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固体产物的矿物组成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俊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中国典型燃煤煤种的燃烧产物的矿物学特征 ,揭示出不同化学成分以及不同类型产物中矿物组成的差异性。根据化学成分 ,可将燃煤固体产物分为硅铝质、铁质和钙质三组 ,硅铝质产物的... 利用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中国典型燃煤煤种的燃烧产物的矿物学特征 ,揭示出不同化学成分以及不同类型产物中矿物组成的差异性。根据化学成分 ,可将燃煤固体产物分为硅铝质、铁质和钙质三组 ,硅铝质产物的结晶相主要为莫来石和石英 ,而结渣中基本为莫来石 ;铁质产物中主要矿物包括α Fe2 O3 、γ Fe2 O3 与Fe3 O4 ,其含量随锅炉燃烧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钙质产物中矿物种类复杂 ,飞灰中检出石灰、石膏和石英 ,沾污中检出石膏、赤铁矿和石英 ,而结渣中还发现钙的硅酸盐矿物。上述矿物分布特征是由不同成分的硅酸盐熔体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的结晶行为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底灰 结渣 沾污 矿物组成 中国 燃煤固体产物
下载PDF
粉煤灰的组分特征及其系统分类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运泉 张建平 郑燕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手段,从岩石学角度对粉煤灰的组分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组分可分为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两大类。有机组分包括煤粒和残炭2个亚组;而无机组分则可进一步分为玻璃微珠、磁...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手段,从岩石学角度对粉煤灰的组分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组分可分为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两大类。有机组分包括煤粒和残炭2个亚组;而无机组分则可进一步分为玻璃微珠、磁铁微珠、不定形颗粒、碎屑石英和莫来石。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粉煤灰显微组分分类系统并对显微组分作了定量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组分 特征 分类系统 发电厂 废物处理
下载PDF
煤及其燃烧产物飞灰和底灰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集散规律 被引量:22
3
作者 姚多喜 支霞臣 王馨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1-500,共10页
采用ICP-MS法测试了褐煤、肥煤和无烟煤以及在不同燃烧条件下获取的飞灰、底灰等29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相同煤种在不同燃烧条件下获取的飞灰、底灰中的稀土元素含... 采用ICP-MS法测试了褐煤、肥煤和无烟煤以及在不同燃烧条件下获取的飞灰、底灰等29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相同煤种在不同燃烧条件下获取的飞灰、底灰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也不同;褐煤、肥煤、无烟煤及其燃煤产物飞灰、底灰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型曲线;Eu存在明显负异常。研究了燃煤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及集散规律,稀土元素在飞灰、底灰中的含量比原煤有明显提高,其增加幅度为几倍至20多倍不等,表明煤炭燃烧后稀土元素在飞灰、底灰中进一步聚集;飞灰和底灰中稀土元素含量、飞灰和底灰对煤的稀土元素含量比和富集因子以及飞灰对底灰的稀土元素含量比和富集因子等,不仅与原煤中稀土元素有直接关系,而且还受锅炉燃烧方式、燃烧温度(炉温)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飞灰 底灰 燃烧产物 ICP-MS 集散规律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胶凝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岳鹏 施惠生 舒新玲 《水泥》 CAS 2003年第5期12-15,共4页
介绍了利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制备新型辅助性胶凝材料的初步试验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焚烧底灰和飞灰均可不同程度地延缓水泥的凝结硬化,但两者都具有一定的胶凝活性;与焚烧底灰相比,焚烧飞灰的活性较好,但在水泥中的掺量不宜过... 介绍了利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制备新型辅助性胶凝材料的初步试验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焚烧底灰和飞灰均可不同程度地延缓水泥的凝结硬化,但两者都具有一定的胶凝活性;与焚烧底灰相比,焚烧飞灰的活性较好,但在水泥中的掺量不宜过大;与矿渣复合可改善焚烧飞灰的胶凝活性,提高水泥浆体的强度;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可被固化于水泥水化产物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有望将焚烧飞灰开发成一种新型水泥基材料组分应用于建筑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活垃圾 焚烧 灰渣 胶凝活性 凝结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元素的分异特征与淋滤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文峰 秦勇 +1 位作者 宋党育 王钧漪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87,共7页
运用AFS,INAA,ICP-MS,ICP—AES,XRD等方法分析了宁夏石嘴山电厂原煤、飞灰、底灰中硫等43种元素的含量与矿物组成,基于燃烧与淋滤实验,探讨了这些元素的燃烧分异特征及As等11种有害微量元素的淋滤行为.结果表明:元素在燃煤固体... 运用AFS,INAA,ICP-MS,ICP—AES,XRD等方法分析了宁夏石嘴山电厂原煤、飞灰、底灰中硫等43种元素的含量与矿物组成,基于燃烧与淋滤实验,探讨了这些元素的燃烧分异特征及As等11种有害微量元素的淋滤行为.结果表明:元素在燃煤固体产物中的分布主要受其挥发性与赋存方式控制.燃煤过程中元素的挥发程度与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沸点或熔点的高低有关,易挥发的、以有机相赋存的以及赋存在亚微米/纳米级矿物中的元素(如Al和Na)向细粒飞灰中富集,而大多数元素基本不挥发,在飞灰与底灰中均匀分布.在877~1300℃的燃烧温度,元素As,Cr,K,Mg,Mn,Mo,Pb,Sb,Zn的挥发率受影响显著;煤及其燃烧产物中微量元素的淋滤行为主要与其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以及赋存状态有关.飞灰、底灰受酸性介质淋滤时,低挥发性的元素有低的淋出,而挥发性较高的元素易于淋出;As,Br,Cd,Cu,Hg,Pb,S,Sb与Se在燃煤过程中有较高的挥发率,Co,Cd,Ni,Mo及U在酸性介质中的淋出质量浓度超过有关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环境危害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煤 飞灰 底灰 元素 燃烧 淋滤 分异
