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成人局灶性癫痫规范化诊治指南 被引量:21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 +1 位作者 肖波 周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41-1352,共12页
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成人癫痫患者中,绝大部分为局灶性癫痫。成人局灶性癫痫病因众多、病理机制复杂、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常给临床医师在制订诊疗策略时带来困惑。得益于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诊疗手段不... 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成人癫痫患者中,绝大部分为局灶性癫痫。成人局灶性癫痫病因众多、病理机制复杂、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常给临床医师在制订诊疗策略时带来困惑。得益于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诊疗手段不断涌现并应用于局灶性癫痫,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不断推陈出新。鉴于上述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最新文献,结合当前国内医疗发展实际情况,讨论并撰写了该指南,旨在为我国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提供更加实用、规范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诊断 治疗 指南 成人
原文传递
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局灶性癫痫致痫灶定位的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晓娟 陈旨娟 +6 位作者 毓青 尹建忠 杨帆 杨卫东 陈英 王增光 孙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头MRI结构影像阴性的局灶性癫痫患者中,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技术在致痫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病房及癫痫专科门诊的头MRI结构影像阴... 目的探讨在头MRI结构影像阴性的局灶性癫痫患者中,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技术在致痫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病房及癫痫专科门诊的头MRI结构影像阴性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再进行3.0TEEG-fMRI及头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前者以脑电图中癫痫样放电为事件,经过离线分析得出与放电相关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反应区。分析每例患者的BOLD激活反应区与电-临床症状定位的关系,以电-临床症状定位作为主要指标分别评判吻合程度。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颞叶癫痫7例;额叶癫痫5例;额颞叶癫痫3例。EEG—fMRI均有与癫痫样放电相关的BOLD信号改变,与电一临床症状定位相比,12例(12/15)基本吻合,3例(3/15)主要部分吻合;15例中3例患者的RS—fMRI有BOLD信号改变,且与电.临床症状学定位基本吻合。EEG-fMRI对BOLD信号的检出率高于RS—fMRI。结论EEG—fMRI检测的与癫痫样放电相关的BOLD反应区可以帮助局灶性癫痫进行非侵入性致痫区定位,为癫痫灶术前评估提供额外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 血氧水平依赖信号 定位
原文传递
Griffiths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评估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及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不同能区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白艳敏 杜开先 +6 位作者 陈豪 贾天明 龚欢 喻盛远 李林 关静 朱莹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918-2922,共5页
背景癫痫是一种慢性发作性脑部疾病,发病率较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治疗控制癫痫发作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抗癫痫药物对认知有影响,但具体到对患儿不同能区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采用Griffiths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 背景癫痫是一种慢性发作性脑部疾病,发病率较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治疗控制癫痫发作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抗癫痫药物对认知有影响,但具体到对患儿不同能区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采用Griffiths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DS-C)探讨丙戊酸钠(VPA)、奥卡西平(OXC)、左乙拉西坦(LEV)对局灶性癫痫患儿不同能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首次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儿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VPA组27例、OXC组28例、LEV组28例,将同期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依据发作频率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脑电图癫痫样放电(IEA)变化情况,采用GDS-C对受试儿童不同能区的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VPA组、OXC组、LEV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9.3%、92.9%,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1.000)。VPA组、OXC组、LEV组患儿脑电图IEA情况总有效率分别为88.9%、57.1%、89.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2,P=0.004);其中OXC组患儿脑电图IEA情况总有效率低于VPA组和LEV组(P<0.05)。治疗前,四组受试儿童各维度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各维度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手眼协调、表现维度发育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V组患儿运动、个人-社会维度发育商高于VPA组(P<0.05);LEV组患儿个人-社会、手眼协调、表现维度发育商高于OXC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VPA组患儿个人-社会、实际推理维度发育商均降低(P<0.05);LEV组患儿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实际推理维度发育商均升高(P<0.05)。