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值模拟在砂岩型铀矿流体运移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韦晓艳 李增华 +4 位作者 杜鹏飞 严兆彬 于炳飞 李胜苗 刘传东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06-114,共9页
砂岩型铀矿是一种主要赋存于盆地砂岩中的后生铀矿床。流体的运移在铀成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铀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介质,因此流体运移机制的研究对于建立成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盆地流体的一般运移机制,再梳理了... 砂岩型铀矿是一种主要赋存于盆地砂岩中的后生铀矿床。流体的运移在铀成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铀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介质,因此流体运移机制的研究对于建立成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盆地流体的一般运移机制,再梳理了国内外数值模拟在砂岩型铀矿流体运移机制中的研究现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实例分析,研究盆地在隆升过程中对流体运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是研究砂岩型铀矿流体运移机制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盆地流体 运移机制 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因探讨 被引量:37
2
作者 柳益群 冯乔 +2 位作者 杨仁超 樊爱萍 邢秀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1-767,i0007-i000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铀、煤、油、天然气共存的沉积盆地。通过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偏反光显微镜、煤的微量元素等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北部东胜地区的侏罗系砂岩型铀矿属于与天然气还原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铀矿床,其证据...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铀、煤、油、天然气共存的沉积盆地。通过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偏反光显微镜、煤的微量元素等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北部东胜地区的侏罗系砂岩型铀矿属于与天然气还原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铀矿床,其证据有:1铀石主要分布于充填在孔隙中或微裂缝内的黄铁矿晶体中,其次充填在伊/蒙混层中和钾长石溶孔内的黄铁矿中。2铀石中UO2约占70%,SiO2约为18%,另有极少量的Fe、Ca、Se、Pb、Cr、Ti等伴生元素。3包裹体流体势显示盆地中部的天然气向北东方向运移并大量散失,出现大量被漂白的砂岩;盆地内主砂体展布方向与流体运移方向一致。4天然气包体中见石盐子晶,砂岩胶结物和矿物表面见较多细小盐粒,次生包裹体温度多在140~170℃。5富含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低温热液矿物;具有水热蚀变现象(碳酸盐化、硅化、水云母化、黄铁矿化等)。6燕山运动期间岩层进入表生成岩阶段,利于富氧的地表水和来自地层深部的低温热液进入砂岩中,可见褐铁矿溶蚀、重晶石充填于钾长石溶蚀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低温热液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康永尚 庞雄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0-84,共5页
阐述了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把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为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滞流型和封存型四种类型。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实例,分析了不同类型流体动力系统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强调在不同类型的流体动力系统... 阐述了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把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为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滞流型和封存型四种类型。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实例,分析了不同类型流体动力系统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强调在不同类型的流体动力系统中,油气藏形成的机理不同,在成藏动力学研究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加强重力驱动型和封存型流体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对我国南方海相盆地和其它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深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系统 油气勘探 重力驱动流 成藏
下载PDF
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流体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蔡春芳 李开开 +2 位作者 李斌 蔡鏐璐 姜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99-2404,共6页
塔河地区奥陶系方解石脉和胶结物^(87)Sr/^(86)Sr值多高于围岩与同期海水,显示具有外来的、富^(87)Sr的流体的贡献。富^(87)Sr的流体可来自奥陶系抬升时期淡水对碎屑岩的淋滤作用,但也可来自深部的热液流体。不同成因的流体所沉淀的方解... 塔河地区奥陶系方解石脉和胶结物^(87)Sr/^(86)Sr值多高于围岩与同期海水,显示具有外来的、富^(87)Sr的流体的贡献。富^(87)Sr的流体可来自奥陶系抬升时期淡水对碎屑岩的淋滤作用,但也可来自深部的热液流体。不同成因的流体所沉淀的方解石Sr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地层水δD-δ^(18)O关系证实了存在淡水的混合作用。淡水的混合导致了原油的厌氧生物降解,产生低δ^(34)S的黄铁矿与有机酸;有机酸促进了不整合面附近的岩溶作用。而方解石的均一化温度可达150~190℃,有意义地高于地层所经历的最高温度,支持了存在深部热液流体的活动,说明Sr很可能都来自寒武系或前寒武碎屑岩地层;该热液流体促进了寒武系碳酸盐岩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产生H_2S气体和黄铁矿,其δ^(34)S值为18‰~22‰。热液流体的活动,导致了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再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缝洞 充填物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分析 热液流体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方解石脉 有机酸 厌氧生物降解 碎屑岩地层 黄铁矿 寒武系 淡水 碳酸盐矿物 均一化温度 最高温度 岩溶作用 淋滤作用
下载PDF
陕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 被引量:35
5
作者 方维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50,共7页
陕西凤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吉维特晚期之上的热水沉积岩相中,其微相可划分为热水沉积岩相、热水沉积-交代岩相、热水同生沉积岩相及后期改造的热水沉积岩相。其岩石中高SiO2、FeO、CaO、MgO、MnO、A... 陕西凤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吉维特晚期之上的热水沉积岩相中,其微相可划分为热水沉积岩相、热水沉积-交代岩相、热水同生沉积岩相及后期改造的热水沉积岩相。其岩石中高SiO2、FeO、CaO、MgO、MnO、As、Sb、Cu、Pb、Zn、Ag、B、Ba等元素,是由富Fe2+、Si4+的Ca2+-Mg2+-K+-HCO-3-Cl-型成矿流体、富Si4+的Ca2+-Mg2+-SO2-4-Cl-(CO2-CO-H2O)型成矿流体及高盐度的海水三者相互混合,而引发的同生沉积-交代作用所形成。成矿热流体大规模运移的机理是泥盆纪秦岭微板块在深部向华北板块俯冲挤压,使流体向上运移,浅表拉伸形成盆地,而使沿同生断裂上升的成矿流体迁移到三级盆地中,从而形成了热水沉积岩相。不同流体混合及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骤变是造成矿质大量沉淀的机理,三级热水盆地及矿层上覆砂炭泥质岩层是矿层良好的赋存空间和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岩相 三级盆地 成矿流体 铅锌矿床
下载PDF
