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卵泡液代谢组学的肾阳虚型自然流产中医证候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明 孙振高 +2 位作者 王天琪 杨毅 徐凯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1-304,I0014,共5页
目的:探讨与肾阳虚型自然流产发生相关的卵泡液(follicular fluid,FF)代谢物组,以期为科学预测和诊断自然流产肾阳虚证、探讨其证候本质做初步尝试。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PLC-MS)技术对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目的:探讨与肾阳虚型自然流产发生相关的卵泡液(follicular fluid,FF)代谢物组,以期为科学预测和诊断自然流产肾阳虚证、探讨其证候本质做初步尝试。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PLC-MS)技术对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肾阳虚型自然流产患者即肾阳虚流产组(n=32)及分娩者即对照组(n=40)的卵泡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肾阳虚流产组及对照组卵泡液共计32种差异代谢物,主要有氨基酸类、胆固醇类、维生素类、脂肪酸类、胆酸类、溶血卵磷脂类以及其它等七大类,其中上调的有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LysoPC(16:0),Palmitoylglycerophosphocholine等8种,下调的有L-valine,6-Oxohexanoate,L-Phenylalanine,2-Oxoglutarate,Linoleate等24种。结论:本研究鉴定的32种特征性化合物与中医肾阳虚证存在相关性,为肾阳虚型自然流产提供可能的诊断依据和治疗靶点,从FF代谢组学层面丰富发展了中医证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液代谢组学 肾阳虚证 自然流产 中医证候学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生殖功能减退的卵泡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振高 王天琪 +2 位作者 杨毅 王晓明 徐凯月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体外受精(IVF)患者的卵泡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鉴定出代谢差异物,探究其与卵母细胞的关系,从卵泡液代谢组层面阐述年龄影响生殖功能的机制。方法:对191例IVF患者卵泡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21~27岁47例,28~34岁74例...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体外受精(IVF)患者的卵泡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鉴定出代谢差异物,探究其与卵母细胞的关系,从卵泡液代谢组层面阐述年龄影响生殖功能的机制。方法:对191例IVF患者卵泡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21~27岁47例,28~34岁74例,35~41岁41例,42~48岁29例。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将卵泡液样品分别在正离子、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PLS-DA)得到四组间差异性物质质荷比。根据得到的质量数、同位素丰度比得到与其相匹配的分子式,鉴定出差异物,把这些差异物通过KEGG聚类分析,指向差异通路,鉴定这些差异物质涉及的代谢通路和所指向的化合物。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卵母细胞质量及数量呈下降趋势,期间伴随卵泡液代谢物变化,差异物主要涉及氨基酸、脂质、激素、维生素等。下调物15种:6-氧代己酸酯,L-苯丙氨酸,脯氨酸,十六烷酸/棕榈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油酸,硫酸脱氢表雄酮,溶血性磷脂酰胆碱(16∶1),溶血性磷脂酰胆碱(20∶4),溶血性磷脂酰胆碱(20∶3),25-二羟维生素D3,5-去氢表甾醇,27-羟基胆固醇,5-胆甾烷-3α,7α,12α,23,25-戊醇;上调物3种:溶血性磷脂酰胆碱(18∶3),溶血性磷脂酰胆碱(18∶1),13,14-二氢视黄醇。结论:女性生殖能力随着年龄增加而减退,期间伴随卵泡液代谢物变化,从卵泡液代谢组学层面揭示了年龄影响生殖功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生殖功能 标记物 卵泡液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