结论VPA、OXC、LEV对儿童局灶性癫痫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三者疗效相当;脑电图IEA情况改善方面,OXC劣于VPA、LEV;VPA可能对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局灶性癫痫 丙戊酸钠 奥卡西平 左乙拉西坦 Griffiths精神发育评估量表 能区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磁共振形态学测量分析法检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文瀚 王秀 +6 位作者 张弨 桑林 郑重 张凯 邵晓秋 马延山 张建国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体素的磁共振形态学测量分析方法在检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北京天坛-丰台癫痫中心2015年至2016年期间病理确诊为Ⅰ型和Ⅱ型FCD的44例患者。对患者的头颅MRI用形态学测... 目的研究基于体素的磁共振形态学测量分析方法在检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北京天坛-丰台癫痫中心2015年至2016年期间病理确诊为Ⅰ型和Ⅱ型FCD的44例患者。对患者的头颅MRI用形态学测量分析程序(morphometric analysis program,MAP)进行处理,比较MAP中延伸图像、交界图像和厚度图像对FCD病变的检出率;并比较传统人工阅片与MAP辅助阅片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MAP的交界图像和厚度图像对FCD病变的检出率要高于延伸图像。传统人工阅片和MAP辅助阅片均未检测出Ⅰ型FCD病变;但相对于前者,后者明显地提高了Ⅱ型FCD的检出率,尤其是ⅡA型FCD的检出率(P=0.03,P=0.05)。结论 MAP有助于在癫痫患者中筛选FCD,或对可疑的异常影像加以确认。但对于再次手术或者真正MRI阴性的FCD患者,MAP的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磁共振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癫痫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卡马西平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疗效:一项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连张旭 来青伟 +2 位作者 胡朋 张春迪 樊红彬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2855-2861,共7页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 evetiracetam,LEV)、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 3 8例成人局灶性癫痫...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 evetiracetam,LEV)、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 3 8例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L E V组、 LTG组、CBZ组,选用LEV、LTG、CBZ单药治疗,通过≥12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保留率、首次发作时间、药物保留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保留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G组的12个月癫痫无发作率(81.6%)较CBZ组(56.8%)高,且结果经校正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LTG组首次发作时间(平均252.5 d)较LEV组(平均44.5 d)及CBZ组(平均119.5d)存在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LEV组、LTG组、CBZ组在药物保留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药物中LTG在首次发作时间上较LEV及CBZ长,且LTG的12个月癫痫无发作率显著高于CBZ;3种药物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拉莫三嗪 卡马西平 局灶性癫痫 单药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丹 李平 +3 位作者 陈云 张雪意 陈延 郭珍立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局灶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仅给予吡仑帕奈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比较2... 目的探讨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局灶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仅给予吡仑帕奈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血清炎症因子及脑电图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86%vs.22.86%,57.14%vs.37.14%;P<0.05);2组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2组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脑电图重度异常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治疗3个月后增加(P<0.05)。结论定痫丸联合吡仑帕奈治疗局灶性癫痫能减少患者癫痫发作,改善血清炎症因子,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痫丸 吡仑帕奈 局灶性癫痫
下载PDF
EEG-fMRI同步联合对局灶性癫痫的定位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建国 卢光明 +4 位作者 张志强 田蕾 钟元 孙康健 王中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采用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的方法,用于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方法1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检查,观察癫痫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所致的脑活动情况,并结合同步EEG检查结果、术后病理及定期随访的情况... 目的采用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的方法,用于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方法1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检查,观察癫痫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所致的脑活动情况,并结合同步EEG检查结果、术后病理及定期随访的情况对f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例(10/11)患者均在颅内原有病灶周围发现明显的fMRI信号激活区,并与同步EEG检查的痫样放电脑区基本一致。术后病理证实病灶周围存在导致癫痫发作的病理性改变,术后随访证实11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讨论局灶性癫痫间期痫样放电引起的血氧水平依赖性效应可用于癫痫灶的定位,脑电图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的检查技术结合,可用于局灶性癫痫的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同步
