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燃煤型氟中毒地区的氟源新认识 被引量:42
1
作者 吴代赦 郑宝山 王爱民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调查贵州省燃煤型氟中毒地区的氟源。方法测定3个典型氟中毒重病村的煤、拌煤粘土、煤饼、煤饼灰的含氟量;调查贵州省煤含氟量。结果化落、马家庄、偏坡寨3个村子的煤氟分别为107.8、104.1、117.6mg/kg,拌煤粘土氟分别为6103.7、190... 目的调查贵州省燃煤型氟中毒地区的氟源。方法测定3个典型氟中毒重病村的煤、拌煤粘土、煤饼、煤饼灰的含氟量;调查贵州省煤含氟量。结果化落、马家庄、偏坡寨3个村子的煤氟分别为107.8、104.1、117.6mg/kg,拌煤粘土氟分别为6103.7、1900.5、2619.7mg/kg,煤饼氟分别为805.3、480.7、1713.6mg/kg,煤饼灰氟分别为639.6、332.5、841.7mg/kg;贵州省煤氟均值为115.5mg/kg。结论氟源主要是拌煤粘土,其含氟量一般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氟中毒地区 氟源 地方性氟中毒 燃煤污染 粘土
下载PDF
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涂成龙 何令令 +4 位作者 崔丽峰 张清海 曾奇兵 潘雪莉 郭书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9,共9页
近几十年来,氟的区域性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和人为环境污染所导致的植物和人体氟暴露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学者对不同环境介质中氟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氟在大... 近几十年来,氟的区域性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和人为环境污染所导致的植物和人体氟暴露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学者对不同环境介质中氟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氟在大气、水、土壤中的来源、数量、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和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氟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植物和人体氟暴露的关联性,并提出了未来有关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应优先考虑的几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 迁移转化 环境介质 暴露
原文传递
冀中南平原区土壤氟元素来源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随民 栾文楼 +2 位作者 韩腾飞 宋泽峰 崔邢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4-803,共10页
冀中南平原区东部为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高发区。针对土壤异常高氟区,本文通过分析太行山基岩、第四纪火山活动、黄河泛滥和第四纪海侵等自然因素和大气降尘、化肥、灌溉水等人为因素,厘定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中氟元素含量的影响... 冀中南平原区东部为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高发区。针对土壤异常高氟区,本文通过分析太行山基岩、第四纪火山活动、黄河泛滥和第四纪海侵等自然因素和大气降尘、化肥、灌溉水等人为因素,厘定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中氟元素含量的影响和控制程度。得出冀中南平原深层土壤中氟元素含量变化总体上受地质背景控制,在此基础上第四纪火山活动、海侵和黄河泛滥对局部地区土壤氟元素含量具有较强烈影响。土壤异常区及地方病高发区土柱剖面氟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也显示,土壤中氟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受土壤质地的控制,后期人为作用叠加量很微弱。上述认识和结论为氟中毒地方病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来源 冀中南平原
下载PDF
贵州西部氟中毒地区氟来源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尚彦 刘家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72-76,共5页
贵州省西部广泛分布上二叠统煤系地层,燃煤型氟中毒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引起氟中毒的氟是多来源的,影响氟中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氟含量的岩石粘土岩、煤、页岩等是氟的初始来源体;高氟含量土壤是氟第二个层次的来源;高氟含... 贵州省西部广泛分布上二叠统煤系地层,燃煤型氟中毒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引起氟中毒的氟是多来源的,影响氟中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氟含量的岩石粘土岩、煤、页岩等是氟的初始来源体;高氟含量土壤是氟第二个层次的来源;高氟含量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是第三个层次的来源;燃煤烟尘直接排放室内空气中和用燃煤烘烤食物等,使空气、食物和水中氟含量增高,是一重要的人为氟来源。人通过呼吸高氟含量的空气和食(饮)用高氟含量的食物(水)将氟沉淀在体内,造成氟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氟来源 粘土岩 贵州西部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水化学分析的松嫩平原大布苏湖流域地下水补给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文卿 陈建生 +1 位作者 姜淑坤 徐燚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14,16,共7页
