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苏红 王小红 +1 位作者 张敏丽 王升启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为了对特定基因进行实时检测,根据荧光能量转移(FRET)原理,设计及合成了一种新的FRET复合探针,该探针由一条长的荧光杂交探针和短的淬灭探针构成,其中荧光探针5'端接一荧光素分子,3'端接一延伸阻断分子磷酸,淬灭探针3'端连... 为了对特定基因进行实时检测,根据荧光能量转移(FRET)原理,设计及合成了一种新的FRET复合探针,该探针由一条长的荧光杂交探针和短的淬灭探针构成,其中荧光探针5'端接一荧光素分子,3'端接一延伸阻断分子磷酸,淬灭探针3'端连接一个淬灭分子对甲基红,淬灭探针与荧光探针5'端互补,无模板时,该探针杂交形成复合探针,无荧光产生,当有模板时,荧光探针与模板杂交,荧光不能被淬灭,产生的荧光与模板量成正比。根据复合探针的反应原理,研究了该探针的FRET性质及影响因素包括淬灭探针及扩增片段长度、荧光探针与淬灭探针的合适比例及镁离子浓度。实验结果显示淬灭探针及扩增片段长度对复合探针的作用有明显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淬灭探针长21个核苷酸,扩增片段长127bp,荧光探针与淬灭探针的合适比例为1∶1,镁离子浓度为3mmol/L,可获得最佳的反应体系;该复合探针合成简单,淬灭彻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特异性,敏感性达102拷贝,并具有较宽的动力学定量范围,可对102~109拷贝范围内的待检样品进行准确的定量。复合探针技术可应用于病毒感染水平、转基因拷贝数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探针 荧光定量PCR 荧光能量转移 FRET 特定基因 实时检测
下载PDF
分子信标的原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海清 沈鹤柏 +1 位作者 陈新斌 巢强国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分子信标是一种设计巧妙的新型荧光标记核酸探针。特殊的发夹结构使分子信标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识别靶标序列的能力 ,目前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中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介绍了分子信标的原理及其在 PCR、核酸序列的分析、活细... 分子信标是一种设计巧妙的新型荧光标记核酸探针。特殊的发夹结构使分子信标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识别靶标序列的能力 ,目前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中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介绍了分子信标的原理及其在 PCR、核酸序列的分析、活细胞内核酸的动态检测、蛋白质 (酶 )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荧光核酸探针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分析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照亮生命科学的一盏明灯 被引量:6
3
作者 单永立 李艳 朱学良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850-855,共6页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及应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当代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极为实用的基本研究手段,并且在此基础上改造发展和发现了一系列荧光蛋白,拓展了应用范围。这使得对微观生物学的研究也可以进入一个时空结合,研究鲜活动态...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及应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当代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极为实用的基本研究手段,并且在此基础上改造发展和发现了一系列荧光蛋白,拓展了应用范围。这使得对微观生物学的研究也可以进入一个时空结合,研究鲜活动态过程的新时代。本文主要回顾总结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优化改造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显微术 红色荧光蛋白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含均二苯乙烯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富强 李亚明 +1 位作者 刘珺 于海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通过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2个含有均二苯乙烯发色团,一端为N,N-双(2-乙酰氧乙基)氨基受体,另一端分别为2,5-二氰基-[1-(p-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4-(p'-N,N-二(2-乙酰氧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苯(DMDE)或2,5-二氰基-[1-(p-N,N-二苯... 通过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2个含有均二苯乙烯发色团,一端为N,N-双(2-乙酰氧乙基)氨基受体,另一端分别为2,5-二氰基-[1-(p-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4-(p'-N,N-二(2-乙酰氧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苯(DMDE)或2,5-二氰基-[1-(p-N,N-二苯氨基)苯乙烯基-4-(p'-N,N-二(2-乙酰氧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苯(DPDE)的荧光探针分子.进行了NMR和MS表征.测试了加入不同金属离子时探针分子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变化.加入Ag+和Zn2+,DMDE在420nm处出现强的荧光峰,在600nm的荧光峰先增强后减弱,认为发生了分子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而DPDE在加入Ag+或Zn2+后,420nm处无荧光发射,600nm处的荧光红移并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金属离子 均二苯乙烯 荧光其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碳点-荧光桃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在铜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陶慧林 孙超 +4 位作者 廖秀芬 徐铭泽 王海洋 易忠胜 覃宏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河水、农田水、自来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9.42-23.55μmol/L,检出限(3σ/k)为3.14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河水、农田水及自来水中Cu2+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0.91%,加标回收率为98.7%-99.0%,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桃红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痕量Cu^2+
下载PDF
