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土肥力演变与施肥作用的长期定位试验初报 被引量:103
1
作者 钦绳武 顾益初 朱兆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7-375,共9页
1989-1994年在河南封丘潮土上,对几种主要肥料的效益,以及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潮土的生产潜力很大,贫瘠的潮土单施N肥或P肥收效甚微。只要N、P肥配合施用,其交互增产作用极显... 1989-1994年在河南封丘潮土上,对几种主要肥料的效益,以及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潮土的生产潜力很大,贫瘠的潮土单施N肥或P肥收效甚微。只要N、P肥配合施用,其交互增产作用极显著。如一旦停止施肥,产量又将急剧下降到很低水平。在富K的潮土上,连续五年不施K肥和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尚不构成影响。然而耕层土壤中的速效K以每年3.8mg/kg的速度下降,已接近临界水平。定位试验中测得N、P肥五年的累计利用率远高于单季试验的结果,分别为57.2%和43.8%。在当前施肥模式和产量水平下,大多数潮土中的N、P养分和有机质都略有盈余,而K素养分则普遍亏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肥料 长期定位试验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3
2
作者 任顺荣 邵玉翠 +1 位作者 高宝岩 王德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99,共4页
在25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无肥、N、NP、NPK、N+有机肥和N+秸秆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0~20 cm土壤重金属Cu、Zn、Cd、Cr、Hg和As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元素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N+有机肥处理的Zn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级(p... 在25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无肥、N、NP、NPK、N+有机肥和N+秸秆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0~20 cm土壤重金属Cu、Zn、Cd、Cr、Hg和As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元素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N+有机肥处理的Zn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级(pH6.5~7.5)的限界,Hg含量增加幅度较大,比试验基础值增加了114%.单施N肥(尿素)对土壤重金属影响不大,施用P肥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垃圾或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肥,可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提高,特别是Cu、Zn、Hg增加幅度较大.对垃圾或畜禽排泄物为原料的有机肥也要合理施用,施肥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重金属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潮土土壤磷素利用与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9
3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3 位作者 皇甫湘荣 张夫道 徐明岗 介晓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2.4~3.1kg·ha-1,作物带走P16.7~21.6kg·ha-1,每年亏缺P14.3~18.5kg·h...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2.4~3.1kg·ha-1,作物带走P16.7~21.6kg·ha-1,每年亏缺P14.3~18.5kg·ha-1;施磷肥处理除每年无机磷肥带进78kg·ha-1和107kg·ha-1(1.5MNPK)外,有机肥、秸秆、雨水及灌溉水和种子带进土壤P2.7~134kg·ha-1,其中9.2%~38.3%被小麦、玉米吸收利用,14年小麦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在4.4%~51%之间,高低顺序为:NPK>NP>SNPK>MNPK>1.5MNPK>PK;玉米在13.4%~36.1%之间,高低顺序为:1.5MNPK>SNPK>NPK>NP>MNPK>PK。结论磷素施入越多,残留在土壤中越多,磷素利用率越低,其中38%~60%转化为0~40cm土层全磷,6.7%~13.6%转化为有效态磷,有机肥处理磷的有效化高于无机肥;40%~62%成为非测定磷,即至少有40%~62%的外源磷素被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磷素 利用 积累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不同组分有机质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尹云锋 蔡祖聪 钦绳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5-878,共4页
采用相对密度分组法对潮土有机质进行分组分析,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施肥条件下,不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NPK... 采用相对密度分组法对潮土有机质进行分组分析,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施肥条件下,不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NPK(化肥)和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含量均随施肥年限呈增加趋势,但前者年际间波动较大,增加幅度也远不如后者.回归分析发现,NPK处理的土壤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均与施肥年限呈线性相关,而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则随施肥年限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质 密度分组 潮土
下载PDF
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9
5
作者 盖霞普 刘宏斌 +5 位作者 翟丽梅 杨波 任天志 王洪媛 武淑霞 雷秋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36-2347,共12页