下载PDF
局灶性发作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倩 闫秀贤 +6 位作者 蒋丽丽 张桂珍 王扬 李尔珍 杨健 罗桂芳 许克铭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6-609,共4页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局灶性发作癫痫(FEP)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诊断标准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及病房120例确诊为FEP患儿进行ADHD临床...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局灶性发作癫痫(FEP)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诊断标准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及病房120例确诊为FEP患儿进行ADHD临床诊断及临床亚型分型,采用整合视听持续执行测试进行注意力及反应控制能力评估,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对112例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20例FEP患儿中共患ADHD者21例(17.5%),其中ADHD-I型17例(81.0%),ADHD-C型4例(19.0%),无ADHD-HI型患儿。不同治疗阶段癫痫患儿其共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FEP患儿综合尺度注意力及综合尺度反应控制商数在不同治疗阶段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的60例良性儿童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患儿上述指标在不同治疗阶段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患ADHD的FEP患儿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分项值均明显低于无共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P患儿ADHD的共患率颇高,其临床亚型呈现注意力缺陷型占优的特点,ADHD导致癫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认知方面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故在治疗癫痫的过程中,应重视共患疾病的存在,并给予适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患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临床亚型i生活质量 局灶性发作癫痫i儿童
原文传递
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郑嫣然 徐莎 +3 位作者 郑园园 苗圃 冯建华 郭谊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PER)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使用PER单药治疗的≥4岁的局灶性癫痫患者,纳入完成1年随访及血药浓度检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患者随...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PER)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使用PER单药治疗的≥4岁的局灶性癫痫患者,纳入完成1年随访及血药浓度检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患者随访1年的无发作率、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统计分析PER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药物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接受PER单药治疗的局灶性癫痫患者。药物维持剂量中位数为4 mg。改良意向性分析显示,PER单药治疗1年随访时患者的无发作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和66%。伴有局灶扩展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及睡眠相关发作癫痫病程较短的患者1年随访时无发作率更高,无发作的患者癫痫病程更短。有睡眠相关发作及癫痫病程较短的患者1年随访时的有效率更高。41例患者中10例(24%)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易怒及肝功能损害等,其中2例因不良反应停药。41例患者的PER平均血药浓度为318.27 ng/mL(范围53~689 ng/mL),平均剂量为3.83 mg(范围2~6 mg),血药浓度与剂量之间呈正相关(r=0.646,P<0.001)。治疗有效的患者的PER血药浓度低于无效者(P<0.05)。结论低剂量PER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在随访1年时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其无发作率及有效率与癫痫患者的一些临床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仑帕奈 局灶性癫痫 疗效 安全性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对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伟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3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对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6月间收治的78例新诊断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对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6月间收治的78例新诊断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骨代谢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注意、延迟记忆、总分维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钙、碱性磷酸酶、磷、甲状旁腺素、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钙、碱性磷酸酶、磷、甲状旁腺素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钙、磷、骨密度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与对照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相较于卡马西平而言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对骨代谢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卡马西平 左乙拉西坦 骨代谢
下载PDF
DEPDC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基因型及表型特点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文玮 杨莹 +8 位作者 牛雪阳 程苗苗 王爽 吴晔 杨志仙 刘晓燕 蔡立新 姜玉武 张月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59-864,共6页