基于阴阳离子染料对的光捕获体系构建及其在光催化CDC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胡金辉 蔡亭伟 +2 位作者 王照朋 何瑾馨 赵强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1,共7页
针对荧光素类染料单独使用中存在光响应范围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离子染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构建阴阳离子染料对光捕获体系,探究光捕获体系对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染料间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 针对荧光素类染料单独使用中存在光响应范围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离子染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构建阴阳离子染料对光捕获体系,探究光捕获体系对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染料间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可形成稳定的光捕获体系,以阴、阳离子染料玫瑰红(RB)和吖啶橙(AO)为受体和供体构建了光捕获体系“D_(AO)^(+)A_(RB)^(-)”(浓度为2×10^(-5)mol/L),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可达72%。光捕获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过程可有效拓宽光响应范围、提高受体光催化性能,“D_(AO)^(+)A_(RB)^(-)”体系对CDC反应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是以RB为催化剂时的1.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光捕获体系 离子染料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下载PDF
纳米药物载体体内命运研究:环境响应型荧光染料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戚建平 卢懿 +2 位作者 董肖椿 赵伟利 吴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65-1975,共11页
纳米制剂的体内命运研究关乎其临床转化的成败,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体内实时准确地监测纳米载体自身。传统的放射或荧光探针从被标记母体粒子解离后,依然发射信号,从而带来干扰,导致对结果的误判。环境响应探针根据纳米载... 纳米制剂的体内命运研究关乎其临床转化的成败,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体内实时准确地监测纳米载体自身。传统的放射或荧光探针从被标记母体粒子解离后,依然发射信号,从而带来干扰,导致对结果的误判。环境响应探针根据纳米载体所处环境变化而切换信号,有助于将粒子信号与游离探针信号有效区分。目前应用的环境响应荧光染料主要有三大类,其原理分别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聚集诱导发光(AIE)及聚集导致淬灭(ACQ)效应。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当被包载于纳米粒中时发射荧光,而伴随着纳米载体的降解或破坏,染料分子被释放,因周围环境变化而发生信号切换或荧光淬灭。根据信号的变化可对纳米粒在生物体内的存续状态进行判断。FRET和AIE染料被广泛用于研究纳米粒和细胞的相互作用,较少应用于体内命运研究。ACQ染料对生物介质中的水敏感,具有普适性,结合各种成像设备,可更为准确地追踪纳米粒在体内的转运过程。本文对3种环境响应荧光染料的应用原理、优缺点及纳米粒体内命运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响应 荧光染料 聚集导致淬灭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聚集诱导发光 纳米载体 体内命运 实时监测
原文传递
新型萘酰亚胺-氟硼二吡咯荧光分子的合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细胞成像 被引量:5
8
作者 沈宝星 钱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4-781,共8页
通过Click反应合成了萘酰亚胺-氟硼二吡咯复合结构荧光分子1-(2-(4-(1,3,5,7-四甲基氟硼二吡咯基)苯氧基)乙基)-4-(4-N-正丁基-1,8-萘酰亚胺)-1,2,3-三唑(NP-BODIPY),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征.NP-BOD... 通过Click反应合成了萘酰亚胺-氟硼二吡咯复合结构荧光分子1-(2-(4-(1,3,5,7-四甲基氟硼二吡咯基)苯氧基)乙基)-4-(4-N-正丁基-1,8-萘酰亚胺)-1,2,3-三唑(NP-BODIPY),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征.NP-BODIPY存在从萘酰亚胺能量给体到氟硼二吡咯能量受体之间的分子内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制备了负载萘酰亚胺-氟硼二吡咯荧光染料NP-BODIPY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NP-BODIPY/Si O_2,粒径为50 nm,测定了NP-BODIPY的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NP-BODIPY的固体在暗室中紫外灯下呈紫红色荧光;NP-BODIPY的THF溶液呈明亮的绿色荧光,荧光发射在430和510 nm呈双峰结构,荧光量子产率为0.67,紫外吸收位于366和500 nm;NP-BODIPY在含水量为80%H_2O/THF混合溶液中的荧光较强,荧光量子产率为0.39,最大荧光峰位于510 nm.将其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共同孵化,荧光染料纳米粒子进入MCF-7细胞内并清晰成像.NP-BODIPY/Si O_2荧光纳米粒子亲水性好,尺寸可控,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优,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及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CK反应 萘酰亚胺 氟硼二吡咯 荧光纳米粒子 活细胞成像 分子内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原文传递
基于激发态能量转移机理比率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忠林 李红玲 +2 位作者 韦驾 肖义 于海波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9-801,共13页
激发态能量转移(Excitation Energy Transfer,EET)作为一类重要的光物理现象,被广泛用于比率型荧光探针和分子灯标的设计以及DNA检测等多个领域.影响EET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光谱交盖,通过调节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 激发态能量转移(Excitation Energy Transfer,EET)作为一类重要的光物理现象,被广泛用于比率型荧光探针和分子灯标的设计以及DNA检测等多个领域.影响EET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光谱交盖,通过调节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或光谱重叠程度来调控能量转移过程,实现对目标客体的双波长比率检测.综述了基于不同供受体荧光团的EET体系、供受体间的连接方式对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以及通过调控供受体间光谱重叠程度或空间距离,获得识别不同客体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并对EET机理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以及未来在生物成像和医学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激发态能量转移 Forster能量转移 比率型荧光探针 荧光发色团