【目的】研究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 【目的】研究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研究长达27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土壤肥力、氮素淋失风险和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施肥处理,即:对照(CK);氮磷钾(NPK);氮磷钾+有机肥(NPKM);氮磷钾+过量有机肥(NPKM+);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结果】(1)在27年的不同施肥处理中,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均能使作物增产,改善土壤肥力。其中,增施有机肥处理尤为显著,与NPK相比,NPKM、NPKM+处理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41%—50%和30%—32%;增加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分别为62%—121%、107%—187%;但降低小麦、玉米氮肥偏生产力(PFPN)分别达22%—32%、27%—41%。而NPKS处理对作物增产及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低于增施有机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玉米产量、SOC、TN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4%、6%、9%、97%,但提高小麦季PFPN为216%、降低玉米季PFPN为40%。(2)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处理中,0—20 cm表层土壤SOC、TN、硝态氮(NO3—-N)、可溶性碳氮等养分含量以及氮矿化速率、硝化潜势等微生物学过程显著高于20—200 cm,说明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外源碳的添加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过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表层。(3)与NPK相比,NPKM处理能够显著增加100—200 cm深层土壤中NO3--N含量,NO3--N平均含量为17.8—26.1 mg·kg-1;而NPK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0—100 cm土层NO3--N含量,NO3--N平均含量为3.6—13.4 mg·kg-1,表明增施有机肥会促进土壤NO3--N的向下迁移,而秸秆还田对土壤NO3--N具有一定的固持作用。此外,由于有机肥和秸秆带入的氮素,NPKM、NPKM+、NP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肥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氮素淋失风险 褐潮土 冬小麦 夏玉米
下载PDF
长期施用化肥与有机肥对潮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慎强 李欣 +1 位作者 徐富安 钦绳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7-78,共2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施有机肥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效水含量、透水性、饱和导水率均较高,土壤持水性较好,表土硬度较低,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为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施有机肥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效水含量、透水性、饱和导水率均较高,土壤持水性较好,表土硬度较低,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为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实施节水农业奠定较好的土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物理性质 化肥 有机肥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潮土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7
作者 宋大利 习向银 +5 位作者 黄绍敏 张水清 袁秀梅 黄伏森 刘阳 王秀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9-379,共11页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华北潮土区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和植株对生物炭和氮肥施用的响应,旨在为该区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培肥土壤及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为研究...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华北潮土区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和植株对生物炭和氮肥施用的响应,旨在为该区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培肥土壤及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缺氧条件下450℃热裂解1小时获得)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生物炭施用量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秸秆生物炭用量设0、7.5和22.5 t/hm^2 3个水平(以BC0、BC7.5、BC22.5表示);氮肥用量设0、150、225和300 kg/hm^2 4个水平(以N0、N150、N225、N300表示)。小麦在2014年10月9日播种,次年6月8日收获;玉米在2015年6月10日播种,当年9月28日收获。在作物成熟期进行产量测定,并采集0—20 cm土壤样品以及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可溶性有机碳(DOC)、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测定。【结果】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氮及作物产量有极显著影响。生物炭用量增加,土壤SOC、TN、DOC、NO3–-N含量以及土壤SOC/TN比值均显著增加,较BC0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165.0%、74.1%、39.1%、75.1%和44.0%。MBC、MBN含量和作物产量均以BC7.5处理达最大值,较BC0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49.2%、57.6%和46.1%,BC22.5较BC7.5处理平均降低12.1%、7.3%和9.7%;施用生物炭降低NH4+-N含量,BC7.5和BC22.5处理较BC0分别下降18.4%和23.7%。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SOC、DOC、NH4+-N、MBC、MBN含量均先增后减,在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时,其含量均达最大值,较N0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29.7%、22.9%、44.8%、79.4%和115.3%。所有施氮的处理作物产量较N0均显著增加,而三个施氮处理间其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维持作物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短期内N150BC7.5处理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炭 氮肥用量 潮土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佟小刚 徐明岗 +1 位作者 张文菊 卢昌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664-3671,共8页