采用同位素与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布苏湖湖水的补给源,结果表明,大布苏湖水主要来自地下水的补给。大布苏湖水、地下水与松花江中游的江水同位素δ2H-δ18O关系点分布在相同的区域,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蒸发。泉水中的氟-砷关系表明,... 采用同位素与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布苏湖湖水的补给源,结果表明,大布苏湖水主要来自地下水的补给。大布苏湖水、地下水与松花江中游的江水同位素δ2H-δ18O关系点分布在相同的区域,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蒸发。泉水中的氟-砷关系表明,补给湖泊的地下径流主要发生在20~30m的粉细砂层,火山岩风化物细颗粒沉积层构成了主要的透水层,火山岩细颗粒中的砷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到地下水中,形成了高砷含水层。据此推断,大布苏湖水来自于松花江等周边河流的渗漏,渗漏水通过黄土层下伏的高砷粉细砂层向大布苏湖中排泄。湖心钙华表明同时存在深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同位素分析 水化学分析 补给源 大布苏湖
下载PDF
神东矿区天然矿物中的氟化物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琴 包一翔 +5 位作者 唐佳伟 曹志国 蒋斌斌 李杰 李井峰 刘兆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6-448,共13页
随着神东矿区煤炭开采向深部转移,矿井水中氟化物超标问题凸显,因此研究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对控制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证明天然含氟矿物是矿井水中的氟的主要来源,深入了解天然含氟矿物在矿井水中的浸出过程,以神东矿... 随着神东矿区煤炭开采向深部转移,矿井水中氟化物超标问题凸显,因此研究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对控制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证明天然含氟矿物是矿井水中的氟的主要来源,深入了解天然含氟矿物在矿井水中的浸出过程,以神东矿区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深度矿井水中的水质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深度矿物中的氟化物变化,并讨论了天然含氟矿物在矿井水中的氟化物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煤炭开采深度大于120 m时,矿井水中氟化物浓度超过地表III类氟化物标准值,并且含氟矿物在天然矿物中的比例增大。通过对矿井水中阴阳离子成分分析,认为矿井水中氟化物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深部含氟矿物的浸出。研究不同水岩作用条件下含氟矿物浸出规律发现,提高水岩作用强度,可以加速含氟矿物中氟化物的浸出;当岩水比例增大(大于1∶50)时,部分含氟矿物的氟浸出浓度大于1.0 mg/L;特别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由于离子交换作用和溶解平衡机制,含氟矿物中难溶性氟化物发生浸出。综上所述,在一定的水岩作用环境中,天然含氟矿物中的氟化物浸出,可导致矿井水中氟化物浓度超标(大于1.0 mg/L),这一结论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精确管控天然矿物的氟化物浸出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天然含氟矿物 氟来源 氟化物浸出 矿井水污染
下载PDF
粤东某地氟病区氟的来源与迁移转化途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渊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4,共8页
粤东某地地氟病高发的原因是饮用高氟水,但水中氟的来源不明。在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环境背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研究区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大宗粮食作物(水稻)中氟的含量,综合分析了氟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途径。结果表明:粤东... 粤东某地地氟病高发的原因是饮用高氟水,但水中氟的来源不明。在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环境背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研究区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大宗粮食作物(水稻)中氟的含量,综合分析了氟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途径。结果表明:粤东某地氟病区的氟主要来源于高氟地质体——岩石和高氟深层地下水,农作物通过对土壤、水中氟的吸收、富集,最后通过饮食实现了高氟地质体中的氟向人体的迁移转化。该研究结果可为地氟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病 地质环境 氟来源 迁移转化途径 地下水 粤东地区
下载PDF
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来源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代庚 任利民 +5 位作者 陈德友 唐文春 秦兵 周雪梅 马振东 胡以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5-760,共6页