原文传递
淮南燃煤电厂汞分配、富集与释放通量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自祥 王儒威 +3 位作者 孙若愚 汪海 胡槐生 黄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199,共7页
汞是一种环境有害元素,燃煤汞排放业已成为当今中国最主要的汞污染源.有效的汞减排政策的制定需要准确了解煤中汞在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分配规律及富集模式.本研究针对淮南燃煤电厂的原煤、飞灰、脱硫石膏和脱硫废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灰... 汞是一种环境有害元素,燃煤汞排放业已成为当今中国最主要的汞污染源.有效的汞减排政策的制定需要准确了解煤中汞在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分配规律及富集模式.本研究针对淮南燃煤电厂的原煤、飞灰、脱硫石膏和脱硫废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灰渣中的汞含量最低(9.8—27 ng·g^(-1)),其相对于原煤汞(约450 ng·g^(-1))的富集系数一般小于2.1%;飞灰中汞的含量相对较高(121—700 ng·g^(-1)),其富集系数介于9%—54%;而脱硫石膏中汞的浓度最高(1489—4589 ng·g^(-1)).通过物料平衡原理,计算出汞在各个燃煤产物中的分配如下:底灰占<1%;飞灰占24%—32%;脱硫石膏及废渣液占7%—22%;大气排放占54%—64%.静电除尘器的脱汞效率为24%—32%,接近世界平均值;而脱硫装置的脱汞效率较低,为10%—29%.根据本研究的汞释放系数(0.24—0.29 g Hg·t^(-1)coal),计算出该电厂在2003—2010年的汞排放通量为1.8—7.3 t.本研究认为燃烧前原煤汞脱除,以及加大对现有脱硫装置的改造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汞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飞灰 底灰
下载PDF
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的一个重要应用——以稀土元素的岩石分类和煤燃烧中的迁移富集过程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建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从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的角度,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ZKA183-87钻孔中砂岩、煤的稀土分布类型和云南小龙潭矿区褐煤不同燃烧方式下的稀土元素迁移和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煤的稀土分布类型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发现褐煤燃... 从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的角度,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ZKA183-87钻孔中砂岩、煤的稀土分布类型和云南小龙潭矿区褐煤不同燃烧方式下的稀土元素迁移和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煤的稀土分布类型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发现褐煤燃烧时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以下特征:无论哪种燃烧方式,褐煤中HREE均以同一种模式向飞灰和底灰中迁移;而LREE向飞灰、底灰迁移富集过程中则要受到燃烧方式的影响,不同的燃烧方式对其迁移模式影响较大;电厂粉煤燃烧时,愈是大离子LREE,愈趋于向飞灰相对富集,愈是大离子的HREE,则愈趋于向底灰相对富集;而褐煤的两种分级燃烧和不分级燃烧其飞灰/底灰的稀土分布模式则受燃烧方式和温度影响较大.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作为一种新方法,在研究各类地质体稀土元素特征是可行的,可以和传统的研究方法互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 稀土的岩石分布类型 飞灰 底灰
原文传递
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忠清 陈文清 +3 位作者 吴早生 吕越 丁佩思 朱文韬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1,106,共5页
以炉渣和低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碱激发的方式制备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炉渣掺量、碱激发剂掺量、水玻璃模数、水固比等因素对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 以炉渣和低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碱激发的方式制备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炉渣掺量、碱激发剂掺量、水玻璃模数、水固比等因素对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激发剂掺量与28 d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性;当炉渣掺量为30%,碱激发剂掺量为40%,水玻璃模数为1.4,水固质量比为0.29时,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28 d抗压强度最高,为35.4 MPa。SEM、XRD及FTIR分析表明,随着养护龄期增加,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中生成了更多硅铝酸盐凝胶物质,炉渣中原有物相氧化钙在反应过程中消失,炉渣参与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低钙粉煤灰 炉渣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宝鸡燃煤电厂原煤及粉煤灰中天然放射性水平 被引量:6
9
作者 贾晓丹 卢新卫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0-313,共4页
本文调查测量了宝鸡电厂原煤(3个样品)、粉煤灰(17个样品)、底灰(6个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分析了燃煤产生的底灰和粉煤灰中上述核素的含量特征,及其与原煤相比的浓集倍数。宝鸡电厂原煤和粉煤灰样品中天然... 本文调查测量了宝鸡电厂原煤(3个样品)、粉煤灰(17个样品)、底灰(6个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分析了燃煤产生的底灰和粉煤灰中上述核素的含量特征,及其与原煤相比的浓集倍数。宝鸡电厂原煤和粉煤灰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水平与北京电厂和上海电厂的接近。依据国家标准(GB 6566-2001),对宝鸡电厂粉煤灰用作建筑材料的可行程度进行了评价,得出当建材原料100%为粉煤灰时,约有29%的样品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制值。所以,应对用作建材原料的粉煤灰作放射性检测,选用合格的部分,控制高比活度粉煤灰在建材原料中的配比,以确保达到合理使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粉煤灰 底灰 天然放射性核素 建材 评价