苏丹M盆地储集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藏注入史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小平 沈忠民 +1 位作者 黄飞 林壬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6,共8页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Dar群稠油油藏的原油为典型的陆相盆地生成原油。m/z 191萜烷系列中,三环、四环萜烷含量较低,C29新藿烷、C30-重排藿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含量较低;m/z 217甾烷系列中,C27、C29重排甾烷含量高,C27、C28、C29...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Dar群稠油油藏的原油为典型的陆相盆地生成原油。m/z 191萜烷系列中,三环、四环萜烷含量较低,C29新藿烷、C30-重排藿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含量较低;m/z 217甾烷系列中,C27、C29重排甾烷含量高,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4个异构体中αββ构型含量低。这些地化特征反映原油母质发育于淡水沉积的水介质,以陆源有机质与水生生物混合输入为主,原油为生油高峰之前正常成熟的原油。包裹体中油的成熟度比孔隙中油的低,母质以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包裹体中的油是陆源有机质早期低温生成的原油。A.G.组油藏充注较早,在Dar群沉积末期(距今90Ma)就有油气充注储集层,主要充注时期应该是Amal组沉积时期(距今55~80Ma),Amal组沉积期末(距今50~55Ma)的剥蚀期是Dar群稠油油藏形成的主要时期,轻组分散失是Dar群稠油油藏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注入史 储集层流体 油气包裹体 苏丹M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断裂带西缘奥陶系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武芳芳 朱光有 +4 位作者 张水昌 金强 韩剑发 陈志伟 孟书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塔中I号断裂带西缘也在多个层系中见到了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并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在下奥陶统鹰山组获得了低产油气流。本文通过油源对比、油气水物性对比、...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塔中I号断裂带西缘也在多个层系中见到了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并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在下奥陶统鹰山组获得了低产油气流。本文通过油源对比、油气水物性对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塔中I号断裂带西缘塔中86井区—塔中45井区奥陶系的油气成藏过程,认为该区奥陶系有过三期油气充注,即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晚加里东期的油气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晚海西期的油气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两期油气均自塔中88井沿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侧向运移而来;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主要以天然气为主,成因复杂。另外,认为该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主要有3点:多源多期油气充注、优质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及各种成藏要素的优质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TSR(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热液流体 塔中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山西组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艳霞 闫新义 田毓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8-683,共6页
拉曼光谱技术是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无损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激光拉曼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山西组石英矿物颗粒中流体包裹体组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包裹体主要呈现2种拉曼光谱图:分别是代表芳烃存在的荧光型拉曼光谱图... 拉曼光谱技术是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无损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激光拉曼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山西组石英矿物颗粒中流体包裹体组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包裹体主要呈现2种拉曼光谱图:分别是代表芳烃存在的荧光型拉曼光谱图和代表饱和烃存在的饱和烃型拉曼光谱图。从所测得的2种谱图来看,该地层包裹体捕获于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阶段,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石英颗粒的Ⅰ期、Ⅱ期次生加大边中的包裹体的拉曼谱图主要显现2250 cm^(-1)±和2945 cm^(-1)±拉曼谱峰,而裂缝中的包裹体除了具有与其相同的峰值之外,在600~1500 cm^(-1)之间亦显示出多个拉曼谱峰,说明存在于这2种构造中的包裹体处于不同的煤系烃源岩演化之中,因此所测包裹体组分不完全相同。该研究测得的拉曼光谱图揭示了研究区山西组地层中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组分,并且反映了包裹体被捕获时的成烃流体组分变化特征,对最终确定当时地层的流体环境及其与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包裹体 荧光型拉曼光谱图 饱和烃型拉曼光谱图 芳烃 饱和烃
下载PDF
延吉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系统及有利探区预测 被引量:4
9
作者 吕延防 付广 +1 位作者 姜振学 陈章明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9-63,共5页
从微观到宏观研究了盖层封闭特征,从垂向和侧向两个方面研究了断层的封闭特征,通过古流体势场恢复,研究了本区油气运聚形式。根据封盖条件、生储特征、运移特征,将延吉盆地东部坳陷划分了三个油气运聚系统,即德新地区封闭型运聚成... 从微观到宏观研究了盖层封闭特征,从垂向和侧向两个方面研究了断层的封闭特征,通过古流体势场恢复,研究了本区油气运聚形式。根据封盖条件、生储特征、运移特征,将延吉盆地东部坳陷划分了三个油气运聚系统,即德新地区封闭型运聚成藏系统、广兴—东风地区半封闭型油气运聚系统、延吉—东盛涌地区油气逸散系统。在油气运聚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有利探区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封闭性 流体势 油气运聚 探区 油气藏 盆地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研究
10
作者 刘世翔 薛林福 +1 位作者 张功成 梁建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9-34,共6页
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是油气运聚史模拟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内容之一。油气运移的路径模拟不仅要体现油气运移的动力,还要体现其运移的通道因素。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网格数据结构为基础,按照油气运移的机理,构建了基于GIS的油气运移路... 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是油气运聚史模拟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内容之一。油气运移的路径模拟不仅要体现油气运移的动力,还要体现其运移的通道因素。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网格数据结构为基础,按照油气运移的机理,构建了基于GIS的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流程和算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延吉盆地,有效揭示了该盆地大砬子组时期油气的运聚规律,为该盆地下一步勘探方向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油气运移路径 流体势 延吉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