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种属和产地罗布麻叶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被引量:21
1
作者 韩利文 侯晋军 +2 位作者 李云兰 梁泰刚 李青山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中有效成分金丝桃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且对不同种属和产地的罗布麻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乙腈-四氢呋喃-0.1%醋酸(15.5:5.5:79)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中有效成分金丝桃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且对不同种属和产地的罗布麻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乙腈-四氢呋喃-0.1%醋酸(15.5:5.5:79)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金丝桃苷线性范围0.01~0.2mg·mL^-1(r=0.9999);重复性试验RSD=1.02%(n=5);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2.1%;罗布麻属罗布麻叶中金丝桃苷含量在0.60~0.91%,白麻属两种含量在0.39~0.55%。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发现罗布麻属和白麻属两属之间金丝桃苷含量差异明显,为建立完善罗布麻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金丝桃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罗布麻叶的HPLC指纹图谱及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徐硕 金鹏飞 +2 位作者 徐文峰 邝咏梅 姜文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的指纹图谱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为揭示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20批罗布麻叶的指纹图谱,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的指纹图谱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为揭示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20批罗布麻叶的指纹图谱,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法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BCA)法对谱效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建立了20批罗布麻叶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883~0.989范围内。运用对照品比对法鉴定了其中7个峰:X2为绿原酸,X7为芦丁,X8为金丝桃苷,X9为异槲皮苷,X12为紫云英苷,X17为槲皮素,X18为山柰酚。对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聚为4类。20批罗布麻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活性。GRA法分析结果显示,18个共有峰与清除自由基的关联度在0.6917~0.9593范围内,大小依次为X2>X9>X8>X17>X18>X12>X11>X7>X13>X15>X14>X1>X10>X3>X5>X6>X16>X4。BCA法分析结果显示,2号峰(绿原酸)、8号峰(金丝桃苷)、9号峰(异槲皮苷)、17号峰(槲皮素)和18号峰(山柰酚)的含量变化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大小密切相关。结论市售不同产地罗布麻叶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有一定差异,罗布麻叶抗氧化作用是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通过建立HPLC指纹图谱及分析谱效关系探寻罗布麻叶抗氧化物质基础,可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指纹图谱 抗氧化活性 谱效关系 HPLC法
下载PDF
罗布麻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郝旭亮 张素琼 +1 位作者 王晓剑 李青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968-1971,共4页
目的:建立罗布麻总黄酮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进行测定,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Ixm),流动相0.05%磷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25℃... 目的:建立罗布麻总黄酮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进行测定,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Ixm),流动相0.05%磷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60nm。结果:测定7批罗布麻总黄酮的HPLC图,建立标准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并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其相似度,各批总黄酮的相似度介于0.95~1.0。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色谱蜂分离较好,达到了指纹图谱的要求,并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了罗布麻叶药材的HPLC图谱,其结果与罗布麻总黄酮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较好,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全面控制罗布麻总黄酮及其制剂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不同种属罗布麻叶水解产物中槲皮素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韩利文 杨官娥 李青山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7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应用《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中罗布麻叶水解产物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种属的罗布麻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250mm,5μm):甲醇-0.4%磷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 目的:应用《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中罗布麻叶水解产物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种属的罗布麻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250mm,5μm):甲醇-0.4%磷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结果:线性范围0.14~1.12μg,相关系数0.99995,在此色谱条件下,两属三种罗布麻叶中槲皮素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不能明显区分正品与非正品罗布麻,质量控制有待更具特征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大叶白麻 白麻 罗布麻叶 槲皮素 HPLC
下载PDF
罗布麻叶及其易混品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月婵 宋建平 +1 位作者 王媚 刘训红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及其易混品大花罗布麻叶的鉴定方法。方法用传统鉴定方法及现代鉴定技术,对罗布麻叶与大花罗布麻叶进行鉴定。结果罗布麻叶与大花罗布麻叶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及HPLC指纹图谱具有一定差异。结论可以作为罗...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及其易混品大花罗布麻叶的鉴定方法。方法用传统鉴定方法及现代鉴定技术,对罗布麻叶与大花罗布麻叶进行鉴定。结果罗布麻叶与大花罗布麻叶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及HPLC指纹图谱具有一定差异。结论可以作为罗布麻叶药材品质鉴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大花罗布麻叶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罗布麻叶HPLC指纹图谱构建及在种属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韩利文 侯晋军 +2 位作者 赵亮 梁泰刚 李青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的HPLC指纹图谱。用以控制罗布麻叶的内在质量,并对罗布麻叶药材与其混淆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的方法建立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据此对不同种属的药材进行比较...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的HPLC指纹图谱。用以控制罗布麻叶的内在质量,并对罗布麻叶药材与其混淆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的方法建立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据此对不同种属的药材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罗布麻HPLC指纹图谱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罗布麻叶(红麻叶) 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指纹峰,与白麻属样品图谱之间呈显著差异。可以依此鉴别。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以用作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HPLC 指纹图谱 鉴别
