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色培养基在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淑红 吴清平 +1 位作者 张菊梅 郭伟鹏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用显色培养基鉴定微生物是一种新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以生化反应为基础,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菌特异性酶的显色底物直接根据菌落颜色对菌种作出鉴定。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BCMTMListeriamonocytogenes,Ra... 用显色培养基鉴定微生物是一种新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以生化反应为基础,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菌特异性酶的显色底物直接根据菌落颜色对菌种作出鉴定。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BCMTMListeriamonocytogenes,Rapid’LMONOagar,CHROMagarTMListeria)、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TMEcoli)、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Rambachagar)、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Staphylococcusaureus)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极大提高了微生物检测的效率。但是,显色培养基也存在一些假阳(阴)性等问题,其设计尚待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培养基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应用
下载PDF
饮用水中5种致病菌多重PCR技术检测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范宏英 吴清平 +3 位作者 吴若菁 寇晓霞 张菊梅 吴慧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沙门氏菌(Salm onellasp.)、志贺氏菌(Shigellasp.)、绿脓杆菌(Pseudom onasaeruginosa)、肠出血型大肠杆菌O157(E terohaem orrhagicO157)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rah-aem olyticus)是5种饮用水中不得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根据它们的毒素基... 沙门氏菌(Salm onellasp.)、志贺氏菌(Shigellasp.)、绿脓杆菌(Pseudom onasaeruginosa)、肠出血型大肠杆菌O157(E terohaem orrhagicO157)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rah-aem olyticus)是5种饮用水中不得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根据它们的毒素基因、高度保守基因及特异性基因,设计合成5对寡核苷酸引物,应用PCR技术对10个属的30株细菌进行引物特异性检测。通过对多重PCR反应体系、条件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初步应用于水样分析中,极大的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成本。实验结果表明:5对寡核苷酸引物都具较高的特异性和专一性,多重PCR检测灵敏度达到101~102cfu,检测需5~6h,在水样检测的初步应用中得到了均一、稳定、清晰的结果,可推广应用于环境监测、水源检测、食品卫生监督、商品检验检疫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下载PDF
北京市水产品污染与感染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吴青 韩海红 +5 位作者 余东敏 胡豫杰 王伟 李志刚 杜春明 徐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5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对北京市夏季市售水产品污染与感染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进行比较研究,为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提供思路,为北京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与临床感染病例的关联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采集的水产品... 目的对北京市夏季市售水产品污染与感染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进行比较研究,为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提供思路,为北京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与临床感染病例的关联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采集的水产品样品和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采用血清玻片凝集法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方法检测菌株的tlh、tdh、trh基因。结果 2014年7~9月共采集水产品样品16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0份,总污染率为48.78%;其中淡水产品污染率为38.78%(19/49),平均菌量浓度为66.63 MPN/g;海水产品污染率为53.04%(61/115),平均菌量浓度为38.14 MPN/g。8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9个血清群,其中O2群28株,占35.00%,O1群11株,占13.75%,O5群10株,占12.50%。80株菌tlh基因均为阳性,只有1株菌携带tdh毒力基因,所有菌株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哨点医院腹泻病人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21株,血清型O3∶K6占61.90%(13/21),O4:K8占28.57%(6/21);毒力基因型tdh(+)/trh(-)占95.24%(20/21),tdh(-)/trh(-)占4.76%(1/21)。结论来源于食品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绝大部分不具备致病性,而导致消费者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绝大部分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表明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不能作为评估副溶血弧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散发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腹泻病例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tlh TDH TRH 毒力基因 致病性 风险监测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乳酸对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及杀菌作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乔支红 程永强 +2 位作者 鲁战会 管立军 李里特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7-191,共5页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3株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用于测定乳酸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研究乳酸对3株致病菌细胞对数期代时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浓度乳酸对大肠杆菌膜电位的影响...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3株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用于测定乳酸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研究乳酸对3株致病菌细胞对数期代时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浓度乳酸对大肠杆菌膜电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得出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MIC1.8mg/mL,MBC3.6mg/mL;蜡样芽孢杆菌MIC3.6mg/mL,MBC7.2mg/mL;大肠杆菌MIC0.9mg/mL,MBC1.8mg/mL;乳酸在最小抑菌浓度下显著(p≤0.05)延长了3株食源性致病菌对数生长期的代时,大肠杆菌对乳酸的敏感性较强,代时增加128%。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肠杆菌的膜电位,发现乳酸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电位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乳酸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电位逐渐增加,导致细胞的超极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直至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食源性致病菌 抑菌 膜电位
