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转换形式及其成因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光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2-460,共9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褶皱逆冲断层变形在平行于区域构造方向上通过构造转换而变化。构造转换形式包括纵向(渐变)和横向(突变)两种。变形缩短程度沿走向保持均一或渐变时发生纵向转换,其中包括雁列式断裂间的转换和逆冲断层向其他构造(... 塔里木盆地北部褶皱逆冲断层变形在平行于区域构造方向上通过构造转换而变化。构造转换形式包括纵向(渐变)和横向(突变)两种。变形缩短程度沿走向保持均一或渐变时发生纵向转换,其中包括雁列式断裂间的转换和逆冲断层向其他构造(末端背斜、分支断层)的转换,横向转换调节变形缩短程度沿走向的突然变化。在前陆盆地内,横向转换带的发育主要与沉积层厚度变化、滑脱层分布、造山带的作用程度和方式有关;前陆克拉通地区横向转换带的发育则可能主要与板块边界形态等边界条件有关。纵向转换带的发育与内在、外在变形条件沿走向的渐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 逆冲断层带 构造转换 盆地 断裂构造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库车盆地冲断构造平衡地质剖面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庚 钱祥麟 +3 位作者 李茂松 张明山 张志诚 郭召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5-299,共5页
库车盆地位于天山与塔里木之间,在盆内发育有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其主要构造样式为沿倾角2.5°基底拆离面上发育的背驮式冲断构造系,逆冲方向由北向南形成时代为中新世—第四纪.应用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建立了该冲断构造带的... 库车盆地位于天山与塔里木之间,在盆内发育有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其主要构造样式为沿倾角2.5°基底拆离面上发育的背驮式冲断构造系,逆冲方向由北向南形成时代为中新世—第四纪.应用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建立了该冲断构造带的两条平衡地质剖面和复原剖面,结果表明,库车盆地冲断构造缩短率达到35%~45%,但缩短量不一致.三叠系—侏罗系缩短40~5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平衡地质剖面 库车盆地
下载PDF
低温热年代学在褶皱冲断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赖红玉 刘丽萍 +1 位作者 张永明 张照录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低温热年代学因其较低的封闭温度(300~40℃),可以反映浅表-上地壳的热事件,在沉积盆地演化、造山带剥露隆升、古地形反演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褶皱冲断带作为一种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具有演变形式多样、空间差异明显的特点,其变形构造... 低温热年代学因其较低的封闭温度(300~40℃),可以反映浅表-上地壳的热事件,在沉积盆地演化、造山带剥露隆升、古地形反演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褶皱冲断带作为一种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具有演变形式多样、空间差异明显的特点,其变形构造的启动和定型时间难以准确限定。本文对裂变径迹和(U-Th)/He两种常用低温热年代学体系进行简要介绍,总结了四种利用热年代学数据计算平均隆升-剥露速率的方法,重点阐述当前低温热年代学技术在褶皱冲断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确定断层的性质、活动时间和剥露速率;(2)与平衡剖面技术结合恢复变形发展过程;(3)热-运动学数值模拟。低温热年代学显著提高了对褶皱冲断带形成时间和过程的定量化认识,为探讨或辨别动力学机制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U-Th)/He 褶皱冲断带 平衡剖面技术 Pecube
下载PDF
古巴地区沉积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榕 吴朝东 申延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结合古巴群岛构造演化及古地理格局,对比分析了北古巴前陆盆地和古巴中部盆地的演化过程及油气地质条件,认为中新生代加勒比板块北缘的弧陆碰撞活动是控制古巴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古巴群岛及其周缘地区在侏罗纪裂陷期-白垩纪被动... 结合古巴群岛构造演化及古地理格局,对比分析了北古巴前陆盆地和古巴中部盆地的演化过程及油气地质条件,认为中新生代加勒比板块北缘的弧陆碰撞活动是控制古巴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古巴群岛及其周缘地区在侏罗纪裂陷期-白垩纪被动大陆边缘时期发育良好的烃源岩,烃源岩分布范围受到古地理格局的控制。白垩纪末期-古新世加勒比板块与北美板块的碰撞控制了古巴地区储盖组合及其配置关系,发育有效区域盖层是北古巴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白垩纪末期,古加勒比弧在碰撞作用下推覆北美被动大陆边缘,下部烃源岩受到荷载开始成熟。弧陆碰撞形成的大型冲断带及断层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使得油气聚集在侏罗系-白垩系碳酸盐岩裂缝、火山岩裂缝、火山碎屑岩以及古近系砂岩等储层中,并形成了构造、地层、岩性及复合型等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褶皱冲断带 板块边缘 古巴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多期褶皱构造的变形特征及叠加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凯 刘少峰 +3 位作者 姜承鑫 王平 张岩 孟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扬子板块北缘在中生代期间经历多期构造变形,早期形成的构造样式多被后期的构造变形改造破坏,仅在大巴山弧形断裂和大洪山弧形带之间的南漳一带较好地保存了早期的构造变形样式。笔者通过对当阳复向斜北段发育的褶皱构造的构造要素测量... 扬子板块北缘在中生代期间经历多期构造变形,早期形成的构造样式多被后期的构造变形改造破坏,仅在大巴山弧形断裂和大洪山弧形带之间的南漳一带较好地保存了早期的构造变形样式。