下载PDF
炉渣-粉煤灰地聚合物固化铜污染土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忠清 丁佩思 +3 位作者 吕越 任鑫杭 吴早生 李凌宜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169,共9页
利用低钙粉煤灰、炉渣为原料制备的炉渣-粉煤灰地质聚合物(BA-FAG)作为固化剂,开展铜污染土的固化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毒性浸出试验,探讨了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及初始铜离子浓度对BA-FAG固化铜污染土效果的影响,并利用... 利用低钙粉煤灰、炉渣为原料制备的炉渣-粉煤灰地质聚合物(BA-FAG)作为固化剂,开展铜污染土的固化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毒性浸出试验,探讨了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及初始铜离子浓度对BA-FAG固化铜污染土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增大固化剂掺量及养护龄期,可以提高BA-FAG固化铜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以及减少铜离子浸出,而污染土中初始铜离子浓度与固化土的强度负相关,并与毒性浸出浓度正相关;掺入20%和30%的BA-FAG可分别固化浓度不超过6000与10000 mg/kg的铜污染土,固化土28 d的UCS值分别不低于0.358和0.457 MPa,且在酸性和中性淋滤下毒性浸出浓度均低于100 mg/L;重金属铜在被BA-FAG物理封存过程中主要以Cu^(2+)离子和Cu(OH)_(2)沉淀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低钙粉煤灰 炉渣 铜污染土 固化
下载PDF
燃煤产物中多环芳烃赋存规律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志华 刘大锰 姚艳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利用GC—MS(色-质谱)对华北4个矿区燃煤电厂的炉前煤、飞灰和底灰的氯仿抽提液中多环芳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燃煤产物中所含多环芳烃种类以烷基芳烃居多,母核芳烃相对较少,其中飞灰中低环(2~3环)芳烃含量高,而底灰中4—... 利用GC—MS(色-质谱)对华北4个矿区燃煤电厂的炉前煤、飞灰和底灰的氯仿抽提液中多环芳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燃煤产物中所含多环芳烃种类以烷基芳烃居多,母核芳烃相对较少,其中飞灰中低环(2~3环)芳烃含量高,而底灰中4—5环的芳烃含量相对较高。煤中的多环芳烃在其燃烧过程中,一部分直接以气态方式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残留在飞灰和底灰中,其余则经高温热裂解分解为其他种类的多环芳烃。飞灰和底灰中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多环芳烃种类较多,其对人类的危害及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飞灰 底灰 多环芳烃 赋存规律 环境意义
下载PDF
煤中微量元素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秀宏 王鑫焱 金筱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2-193,共2页
通过测定原煤、飞灰、底灰及煤堆附近土壤中微量元素镉含量,并对原煤、底灰进行淋滤实验,研究煤中微量元素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多数煤中镉的含量较高,进口煤中镉含量高于我国主要煤产地平均含量水平,最高达1.90μg/g。
关键词 原煤 飞灰 底灰 淋滤实验
下载PDF
浅谈煤中微量元素铅对环境的危害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秀宏 张丽娜 王鑫焱 《煤质技术》 2011年第3期60-62,共3页
通过测定原煤、飞灰、底灰及煤堆附近土壤微量元素铅含量,并对原煤、底灰进行淋滤实验,考察煤中铅对环境的危害。结果显示:大多数煤中铅的含量较高,且在煤堆附近土壤、飞灰和底灰中得到富集,飞灰粒度越小,铅富集程度越高。在酸性条件下... 通过测定原煤、飞灰、底灰及煤堆附近土壤微量元素铅含量,并对原煤、底灰进行淋滤实验,考察煤中铅对环境的危害。结果显示:大多数煤中铅的含量较高,且在煤堆附近土壤、飞灰和底灰中得到富集,飞灰粒度越小,铅富集程度越高。在酸性条件下,铅的淋出率较高。在自然环境由于酸雨以及长期累积效应下,煤中铅对环境及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原煤 飞灰 底灰 淋滤实验
下载PDF
Effect of cement types, mineral admixtures, and bottom ash on the curing sensitivity of concrete 被引量:1
14
作者 Kinaanath Hussain Pongsak Choktaweekarn +2 位作者 Warangkana Saengsoy Theerati Srichan Somnuk Tangtermsiriku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4-105,共12页
The curing sensitivity of concrete with cement Types 1, 3, and 5 as well as multiple powders consisting of cement, fly ash, and limestone powder was studied. Bottom ash was also used in the study as an internal curing... The curing sensitivity of concrete with cement Types 1, 3, and 5 as well as multiple powders consisting of cement, fly ash, and limestone powder was studied. Bottom ash was also used in the study as an internal curing agent and a partial substi- tution of fine aggregate. The curing sensitivity index was calculated by considering the performance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arbonation depth.