【目的】为阐明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探讨土壤持续利用培肥模式。【方法】采集17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后的红壤和潮土,通过物理分组方法得到砂粒、粗粉粒、细粉粒、粗黏粒及细黏粒,观测了不同颗粒有... 【目的】为阐明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探讨土壤持续利用培肥模式。【方法】采集17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后的红壤和潮土,通过物理分组方法得到砂粒、粗粉粒、细粉粒、粗黏粒及细黏粒,观测了不同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状况。【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用有机肥(M、NPKM)和秸秆还田(NPKS)均可显著增加红壤和潮土总有机碳及不同颗粒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其中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为明显。施化肥有利于增加细黏粒的有机碳含量。各级颗粒中以砂粒的有机碳(POC)含量增幅最高,在红壤和潮土中分别增加1.7~3.8倍和1.9~2.8倍,对施肥最敏感。施肥使红壤和潮土有机碳在砂粒中的分布比例分别提高了37.7%~91.5%和63.6%;黏粉粒中有机碳的分布比例因颗粒大小不同而有差异,但总体上施肥降低了黏粉粒中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的分布比例,相应地施肥提高了POC与MOC的比率(WPOC/WMOC),改良了土壤有机碳性质。【结论】长期施肥下壤质红壤比轻质潮土固存了更多的有机碳。配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是提高两种土壤不同颗粒有机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 含量 土壤颗粒 红壤 潮土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门明新 李新旺 许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339-2346,共8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处理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维持田块尺度粮食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肥料处理与多种稳定性指数方法分析作物产量效应及稳定性。【结果】经过7年定位施肥试验...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处理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维持田块尺度粮食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肥料处理与多种稳定性指数方法分析作物产量效应及稳定性。【结果】经过7年定位施肥试验,CK、P2K2、N2K2和N2P2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N2P2K2处理的25.5%、34.5%、43.3%和83.2%;玉米产量分别为42.3%、52.7%、70.6%和76.2%;不施氮肥,土壤氮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到59%,第2年为43%,此后稳定在40%左右;不施磷肥,土壤磷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至72%,第3年为55%,之后保持在55%左右;不施钾肥,土壤钾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为93%,第3年为76%,之后基本不变;7年累计,小麦、玉米及全年作物产量稳定性最强的处理分别为N1P2K2、N2P2K2和N1P2K2。【结论】作物产量效应与施肥量有明显相关性,产量稳定性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但与氮、磷、钾肥配比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潮土 产量效应 产量稳定性 长期定位试验
下载PDF
污灌对潮土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的影响——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 被引量:48
10
作者 韩晋仙 马建华 魏林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7,共6页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研究了污水灌溉对潮土中重金属(Cd、Pb、Cr、Cu、Zn、Ni和 As)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已经导致了该区潮土较明显的重金属累积,其中Cd和As平均含量分别达1.70 mg/kg和26.28 mg/kg,远远超出了土...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研究了污水灌溉对潮土中重金属(Cd、Pb、Cr、Cu、Zn、Ni和 As)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已经导致了该区潮土较明显的重金属累积,其中Cd和As平均含量分别达1.70 mg/kg和26.28 mg/kg,远远超出了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进入潮土的重金属主要累积在潮土的耕作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相对其他重金属而言,As更易于在潮土表层滞留。污灌区潮土 Cu、As与Cd含量与距污染源距离呈线性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污灌区土壤Cu、Zn、Pb、Ni和As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他重金属含量有关,而土壤Cd和Cr含量则与其他重金属含量及土壤性质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 污灌 潮土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潮土区灌浆水和施磷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吴克宁 赵彦锋 +1 位作者 吕巧灵 李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8-434,共7页