目的总结DEPDC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DEPDC5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DEPDC5基因变异患儿... 目的总结DEPDC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DEPDC5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DEPDC5基因变异患儿中无义变异8例,错义变异6例,移码变异3例,剪接变异2例,大片段缺失1例;遗传性变异16例,新生变异4例;15种变异为尚未报道过的新变异。20例患儿中男9例、女11例,末次随访年龄10月龄至13岁1月龄;起病年龄为10.5月龄(3小时龄至11岁3月龄)。12例(60%)有发育落后。局灶性发作19例,痉挛发作7例,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及肌阵挛发作1例。脑电图发作间期18例异常放电,其中局灶性放电11例,多灶性放电7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10例(50%),其中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5例,未分类的皮质发育畸形4例,半侧巨脑畸形1例。4例诊断为West综合征,1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20例患儿中,14例(70%)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4例药物治疗发作控制。手术治疗3例,术后发作控制2例,发作减少75%以上1例。结论DEPDC5基因变异有遗传外显率不全现象。局灶性发作最常见,病程中可有痉挛发作,少数患儿可仅表现为全面性发作;半数患儿可见脑结构异常;多数患儿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明确致痫病灶者可手术治疗。发作控制不佳的患儿易合并发育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基因 DEPDC5 遗传 局灶性发作 难治性癫痫
原文传递
局灶性癫痫围发作期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
12
作者 孙建奎 王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围发作期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进行术前评估并完成手术的癫痫患者102例,选择局灶性发作198次,手动测量相邻两个心电活动的RR间期,计算心率变异...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围发作期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进行术前评估并完成手术的癫痫患者102例,选择局灶性发作198次,手动测量相邻两个心电活动的RR间期,计算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相邻正常心跳间期差值平方和的均方根(RMSSD),比较发作前60 s、发作期、终止后60 s RMSSD差异,并比较不同心率变化类型、不同发作类型、不同发作前状态以及不同致痫灶部位和侧别RMSSD差异。结果发作期和发作前60 s及终止后60 s RMSS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发作期RMSSD降低;心率增快类型癫痫发作期RMSSD降低(P<0.001);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期RMSSD降低(P<0.001);颞叶内侧癫痫发作期RMSSD降低(右颞叶内侧P<0.001;左颞叶内侧P<0.001);心率无变化(P=0.556)和心率减慢(P=0.983)类型癫痫发作、单纯部分性癫痫(P=0.869)、颞叶外侧癫痫(右颞叶外侧P=0.204;左颞叶外侧P=0.849)和颞叶外癫痫(右颞外P=0.188;左颞外P=0.068)发作期RMSSD无降低。发作期和发作前60 s RMSSD差值在睡眠期更明显(P=0.039)。结论心率增快类型癫痫发作、复杂部分性癫痫、颞叶内侧癫痫发作期易发生心率变异性下降,提示癫痫发作期副交感活性下降;睡眠期状态下发生的癫痫发作期心率变异性下降相比清醒期显著,提示睡眠期癫痫发作副交感活性下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心率变异性 相邻正常心跳间期差值平方和的均方根 颞叶内侧癫痫 颞叶外侧癫痫 颞叶外癫痫
下载PDF
立体脑电图引导下射频热凝术在局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乐 金卫篷 +4 位作者 王世民 李清云 秦洁 张艳 尹绍雅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2-1148,共7页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术(RFTC)在局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SEEG引导下RFTC治疗的18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或...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术(RFTC)在局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SEEG引导下RFTC治疗的18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1)18例患者分别植入电极4~11根,平均(6.56±2.15)根;其中单侧植入6例,双侧植入12例,均准确植入预期靶点。SEEG监测显示额叶癫痫7例,颞叶癫痫8例,额颞交界区癫痫2例,颞枕交界区癫痫1例。(2)18例患者分别热凝电极2~9根,平均(3.43±1.47)根;热凝触点数9~42个,平均(17.38±9.20)个。热凝过程中诱发癫痫发作1例,热凝后发生暂时性精神症状1例,伴颅内压增高症状的脑区弥漫性水肿1例,无症状区域性脑水肿1例。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22.2%(4/18),无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发生。(3)11例患者在RFTC治疗后癫痫复发,其中在热凝后1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1~3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3~6个月内复发3例,在热凝后6~12个月内复发2例,复发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均较RFTC前明显降低。7例患者在RFTC后进一步接受开颅致痫灶切除术。患者随访5~24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Engel分级Ⅰ级12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结论:SEEG引导下RFTC治疗可使局灶性癫痫患者获得不同时限的癫痫发作完全缓解期,部分患者可达到癫痫发作的长期缓解。对SEEG引导下RFTC治疗后癫痫复发者,进一步行开颅致痫灶切除术仍可获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立体脑电图 射频热凝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吡仑帕奈在4~12岁局灶性癫痫患儿中单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彩红 刘友红 +2 位作者 丁金金 麦子荆 田培超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在4~12岁局灶性癫痫患儿中单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自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8例4~12岁的局灶性癫痫患儿资料,观察吡仑帕奈单药治疗第...