下载PDF
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媚 张月婵 +2 位作者 刘训红 宋建平 王丽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方法:用HPCE技术对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CE指纹图谱;发...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方法:用HPCE技术对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CE指纹图谱;发现少数产地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罗布麻叶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指纹图谱 HPCE
下载PDF
罗布麻叶无机元素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月婵 宋建平 +2 位作者 李俊松 刘训红 唐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21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无机元素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时间罗布麻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3种无机元素,不同生长期罗布麻叶中无机元...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无机元素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时间罗布麻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3种无机元素,不同生长期罗布麻叶中无机元素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罗布麻叶中重金属积累曲线最小峰值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为确定罗布麻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无机元素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罗布麻叶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建平 张月婵 +1 位作者 刘训红 王丽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64-1667,共4页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挥发性成分的动态积累,为确定罗布麻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S-GC-MS法分析不同采收时间罗布麻叶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以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指标,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挥发性成分的动态积累,为确定罗布麻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S-GC-MS法分析不同采收时间罗布麻叶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以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指标,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果:初步分离出39种成分,鉴定出38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1种,不同生长期罗布麻叶中挥发性成分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罗布麻叶挥发性成分积累曲线最大峰值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挥发性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分析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相淞华 宋建平 +1 位作者 刘训红 张月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115-2118,共4页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为确定罗布麻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时间罗布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以其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它...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为确定罗布麻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时间罗布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以其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生长期罗布麻叶中黄酮类成分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积累曲线最大峰值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黄酮类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真伪罗布麻叶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思敏 侯惠婵 +1 位作者 顾利红 蓝永锋 《今日药学》 CAS 2019年第5期318-320,343,共4页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白麻苷为指标成分,对罗布麻叶及其混淆品大花罗布麻叶进行鉴别。方法在现行中国药典2015年版罗布麻叶的薄层鉴别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结果以白麻苷为指标成分,可以有效的区分罗布麻叶及其混淆品大花罗布麻叶。...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白麻苷为指标成分,对罗布麻叶及其混淆品大花罗布麻叶进行鉴别。方法在现行中国药典2015年版罗布麻叶的薄层鉴别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结果以白麻苷为指标成分,可以有效的区分罗布麻叶及其混淆品大花罗布麻叶。结论修订后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能有效的区别罗布麻叶及其混淆品大花罗布麻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白麻苷 薄层色谱鉴别
原文传递
罗布麻叶类药材中3个黄酮苷成分HPLC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红 杨凤梅 刘海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51-2054,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定量分析罗布麻叶类(红麻和白麻)药材中3种黄酮苷类成分。方法:采用Elite-ODS(5μm,15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水-四氢呋喃-冰醋酸(8∶81∶1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0℃。结果:芦... 目的:建立HPLC法定量分析罗布麻叶类(红麻和白麻)药材中3种黄酮苷类成分。方法:采用Elite-ODS(5μm,15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水-四氢呋喃-冰醋酸(8∶81∶1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0℃。结果:芦丁、异槲皮苷和槲皮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026~0.520,0.094~1.880,0.084~1.680μg;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7,0.9990。回收率(n=5)分别为97.5%,98.4%,97.7%;RSD分别为1.9%,1.8%,2.2%。药材红麻和白麻中黄酮苷类成分含量和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捷、灵敏、准确,可作为鉴别和评价罗布麻叶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白麻叶 黄酮苷 芦丁 异槲皮苷 槲皮苷 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罗布麻叶中有害物质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建平 张月婵 刘训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9期1948-1951,共4页
目的:检测罗布麻叶药材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中重金属含量,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药材中农药残留量。结果:罗布麻叶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基本符合《药用植物及... 目的:检测罗布麻叶药材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中重金属含量,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药材中农药残留量。结果:罗布麻叶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基本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的限量指标规定;不同产区罗布麻叶中重金属、农药残留量有些差异。结论:为罗布麻叶药材的安全性评价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重金属 农药残留量
