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放大器在微弱光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邹燕 冯丽爽 +1 位作者 张春熹 刘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17,41,共4页
介绍了锁定放大器的检测技术的理论依据--相关检测,并针对开环光纤陀螺信号的特点,对其信号检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锁定放大器在光纤陀螺输出的微弱光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的方法,同时为了使检测获得最佳效果,对其系统参数的选取进行了讨论... 介绍了锁定放大器的检测技术的理论依据--相关检测,并针对开环光纤陀螺信号的特点,对其信号检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锁定放大器在光纤陀螺输出的微弱光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的方法,同时为了使检测获得最佳效果,对其系统参数的选取进行了讨论。通过使用美国StanfordResearchSystems公司的SR844DSPLock-in-Amplifier的信号检测系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锁定放大器能够满足光纤陀螺信号检测的要求,可使被测光纤陀螺的零漂达到0.2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放大器 光纤陀螺 检测
下载PDF
基于边界邻域最大值滤波的快速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露 和红杰 陈帆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为解决现有去雾算法结果中存在的光晕现象、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界邻域最大值滤波的图像去雾方法.首先通过边缘检测寻找图像边界被低估的暗原色值并对其进行边界邻域最大值滤波,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透射率图来消除光晕现象;其次... 为解决现有去雾算法结果中存在的光晕现象、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界邻域最大值滤波的图像去雾方法.首先通过边缘检测寻找图像边界被低估的暗原色值并对其进行边界邻域最大值滤波,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透射率图来消除光晕现象;其次对暗原色图乘以一个尺度因子,扩大透射率的取值范围,提高去雾结果的对比度;最后设置两个亮度阈值以及一个平坦阈值,消除图像中高亮度物体的影响,获得更为准确的大气光值,使得去雾结果颜色保真度较高.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去雾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对含高亮度物体以及含细节信息的带雾图像,均可消除光晕现象,获得高对比度及高颜色保真度的去雾结果,同时也提高了算法的处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增强 雾霭 边缘检测 光晕现象 颜色保真度
下载PDF
基于车道线检测与图像拐点的道路能见度估计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洪军 陈阳舟 郜园园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97-3403,3414,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能见度仪价格昂贵、采样有限,以及现有的一些视频测量手段需人工标记物、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车道线检测与图像拐点提出一种通过固定摄像机识别雾天天气并计算道路能见度的算法。与以往研究不同,在交通模型增加了均质雾... 为了解决传统的能见度仪价格昂贵、采样有限,以及现有的一些视频测量手段需人工标记物、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车道线检测与图像拐点提出一种通过固定摄像机识别雾天天气并计算道路能见度的算法。与以往研究不同,在交通模型增加了均质雾天因素。该算法主要分为三步:首先,计算场景活动图,利用区域搜索算法(ASA)结合纹理特征提取待识别区域,如果在待识别区域内像素自顶向下以双曲线形式变化则判断当前天气为雾天,同时计算区域内图像亮度曲线的拐点;其次,基于可伸缩窗算法检测车道线,提取车道线端点并标定摄像机;最后,结合图像拐点以及摄像机参数计算大气消光系数,根据国际气象组织给出的能见度定义计算能见度。通过三种场景下的能见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人眼观测效果一致,准确率高于86%,检测误差在20 m以内,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估计 均质雾天 图像拐点 车道线检测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雾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慧云 李德仁 +1 位作者 刘良明 郭建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6-509,共4页
通过对中国东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15幅白天MODIS影像进行雾与地物、雪、云的光谱特性差异分析,发现较利于雾与背景(地物、云、雪)分离的波段并分析其原因,为进一步利用MODIS数据进行大范围不同季节雾检测提供了一些初步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 MODIS 光谱特性 检测
下载PDF
基于离散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的传感云入侵检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洲洲 尹文晓 +1 位作者 张倩昀 彭寒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2-702,共11页
针对传感云的大规模高维度数据和多变性入侵行为,在雾计算模式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离散优化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方法特性的传感云入侵检测算法。首先,为有效降低数据维度和提高特征提取过程的鲁棒性,在定义最优特征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 针对传感云的大规模高维度数据和多变性入侵行为,在雾计算模式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离散优化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方法特性的传感云入侵检测算法。首先,为有效降低数据维度和提高特征提取过程的鲁棒性,在定义最优特征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并行离散优化特征提取框架,理论分析表明:该指标能最大限度去除特征冗余度和保持原始数据多样性。其次,设计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离散优化算法(DOA),结合工程优化问题特点给出DOA实现流程,并证明了DOA具有全局收敛性,在此基础上使用DOA对特征提取框架进行求解,通过并行特征子集筛选过程实现了最佳特征组合提取。最后,利用最佳特征子集和机器学习中的分布模糊聚类技术对传感云入侵行为进行检测,通过引入智能迭代进化思想和自适应聚类策略,在有效避免模糊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缺陷的同时实现了聚类个数自动划分。实验结果表明:该入侵检测算法能有效给出入侵检测结果,而且相比于其他检测算法,该算法异常检测成功率和漏检率明显改善,且具有较强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雾计算 传感云 离散优化算法 机器学习 入侵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一次海雾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晶晶 吴福浪 +2 位作者 俞科爱 骆亚敏 胡利军 《气象科技》 2020年第3期406-414,共9页