对成都盆地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以元素为变量进行F回归分析,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并选取因子载荷较大的元素作为特征元素组合。在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区域地质背景和因子得分等值线图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元素组合来研究F的... 对成都盆地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以元素为变量进行F回归分析,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并选取因子载荷较大的元素作为特征元素组合。在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区域地质背景和因子得分等值线图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元素组合来研究F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来源有6种,其中岷江流经地区出露的酸性岩浆岩、碱性岩和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沉积岩系是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主要来源;②F在表生作用过程中显著地发生了迁移,岷江冲积扇成为其富集的“储库”;③自然作用对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分布特征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盆地 F 因子分析 来源
下载PDF
拌煤黏土对昭通地区燃煤氟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会杰 雒昆利 +2 位作者 吴学志 毕世贵 黎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2-807,共6页
运用离子选择电极(ISE)法和固相平衡法对昭通地区农户常用煤炭、拌煤黏土、煤泥等物质的氟含量、燃烧时的氟释放率、以及它们与燃煤氟污染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泥”燃烧氟释放率、氟释放量都要大于块煤.制作煤泥的拌煤... 运用离子选择电极(ISE)法和固相平衡法对昭通地区农户常用煤炭、拌煤黏土、煤泥等物质的氟含量、燃烧时的氟释放率、以及它们与燃煤氟污染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泥”燃烧氟释放率、氟释放量都要大于块煤.制作煤泥的拌煤黏土是昭通地区“燃煤”氟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氟质量分数为640×10^-6左右的拌煤黏土,对昭通氟中毒区“燃煤”氟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介于40%~60%之间.单纯使用氟质量分数为50×10^-6左右的低氟块煤,仍会对烘烤粮食造成超过卫生标准的氟污染,但这种污染程度已大大小于块煤和"煤泥"联用烘烤对粮食的氟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煤 煤泥 黏土 氟源 氟中毒区 昭通
下载PDF
贵州省贫困农村氟污染现状及贡献源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文冬 李金娟 +1 位作者 郭兴强 蒋武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选取了纳雍县四个贫困村寨(阳光、熊块、光明和红星)作为研究对象,对居民所用的炉灶、燃料及灰渣、部分食物及室内空气进行了调查和样品采集,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样品中氟的含量,分析了氟污染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约有87... 选取了纳雍县四个贫困村寨(阳光、熊块、光明和红星)作为研究对象,对居民所用的炉灶、燃料及灰渣、部分食物及室内空气进行了调查和样品采集,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样品中氟的含量,分析了氟污染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约有87%的农民使用无烟囱的简易敞炉和蜂窝煤炉,燃料中约80.5%为拌泥煤和蜂窝煤。块煤、粉煤、拌泥煤和蜂窝煤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85±27.64mg/kg、83.03±47.10mg/kg、199.41±113.61mg/kg和83.11±44.16mg/kg,而拌煤粘土中氟的平均含量为566.08±266.65mg/kg,最高达到1132.81mg/kg;食用的辣椒、玉米粒及玉米面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3.52±296.78mg/kg、23.16±12.79mg/kg和9.20±2.74mg/kg,而辣椒中的最高含量达到了1273.92mg/kg。室内空气中氟含量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别为13.66±3.01μg/m3、1.28±0.76μg/m3。拌泥煤和蜂窝煤中氟的释放率分别为66.31%和43.76%。拌泥煤中的黏土中的氟仍是主要的氟源,主要通过食用辣椒进入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病 氟污染 燃煤 拌煤黏土 贡献源
下载PDF
茶氟概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志刚 张婕 陈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8-689,共2页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茶氟具有防龋齿的保健作用,而过多摄入茶氟又会导致氟骨症,甚至引起地氟病流行。为了趋利避害,有必要综合相关研究成果,设专题对茶氟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荼氟 来源 特点 保健 氟中毒
下载PDF
螳螂川河流磷、氟污染与防治对策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丽 段云龙 +1 位作者 字润祥 李发荣 《环境科学导刊》 2015年第6期31-35,共5页
螳螂川每年均要接纳众多沿岸磷化工企业排放的大量含磷、氟污染物,导致水体功能下降,对下游水体造成重要影响。通过对螳螂川河流沿程相关污染源,河流水体,河流水体中磷、氟的含量,污染水平,分布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分析了河流... 螳螂川每年均要接纳众多沿岸磷化工企业排放的大量含磷、氟污染物,导致水体功能下降,对下游水体造成重要影响。通过对螳螂川河流沿程相关污染源,河流水体,河流水体中磷、氟的含量,污染水平,分布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分析了河流磷、氟污染的来源,迁移途径,环境影响,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螳螂川 磷污染 氟污染 污染源 环境影响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赤峰市潜水中氟形成的主要自然环境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照山 《内蒙古地质》 1996年第Z1期36-51,共16页