利用防雨微区试验,研究了灌浆水和施磷对缺磷潮土区冬小麦灌浆期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灌浆过程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不灌水,灌浆期冬小麦光合作用将受到气孔胁迫,光合速率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灌浆水提高小麦的... 利用防雨微区试验,研究了灌浆水和施磷对缺磷潮土区冬小麦灌浆期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灌浆过程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不灌水,灌浆期冬小麦光合作用将受到气孔胁迫,光合速率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灌浆水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在同样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的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灌水处理小麦的ΦPSⅡ、Fv/Fm较大,NPQ较小。水、磷都能促进小麦灌浆,提高小麦千粒重,其中磷的作用尤其重要。施磷水平越高,灌浆强度越大,灌浆水对子粒灌浆促进作用也越大。施磷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数较大,成穗数提高,最终产量受施磷水平影响更为明显。经济系数有随供水和施磷水平提高而降低的趋势。从节水角度,在潮土区,施足磷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区 灌浆水 冬小麦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土壤地力和长期施肥对潮土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演变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50
12
作者 马常宝 卢昌艾 +3 位作者 任意 展晓莹 李桂花 张淑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6-802,共7页
为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对32个长期定位点24年(1987~2010)不施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及其与土壤地力和施肥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地力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1... 为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对32个长期定位点24年(1987~2010)不施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及其与土壤地力和施肥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地力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1.4%和54.0%,变异系数分别为39.0%和41.2%。不施肥处理小麦和玉米产量每年分别下降4.1 kg/hm2和96.6 kg/hm2;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每年分别增产61.5 kg/hm2和26.8 kg/hm2。施化肥量与作物增产量(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不施肥处理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直接作用。同时,磷肥对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在农民习惯耕作施肥管理水平下,潮土区不施肥处理的产量下降缓慢(含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常规施肥区产量表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产量 土壤地力 长期施肥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有机氮组分和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6
13
作者 肖伟伟 范晓晖 +1 位作者 杨林章 孙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80,共7页
利用河南封丘潮土的13年长期施肥试验,采用Bremner法研究了潮土耕层有机氮组成的变化,分析了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份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酸解有机氮、酸解铵... 利用河南封丘潮土的13年长期施肥试验,采用Bremner法研究了潮土耕层有机氮组成的变化,分析了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份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酸解有机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非酸解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含量。有机氮主要由酸解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组成,其次为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有机氮,氨基糖态氮含量最小。施有机肥尤其利于氨基酸态氮和非酸解有机氮的形成。施肥处理的酸解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减小,主要是由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减小所致。与1989年试验开始时的土壤初始值相比,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在供应等氮磷钾的情况下,有机无机配施增加了土壤供氮能力、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是维持土壤肥力和保护环境最优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耕层土壤 有机氮组成 有机碳 潮土
下载PDF
连续6年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14
作者 李新乐 侯向阳 +2 位作者 穆怀彬 李西良 郭丰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8-224,共7页