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two curing conditions: continuously water-cured and continuously air-c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ement Type 3 has a lower curing sensitivity, while cement Type 5 increases the curing sensitivity. For the mixes without bottom ash, the use of fly ash increases the curing sensitivity, while limestone powder reduces the curing sen- sRivity of concrete. The use of bottom ash in concrete reduces the curing sensitivity, especially at a lower mass ratio of water to binder. Concrete with limestone powder, together with bottom ash, is least sensitive to curing. The curing sensitivity calculated from carbonation depth also has a similar tendency as that derived by consider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From the test result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uring sensitivity, bottom ash 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internal curing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CURING sensitivity analysis fly ash limestone powder bottom ash
下载PDF
Effects of NaOH Concentrations on Properties of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Ashes-Bricks by Alkaline Activa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Ngo Si-Huy Le Thi Thanh-Tam Huynh Trong-Phuoc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0年第1期131-139,共9页
The use of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ashes including fly ash(FA) and bottom ash(BA) for producing unfired building bricks(UBB) using sodium hydroxide(NaOH) solution as an alkaline activator was investigated. A low appli... The use of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ashes including fly ash(FA) and bottom ash(BA) for producing unfired building bricks(UBB) using sodium hydroxide(NaOH) solution as an alkaline activator was investigated. A low applied forming pressure of 0.5 MPa and various NaOH concentrations of 5, 8, 10, and 12 M were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ric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olution-to-binder(S/B) ratios of 0.35 and 0.40. The bricks were subjected to various test programs with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both NaOH concentrations and S/B ratios on the brick’s propertie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unit weight,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brick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aOH concentration, whereas the contrary trend was found with increasing S/B ratio. Also,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bricks was observed to reduce with increasing NaOH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ing S/B ratio. As the results, the combined utilization of both low forming pressure and coal power plant ashes can produce the UBBs with low unit weight, low heat conductivity, and acceptable strength and water absorption rate as stipulated by TCVN 6477-2016. Furthermore, the outcomes of chemical analysis and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also demonstrate that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Na OH promoted the geopolymerization process. Notably, the use of NaOH solution of either 10 M or above is recommend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UBBs, which are classified as grade M5.0 or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fired building BRICK fly ash bottom ash thermal power plant ashES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low forming pressure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Natural Radioactivity and Radon Exhalation Rate in Coal Ash Samples from a Thermal Power Plant 被引量:1
16
作者 Aziz Boukhair Laila Belahbib +3 位作者 Khadija Azkour Hamid Nebdi Mohammed Benjelloun Abdelmjid Nourreddine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3期153-160,共8页