基于33.44GHz毫米波雷达探测数据,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和沿海自动站对比观测,对2018年3月27日夜间至28日上午宁波沿海一次海雾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海雾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以辐射雾为主的海雾过程,850hPa以下水汽充沛、低... 基于33.44GHz毫米波雷达探测数据,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和沿海自动站对比观测,对2018年3月27日夜间至28日上午宁波沿海一次海雾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海雾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以辐射雾为主的海雾过程,850hPa以下水汽充沛、低层逆温和地面高压都为海雾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雾自低层向高层发展加强,回波最大高度约230m,风向辐合和静风区有利于海雾的加强和维持,海雾减弱消散自上而下,消失时间较陆地滞后超3h;雾顶回波高度和海雾回波强度均有双峰型变化特征,除生消阶段外两者减弱时段和成因不同;除生成阶段较均匀外,海雾回波水平方向上呈团状不均匀分布,低层强度总体要强于高层;相比能见度站,毫米波雷达能更有效探测海雾的生消变化和垂直结构等特征,但由于反射率因子非常小,部分区域无法探测到海雾回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海雾 探测能力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影像云雪雾分类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许赟 许艾文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1,共6页
遥感影像中的云、雪、雾会遮盖地表的有用信息导致影像无法使用,为了提高有效遥感影像的使用效率,需要检测遥感影像中云、雪、雾的范围并剔除无用的影像。以自动检测卫星遥感影像中的云、雪、雾为目的,研究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影像云、... 遥感影像中的云、雪、雾会遮盖地表的有用信息导致影像无法使用,为了提高有效遥感影像的使用效率,需要检测遥感影像中云、雪、雾的范围并剔除无用的影像。以自动检测卫星遥感影像中的云、雪、雾为目的,研究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影像云、雪、雾分类检测方法,并通过增加“二次检测”减少有效区域与云、雪、雾间的错检。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云雪雾分类检测 二次检测
下载PDF
基于视频图像对比度的团雾检测算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建磊 刘晓亮 《光电子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对比度的团雾检测算法。首先,利用二维多点各向异性高斯滤波器检测视频图像中边缘线的位置和方向。然后,利用本文提出的彩色图像对比度模型计算每幅视频图像边缘线区域的对比度值。最后,利用支撑向量机区分有雾...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对比度的团雾检测算法。首先,利用二维多点各向异性高斯滤波器检测视频图像中边缘线的位置和方向。然后,利用本文提出的彩色图像对比度模型计算每幅视频图像边缘线区域的对比度值。最后,利用支撑向量机区分有雾视频图像所具有的不同对比度值,实现团雾浓度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复杂场景下的团雾检测效果优于传统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团雾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度模型 团雾检测 边缘线 支撑向量机
下载PDF
闭环光纤陀螺数字检测方法研究及实现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迪 孙尧 李绪友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0-92,共3页
高精度光纤陀螺是制导与导航系统主要组成部分。采用基于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技术对光纤陀螺进行闭环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本文以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为基础,研制成功基于阶梯波调制技术... 高精度光纤陀螺是制导与导航系统主要组成部分。采用基于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技术对光纤陀螺进行闭环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本文以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为基础,研制成功基于阶梯波调制技术的闭环光纤陀螺全数字式信号检测系统,并给出了性能及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数字检测 制导系统 导航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器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 阶梯波 相位调制 信号检测 传感器
下载PDF
Target Detection Algorithm in Foggy Scenes Based on Dual Subnets
10
作者 Yuecheng Yu Liming Cai +3 位作者 Anqi Ning Jinlong Shi Xudong Chen Shixin Huang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2期1915-1931,共17页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ir humidity,dust,aerosols,etc.,in real scenes,haze presents an uneven state.In this way,the image quality and contrast will decrease.In this case,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the target in the im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ir humidity,dust,aerosols,etc.,in real scenes,haze presents an uneven state.In this way,the image quality and contrast will decrease.In this case,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the target in the image by the universal detection network.Thus,a dual subnet based on multi-task collaborative training(DSMCT)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ly,in the training phase,the Gated Context Aggregation Network(GCANet)is used as the supervisory network of YOLOX to promote the extraction of clean information in foggy scenes.In the test phase,only the YOLOX branch needs to be activated to ensure the detection speed of the model.Secondly,the deformable convolution module is used to improve GCANet to enhance the model’s ability to capture details of non-homogeneous fog.Finally,the Coordinate Attention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Vision Transformer and the backbone network of YOLOX is redesigned.In this way,the feature extraction ability of the network for deep-level information can be enhanc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artificial fog data set FOG_VOC and real fog data set RTTS show that the map value of DSMCT reached 86.56%and 62.39%,respectively,which was 2.27%and 4.41%higher than the current most advanced detection model.The DSMCT network has high practicality and effectiveness for target detection in real foggy sc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 detection fog target detection YOLOX twin network multi-task learning