原文传递
磁性荧光免疫纳米探针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10
作者 刘一丹 左显维 +2 位作者 韩根亮 宋玉哲 王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2,共8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荧光免疫纳米探针的竞争性免疫分析法并用于检测人免疫球蛋白G(IgG),蛋白G被用作抗体与磁性纳米团簇定向结合的衔接蛋白.将蛋白质修饰的磁性纳米团簇与荧光猝灭剂(DABCYL)标记的山羊抗人IgG偶联,然后与羧基荧光素(FAM... 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荧光免疫纳米探针的竞争性免疫分析法并用于检测人免疫球蛋白G(IgG),蛋白G被用作抗体与磁性纳米团簇定向结合的衔接蛋白.将蛋白质修饰的磁性纳米团簇与荧光猝灭剂(DABCYL)标记的山羊抗人IgG偶联,然后与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人IgG孵育,得到磁性荧光纳米复合免疫探针,最后与目标分析物(人IgG)孵育,进行竞争性免疫反应.结果表明,抗体的定向连接可以有效避免其抗原活性位点被包覆,而小尺寸的纳米团簇可以起到信号放大作用,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探针检测IgG的线性范围为0.06~146.00nmol·L^(-1),检测限为0.02nmol·L^(-1)(S/N=3),其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够用于人血清中Ig G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荧光免疫探针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竞争免疫反应 人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In vivo precision imaging of vicinal-dithiol-containing proteins by a FRET molecular probe sensitive to protein environment
11
作者 Haocheng Gong Yanhui Zhang +4 位作者 Ying Gao Xinrong Tian Pengzhao Wu Xiaoyu Wei Yuan Gu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452-455,共4页
We here present a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based and environment-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 VG-1 for vicinal-dithiol-containing proteins(VDPS).VG-1 uniquely contalns two sites sensitive to the pro... We here present a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based and environment-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 VG-1 for vicinal-dithiol-containing proteins(VDPS).VG-1 uniquely contalns two sites sensitive to the protein environment(SPE)thus it shows weak fluorescence in both blue and green channels(a low FRET efficiency)in solution.After specifically binding with VDPs,its fuorescence in the green channel increases,while that in the blue channel disappears,achieving the specific detection of VDPs.The obvioussignal changes in fluorescenc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at the increased rigidity of the molecular skeletons causes the enhanced FRET eficiency,The probe also achleved the cell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VDPs and the confocal imaging of VDPs in zebra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inal-dithiol-containing proteins Environment sensitivity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fluorescent probes Fo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原文传递
Fabricating UCNPs-AuNPs Fluorescent Probe for Sensitive Sensing Thiamphenicol 被引量:2
12
作者 YI Jiaqi LI Xiaoshuang +5 位作者 CUI Di HAN Lixia JIANG Wei ZHANG Renguo NIU Na CHEN Liga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453-1460,共8页
A novel fluorescent probe has been constructed based on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between upconversion nanomaterials(UCNPs)NaYF4:Yb,Er and gold nanoparticles(AuNPs).The fluorescent“off-on”switching... A novel fluorescent probe has been constructed based on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between upconversion nanomaterials(UCNPs)NaYF4:Yb,Er and gold nanoparticles(AuNPs).The fluorescent“off-on”switching was form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iamphenicol(TAP)in egg samples.The fluorescence of UCNPs can be quenched to a certain degree by AuNPs.After adding TAP,the AuNPs generated aggregation and the fluorescence of UCNPs was recovered.The synthesized amination UCNPs and AuNP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UV-Vis,X-ray diffraction(XRD),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techniques for observation and confirmation.As a model target,the detection of TAP has two linear ranges in the buffer solution within 0.01–0.1µmol/L and 0.1–1µmol/L using this fluorescent probe.The detection limit was obtained to be 0.003µmol/L(S/N=3),which is favorable for trace analysis.The recovery of TAP from 98.2%to 105.3%was