笔者通过对当阳复向斜北段发育的褶皱构造的构造要素测量统计和褶皱叠加关系的解析,在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南漳一带识别出三期走向不同的褶皱叠加构造,按发育早晚顺序分别为NW-SE走向褶皱、NE-SW走向褶皱和近EW走向褶皱,分别对应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以及后期转入陆内变形、江南–雪峰褶皱逆冲带向NW逆冲推覆和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大巴山向SW推进等构造变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褶皱 扬子板块北缘 前陆褶皱逆冲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含盐褶皱冲断带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汪伟 尹宏伟 +3 位作者 周鹏 周露 王斌 贾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3,共6页
塔里木盆地发育大量含盐褶皱冲断构造,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塘古坳陷和西南坳陷不同滑脱层组合形成的含盐褶皱冲断带规模和构造样式,讨论含盐褶皱冲断带的演化特征和形成机制。对比结果表明,区域滑脱层的深... 塔里木盆地发育大量含盐褶皱冲断构造,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塘古坳陷和西南坳陷不同滑脱层组合形成的含盐褶皱冲断带规模和构造样式,讨论含盐褶皱冲断带的演化特征和形成机制。对比结果表明,区域滑脱层的深度、厚度和流动性对褶皱冲断带规模及变形样式具有重要的影响。褶皱冲断带的规模和滑脱层强弱成反比,与上覆地层的厚度成反比;在具有强流动性的厚层膏盐层影响下,膏盐层上下地层发生明显解耦变形,上下地层变形呈现明显的不一致性;受流动性较弱的薄层膏盐层影响,膏盐层上下地层可以呈现一定的分层变形特征,但上下层构造变形仍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基于含盐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分析,认为西南坳陷玛扎塔格构造带的主控因素不是中寒武统膏盐层,而是中寒武统之下的先存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含盐褶皱冲断带 滑脱构造 多层滑脱 盐构造
下载PDF
库车褶皱冲断带西段盐底辟成因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程海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4-1141,共8页
库车褶皱冲断带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沉积古近系和新近系两套盐岩,在其西部发育盐底辟构造。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以及平衡剖面制作,探讨了库车褶皱冲断带盐底辟的成因机制。库车褶皱冲断带... 库车褶皱冲断带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沉积古近系和新近系两套盐岩,在其西部发育盐底辟构造。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以及平衡剖面制作,探讨了库车褶皱冲断带盐底辟的成因机制。库车褶皱冲断带盐底辟分为两种类型:沿喀拉玉尔滚走滑断层发育的点状盐底辟构造——盐栓;发育在吐孜玛扎地区的线状盐底辟构造——盐墙。库车褶皱冲断带西段盐上生长地层主要发生在库车组中段沉积期及以后,库车组中段发育角度不整合面,反映盐底辟的形成。盐栓受走滑作用的控制,为走滑拉张作用的产物,而盐墙受库车组中段及其后差异压实作用的控制,受挤压作用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底辟 生长地层 不整合 成因机制 库车褶皱冲断带
下载PDF
重力负载对库车褶皱冲断带盐构造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海艳 李江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02-1506,共5页
库车褶皱冲断带新生代沉积了库姆格列木群和吉迪克组2套盐岩,发育复杂的盐构造,重力负载对其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水压头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力对库车褶皱冲断带盐构造的影响。重力负载对盐岩流动的影响包括重力扩张和沉积负载2种... 库车褶皱冲断带新生代沉积了库姆格列木群和吉迪克组2套盐岩,发育复杂的盐构造,重力负载对其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水压头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力对库车褶皱冲断带盐构造的影响。重力负载对盐岩流动的影响包括重力扩张和沉积负载2种,重力扩张作用由盐岩受自身重力控制,而沉积负载作用由上覆沉积物重力作用控制。水压头分析表明在盐岩高程大的地方,其沉积负载往往更小。在重力扩张和沉积负载共同作用下,库车褶皱冲断带不会发生由盐岩自身重力而形成的重力扩张,重力负载对库车褶皱冲断带盐岩的影响仅表现为沉积差异负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褶皱冲断带 重力负载 重力扩张 沉积差异负载 水压头
下载PDF
华南早中生代大地构造过程 被引量:202
9
作者 徐先兵 张岳桥 +2 位作者 贾东 舒良树 王瑞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3-593,共21页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个时期大地构造过程及其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样...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个时期大地构造过程及其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和岩浆活动序列,区分了印支构造事件和早燕山构造事件及其产生的地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构造事件发生于中、晚三叠世(245~225Ma),构造运动产生的变形形迹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褶皱和冲断-推覆构造以及NE-NNE向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其动力与华南-华北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和华南地块南缘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作用有关。这次挤压构造事件导致华南东部加里东褶皱基底强烈复活,地壳重熔型花岗岩沿十万大山—云开大山—武夷山构造带和雪峰山地区分布。