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强制换流型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方案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辉 马超 +1 位作者 郝全睿 韩国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25-2433,共9页
高压直流断路器在直流系统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现有直流断路器在经济性、合闸电弧问题和快速性方面不能兼备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强制换流型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拓扑。所提方案的拓扑结构中引入了1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高压直流断路器在直流系统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现有直流断路器在经济性、合闸电弧问题和快速性方面不能兼备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强制换流型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拓扑。所提方案的拓扑结构中引入了1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用来配合隔离开关进行合闸操作;引入二极管组并将平波电抗器均分在断路器两侧,以减小对避雷器的压力,延长避雷器的使用寿命;电力电子支路用子模块级联拓扑,避开了大规模IGBT动态均压的技术难题。基于所提拓扑设计了10kV直流断路器,对正常运行以及故障切除、故障恢复合闸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及仿真,同时与含ABB方案的两种典型方案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拓扑的直流断路器最快切除故障电流时间为3.63 ms,开断电流容量为4.09 kA,正常合闸机械支路端电压为0,实现了无弧合闸,IGBT使用数量较ABB方案减半,避雷器吸收能量较传统方案减半,经济性较好,符合直流断路器性能要求。该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结构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强制换流 短路故障 拓扑结构
下载PDF
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强制换流型混合直流断路器 被引量:18
2
作者 于海 迟颂 李尔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172,187,共6页
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强制换流型混合直流断路器,在辅助换流电路分断过程中,缓冲电容放电会影响机械开关分断时间;当主断路器完成分断动作,线路能量仅仅依靠避雷器释放,避雷器投入费用较高,能量释放过程较慢,容易造成器件损坏,并影... 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强制换流型混合直流断路器,在辅助换流电路分断过程中,缓冲电容放电会影响机械开关分断时间;当主断路器完成分断动作,线路能量仅仅依靠避雷器释放,避雷器投入费用较高,能量释放过程较慢,容易造成器件损坏,并影响避雷器使用寿命。提出一种强制换流型混合直流断路器方案,分析了该断路器工作原理,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传统基于全控型器件的强制换流型混合断路器相比,其在实现电流双向流动的同时全控型器件减半;阻止了缓冲电容放电对机械开关动作时间的影响;引入接地引流二极管,可使线路电流尽快减少到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换流 混合直流断路器 拓扑结构 仿真分析
下载PDF
直流混合型超导限流器强迫换流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谢天 庄劲武 +1 位作者 高海林 曾主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67,共5页
针对现有断路器开断容量不能满足现代舰船直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分断要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直流混合型超导限流器的方案。舰船直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上升率高达20 A/μs,该限流器需要完成短路电流的快速换流,研究了强迫换流方法。讨论了... 针对现有断路器开断容量不能满足现代舰船直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分断要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直流混合型超导限流器的方案。舰船直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上升率高达20 A/μs,该限流器需要完成短路电流的快速换流,研究了强迫换流方法。讨论了直流混合型超导限流器的工作原理,对限流器的限流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给定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参数的条件下,结合电路仿真软件,对辅助换流支路参数进行了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强迫换流的方法在38μs内完成了上升率为20.4 A/μs的7 680 A的短路电流的换流,混合型方案具有可行性,强迫换流的方法能够实现短路电流的快速换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 超导限流器 强迫换流
下载PDF
一种强制换流型混合直流断路器方案 被引量:7
4
作者 于海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5-210,215,共7页
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的关键设备之一,直流断路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混合直流断路器继承了机械断路器通态损耗低与固态断路器开断迅速的特点,是目前直流断路器研究的主要方向。文中着重分析了影响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强制换流型混合直... 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的关键设备之一,直流断路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混合直流断路器继承了机械断路器通态损耗低与固态断路器开断迅速的特点,是目前直流断路器研究的主要方向。文中着重分析了影响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强制换流型混合直流断路器开断速度的因素,针对辅助换流电路中缓冲电容放电回流影响机械断路器动作时间以及能量吸收电路吸收能量的时间问题,提出一种强制换流型混合断路器方案,该方案能够防止缓冲电容电流回流,同时减少避雷器吸收能量所用时间。对该断路器各个工作阶段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Pscad/EMTDC软件对故障状态混合断路器开断过程进行仿真,并且与典型强制混合直流断路器开断过程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断路器 强制换流 拓扑结构 数学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向强迫换流型限流断路器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江壮贤 庄劲武 +2 位作者 武瑾 徐国顺 张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484-6489,6615,共6页