原文传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病原分离鉴定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晓琍 杨祖顺 +3 位作者 国译丹 周慧新 范璐 李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查明中毒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鉴定和毒性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 WS/T 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 目的通过对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查明中毒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鉴定和毒性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 WS/T 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米酵菌酸检测按照GB/T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执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样品开展检测。结果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基因指纹鉴定仪进行鉴定,4份样品中3份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小鼠毒性试验阳性。4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食物中毒 鉴定 米酵菌酸 食源性致病菌 云南
原文传递
应用PEN3型电子鼻传感器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丽萍 徐茂琴 +1 位作者 何红萍 李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7-192,共6页
为研究化学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元件阵列的PEN3型电子鼻传感器,根据其对不同食源性致病菌产生代谢产物的差异响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 为研究化学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元件阵列的PEN3型电子鼻传感器,根据其对不同食源性致病菌产生代谢产物的差异响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在培养2、4、6、8、10 h以及稀释103、105、107倍后进行PEN3化学传感器响应实验,建立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式分析(linear di scriminant analysis,LDA)等方法,确定化学传感器对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浓度细菌是否产生有效响应。结果表明,PCA和LDA这两种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很好地将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菌培养液区分开来,使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的比率达到最大,并在较低浓度条件下,4种食源性致病菌仍有较高的区分度,这表明化学传感器技术检测低浓度致病菌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3型电子鼻 食源性致病菌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式分析
下载PDF
天然发酵茯砖茶微生物菌群及抗菌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浩 李华 莫海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93-297,共5页
对天然发酵茯砖茶的微生物菌群以及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微生物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曲霉、青霉和散囊菌是天然发酵茯砖茶的主要微生物,其中散囊菌是真菌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发酵茶水提物的抑菌实验显示,茯砖茶的浸提物对一些食品致病... 对天然发酵茯砖茶的微生物菌群以及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微生物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曲霉、青霉和散囊菌是天然发酵茯砖茶的主要微生物,其中散囊菌是真菌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发酵茶水提物的抑菌实验显示,茯砖茶的浸提物对一些食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一些芽孢形成菌如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生孢梭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能力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提示在茶叶真菌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抑制食品致病菌和腐败菌的代谢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抑菌 散囊菌 致病菌
下载PDF
2012年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姚雪婷 唐振柱 +3 位作者 刘展华 李秀桂 陈晖 苏爱荣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了解2012年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14个地区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批发市场和便利店采集婴幼儿食品,按照国标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 目的了解2012年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14个地区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批发市场和便利店采集婴幼儿食品,按照国标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结果 1共监测1 939份样品,总检出率为13.56%(263/1 939),其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3.15%,谷类辅助食品检出率为4.19%明显高于配方食品的检出率0.83%(χ2=15.361,P〈0.05),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0.37%,配方食品检出率为14.12%明显高于谷类辅助食品的检出率8.68%(χ2=13.238,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0.05%;2定量结果:61份阪崎肠杆菌阳性样品中,43份〈5 MPN/100 g,3份〉110 MPN/100 g,最大值为240 MPN/100 g;201份蜡样芽胞杆菌阳性样品中,MPN法测得159份〈100 MPN/g,10份〉100 MPN/g,最大值为1 100 MPN/g,平板法测得19份〈100 cfu/g,13份〉100 cfu/g,最大值为4×107cfu/g;3不同年龄段谷类辅助制品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检出率范围分别为5.69%~21.05%和3.45%~5.26%,配方食品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检出率范围分别为11.11%~16.25%和0%~1.37%;4不同产地婴幼儿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范围为8.84%~23.47%。结论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存在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污染,应加强企业生产监管,保障婴幼儿食品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阪崎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菌 婴幼儿食品 监测分析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实时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仲敏 郑鸣 王永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根据GenBank数据库单增李斯特菌的O基因序列(AF253320)设计引物,建立单增李斯特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6,检出底限约8个细菌/反应,而常规PCR检出底限约60个细菌/反应。比较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人... 根据GenBank数据库单增李斯特菌的O基因序列(AF253320)设计引物,建立单增李斯特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6,检出底限约8个细菌/反应,而常规PCR检出底限约60个细菌/反应。比较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人工污染样品检测,发现实时定量PCR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40份牛奶和40份火腿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0%,与传统细菌分离检测结果完全相符。因此,实时定量PCR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适宜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调查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食源性致病菌 单增李斯特菌
