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幔混染成矿机制的流体包裹体证据——以滇西老王寨金矿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邓碧平 刘万顺 +3 位作者 曾东 唐东渤 武继雷 缪榆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5-20,共6页
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示踪显示,老王寨金矿床含矿石英中NaCl-H2O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发育,含矿热液从成矿前阶段→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其均一温度、成矿压力、盐度与侵位深度变化依次表现为226.2~374.9 ℃→173.1 ~251.1℃→1... 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示踪显示,老王寨金矿床含矿石英中NaCl-H2O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发育,含矿热液从成矿前阶段→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其均一温度、成矿压力、盐度与侵位深度变化依次表现为226.2~374.9 ℃→173.1 ~251.1℃→107.2 ~ 170.9℃、(827 ~1 084)×10^5 Pa→(711 ~736)×10^5 Pa→(410~460)×10^5 Pa、9.208% ~9.857%→4.496% ~4.651%→2.736% ~4.651%和3.19~4.18 km→2.74 ~2.84 km→1.59~1.78 km.综合研究表明,矿区初始含矿流体主要为含CO2的地幔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含矿热液温度、压力、盐度和侵位深度不断降低,导致成矿流体由高温熔浆性质向低温热液性质演变,从而表现出壳幔混染特征.这一深部地质演化过程反映,高温高压的含矿地幔流体,在参与成矿过程中,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引发交代蚀变及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过程 流体包裹体示踪 含矿地幔流体演化 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 滇西老王寨金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