下载PDF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分布与积累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虎 王媚 +2 位作者 刘训红 傅兴圣 周逸芝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特点与动态积累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不同生长部位和生长期罗布麻叶中5种黄酮类成分。结果紫云英苷含量呈现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规律;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以6...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特点与动态积累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不同生长部位和生长期罗布麻叶中5种黄酮类成分。结果紫云英苷含量呈现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规律;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以6、7月份较高。结论为罗布麻叶的生态分析、合理采收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黄酮类成分 分布与积累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罗布麻叶总槲皮素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房克慧 李奇 +2 位作者 刘训红 宋建平 张月婵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罗布麻叶总槲皮素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布麻叶中总槲皮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罗布麻叶总槲皮素的含量具有一定差异,以吉林、内蒙古、陕西产的药材中含量较高;不同采收期罗布麻叶中总槲皮素的...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罗布麻叶总槲皮素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布麻叶中总槲皮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罗布麻叶总槲皮素的含量具有一定差异,以吉林、内蒙古、陕西产的药材中含量较高;不同采收期罗布麻叶中总槲皮素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结论为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总槲皮素 高效液相并用二极管列阵分析法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的罗布麻叶和其商品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章一菡 卞艳芳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的罗布麻叶和其商品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li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结论罗布麻由开花转向结果和叶由...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的罗布麻叶和其商品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li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结论罗布麻由开花转向结果和叶由绿变黄时,槲皮素的含量相对较高,是采集叶较理想的时间。国内部分省市销售的大多数罗布麻叶药材中的槲皮素含量符合药典规定,也尚有少数样品未达到药典标准,建议有关部门还需加强对罗布麻叶的质量监督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槲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不同产地罗布麻叶挥发性成分的HSGC-MS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奇 张月婵 +2 位作者 刘训红 宋建平 王丽娟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中挥发性成分。方法用HS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罗布麻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初步鉴定出53种化合物,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中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为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中挥发性成分。方法用HS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罗布麻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初步鉴定出53种化合物,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中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为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挥发性成分 顶空气相质谱法
下载PDF
罗布麻叶化学成分测定 被引量:42
18
作者 黄湘兰 曾凡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39-540,共2页
对罗布麻叶水浸膏中总黄酮、槲皮素、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薄层层析分析。
关键词 罗布麻叶 总黄酮 槲皮素 薄层层析 中药
下载PDF
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洋 冷晓微 +3 位作者 李亚娟 刘凯 闫梦彤 任立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干预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罗布麻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连续3 d注射维生素D3后喂饲高... 目的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干预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罗布麻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连续3 d注射维生素D3后喂饲高脂饲料9周,造模结束后给予罗布麻叶总黄酮4周;取大鼠胸主动脉,行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脂质沉积状况;常规制备石蜡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的病变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含量,并计算AS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AS大鼠食欲,增加大鼠体重;油红O染色显示,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胸主动脉脂质沉积面积减少;HE染色显示,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胸主动脉壁增厚,主动脉内皮下泡沫细胞及脂质空泡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罗布麻叶总黄酮高剂量组大鼠大鼠血清中TG、TC、LDL-C水平[分别为(0.219±0.043)、(2.839±0.739)、(1.856±0.471)mol/L]均下降,AS指数(8.619±2.408)减小,HDL-C水平(0.297±0.044)mol/L升高,丙二醛含量(6.08±3.24)下降,SOD活力(74.33±23.67)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总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AS) 脂质代谢紊乱 抗氧化能力
原文传递
罗布麻总黄酮通过PI3K/Akt/GSK3β抑制H_2O_2诱导的EA.hy926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美霞 刘晓霞 +2 位作者 康娅 刘聪 郝旭亮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致病机制主要是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为了探讨罗布麻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Folium Apocyni Veneti,TFF)抑制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致病机制主要是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为了探讨罗布麻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Folium Apocyni Veneti,TFF)抑制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诱导的EA.hy926细胞凋亡的机制,采用不同浓度TFF处理EA.hy926细胞,一定浓度的H_2O_2造模,通过MTT法、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H_2O_2能明显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而TFF可降低H_2O_2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表现为凋亡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增加、裂解的半胱天冬酶-3,-9(cleaved caspase-3,-9)表达减少、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表达增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I3K/Akt/GSK3β)通路中Akt、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上述结果表明,TFF主要是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通路,调节Mcl-1的表达,保护MMP,进而抑制caspase蛋白的剪切活化,抑制H_2O_2诱导的EA.hy926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总黄酮 PI3K/Akt/GSK3β H2O2 EA.hy926 内皮细胞 凋亡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