下载PDF
Monitoring Sea Fog over the Yellow Sea and Bohai Bay Based on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1
作者 HUANG Bin GAO Shi-bo +2 位作者 YU Run-ling ZHAO Wei ZHOU Guan-bo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In this paper,we utilized the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LinkNet,a model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to analyze the Himawari-8 satellite data captured from 16 channels at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0.5 km,with a f... In this paper,we utilized the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LinkNet,a model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to analyze the Himawari-8 satellite data captured from 16 channels at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0.5 km,with a focus on the area over the Yellow Sea and the Bohai Sea(32°-42°N,117°-127°E).The objective was to develop an algorithm for fusing and segmenting multi-channel images from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specifically for monitoring sea fog in this region.Firstly,the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algorithm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data from the 16 channels of the Himawari-8 satellite for sea fog detection,and we found that the top three channels in order of importance were channels 3,4,and 14,which were fused into false color daytime images,while channels 7,13,and 15 were fused into false color nighttime images.Secondly,the simple linear iterative super-pixel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used for the pixel-level segmentation of false color images,and based on super-pixel blocks,manual sea-fog annotation was performed to obtain fine-grained annotation labels.The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LinkNet was built on the ResNet backbone and the dilated convolutional layers with direct connections were added in the central part to form a string-and-combine structure with five branches having different depths and receptive fields.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rate of fog area(proportion of detected real fog to detected fog)was 66.5%,the recognition rate of fog zone(proportion of detected real fog to real fog or cloud cover)was 51.9%,and the detection accuracy rate(proportion of samples detected correctly to total samples)was 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atellite images sea fog detection multi-channel image fusion
下载PDF
嵌入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雾炮车检测网络
12
作者 钟逸伦 刘黎志 李赢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4-1441,共8页
针对我国发生多起雾炮车违规喷雾空气自动监测站事件,雾炮车数据集空白,雾炮车所喷的雾的形状各异难以标注,监测实时要求高,准确率高等问题。本研究建立了雾炮车喷雾数据集,设计了一种雾的标注方式,并在YOLOv5网络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嵌... 针对我国发生多起雾炮车违规喷雾空气自动监测站事件,雾炮车数据集空白,雾炮车所喷的雾的形状各异难以标注,监测实时要求高,准确率高等问题。本研究建立了雾炮车喷雾数据集,设计了一种雾的标注方式,并在YOLOv5网络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嵌入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雾炮车检测网络。首先,利用K-means++计算出更适合任务的锚框;其次,嵌入注意力机制(CA)模块,用于提升网络特征提取能力;然后将Neck处Conv修改GSConv,并将C3模块更换为GSC3模块,以降低模型参数;最后,将NMS替换为Soft NMS,用于减少漏检增强检测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标注方式较其他标注方式提升了总体mAP13%;所提网络的参数量仅为YOLOv5s的83%并达到67.8%的mAP。与主流目标检测网络相比,所提网络在保持精度提升的同时降低了参数量,并保持了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炮车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轻量级 YOLOv5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垂直观测的连云港地区一次污染天气分析
13