下载PDF
食源性沙门氏菌实时定量PCR检测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仲敏 郑鸣 +1 位作者 王永芬 邹俐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3-236,共4页
根据GenBank数据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序列(AE008832)设计引物,建立沙门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底限约8个细菌/反应。对40份牛奶和40份生肉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和5%,与传统细菌分离... 根据GenBank数据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序列(AE008832)设计引物,建立沙门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底限约8个细菌/反应。对40份牛奶和40份生肉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和5%,与传统细菌分离检测结果完全相符。因此,实时定量PCR检测沙门氏菌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适宜于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的调查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食源性致病菌 沙门氏菌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吕艳芳 马春颖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2期80-84,88,共6页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爆发数量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安全和卫生的关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定性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灵敏性高、特异性强,...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爆发数量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安全和卫生的关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定性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实现了对DNA模板的定量检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本文概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下载PDF
2015年-2016年威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艳艳 张化江 +3 位作者 徐莉 于京平 肖辉川 桑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27-730,共4页
目的了解威海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10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分离、鉴定。结果 12类共计44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95株,总检出率为21.... 目的了解威海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10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分离、鉴定。结果 12类共计44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95株,总检出率为21.59%。检出的5种致病菌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25.00%,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10.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09%)、金黄色葡萄球菌(5.77%)、沙门菌(0.71%),各类致病菌的检出率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56,P<0.01)。网店、小吃店、农贸市场、超市是主要的食品污染场所。预包装食品的污染率高于散装食品。结论威海市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卫生指标菌超标严重,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防范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污染 监测
原文传递
2011年杭州市江干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金轶卉 方叶珍 +2 位作者 包芳珍 邵景莺 黄世旺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261-3262,32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江干区2011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干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病人进行登记,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1...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江干区2011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干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病人进行登记,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1年江干区共监测肠道门诊病人1244例,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共55株,总检出率为4.42%,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4.02%。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7月-8月为发病高峰,1岁以下年龄组与10岁~39岁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可疑食品中以不明原因所占比例最大,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结论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密切关注疾病高发季节与高危人群,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监测 致病菌
原文传递
石榴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对冷却鸡肉保鲜效果 被引量:13
14
作者 洪军 李文玉 +3 位作者 卫夏怡 吉冰洁 王少霞 毛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76,82,共5页
为了探讨石榴皮复合保鲜剂在冷却肉保鲜中的作用,该研究通过超声辅助和旋转蒸发浓缩法对石榴皮进行提取,采用单一或复合其他天然食品添加剂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选择适宜浓度的单一或复合石榴皮提取物均匀涂抹于冷却鸡... 为了探讨石榴皮复合保鲜剂在冷却肉保鲜中的作用,该研究通过超声辅助和旋转蒸发浓缩法对石榴皮进行提取,采用单一或复合其他天然食品添加剂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选择适宜浓度的单一或复合石榴皮提取物均匀涂抹于冷却鸡脯肉表面,紫外照射结合真空包装后于4℃冷藏,通过感官评定、微生物菌落总数、TVB-N、TBARS和pH指标的测定观察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25 g/mL石榴皮醇提物及与其他复合物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石榴皮保鲜剂(0.025 g/dL Nisin+1 g/dL壳聚糖+0.03 g/dL迷迭香提取物+0.25 g/mL石榴皮粗提物)的保鲜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石榴皮保鲜剂,可将冷却鸡肉的保鲜期延长1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提取物 食源性致病菌 抑菌活性 冷却鸡肉 防腐保鲜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玮 王宁 +2 位作者 王晓英 刘宏生 郭云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PCR-ELISA方法,将其应用于人工污染的食物样品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资料,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MAN6.0和Primer Premier5.0,以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基因hlyA为基础,选用PCR引物,应用地高辛标记试剂...