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在4~12岁局灶性癫痫患儿中单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自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8例4~12岁的局灶性癫痫患儿资料,观察吡仑帕奈单药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时癫痫发作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全部患儿随访6个月。结果共纳入8例患儿,1例患儿治疗10余天时因出现跌倒停药(不计入疗效),1例患儿治疗3个月时因无效自行停药。治疗3个月时有效率为86%(6/7),无发作率为43%(3/7),治疗6个月时有效率为86%(6/7),无发作率为71%(5/7)。1例患儿加药过程中出现困倦、头晕,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症状自行消失,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2/8),随访结束时药物保留率为75%(6/8)。结论吡仑帕奈单药治疗4~12岁局灶性癫痫患儿疗效及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仑帕奈 局灶性癫痫 儿童 疗效
下载PDF
23例持续性局灶性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研究
15
作者 申文雯 王诗雨 +1 位作者 李婷 张礼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11-815,共5页
目的 提高对持续性局灶性癫痫、即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C)患儿临床表现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就诊的23例EPC患者资料。收集一般信息、临床表现、脑电图等诊... 目的 提高对持续性局灶性癫痫、即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C)患儿临床表现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就诊的23例EPC患者资料。收集一般信息、临床表现、脑电图等诊断信息、手术及预后信息。结果 共收治23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起病年龄(5.1±3.0)岁,癫痫暴露年龄(6.0±3.5)岁。21例(91.3%)患者以局灶起源运动性发作起病。11例(47.8%)于病程0.3~3年出现偏瘫。受检患者脑电图均呈现受累半球节律减慢,11例受检患者出现大脑半球萎缩,13例出现海马体异常。7例受检患者患侧大脑半球代谢均降低,9例受检患者均存在大脑不同区域血流灌注降低。10例进行手术,手术年龄(7.7±3.4)岁,手术时病程(3.6±3.6)年,术后7例无发作,2例病情缓解,1例手术无效。结论 EPC多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所有患者脑电图存在受累半球节律减慢及发作间期的癫痫样放电。患者脑部血流灌注降低与其EPC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EPC患者癫痫发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局灶性发作 脑电图 大脑半球传导纤维阻断术
下载PDF
吡仑帕奈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6
作者 张忠胜 孔学健 《癫痫杂志》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比较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和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清远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新诊断的62例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年龄18~79岁,平均(40.53±16.69)... 目的 比较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和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清远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新诊断的62例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年龄18~79岁,平均(40.53±16.69)岁,随机分为PER组和OXC组。两组均随访12个月,并分析第3、6、12个月的癫痫无发作率、有效率、药物保留率,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ER组32例,OXC组30例。3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62.5%、有效率71.9%、药物保留率87.5%;OXC组癫痫无发作率70.0%、有效率86.7%、药物保留率93.3%。6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53.1%、有效率65.6%、保留率75.0%;OXC组癫痫无发作率66.7%、有效率73.3%、保留率83.3%。12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43.8%、有效率46.9%、保留率53.1%;OXC组癫痫无发作率66.7%、有效率66.7%、保留率70.0%。PER组与OX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6.7%,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头晕和嗜睡,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PER和OXC在新诊断的成人局灶性癫痫中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两种药物均可作为成人局灶性癫痫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仑帕奈 奥卡西平 局灶性癫痫 单药治疗
原文传递
局灶性癫痫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吴阳 王轶男 +2 位作者 陈悦 王恒 樊红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6-550,I0001,共6页
目的检测局灶性癫痫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NT、CD4-CD8-)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结合临床发作形式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局灶性癫痫的患者89例为研... 