作者 姚雷 颜佳任 刘瑞翔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2020年12月11—13日连云港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粒子计数器和气溶胶采样装置对连云港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垂直探测,结合风廓线雷达、地基微波辐射计以及地面气象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大气... 2020年12月11—13日连云港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粒子计数器和气溶胶采样装置对连云港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垂直探测,结合风廓线雷达、地基微波辐射计以及地面气象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浓度廓线和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后向轨迹追踪模式分析了污染物来源及扩散情况,探究了此次污染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观测的高空风场和微波辐射计测量的温湿变化特征与颗粒物垂直特征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看,污染严重时段,污染物主要集中在200 m以下高度,污染层浅薄,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在污染扩散阶段,随着逆温层减弱抬升,污染物向上扩散,地面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污染层较为深厚。污染物外源输送和污染物在连云港地区有利气象条件下的吸湿增长是本轮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其中上游污染物传输主要来源于徐州和山东半岛中部地区,污染物离开连云港后主要沿东南到东方向向海上扩散,风向的转变可能是预报污染开始消散的关键气象条件,而风速的大小则是污染物消散快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大气颗粒物 垂直探测 无人机 质量浓度
下载PDF
对雾-霾过程的综合探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传耀 于丽萍 +5 位作者 王缅 马京津 李栋 张春波 孟磊 王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25-1530,共6页
通过大气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台站探测仪器,探测北京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结合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该雾-霾天气过程能够持续的气象条件:(1)温度持续上升,相对湿度维持在50%以上,风速基本在2 m·s^(-1)以下,高温、高... 通过大气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台站探测仪器,探测北京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结合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该雾-霾天气过程能够持续的气象条件:(1)温度持续上升,相对湿度维持在50%以上,风速基本在2 m·s^(-1)以下,高温、高湿、小风速等气象条件不利于颗粒物的迅速扩散;(2)逆温层的持续存在,大气对流减弱,阻止了颗粒物向高空扩散,颗粒物大量积累。以上两个主要原因造成了该雾-霾天气过程的持续。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湿沉降作用以及冷空气的到来造成地面风力增大,促使了雾-霾天气过程的最终消散。从细粒子激光雷达探测结果发现,在每天中午雾-霾垂直高度都会降低,整个过程中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地面仪器探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通过激光雷达和L波段探空资料对比发现,在存在饱和水汽天气状况时,细粒子激光雷达探测雾-霾高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子激光雷达 雾-霾 气象要素 综合探测
下载PDF
Sea fog detection based on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被引量:5
15
作者 Mengqiu XU Ming WU +3 位作者 Jun GUO Chuang ZHANG Yubo WANG Zhanyu M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15-425,共11页
Sea fog detection with remote sensing images is a challenging task. Driven by the different im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fog and other types of clouds, such as textures and colors, it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image p... Sea fog detection with remote sensing images is a challenging task. Driven by the different im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fog and other types of clouds, such as textures and colors, it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Currently, most of the available methods are datadriven and relying on manual annotations. However, because few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buoys over the sea can be realized, obtaining visibility information to help the annotations is difficult. Considering the feasibility of obtaining abundant visible information over the land an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land fog and sea fog, we propose an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method to bridge the abundant labeled land fog data and the unlabeled sea fog data to realize the sea fog detection. We used a seeded region growing module to obtain pixel-level masks from roughlabels generated by the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model.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an accuracy of sea fog recognition up to 99.17%, which is nearly 3% higher than those vanilla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earning Sea fog detection Seeded region growing Transfer learning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原文传递
YOLO-FOG雾天目标检测算法
16
作者 谷芳 朱凯 《装备机械》 2024年第2期1-4,30,共5页
雾天条件下,图像质量较低,导致目标检测存在难度。传统的YOLOv5s算法可以在雾天环境中进行检测,但是检测速度慢。对此,提出一种名为YOLO-FOG的雾天目标检测算法,可以提高雾天环境中的检测速度。这一算法在主干网络部分使用RepVGG结构,... 雾天条件下,图像质量较低,导致目标检测存在难度。传统的YOLOv5s算法可以在雾天环境中进行检测,但是检测速度慢。对此,提出一种名为YOLO-FOG的雾天目标检测算法,可以提高雾天环境中的检测速度。这一算法在主干网络部分使用RepVGG结构,减小计算量,提高特征表示能力,加快推理速度,以提高检测的实时性。试验结果表明,针对RTTS数据集,自行车、公共汽车、汽车、摩托车、行人五类目标的平均精度依次可以达到81.72%、79.99%、89.24%、73.46%、83.34%,并且识别时间仅为每张0.065 s。YOLO-FOG雾天目标检测算法兼顾准确性和实时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检测 算法
下载PDF
雾计算中基于DQL算法的伪装攻击检测方案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远 涂山山 于金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68,共6页