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PCR-ELISA方法,将其应用于人工污染的食物样品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资料,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MAN6.0和Primer Premier5.0,以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基因hlyA为基础,选用PCR引物,应用地高辛标记试剂盒,获得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地高辛标记片段。根据PCR目的片段序列,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并将PCR方法与PCR-ELISA方法对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牛奶样品的检测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应用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PCR-ELISA方法完成检测约需6h。该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检测的结果,与国家食源性疾病检测网的鉴定结果100%符合。经过12h的增菌培养,PCR-ELISA方法最低可从25ml样品中检出1CFU,检测敏感性为传统PCR方法的10~100倍。结论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靠性好,对于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测能力,增强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食源性致病菌 PCR-ELISA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PCR-SSCP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永 赵新 +2 位作者 兰青阔 朱珠 程奕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采用细菌的16S rDNA保守区引物作为通用引物,对常见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进行PCR扩增,产物及其Xmn... 采用细菌的16S rDNA保守区引物作为通用引物,对常见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进行PCR扩增,产物及其XmnI酶切后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PCR产物经XmnI酶切后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可以相互区别。因此,PCR-SSCP技术可以方便地用于检测食源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检测
下载PDF
食品中3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钱志伟 孙新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36-239,共4页
目的:建立同步速测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利用基因组比对法寻找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序列——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 目的:建立同步速测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利用基因组比对法寻找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序列——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和单增李斯特菌的prs基因,运用Primer Premier 5.0分别设计3对片段大小不同的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3种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灵敏度测试结果分别为7.6、3.8、5.1pg/μL,在此灵敏度下可以扩增出全部特异性引物条带,验证性实验结果出现相应的目的条带且未发生交叉影响。结论:初步建立能同步、简便、快速、灵敏地检测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三重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食品检测
下载PDF
自制裸磁珠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邱晋 樊学军 +5 位作者 沈圣 孙敏 谢志梅 腾毅 许欣 裴晓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11,共3页
目的:研究自制裸磁珠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卫生指示菌的吸附性能,摸索从样品中快速分离和浓集细菌的方法。方法:试验裸磁珠对细菌的吸附性能,摸索温度和样品成分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自制裸磁珠在37℃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卫生指... 目的:研究自制裸磁珠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卫生指示菌的吸附性能,摸索从样品中快速分离和浓集细菌的方法。方法:试验裸磁珠对细菌的吸附性能,摸索温度和样品成分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自制裸磁珠在37℃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卫生指示菌有很强的吸附,吸附率均高于97%。食品成分对其吸附有一定影响,吸附率最低为58.42%。结论:自制裸磁珠可望用于环境和食品样品中多种细菌的非特异性吸附分离和浓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离技术 裸磁珠 食源性致病菌 卫生指示菌
下载PDF
云南省2012年至2016年引起食源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江 刘志涛 +3 位作者 张强 万蓉 万青青 蔡同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16年云南食源性腹泻发病及其主要致病菌感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2012年至2016年11家医院监测到的1 743例食源性腹泻病例数据,采集其生物样本并检验,分析其主要致病菌和影响因素.结果 1 743例食源性腹...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16年云南食源性腹泻发病及其主要致病菌感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2012年至2016年11家医院监测到的1 743例食源性腹泻病例数据,采集其生物样本并检验,分析其主要致病菌和影响因素.结果 1 743例食源性腹泻病例中检出阳性菌株的样本65份,阳性率为3.73%(65/1 743);引起食源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沙门菌和志贺菌,主要可疑食品是肉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职业、加工方式和临床诊断是本研究中发现的影响云南省食源性腹泻病例主要致病微生物检出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托幼及散居儿童、农民及民工和学生等特殊人群广泛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提出措施干预;重视食品的加工环节,减少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可能;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食源性疾病危害识别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腹泻 致病菌 影响因素 防控
下载PDF
2020年四川省市售食品中15类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范春梅 张誉 +2 位作者 宋阳 周玉锦 林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32-837,共6页
目的 了解四川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风险评估和有效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四川省共采集8大类食品,对肠杆菌科、梭状芽孢杆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蜡样芽孢杆菌... 目的 了解四川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风险评估和有效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四川省共采集8大类食品,对肠杆菌科、梭状芽孢杆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蜡样芽孢杆菌等15项指标进行检测。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监测3 339份样本,检出致病菌373株(329份样品中),样品致病菌阳性率为9.85%。布鲁菌、空肠弯曲菌、蜡样芽胞杆菌和溶藻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8.00%、8.58%、8.08%和7.69%;调理肉制品、生禽肉、寿司、生乳、生食鱼和冰粉致病菌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1.18%、35.00%、19.23%、18.00%、16.35%和14.05%。结论 2020年四川地区市售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