早侏罗世早期(205~190Ma)在华南存在一个岩浆活动沉寂期,早侏罗世晚期(190~180Ma)沿南岭构造带发育具有伸展特征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起始于中侏罗世晚期(~170Ma)的早燕山构造事件,在华南形成了宽1300km、NE-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统,地壳增厚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导致了软弱的华夏加里东褶皱基底的再次强烈复活,诱发了强烈的岩浆活动,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弧相继出现。这期构造事件记录了东部大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过程,并主导了华南晚中生代一系列陆内构造和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生代 褶皱逆冲推覆构造 岩浆演化序列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华南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被引量:149
10
作者 贾东 陈竹新 +5 位作者 贾承造 魏国齐 李本亮 张惬 魏东涛 沈扬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02-410,共9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褶皱冲断带 川西 前陆盆地
下载PDF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被引量:140
11
作者 汪新 贾承造 杨树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2-384,共13页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汇聚作用和持续碰撞使中亚内陆沿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发生变形 ,山脉前沿发育褶皱冲断带。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中段库车河地区发育 3~4排东西走向的逆冲 (掩 )断层和相关褶皱 ,逆冲 (掩 )断层由北向南扩展 ,...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汇聚作用和持续碰撞使中亚内陆沿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发生变形 ,山脉前沿发育褶皱冲断带。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中段库车河地区发育 3~4排东西走向的逆冲 (掩 )断层和相关褶皱 ,逆冲 (掩 )断层由北向南扩展 ,断层和褶皱的形成时代自北向南逐渐变新 ,北部山前带的变形发生于前中新世 ,南部秋立塔克背斜带和亚肯背斜带的变形时代为上新世 (5 2± 0 2Ma)。通过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 ,作者提出了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方式和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库车褶皱冲断带 库车河地区 构造几何学 变形分析 构造运动学
下载PDF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被引量:129
12
作者 刘和甫 梁慧社 +2 位作者 蔡立国 夏义平 刘立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27-741,共15页
天山造山带呈W形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 天山造山带呈W形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应自泥盆纪开始弧后扩张,形成泥盆—石炭纪边缘海小洋盆,在石炭纪晚期闭合,旋回时限约100Ma,应属于弧后造山模式。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主要分为两期:早期由于楔冲作用所产生的薄皮褶皱和冲断层;后期则由于天山隆升重力滑动所产生的褶皱及重力正断层和逆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模式 构造样式 前陆盆地 冲断带 天山
下载PDF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体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7
13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6 位作者 刘健 胡健民 陈正乐 李淼 裴军令 陈振宇 周剑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5-638,共14页
运用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对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隆起及燕山褶断带内不同时期花岗质侵入岩的结晶压力及侵位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在内蒙古隆起及燕山褶断带之间,存在有强烈的差异性隆升及剥露过程,但这种差... 运用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对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隆起及燕山褶断带内不同时期花岗质侵入岩的结晶压力及侵位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在内蒙古隆起及燕山褶断带之间,存在有强烈的差异性隆升及剥露过程,但这种差异性隆升及剥露在早侏罗世以来的表现则不明显。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差异性隆升及剥露可能是导致内蒙古隆起上大量基底岩石出露、中—新元古代及古生代沉积盖层缺失及燕山褶断带中—新元古代及古生代沉积盖层大量保留的主要原因。内蒙古隆起强烈的隆升及剥露过程发生在晚石炭世—早侏罗世期间,其东部的剥露幅度比中东部明显偏小。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内蒙古隆起的强烈剥露及其与燕山褶断带之间的差异性隆升可能与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地块的俯冲、消减、碰撞及华北北缘区域性断裂(如平泉-古北口-赤城-尚义断裂、赤峰-围场-多伦断裂)的活动有关。燕山褶断带的强烈隆升与剥露发生则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后。晚体罗世—早白垩世以来,华北地块北缘南北两侧均有一次明显的剥露过程,这一剥露可能与本区及中国东部地壳强烈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侵位深度 角闪石铝压力计 差异性隆升 燕山褶断带 内蒙古隆起 华北地块