Coal is the main energy source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the world. In Morocco, 37%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comes from combustion coal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This combustion process generates large amounts of ... Coal is the main energy source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the world. In Morocco, 37%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comes from combustion coal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This combustion process generates large amounts of fly and bottom ashes. In recent years, these ashes became a great topic of interest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uses and especially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this work, we assess radiation risks due to natural radioactivity in samples of fly and bottom ashes collected from JLEC (Jorf Lasfar Energy Company) thermal power plant, and different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hrough two nuclear techniques such as gamma spectrometry and alpha dosimetry based on the use of LR115 films detectors.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sup>226</sup>Ra activities and <sup>232</sup>Th in both ash samples are well above the permissible activity. The values of the external risk index (H<sub>ex</sub>) and internal one (H<sub>in</sub>) for these ashes are below unity, with the exception of 1.28 in fly ash for H<sub>in</sub>. The obtained values for the equivalent radium Ra<sub>eq</sub> and annual effective doses &#278;in fly and bottom ashes are 324 Bq/kg and 210 Bq/kg, and 0.18 mSv/y and 0.11 mSv/y, respectively. The surface radon exhalation rates for the samples of fly and bottom ashes are 276 mBq&sdot;m<sup>-2</sup>&sdot;h<sup>-1</sup> and 381 mBq&sdot;m<sup>-2</sup>&sdot;h<sup>-1</sup>,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have shown that fly ash and bottom one from thermal power plant JLEC didn’t have, in any case, a health risk to the public so it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various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Radioactivity Gamma Spectrometry LR115 fly ash bottom ash Equivalent Radium Annual Effective Doses Exhalation of Radon
下载PDF
火力发电厂粉煤灰干燥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畅林 吕太 +2 位作者 张玉峰 柏静儒 曲振尧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5-38,共4页
介绍了利用实验台对粉煤灰的干燥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情况 ,给出了粉煤灰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粉煤灰平衡湿含量计算式 ,分析了在干燥过程中粉煤灰的阻力特性 。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粉煤灰 干燥特性 中国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国辉 洪斌 +4 位作者 李子雄 肖辉煌 陈玲波 戴欣 余志元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4期89-92,共4页
焚烧技术广泛应用于危险废物处置,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艺及设备,已基本实现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及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通过阐述危险废物焚烧技术发展现状,进一步指出焚烧灰渣的安全处置是未来工作开展的重点。通过综述目前灰渣中... 焚烧技术广泛应用于危险废物处置,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艺及设备,已基本实现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及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通过阐述危险废物焚烧技术发展现状,进一步指出焚烧灰渣的安全处置是未来工作开展的重点。通过综述目前灰渣中重金属的主要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提出灰渣中金属的高效回收利用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焚烧 飞灰 底渣 重金属
下载PDF
曲靖电厂灰渣性质及其用作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文立 方爱民 《电力环境保护》 2003年第2期45-48,共4页
在对粉煤灰及炉渣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它们用作水泥混合材所表现出的性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粉煤灰 炉渣 理化性质 水泥混合材
下载PDF
利用电厂粉煤灰、炉底渣及脱硫石膏粉磨水泥工业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伯刚 杨美珍 +3 位作者 吴韬 金磊 冯晓野 范璐 《江西科学》 2014年第6期781-784,805,共5页
利用燃煤电厂粉煤灰、炉底渣及脱硫石膏等废渣为原料,采用辊压机+分级打散机+开路高细磨的粉磨流程生产P·C32.5和P·F32.5水泥;水泥配合比中电厂废渣掺量达45%,其中粉煤灰、炉底渣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水... 利用燃煤电厂粉煤灰、炉底渣及脱硫石膏等废渣为原料,采用辊压机+分级打散机+开路高细磨的粉磨流程生产P·C32.5和P·F32.5水泥;水泥配合比中电厂废渣掺量达45%,其中粉煤灰、炉底渣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水泥单位产品可比综合电耗低于国家标准的先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炉底渣 脱硫石膏 水泥 工业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