赤峰市潜水中氟离子(下称氟)含量,超过饮水标准(1mg/L)的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0%,约25万人口患氟中毒病。本文从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入手,研究潜水中氟形成与分布的主要自然环境。文中重点阐述地下水的形成与水... 赤峰市潜水中氟离子(下称氟)含量,超过饮水标准(1mg/L)的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0%,约25万人口患氟中毒病。本文从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入手,研究潜水中氟形成与分布的主要自然环境。文中重点阐述地下水的形成与水中氟迁移,累积关系。研究发现,水中氟<0.5mg/L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地下水迳流排泄区,大兴安岭以东,是地下水分水岭区;0.5~1mg/L区,位于补给及排泄区;1-3mg/L区,位于排泄、这流区;>3mg/L区,是地下水以蒸发消耗为主区。后两区是氟高发地段。由山区→山前区→主谷平原区→河流,水中氟含量呈现出,由低→高→低→更低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含量 包气带 累积 规律 地下水 氟源
下载PDF
氟氧化稀土合成方法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慧琴 郑超 宋哲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综述了氟氧化稀土的合成、表征和其应用研究现状。氟氧化稀土兼备氟化物和氧化物的优点,具有高透明性和优异的发光性能,更适合作为优良发光的基体材料,特别是用沉淀法和水热灼烧法合成的稀土掺杂的氟氧化稀土荧光粉,在激光显微手术、生... 综述了氟氧化稀土的合成、表征和其应用研究现状。氟氧化稀土兼备氟化物和氧化物的优点,具有高透明性和优异的发光性能,更适合作为优良发光的基体材料,特别是用沉淀法和水热灼烧法合成的稀土掺杂的氟氧化稀土荧光粉,在激光显微手术、生物标记、遥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有望成为合成氟氧化稀土的主流技术,并对氟氧化稀土合成技术及未来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氧化稀土 合成方法 氟源 发光性能
原文传递
河套地区氟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凤琴 李佑国 +3 位作者 李红威 吴艳君 武慧珍 范亚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49,共6页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长期摄入过多的氟吸收后主要沉积于骨组织中,引起骨质的改变.研究了氟在河套地区的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浅层地下水、沉积柱、黄河水、底泥和悬浮物等不同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圈出氟异常区的范围.分析了河套...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长期摄入过多的氟吸收后主要沉积于骨组织中,引起骨质的改变.研究了氟在河套地区的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浅层地下水、沉积柱、黄河水、底泥和悬浮物等不同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圈出氟异常区的范围.分析了河套地区氟物质的来源,认为河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氟区,主要与黄河及周围山区的自然物质携带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氟元素进入土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元素 分布特征 高氟区 物质来源 河套地区
下载PD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property and EPR study of NaGdF4:yb3+/Tm3+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16
作者 Jing LIU Jing-Ying ZHANG Kai LIU Hong-Jian GAO Xiao-Long YU Yang CAO Zhong-Xin LIU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241-246,共6页
Water soluble upconversion (UC) luminescence hexagonal-phase NaGdF4: yb3+/Tm3+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XRD, SEM, UC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and electron para... Water soluble upconversion (UC) luminescence hexagonal-phase NaGdF4: yb3+/Tm3+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XRD, SEM, UC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and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spectru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nanoparticles. The intensity of UC emission region could be controlled through different sodium source and the fluorine source, 6PJ→8S7/2 emission of Gd3+ is also observed at 310 nm. A broad spectrum with a dominant resonance at g of about 2 was observed by the EPR spectrum of the NaGdF4:Yb3+/Tm3+ nanoparticles. The transparent NaGdF4:yb3+/Tm3+ solution presented naked eye-visible violet-blue light under the 980 nm LD excitation. The current work paves the way for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infrar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method sodium source fluorine sour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原文传递