下载PDF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被引量:59
14
作者 伍秀芳 刘胜 +2 位作者 汪新 杨树锋 顾雪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的隐伏冲断层和上覆褶皱 ;苏盖特—齐姆根—甫沙地区表现为山前的三角带和向盆地扩展的两排背斜带。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主要构造变形时间始于上新世早期 (距今约 4.6Ma) ,断层、褶皱的变形时代由山前向盆地逐步变新 ,变形强度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逐步减弱。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缩短量为 2 0~ 70km ,缩短率为 35 %~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地震剖面叠瓦逆掩席 三角带 构造缩短率
下载PDF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杨海军 李曰俊 +7 位作者 师骏 肖安成 黄少英 吴根耀 王怀盛 王霞 赵岩 刘亚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0-1043,共14页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位于南天山南麓,是南天山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南天山造山楔向塔里木盆地推进的结果。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以挤压冲断构造为主,伴生有挤压走滑构造和盐相关构造。以盖层滑脱冲断为特征,伴生有基底卷入型冲断构...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位于南天山南麓,是南天山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南天山造山楔向塔里木盆地推进的结果。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以挤压冲断构造为主,伴生有挤压走滑构造和盐相关构造。以盖层滑脱冲断为特征,伴生有基底卷入型冲断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主滑脱冲断层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逐渐抬升,而且,"厚皮"构造向造山带方向越来越发育,"薄皮"构造向盆地方向越来越发育。整个褶皱冲断带从东到西冲断作用发生的时间基本一致,起始于中新世中-晚期并一直持续到现今;冲断高峰发生于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褶皱冲断带的形成过程为前展式,由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推进。受地层剖面结构、沉积建造、基底起伏、所处的构造部位等因素控制,南天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从东到西划分出4个次级褶皱冲断带:库车、乌什、柯坪和喀什北褶皱冲断带。每个次级褶皱冲断带在共性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变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褶皱冲断带 构造变形 陆内造山 晚新生代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46
16
作者 朱明 汪新 肖立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7,共9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落实中—深层构造圈闭,寻找大型油气田,通过构建二维构造剖面,开展构造变形定量分析,建立了复杂构造模型,厘定了构造活动时间和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南缘经历晚侏罗世和中新世2期变形,晚侏罗世发育走滑断层...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落实中—深层构造圈闭,寻找大型油气田,通过构建二维构造剖面,开展构造变形定量分析,建立了复杂构造模型,厘定了构造活动时间和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南缘经历晚侏罗世和中新世2期变形,晚侏罗世发育走滑断层,形成高泉断隆带、艾卡构造带和齐古—南安集海走滑断裂带,属于准噶尔盆地周缘中生代走滑断裂体系。中新世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南缘西段新生代背斜叠加在高泉断隆带、艾卡构造带之上,高探1井钻探证实古构造上覆发育的背斜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南缘中段发育3排逆冲断层和叠加褶皱,中、下组合是油气勘探重要目标。南缘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扩展,齐古断褶带和盆地深层褶皱形成于中新世初期(23 Ma),霍玛吐断层发生在中新世末期(7 Ma),呼图壁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形成于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湾凹陷 四棵树凹陷 走滑断层 逆冲褶皱带 侏罗纪 中新世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地质结构类型与海相层系油气保存意义 被引量:41
17
作者 沃玉进 汪新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野外构造剖面、地震-地质解释、钻井资料等,总结出中、上扬子地区发育单层、双层和三层结构等3大类共计11小类的地质结构类型,分5个区带剖析了区内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分带性与地质结构类型的展布特征,并简要讨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野外构造剖面、地震-地质解释、钻井资料等,总结出中、上扬子地区发育单层、双层和三层结构等3大类共计11小类的地质结构类型,分5个区带剖析了区内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分带性与地质结构类型的展布特征,并简要讨论了不同地质结构的成因,认为地质结构类型差异与变形带内主控断层所滑脱的深度密切相关。不同的滑脱深度决定了该地质结构类型中区域盖层的剥蚀程度及断层对油气保存的性质,从而决定了其油气保存条件。其中,单层稳定结构、双层结构的深部构造、三层结构的中部构造因区域盖层保存完好、主控断层多为烃源断层而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类型 褶皱-冲断带 保存条件 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白垩纪以来米仓山—汉南穹窿剥蚀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被引量:39
