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冬季道路扬尘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及其氧化潜势
1
作者 王擎雯 陈庆彩 +4 位作者 王超 王瑞鹤 刘国瑞 李豪 李艳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97-3808,共12页
道路是城市人群户外活动暴露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场所,道路颗粒物中含有的某些氧化活性物质是诱导产生活性氧,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组分.探索西安市道路扬尘中水溶性(WSM)和甲醇溶性组分(MSM)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及其氧化潜势(OP),并基于平... 道路是城市人群户外活动暴露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场所,道路颗粒物中含有的某些氧化活性物质是诱导产生活性氧,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组分.探索西安市道路扬尘中水溶性(WSM)和甲醇溶性组分(MSM)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及其氧化潜势(OP),并基于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有机组分以及分布状况,还分析有机质类型与O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安市道路扬尘中水不溶性组分含有更多的发色团有机物质,其总浓度平均值为(4.71±1.27)×10^(4)R.U.,是WSM的12倍[(3.96±1.10)×10^(3)R.U.],其中低氧化性类腐殖质(HULIS)是主要有机质(占总有机质的34.8%~43.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道路扬尘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为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扬尘氧化毒性(以DTT计)的平均值是(0.34±0.08)pmol·(min·μg)^(-1),其中水不溶性组分提供了扬尘颗粒物总氧化毒性的70%,是水溶性组分的2.4倍.扬尘颗粒物氧化毒性的主要前驱物为金属元素,特殊类型的有机物质也是重要氧化毒性前驱物质之一,其中发色团有机质是WSM组分产生OP的主要原因(r=0.35,P<0.01),WSM中的类蛋白有机质和高氧化HULIS可能是产生OP的主要两类有机物质.但MSM中有机质浓度与水不溶性OP(OP_(总)-OP_(WSM))无显著相关性(r=-0.04,P>0.1),因此水不溶性颗粒物组分氧化毒性主要产生于非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扬尘 氧化潜势(OP) 有机碳(OC) 三维荧光光谱(eem) 类腐殖质物质(HULIS)
原文传递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长明 马锐 +1 位作者 汪盟盟 李建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0-1216,共7页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FC)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尾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重均分子质量Mw均有明显降低;进水中表征出四...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FC)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尾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重均分子质量Mw均有明显降低;进水中表征出四类溶解性有机物,即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见类富里酸、紫外类富里酸物质,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相对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人工湿地对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分解、不易被生物利用的类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陶粒基质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向低碳小分子转化更为彻底,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污水厂尾水 有机物表征 凝胶过滤色谱(GFC) 三维荧光光谱(eem)
下载PDF
生物滞留系统间隙水DOM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功端 林修咏 +3 位作者 王书敏 罗劲 谢志刚 李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9-1145,共7页
为探明不同淹没区填料对生物滞留系统的净水效果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间隙水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和时间分布特征。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海绵铁环境间隙水中主要有机组分为微生物代谢产物(Ⅳ),火山岩与碎砖块中为类腐殖质(Ⅲ+Ⅴ)... 为探明不同淹没区填料对生物滞留系统的净水效果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间隙水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和时间分布特征。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海绵铁环境间隙水中主要有机组分为微生物代谢产物(Ⅳ),火山岩与碎砖块中为类腐殖质(Ⅲ+Ⅴ);碎石块类腐殖质(Ⅴ)、简单芳香类蛋白(Ⅰ+Ⅱ)和微生物代谢产物(Ⅳ);48h后海绵铁和碎砖块相关联的水生环境中DOM的荧光峰削弱,而火山岩和碎石块相关联水生环境中DOM的荧光峰增强。出水的类腐殖质组分(Ⅲ+Ⅴ)荧光积分体积均有降低(平均58.04%),芳香类蛋白组分(Ⅰ+Ⅱ)均有上升(平均65.36%)。海绵铁去除溶解性有机物效果最好(84.52%),火山岩(77.25%)和碎砖块(77.90%)较好,碎石块(29.20%)最差。间隙水中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HIX<4)。与类腐殖质相反,芳香类蛋白易被微生物利用,对微生物代谢活动和硝态氮反硝化有促进作用。生物滞留系统在设计时宜采用碎砖块和海绵铁填料,外加碳源宜选用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分析 生物滞留系统 填料 溶解性有机物 脱氮
下载PDF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mmercial Humic Acid
4
作者 傅平青 吴丰昌 刘丛强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4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EM)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elucidate the origin and structure of humic substa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and non-...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EM)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elucidate the origin and structure of humic substa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and non-destructive advantage, the EEM was applied to characterizing a commercial Fluka humic acid (FH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EMs of FHA has several Ex/Em peaks. Ionic strength (0- 0.05 mol/L KClO 4) exerted little e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FHA,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5-100 mg/L) of FHA and pH (2-12)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A red shift in the longer wavelength peak region was observ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r pH values increase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but slightly decreased in the case of pH= 5.0. The protonation constants (lgK’ HL) of peak B were calculated to be 3.57 and 3.13, indicating that peak B was due to carboxyl groups. The r (A/B) values range from 0.61 to 2.59. A strong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 (A/B) and pH was also observe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fluorescence peaks A and B posses similar inherent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酸 有机物分解 激感喷射矩阵荧光光谱 荧光特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典型化学条件对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曹艾清 王毅力 +1 位作者 王梦阳 胡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66-5174,共9页
以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2+)浓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性能的影响,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EDLVO)探讨了污泥絮体凝聚过程中结合能的变化特征,并对典型条件下各层胞外聚合物(EPS)的三维荧光谱图(EEM)进行... 以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2+)浓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性能的影响,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EDLVO)探讨了污泥絮体凝聚过程中结合能的变化特征,并对典型条件下各层胞外聚合物(EPS)的三维荧光谱图(EEM)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的最佳化学条件为Fe^(2+)浓度50 mmol·L^(-1),pH=7.57(原始值),离子强度0.01 mol·L^(-1)。在最佳Fe^(2+)浓度或pH下,Fe^(2+)促进污泥凝聚的主要作用为:增大Zeta电位、提高絮体粒径和密实程度、增强疏水性和降低污泥絮体间的能垒;在最佳离子强度下,提高絮体粒径和密实程度是促进污泥凝聚的主要作用;离子强度的增加并未降低污泥位能曲线的能垒。EEM证明,Fe^(2+)主要与污泥EPS中slime层结合以促进污泥凝聚,主要结合物为蛋白质A、可见富里酸和紫外富里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污泥 凝聚 FE^2+ 扩展的DLVO理论 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 胞外聚合物(E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