针对强迫换流型限流断路器双向关断时关断电路体积大以及需要判断电流方向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强迫换流型限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利用机械开关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电压对桥式二极管的钳位作用控制关断电流的投入方向,对任一方向电流的... 针对强迫换流型限流断路器双向关断时关断电路体积大以及需要判断电流方向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强迫换流型限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利用机械开关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电压对桥式二极管的钳位作用控制关断电流的投入方向,对任一方向电流的关断均可采用同一控制策略,无需判断故障电流方向。分析了线路分布电感对关断电流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关断电流初始上升率的约束条件,在该文的实际应用条件下关断电流上升率应小于100 A/?s。设计了600 V/630 A断路器样机,进行正、反向短路分断试验,可将初始电流上升率为8.25 A/?s的短路电流在1.1 ms内成功分断,限流峰值为7.8 k A。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案有效、可行和分析准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断路器 强迫换流 双向关断 高速触头机构
下载PDF
真空直流强迫过零开断中的弧后电流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颖 秦涛涛 刘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7-424,共8页
为了研究真空直流强迫过零开断过程中的弧后电流,该文设计永磁-斥力混合式快速机构,搭建直流开断用弧后电流测量系统,开展直流小电流开断实验,研究弧后电流受开断电流幅值、电极开距、换流电流频率及换流电容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真空直流强迫过零开断过程中的弧后电流,该文设计永磁-斥力混合式快速机构,搭建直流开断用弧后电流测量系统,开展直流小电流开断实验,研究弧后电流受开断电流幅值、电极开距、换流电流频率及换流电容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弧后电流呈现出不稳定性。弧后电流随开距增大而增大,且同开距下弧后电流变化不大。开断电流小于800A时,弧后电流增长较快;开断电流在800~1800A范围时,弧后电流增长较慢。弧后电流随着换流频率的增加显著增大,换流频率对弧后电流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换流电容电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小弧后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开断强迫过零 弧后电流 换流频率 换流电容电压
下载PDF
直流真空断路器的新型大电流强迫换流分断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振东 马子文 +3 位作者 沙新乐 李博 邹顺 李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66-3673,共8页
为提升直流真空断路器的大电流分断可靠性,在典型强迫换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换流分断方案。利用一辅助开关的导通分流作用,通过减小有效换流电流,大幅降低真空断路器熄弧前附近的电流下降率;并在熄弧后,通过该辅助开关的导... 为提升直流真空断路器的大电流分断可靠性,在典型强迫换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换流分断方案。利用一辅助开关的导通分流作用,通过减小有效换流电流,大幅降低真空断路器熄弧前附近的电流下降率;并在熄弧后,通过该辅助开关的导通电压钳位作用,使真空断路器的暂态恢复电压产生一段低电压区间,从而改善真空间隙的弧后介质恢复特性,实现中、高压直流大电流的可靠分断。同时详细分析了新型换流分断方案的换流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获得了换流电路杂散电感及辅助开关导通时刻等参数对换流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开展了快速真空断路器的13 kA换流分断试验,试验过程中熄弧前的电流下降率被有效降低为约55 A/μs、总共持续了约50μs;且在熄弧后约130μs时间内,暂态恢复电压被限制至未超过600 V。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新型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真空断路器 强迫换流 有效换流电流 介质恢复 电弧电流下降率 弧后暂态恢复电压
下载PDF
4kV/400A真空直流断路器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成 徐国顺 江壮贤 《船电技术》 2015年第11期52-54,共3页
针对4000 V/400 A船舶直流电力系统中额定电流的分断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型真空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采用强迫换流原理实现电网侧额定电流的分断。对断路器的结构组成进行设计,分析强迫关断过程,通过计算得到关断参数。通过EMTP仿真软件... 针对4000 V/400 A船舶直流电力系统中额定电流的分断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型真空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采用强迫换流原理实现电网侧额定电流的分断。对断路器的结构组成进行设计,分析强迫关断过程,通过计算得到关断参数。通过EMTP仿真软件对关断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波形,在实验室搭建了试验平台,实现了400A电流的关断。试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案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真空断路器 强迫换流 关断电路
下载PDF
直流真空断路器大电流强迫换流分断特性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12
9
作者 彭振东 杨晨光 +3 位作者 李博 涂煜 沙新乐 邹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3-609,共7页
基于有源强迫换流技术实现的直流真空断路器容易向中高压大容量场合拓展,是直流分断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10 kV级直流真空断路器,进一步分析了大电流换流分断特性,并开展了换流分断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燃弧电流峰值23 k... 基于有源强迫换流技术实现的直流真空断路器容易向中高压大容量场合拓展,是直流分断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10 kV级直流真空断路器,进一步分析了大电流换流分断特性,并开展了换流分断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燃弧电流峰值23 kA、电弧电流下降率300 A/μs条件下,真空断路器无法在电弧电流零点可靠熄弧分断,且真空间隙的弧后介质恢复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分散性。为了改善大电流弧后介质恢复特性,提出了串联二极管的直流真空断路器换流分断方案,利用二极管的反向阻断作用为大电流真空电弧提供一段"零休"时间。相同分断参数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二极管反向阻断期间,尽管真空间隙可能会不断地重复进行"介质恢复–介质击穿–介质恢复"过程,但在此阶段的介质击穿不会导致电弧重燃,真空间隙最终均能在换流电容电压变为正极性前建立足够的介质强度,实现对直流大电流的可靠分断;同时在试验条件下,被试真空断路器弧后至少需要85μs才能完全恢复介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强迫换流 直流真空断路器 串联二极管 介质恢复 电弧“零休”时间