18
作者 田云涛 朱传庆 +3 位作者 徐明 饶松 Barry P.Kohn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0-930,共11页
报道了米仓山—汉南穹窿一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以制约该区白垩纪以来的剥蚀-演化历史.露头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显示从汉南穹窿南部的核部地区向南至四川盆地北部裂变径迹的年龄逐渐变新,这与米仓山地区逆冲断裂以背驮式扩... 报道了米仓山—汉南穹窿一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以制约该区白垩纪以来的剥蚀-演化历史.露头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显示从汉南穹窿南部的核部地区向南至四川盆地北部裂变径迹的年龄逐渐变新,这与米仓山地区逆冲断裂以背驮式扩展的构造样式从汉南穹窿向南经米仓山褶皱-逆冲带发育到四川盆地北缘的构造模式相吻合.热模拟的结果显示米仓山汉南穹窿经历了两期快速的剥蚀,其分别发生在白垩纪(约90 Ma之前)和15 Ma以来.研究区白垩纪的快速剥蚀反映了秦岭大别造山带白垩纪的区域性剥蚀事件,这可能是对临区诸多构造事件(如西伯利亚—蒙古—中朝板块的碰撞,拉萨—羌塘—思茅—印支块体的碰撞,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及其相关的岩浆活动)远场效应的响应;约15 Ma以米的快速剥蚀是对青藏高原隆升向东北方向传递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褶皱逆冲带 汉南穹窿 青藏高原 秦岭 裂变径迹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 被引量:31
19
作者 汤良杰 郭彤楼 +3 位作者 余一欣 金文正 李儒峰 周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48-1056,共9页
以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含膏盐碳酸盐岩层系为界,可以将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组合,盐下构造-层序组合由震旦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组成,属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为主的沉积;盐层构造-层序组合由下三叠统嘉... 以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含膏盐碳酸盐岩层系为界,可以将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组合,盐下构造-层序组合由震旦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组成,属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为主的沉积;盐层构造-层序组合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组成,属于一套含厚层膏盐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盐上构造-层序组合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白垩系组成,属于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川东北地区发育了一套独特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基底卷入叠瓦冲断强变形带、基底卷入与盐层滑脱叠合变形带、隐伏盐相关构造滑脱变形带、双重构造、堆垛式三角带构造和背冲断块构造等。由于该区盐岩层厚度相对较薄,盐岩层系总体作为一个大型滑脱层系,控制川东北地区的构造变形。川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区域挤压缩短作用、盐岩层塑性流动和滑脱作用、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等。川东北地区与三叠系盐岩层系有关的构造变形控制该区油气圈闭样式,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相关构造 前陆褶皱-冲断带 碳酸盐岩层系 变形机理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滑脱层厘定 被引量:33
20
作者 董臣强 孙自明 洪太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天山造山带北侧,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的叠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滑脱层。构造滑脱层的存在不仅是制约该区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形成演化的关键因素,而且也是造成深层与浅层构造不协调的主要原因。通过...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天山造山带北侧,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的叠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滑脱层。构造滑脱层的存在不仅是制约该区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形成演化的关键因素,而且也是造成深层与浅层构造不协调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地表露头的观察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系统识别和厘定了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白垩系吐谷鲁群、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和新近系塔西河组等共6个与大套泥岩、膏泥岩和煤系地层相关的主要构造滑脱层。不同地区往往发育有一个或多个构造滑脱层,层位上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滑脱层的识别和厘定对该区构造建模和准确落实地下含油气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前陆褶皱冲断带 构造滑脱层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