目的检测局灶性癫痫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NT、CD4-CD8-)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结合临床发作形式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局灶性癫痫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干扰素-α(IFN-α)、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DNT细胞与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局灶性癫痫患者DNT、IL-1β、IL-5、IL-6、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5、-3.20、-3.09、-3.20、-2.41、-2.44,P均<0.05);两组间IL-2、IL-4、IL-8、IL-10、IL-12p70、IL-17、IFN-α、CD4^(+)、CD8^(+)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NT细胞与IL-17、TNF-α成正相关(r=0.221、0.258,P均<0.05),与CD4^(+)成负相关(r=-0.332,P<0.05),与其余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NT、TNF-α、IL-1β、IL-5、IL-6、IFN-γ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局灶性癫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785、0.674、0.668、0.674、0.631、0.858,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64.04%、77.53%、64.04%、69.66%、48.31%、68.54%、67.42%,特异度分别为92.31%、69.05%、71.43%、57.14%、83.33%、57.14%、95.24%。结论局灶性癫痫患者外周血DNT细胞水平明显增高,DNT细胞与IL-17、TNF-α、CD4^(+)T细胞有相关性,可能在局灶性癫痫发病机制中参与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双阴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神经炎症
原文传递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局灶性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孙婷婷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0期83-86,135,共5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局灶性癫痫(E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局灶性E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局灶性癫痫(E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局灶性E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脑电图EP样放电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韦氏儿童智力测试量表中国修订本中语言智商[(120.22±10.31)分]、操作智商[(114.51±10.43)分]、全智商[(121.24±10.16)分],高于对照组的(104.62±9.87)、(102.48±9.25)、(110.35±9.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EP样放电控制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EP患儿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脑电图EP样放电控制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局灶性癫痫 认知功能 脑电图
下载PDF
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孙超文 周志文 陶华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5期1-4,共4页
探讨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效果。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34,吡仑帕奈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探讨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效果。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34,吡仑帕奈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脑电图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IL-1β、IL-6和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脑电图变化重度异常情况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临床实施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效果显著,其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拥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仑帕奈 局灶性癫痫 疗效
下载PDF
吡仑帕奈添加治疗≥12岁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石小莉 李丽霞 +5 位作者 卢燕婷 申朗 陆向如 郑金瓯 吴原 余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评估吡仑帕奈添加治疗≥12岁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吡仑帕奈添加治疗的119例≥12岁青少年及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评估吡仑帕奈添加治疗≥12岁局灶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吡仑帕奈添加治疗的119例≥12岁青少年及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添加治疗第1~3个月、4~6个月、7~9个月和10~12个月阶段中患者每28天的癫痫发作频率、坚持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以评估吡仑帕奈添加治疗的有效性(癫痫发作频率较基线减少≥50%为总有效)、耐受性及安全性,同时依据吡仑帕奈添加治疗第4~6个月(短期)和10~12个月(长期)的有效性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影响吡仑帕奈添加治疗短期及长期有效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吡仑帕奈添加治疗第1~3个月、4~6个月、7~9个月、10~12个月阶段中,患者每28天的癫痫发作频率较基线降低百分比分别为66.7%(24.3%,97.2%)、77.5%(48.6%,100.0%)、94.6%(50.0%,100.0%)、100.0%(70.9%,100.0%),总有效率分别为60.2%(59/98)、75.0%(57/76)、78.9%(45/57)、86.5%(32/37)。吡仑帕奈添加治疗第3、6、9和12个月末时,患者保留率分别为85.2%(98/115)、67.9%(76/112)、54.3%(57/105)、41.1%(37/90)。吡仑帕奈添加治疗期间,共有33例(27.7%)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头晕,其次为精神症状。吡仑帕奈添加治疗第4~6个月和10~12个月阶段中,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间性别、添加吡仑帕奈治疗初始年龄、病程、病因、脑电图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联合抗癫痫发作药物的数量及种类、吡仑帕奈最大服用剂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吡仑帕奈添加治疗≥12岁青少年及成人局灶性癫痫具有良好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目前尚未发现影响吡仑帕奈添加治疗有效性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吡仑帕奈 添加治疗 有效性 耐受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