obtained,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was from 2.5%to 4.3%.Furthermore,the method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UCNPs auto-low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has high selectivity and strong ability to eliminate interference,which is beneficial to analyzing complex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conversion nanomaterial fluorescent switch Thiam-phenicol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Egg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荧光分子的合成及其与曙红Y的能量转移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丽丽 汪爱丰 +2 位作者 晏红 徐冬梅 张可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21,共5页
通过三聚氯氰的可控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2个萘荧光团和1个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新型荧光分子C41H34N6O4(简称NCBNT),通过FT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NCBNT的结构。NCBNT的优化合成条件:以二氧六环和水(体积比1.5∶1.0)为... 通过三聚氯氰的可控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2个萘荧光团和1个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新型荧光分子C41H34N6O4(简称NCBNT),通过FT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NCBNT的结构。NCBNT的优化合成条件:以二氧六环和水(体积比1.5∶1.0)为溶剂、采用的碱为NaOH、n(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n(2-氯-4,6-二(2-萘氧基)-1,3,5-三嗪)=1.2∶1.0,室温下搅拌30 min,再升温至80℃反应48 h。NCBNT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35 nm,摩尔吸光系数为1.34×104 L/(mol.cm),最大发射波长为521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342。研究了NCBNT与曙红Y之间的能量转移以及萘荧光团在能量转移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均为2.5×10-5 mol/L的NCBNT和曙红Y共存于DMF溶液中时,NCBNT可将吸收能量的86.8%转移给曙红Y,使曙红Y的荧光强度增强10.1倍,这一荧光增强效果部分来自萘荧光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氯氰 荧光分子 1 8-萘酰亚胺 曙红Y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量子点探针在硝基芳香爆炸物快速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先清 余堃 王新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78-2384,共7页
近年来,荧光法成为微痕量硝基芳香爆炸物检测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材料,具有高的量子产率和稳定性,能够灵敏响应硝基芳香爆炸物,在微痕量硝基芳香爆炸物的快速筛查中受到了重点关注.本文综述了量子点探针用于... 近年来,荧光法成为微痕量硝基芳香爆炸物检测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材料,具有高的量子产率和稳定性,能够灵敏响应硝基芳香爆炸物,在微痕量硝基芳香爆炸物的快速筛查中受到了重点关注.本文综述了量子点探针用于微痕量硝基芳香爆炸物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和研究进展,强调了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式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式量子点探针的响应机理,总结了PET式和FRET式量子点探针的特点,并对它们的发展趋势和降解爆炸物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探针 硝基芳香爆炸物 筛查 光诱导电子转移.荧光能量转移
下载PDF
基于碳点的OFF-ON型荧光传感器检测Hg^(2+)和S^(2-)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燕婷 严佳龙 +2 位作者 林伟娟 黄燕 于逸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以柠檬酸铵为原料合成的碳点,其表面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汞离子可以与这两种官能团发生络合反应,猝灭碳点的荧光。硫离子能够和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不溶物硫化汞,使得碳点的荧光重新恢复。该工作是通过制备开关型(OFF-ON型)荧光传感... 以柠檬酸铵为原料合成的碳点,其表面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汞离子可以与这两种官能团发生络合反应,猝灭碳点的荧光。硫离子能够和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不溶物硫化汞,使得碳点的荧光重新恢复。该工作是通过制备开关型(OFF-ON型)荧光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Hg^(2+)与S^(2-)。这种OFF-ON型的传感器,在检测S^(2-)时选择性良好,灵敏度较高。因此,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感材料,因其尺寸优势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检测、阴离子传感、生物分子传感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OFF-ON荧光传感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丛斌 章洛汗 +1 位作者 蒲守智 王筱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1-36,共6页
在介绍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双光子诱导光致变色材料种类、光致变色原理及在三维信息存储、生物技术研究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 双光子吸收 光致变色 三维光存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神经递质的可视化荧光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巧 史雨馨 +4 位作者 杨晓玲 张静 李波 廖晓玲 刘雪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059,共9页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神经递质释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是神经网络中信息处理的核心,可视化监测神经递质的生物传感器是探究各类生理和病理活动的重要工具。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具有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监测神经递质时...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神经递质释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是神经网络中信息处理的核心,可视化监测神经递质的生物传感器是探究各类生理和病理活动的重要工具。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具有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监测神经递质时空分布变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对谷氨酸、多巴胺、γ-氨基丁酸和乙酰胆碱这4类重要的神经递质的检测方法,并归纳总结了各类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为设计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神经递质传感器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可视化 荧光蛋白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原文传递