长期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以及有效性的影响是国内外土壤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从2008年开始在京南地区进行的紫花苜蓿连续6年施用磷肥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田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 长期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以及有效性的影响是国内外土壤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从2008年开始在京南地区进行的紫花苜蓿连续6年施用磷肥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田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试验地土壤为褐潮土,试验开始前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为11.2 g/kg,全磷为0.77 g/kg,速效磷为5.66 mg/kg,pH 为8.3。结果表明,连续不施磷肥土壤的全磷、速效磷、无机磷各组分含量较连续施磷肥处理均明显降低,说明连续施用磷肥可显著扩大土壤中的有效磷库;不施磷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全磷下降了6.94%,速效磷下降了16.3%,施用磷肥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增加1.3%~13%,速效磷增加164.7%~335.9%;不同的施磷肥处理对 Ca2-P 含量的影响最大,不施磷肥的土壤 Ca2-P 几乎耗竭,而施磷处理的 Ca2-P 增加幅度可达19~36倍;此外,施用磷肥也使土壤 Ca8-P、Ca10-P、Al-P、Fe-P、O-P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2013年的停施磷肥试验可知继续施磷肥的处理(F2)与停施磷肥的处理(F2′)在土壤磷素水平、苜蓿产量及养分含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磷肥存在明显的后效作用,之前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潮土 磷肥 磷素形态 有效性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44
15
作者 聂胜委 张玉亭 +5 位作者 汤丰收 黄绍敏 张巧萍 韦本辉 张水清 何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43,共4页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新型耕作方式——粉垄耕作对旱地潮土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农作制度的改进上破解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设旋耕(12~16cm,CK)和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新型耕作方式——粉垄耕作对旱地潮土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农作制度的改进上破解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设旋耕(12~16cm,CK)和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结果表明,粉垄耕作能够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FL1、FL2处理的群体数分别为730.6万茎/hm2、761.4万茎/hm2,分别比CK(683.9万茎/hm2)显著增加46.7万茎/hm2、77.5万茎/hm2。FL1、FL2处理的小麦穗粒数均为31.2粒,比CK(26.8粒)极显著增加4.4粒。FL1、FL2处理能增强旗叶的光合性能,小麦旗叶的SPAD值分别为51.3、46.7,均极显著高于CK(20.2)。FL1(8 137.6 kg/hm2)、FL2(8 481.2 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6 518.5 kg/hm2),分别比CK增产24.8%、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潮土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佟小刚 黄绍敏 +2 位作者 徐明岗 卢昌艾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1-836,共6页
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条件下潮土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比较,长期氮、磷、钾平衡施用(NPK)、秸秆还田(NPKS)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和1.5NPKM)均显著提高了潮土粗自由颗粒有机碳... 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条件下潮土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比较,长期氮、磷、钾平衡施用(NPK)、秸秆还田(NPKS)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和1.5NPKM)均显著提高了潮土粗自由颗粒有机碳(cfPOC)、微团聚体内物理保护颗粒有机碳(iPOC)及矿物结合有机碳(mSOC)的含量,其中以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增幅最高,达114.5%~278.9%,对施肥最敏感,能较好地反映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矿物结合有机碳是潮土固存有机碳的主要形式,它占总有机碳的67.0%~80.4%。除偏施化肥(N和NP)外,其他施肥模式增加的总有机碳的49.1%~58.1%进入矿物结合有机碳组分;26.2%~31.7%进入粗、细自由颗粒有机碳组分;15.7%~20.9%进入物理保护有机碳组分。偏施化肥(N和NP)有利于自由颗粒有机碳的增加。综上分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或秸秆还田是提升潮土不同组分有机碳库较好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潮土 有机碳组分 分布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土壤的外源铜和镉形态变化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陈建斌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0-452,共3页
采用盆栽和连续提取法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对土壤外源铜和镉形态分布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紫云英可促进潮土中外源铜逐步向生物有效性较低的紧有机质结合态铜和无定形铁结合态铜转化,降低铜的生物有效性。但添加有机物料对... 采用盆栽和连续提取法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对土壤外源铜和镉形态分布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紫云英可促进潮土中外源铜逐步向生物有效性较低的紧有机质结合态铜和无定形铁结合态铜转化,降低铜的生物有效性。但添加有机物料对潮土中外源镉形态的影响完全不同。添加稻草和紫云英,在分蘖期可减少潮土交换态镉、提高紧有机质结合态和氧化锰结合态镉。但这种作用并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锰和紧有机质吸附的镉将随着活性锰的还原和紧有机质的分解被释放出来,并向交换态镉转化,提高镉的生物有效性。铜和镉离子与土壤的固相不同的结合能力导致稻草和紫云英对潮土中外源铜、镉形态的再分配过程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土壤污染