下载PDF
真空直流强迫过零开断过充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涛涛 张颖 +1 位作者 董恩源 邹积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63-2669,共7页
为研究过充对真空直流强迫过零开断的影响,基于永磁–斥力混合式快速机构和转移强迫过零开断方法,在合成回路试验系统中进行了真空小电流直流开断试验。通过搭建隔离式弧后电流测量装置及介质恢复强度测量装置,研究了过充条件下的截流... 为研究过充对真空直流强迫过零开断的影响,基于永磁–斥力混合式快速机构和转移强迫过零开断方法,在合成回路试验系统中进行了真空小电流直流开断试验。通过搭建隔离式弧后电流测量装置及介质恢复强度测量装置,研究了过充条件下的截流电流、弧后电流及弧后介质恢复强度,得到了过充电压与前述3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截流电流、弧后电流以及弧后介质恢复强度均随过充电压增大,换流频率对截流值和弧后电流的影响大于过充电压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过充电压达到一定值后,出现第一过零点开断失败现象,在该文试验条件下,过充电压应控制在可开断成功的临界换流电容电压的4倍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强迫过零开断 过充 弧后电流 截流 介质强度恢复
下载PDF
Current-Bounded Commutation of a Long-Strok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Stage with Moving Coils
11
作者 ZHU Yu ZHANG Shengguo +2 位作者 YANG Kaiming MU Haihua YIN Wen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238-1244,共7页
Magnetically levitated stages(MLS) have potentials to obtain good motion performances in high vacuum environment. Yet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s/torques corresponding to six degrees of freedom(DOF) motions have co... Magnetically levitated stages(MLS) have potentials to obtain good motion performances in high vacuum environment. Yet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s/torques corresponding to six degrees of freedom(DOF) motions have 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each current of coil array, and this coupling is still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ive positions between the mover and the stator of the stage. So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6-DOF motions of the stage. By reasonable commutation of coil array, this complicated coupling relationship can be decoupled. The analytical force/torque-decomposing model of the stage is established first. Then the initial currents of coil array are commutated based on the pseudo inverse of the analytical force/torque-decomposing model matrix. And then the coil array currents are commutated again with different current bounds given to the initial currents as well as in the sense of minimum 2-norm of currents vector. Using the long strok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stage with moving coils under investigation as examples, the currents of coil array are commutated with different current bounds adopting the proposed commutation method, the determination of current bound and the current bounds' influences on the heat-losses in coil array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ation algorithm of proposed commuta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urrents of coil array within the given current bound can be solved analytically by proposed commutation metho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algorithm does not need any searching or iteration. By the current-bounded commutation method proposed, the amplitude of coil array currents can be limited within an appropriate current bound(This is very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liability and mo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tage), as well as these currents can also generate the desired forces and tor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levitation current-bounded commutation current bound coil array electromagnetic forces/torques heat-loss.
下载PDF
通过优化直线电动机结构及控制模型抑制推力波动
12
作者 于国丰 卞莉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分析直线电动机推力波动产生的原因,列举通过优化直线电动机结构来抑制推力波动的方法,着重分析驱动电流对推力平稳性的影响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 直线电动机 磁阻效应 端部效应 推力波动 驱动电流 整流 驱动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