Rational Design of Ratiometric Fe^(3+) Fluorescent Probes Based on FRET Mechanism 被引量:1
18
作者 LI Mingfeng FANG Hongbao +3 位作者 JI Yifan CHEN Yuncong HE Weijiang GUO Ziji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67-74,共8页
As the most abundant transition metal element in mammals, iron(Fe) plays a vital role in life activ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Fe3+ level in living organisms. In virtue of the advantag... As the most abundant transition metal element in mammals, iron(Fe) plays a vital role in life activ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Fe3+ level in living organisms. In virtue of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and low damage to living systems, th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Fe3+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intensity-based fluorescent probe, the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has less interference of environmental and can realiz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In this study, four ratiometric Fe3+ fluorescent probes, R1, R2, R3 and R4,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using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 mechanism to achiev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Fe3+. In the FRET systems, 1,8-naphthalimide fluorophore derivatives were adopted as donors while rhodamine B derivatives were selected as receptors. The connection sites of the donor and acceptor in R3 and R4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R1 and R2. All the four probes showed good response and selectivity to Fe3+. The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ies of R3 and R4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R1 and R2. This work provided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luorescent ratiometic Fe3+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t prob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 Fe^(3+) Ratiomertic detection
原文传递
基于点击化学的铕配合物纳米颗粒对Cu(Ⅰ)离子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洪尚 黄世华 李小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1-415,共5页
制备了Eu(Ⅲ)配合物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用于Cu(I)离子的检测。所采用的探测机制是源于Cu(I)离子催化的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团之间的1,3极性环加成。通过该反应,在Eu3+配合物纳米颗粒(给体)和一种荧光染料分子(受体)之间建立了共... 制备了Eu(Ⅲ)配合物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用于Cu(I)离子的检测。所采用的探测机制是源于Cu(I)离子催化的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团之间的1,3极性环加成。通过该反应,在Eu3+配合物纳米颗粒(给体)和一种荧光染料分子(受体)之间建立了共振能量传递关系。因为点击反应的速度正比于Cu(I)离子的浓度,因此通过监测染料分子荧光强度的变化即可检测出Cu(I)离子的浓度。基于共振能量传递机制和点击反应的敏感性,浓度为微摩尔量级的Cu(I)离子可以被探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配合物纳米颗粒 Cu(I)离子 荧光检测 点击反应 荧光共振能量传递
下载PDF
基于多肽与金属离子作用的一种高选择性Cd^(2+)荧光比率传感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召璐 冯慧云 +3 位作者 李艳 许涛 薛泽春 李连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6-1952,共7页
利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多肽,将该多肽与荧光基团Dansyl偶联制备了一种新的荧光化学比率传感器:Dansyl-Cys-Pro-Pro-Cys-Trp-NH2。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其它13种金属离子相比该多肽对金属C... 利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多肽,将该多肽与荧光基团Dansyl偶联制备了一种新的荧光化学比率传感器:Dansyl-Cys-Pro-Pro-Cys-Trp-NH2。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与其它13种金属离子相比该多肽对金属Cd2+有很好的选择性。它能特异性识别Cd2+,具有水溶性好,响应时间快等优点。该肽对Cd2+具有很强的键合作用,其结合常数为3.0×1011 L2·mol-2,检出限为11.5 n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Cd2+ 荧光化学传感器 荧光比率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