雾计算是一种在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之间提供分布式计算、存储等服务的技术,它能利用网络边缘进行认证并提供与云交互的方法。雾计算中以传统的安全技术实现用户与雾节点间安全性的方法不够完善,它仍然面对... 雾计算是一种在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之间提供分布式计算、存储等服务的技术,它能利用网络边缘进行认证并提供与云交互的方法。雾计算中以传统的安全技术实现用户与雾节点间安全性的方法不够完善,它仍然面对着窃听攻击、伪装攻击等安全威胁,这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QL(Double Q-learning)算法的雾计算伪装攻击检测方案。该方案借助物理层安全技术中的信道参数,首先在Q-learning算法的基础上处理Q值过度估计问题,获取最佳的伪装攻击测试阈值,然后通过阈值实现了用户与雾节点间的伪装攻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检测伪装攻击的性能优于传统的Q-learning算法,具有在雾计算安全防护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计算 强化学习 伪装攻击 物理层安全 攻击检测
下载PDF
多雾霾天气车牌识别系统图像预处理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涛 王剑魁 +2 位作者 张国山 邴志刚 刘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提高车牌识别系统在雾霾环境下识别车牌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预处理算法.首先,用主成分分析(PCA)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车牌图像进行雾霾检测;然后,用基于暗原色先验的方法对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 为提高车牌识别系统在雾霾环境下识别车牌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预处理算法.首先,用主成分分析(PCA)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车牌图像进行雾霾检测;然后,用基于暗原色先验的方法对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预处理算法不仅可以满足车牌识别系统实时性要求,而且可以提高系统在雾霾环境下识别车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检测 暗原色先验 车牌识别 PCA LDA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与纹理分析优化的雾检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宝刚 张韧 +2 位作者 王晓蕾 邓亮 饶若愚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在利用NOAA AVHRR/3资料并根据雾的均匀纹理特性进行白天雾检测研究中,为了克服对整幅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存在的处理复杂和运算量大等缺点,提出了采用纹理分析方法优化细分神经网络雾检测结果的思想。通过计算神经网络检测结果中的低云和... 在利用NOAA AVHRR/3资料并根据雾的均匀纹理特性进行白天雾检测研究中,为了克服对整幅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存在的处理复杂和运算量大等缺点,提出了采用纹理分析方法优化细分神经网络雾检测结果的思想。通过计算神经网络检测结果中的低云和雾区连通域的灰度标准差并设定灰度标准差阈值,对神经网络检测结果中的低云区和雾区作了进一步的纹理分析优化细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雾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检测 NOAA AVHRR/3 神经网络 纹理分析
下载PDF
Intrusion Detection Based on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with Attention Mechanism
20
作者 Yongjie Yang Shanshan Tu +3 位作者 Raja Hashim Ali Hisham Alasmary Muhammad Waqas Muhammad Nouman Amjad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3年第1期801-815,共15页
With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the amount of data collected has expanded tremendously,resulting in a higher demand for data storage,computational capacity,and real-time processing capabili... With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the amount of data collected has expanded tremendously,resulting in a higher demand for data storage,computational capacity,and real-time processing capabilities.Cloud computing has traditional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IoT.However,fog computing has recently emerged as a new field complementing cloud computing due to its enhanced mobility,location awareness,heterogeneity,scalability,low latency,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However,IoT networks are vulnerable to unwanted assaults because of their open and shared nature.As a result,various fog computing-based security models that protect IoT networks have been developed.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based on an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ensures that a dynamic,scalable IoT environment with the ability to disperse centralized tasks to local fog nodes and which successfully detects advanced malicious threats is available.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time-related aspects of network traffic data.We presented an intrusion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a twolayered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with an attention mechanism for traffic data classification verified on the UNSW-NB15 benchmark dataset.We showed that the suggested model outperformed numerous leading-edge Network IDS that us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in terms of accuracy,precision,recall and F1 s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 computing intrusion detection bi-LSTM atten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