞争、调整林分空间结构,进而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喜光树种和非成熟的小个体林木从减弱的竞争中获益更多;采伐还能改善林下土壤养分循环,促进天然更新,提高物种多样性;不合理、不及时的采伐可能会使林分错过最佳更新时间,也会减弱林分的抗逆能力,造成森林衰退。本文在综述采伐对森林发展的影响基础上,提出森林采伐管理和采伐方式的调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限额 森林生长 林木竞争 森林衰退 森林发展
原文传递
Twenty year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in European beech-oak forest at their rear range margin anticipate changes in its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16
作者 álvaro Rubio-Cuadrado Iciar Alberdi +8 位作者 Isabel Canellas Fernando Montes Jesús Rodríguez-Calcerrada Rosana López Guillermo G.Gordaliza María Valbuena-Carabana Nikos Nanos Ramón Perea Luis Gil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358-370,共13页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restoring degraded forests,which occupy half of the forest areas.Among the forms of restoration,passive restoration,which involves the elimination of degrading factors and the free 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restoring degraded forests,which occupy half of the forest areas.Among the forms of restoration,passive restoration,which involves the elimination of degrading factors and the free evolution of natural dynamics by applying minimal or no management,is gaining attention.Natural dynamics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interacting factors such as climatic and edaphic conditions,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species,and the successional character of these species.Here,we study the natural dynamics of a mixed forest located in central Spain,which maintained an open forest structure,due to intensive use,until grazing and cutting were banned in the 1960s.The most frequent woody species in this forest are Fagus sylvatica,Quercus petraea,Quercus pyrenaica,Ilex aquifolium,Sorbus aucuparia,Sorbus aria and Prunus avium,with contrasting shade and drought tolerance.These species are common in temperate European deciduous forest and are found here near their southern distribution limit,except for Q.pyrenaica.In order to analyze forest dynamics and composition,three inventories were carried out in 1994,2005 and 2015.Our results show that,despite the Mediterranean influence,the natural dynamics of this forest has been mainly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levels of shade tolerance.After the abandonment of grazing and cutting,Q.pyrenaica expanded rapidly due to its lower shade tolerance,whereas after canopy closure and forest densification,shade-tolerant species gained ground,particularly F.sylvatica,despite its lower drought and late-frost tolerance.If the current dynamics continue,F.sylvatica will overtake the rest of the species,which will be relegated to sites with shallow soils and steep slopes.Simultaneously,all the multi-centennial beech trees,which are undergoing a rapid mortality and decline process,will disapp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succession Secondary forest WOODLAND Mixed forest competition RECRUITMENT
下载PDF
光照亏缺对橡胶-作物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坚雄 潘剑 +2 位作者 周立军 袁淑娜 林位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0-689,共10页
为探明农林复合系统中光照亏缺对不同间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以橡胶-豆薯和橡胶-花生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测定光照强度、作物生物量、光合生理等指标,研究光照亏缺对不同喜光间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系... 为探明农林复合系统中光照亏缺对不同间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以橡胶-豆薯和橡胶-花生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测定光照强度、作物生物量、光合生理等指标,研究光照亏缺对不同喜光间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中间作区域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呈单峰型,间作区域平均光照强度为裸地对照的51.3%~59.0%。间作作物的产量显著低于相应单作处理(P<0.05);间作豆薯产量可达22.9 t×hm^-2,为单作处理的85.3%;而间作花生产量仅为单作处理的39.2%。光照亏缺环境对间作豆薯和花生不同位置叶片的RuBisCO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叶绿素(特别是叶绿素b)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P<0.05),其光合能力亦低于相应单作处理。复合系统中间作豆薯叶面积高于单作豆薯,而间作花生叶面积则较单作花生显著降低59.1%~88.4%(P<0.05)。综上所述,豆薯比花生更适合在橡胶-作物农林复合系统中进行间作,间作豆薯应该是通过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来捕获光能并制造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维持相对较高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模式 橡胶林 间作作物 光照亏缺 生物量 光竞争 光合生理 叶面积
下载PDF
南亚热带细叶云南松林大径木择伐后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远发 何吉安 +3 位作者 喻素芳 廖良宁 王宏翔 叶绍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85-3592,共8页
择伐是实现异龄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它在改变物种组分与比例的同时,也改变了物种的分布及其关联。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大径木择伐后森林群落结构的恢复状况。本研究采用双相关函数g(r)和标记相关函数kmm(r)分析了中... 择伐是实现异龄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它在改变物种组分与比例的同时,也改变了物种的分布及其关联。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大径木择伐后森林群落结构的恢复状况。本研究采用双相关函数g(r)和标记相关函数kmm(r)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老龄林遭受大径木(DBH≥20 cm)择伐46年后形成松杉混交林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该群落生境异质性不明显,整体上呈随机分布;2)小树在很小尺度上(r=0~1 m)聚生在一起,同时种内聚集程度较高。3)6个优势种(n≥30)的空间分布随尺度的增加而趋向随机分布。其中,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在中小尺度上(r=0~8 m)呈轻度的聚集分布,而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呈强列的聚集分布。珍珠花(Spiraea thunbergii)和盐肤木(Rhus chinensis)几乎在所有尺度上(r=0~20 m)都是聚集分布;4)种间无明显排斥或竞争作用。据此,我们认为,大径木择伐林经过较长时间恢复后,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种内竞争已成为推动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 次生林 空间分布 空间关联 生境异质性 竞争
原文传递
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生长与竞争效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少青 《江西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对10年生马尾松闽粤栲6∶1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和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林分生长较好,闽粤栲是马尾松的优良的混交树种。混交林中马尾松比纯林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分别增加12.8%和6.1%。混交林... 对10年生马尾松闽粤栲6∶1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和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林分生长较好,闽粤栲是马尾松的优良的混交树种。混交林中马尾松比纯林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分别增加12.8%和6.1%。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有着越靠近闽粤栲列中心,生长量越高。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结果表明:两种群间存在较剧烈竞争,种间竞争大于闽粤栲种内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闽粤栲 混交林 生长 竞争
下载PDF
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的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分析
20
作者 申鹏 白萍 +1 位作者 朱洲 柴宗政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65,共8页
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对于探明种群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种群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地典型马尾松退化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 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对于探明种群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种群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地典型马尾松退化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应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1297株马尾松林木包括12个龄级,由于Ⅰ龄级个体数过少,种群天然更新能力不足,导致种群呈现衰退趋势;种群内竞争强度总体上随龄级的增大而减小,但在Ⅶ龄级和Ⅸ龄级种群内竞争过于剧烈,导致种群结构不稳定。(2)种群小径级林木个体较多,马尾松种群总体呈增长型种群,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种群内竞争较激烈,面临较大的衰退风险。(3)随着时间推移,在未来6个龄级以后,种群中老龄级株数逐渐增多,幼龄级株数下降,种群内竞争强度逐渐趋于稳定。结果表明:幼龄级个体数量匮乏和林木间剧烈的竞争是研究区马尾松种群退化的主要原因。尽管通过自疏作用可以调节种群结构以实现稳定,但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建议采取主林层间伐配合林下割灌除草和补植的方式来调整种群结构,尽快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退化林 种群结构 数量动态 林木竞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