含氟固废的监测现状及建议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静 《节能与环保》 2020年第4期26-27,共2页
含氟固废其来源和分类不同,其组成成分和含量的差异较大。目前,对于含氟固废的监测和研究多集中在浸出含量上,极少开展总氟的测定研究,导致了含氟固废的氟含量和危害性被低估,在处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建议完善相关行业中含氟... 含氟固废其来源和分类不同,其组成成分和含量的差异较大。目前,对于含氟固废的监测和研究多集中在浸出含量上,极少开展总氟的测定研究,导致了含氟固废的氟含量和危害性被低估,在处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建议完善相关行业中含氟固废控制标准、加强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来源 分类 处置
下载PDF
一种氟气源的制备及热分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元 李辉 +1 位作者 王德贵 陆兆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研究了 KF· K2 Ni F6的高温高压法合成及其在高温下的分解性能 .结果表明 ,当温度大于 2 2 5℃、氟气压力大于 2 .0 MPa时 KF和 Ni F2 的混合物可迅速与 F2 反应 ,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研究证明反应产物为 KF· K2 Ni F6;约 2 5... 研究了 KF· K2 Ni F6的高温高压法合成及其在高温下的分解性能 .结果表明 ,当温度大于 2 2 5℃、氟气压力大于 2 .0 MPa时 KF和 Ni F2 的混合物可迅速与 F2 反应 ,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研究证明反应产物为 KF· K2 Ni F6;约 2 50℃时 ,KF·K2 Ni F6将分解放出氟气 ,分解压力在 350℃时超过 62 0 k Pa、氟气纯度达到 99%以上 .KF· K2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气源 六氟镍酸钾 制备 热分解 氟气发生器
下载PDF
不同氟源对FTO薄膜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19
作者 樊琳 许珂敬 +3 位作者 史晓慧 贾雨辉 张衡 魏春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9-64,共6页
以SnCl_4·5H_2O为锡源,以不同氟的化合物如CF_3COOH,HF和SnF_2为氟源,采用溶胶-凝胶-蒸镀法制备不同氟源掺杂的SnO_2(Fluorine-doped Tin Oxide,FTO)薄膜,主要研究CF_3COOH,HF和SnF_2不同氟源的掺入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以及光... 以SnCl_4·5H_2O为锡源,以不同氟的化合物如CF_3COOH,HF和SnF_2为氟源,采用溶胶-凝胶-蒸镀法制备不同氟源掺杂的SnO_2(Fluorine-doped Tin Oxide,FTO)薄膜,主要研究CF_3COOH,HF和SnF_2不同氟源的掺入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以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3种氟源制备的FTO薄膜表面形貌分别为不规则多边形状、棒状以及金字塔状,且均呈四方金红石型结构。3种氟源中,以SnF_2为氟源的SnO_2薄膜综合性能较佳,其方块电阻为14.7Ω/,红外反射率为86.1%。不同氟源的掺杂机制主要是F-和SnO2晶粒间的键合方式不同,或生成氟锡化合物的难易程度不同,一次掺杂的氟源(SnF_2)制备的FTO薄膜性能优于二次掺杂的(HF)以及间接性掺杂的氟源(CF_3CO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源 FTO薄膜 光电性能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高氟水分布规律及源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泊人 王璐璐 +1 位作者 赵卫东 王志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62-1865,共4页
文章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和来源,结果表明:高氟水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西部、北部河间地区,面积2 085 km2,ρ(F-)平均为1.05 mg/L,且高氟水地区与土壤水溶性氟ρ... 文章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和来源,结果表明:高氟水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西部、北部河间地区,面积2 085 km2,ρ(F-)平均为1.05 mg/L,且高氟水地区与土壤水溶性氟ρ(F-)为4.5~6.0 mg/L的地区范围有一定的重合性;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氟分布受到自然风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控制,高氟水分布中心区和主要城镇基本一致,但F-与Cl-相关关系不强;F-分布与环境条件有关,F-与Ca2+的负相关性表明高ρ(Ca2+)的环境有利于F-沉淀下来;F-与pH值的正相关性表明该地区的偏碱性地下水环境为矿物岩石溶解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水 分布规律 源分析 淮北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