下载PDF
12年连续施用秸秆和钾肥对土壤钾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邢素丽 刘孟朝 韩保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6-490,共5页
为探索潮土钾素肥力培肥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设计不同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对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层深度表现不同。连续12年施入秸秆、钾肥、秸秆加钾肥(年施K2O≥150kg hm-2)对培肥耕层... 为探索潮土钾素肥力培肥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设计不同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对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层深度表现不同。连续12年施入秸秆、钾肥、秸秆加钾肥(年施K2O≥150kg hm-2)对培肥耕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有积极促进作用,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但对耕层以下土壤培肥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潮土 速效钾 缓效钾 含量和分布
原文传递
高光谱技术结合CARS算法预测土壤水分含量 被引量:35
19
作者 于雷 朱亚星 +3 位作者 洪永胜 夏天 刘目兴 周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38-145,共8页
高光谱技术已成为预测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C)的重要方法,但因土壤高光谱中包含了大量冗余信息和无效信息,不仅导致SMC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复杂度高,而且影响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该研究在室内设计SMC梯度试验,测定土... 高光谱技术已成为预测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C)的重要方法,但因土壤高光谱中包含了大量冗余信息和无效信息,不仅导致SMC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复杂度高,而且影响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该研究在室内设计SMC梯度试验,测定土壤高光谱反射率,经Savitzky-Golay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和连续统去除(continuum removal,CR)预处理后,基于竞争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方法分别优选出土壤在全部SMC的水分敏感波长变量,确定适用于土壤在全部SMC的共性波长变量,以其为优选变量集,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回归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G和CR预处理后的光谱曲线在450、1 400、1 900、2 200 nm附近吸收峰的形状特征凸显;基于CARS方法对土壤在不同SMC的光谱曲线进行变量优选后,得出优选变量集为443~449、1 408~1 456、1 916~1 943、2 209~2 225 nm;CARS-PLSR模型性能优于全波段PLSR模型,模型预测R2、均方根误差、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0.983、0.0144、8.36,不仅提升了预测精度和预测能力,而且降低了变量维度和模型复杂度。该文通过优选土壤水分的敏感波段,有效提高了SMC预测模型的鲁棒性,为快速准确评估农田墒情提供了新途径,为开发田间SMC测定传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算法 模型 高光谱 竞争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 变量优选 潮土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磷素对磷盈亏的响应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杨军 高伟 任顺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738-4747,共10页
【目的】土壤磷素状况是评价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全磷对土壤磷素盈亏(平衡)的响应,为潮土区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了天津潮土33年(1979—2012)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 【目的】土壤磷素状况是评价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全磷对土壤磷素盈亏(平衡)的响应,为潮土区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了天津潮土33年(1979—2012)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Olsen磷、全磷的变化特征。【结果】长期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及秸秆与氮肥配施(NS)处理,土壤中磷素常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PK,NP,NPK)和有机肥与氮肥配施(NM),土壤中磷素均有盈余,PK处理盈余最多,但随试验年限延长(约20年后),NP,NPK和NM处理土壤中磷素盈余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增加量随磷盈亏而变化,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肥,均可使土壤中的磷素盈余,土壤中每盈余100 kg·hm-2磷,PK、NP、NPK、NM处理土壤中的Olsen磷分别增加3.59、1.19、1.75和2.40 mg·kg-1。长期不同施肥,土壤磷平衡与土壤全磷增量间呈正相关,但不同处理下差异较大。单施氮肥(N)和秸秆还田(NS)处理,可认为累积磷平衡对土壤全磷增量无影响。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肥,土壤中每盈余100 kg P·hm-2,PK、NP、NPK、NM处理土壤中全磷分别增加0.06、0.07、0.07和0.10 g·kg-1。【结论】土壤磷素盈亏状况与肥料配施类型密切相关,长期施用化学磷肥或有机肥,土壤有效磷、全磷增加量与土壤磷素盈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提升土壤全磷的速率大于施用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潮土 Olsen磷 全磷 磷盈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