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递进排采的压力控制及流体效应 被引量:54
1
作者 傅雪海 葛燕燕 +1 位作者 梁文庆 李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39,共5页
为了研究多煤层发育地区各含气系统排采次序及压力控制下的流体效应,以指导煤层气井排采制度设计,从贵州省织纳煤田选择了1口煤层气参数+试验井,在划分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含气系统静止液面压力、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 为了研究多煤层发育地区各含气系统排采次序及压力控制下的流体效应,以指导煤层气井排采制度设计,从贵州省织纳煤田选择了1口煤层气参数+试验井,在划分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含气系统静止液面压力、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特征,设计了各含气系统递进排采次序及排采压力控制方案;模拟了单含气系统分排、多含气系统合排及多含气系统递进排采各阶段的流体效应。模拟结果表明:①单独排采各含气系统时,产气量低,排采时间短,成本高;②多含气系统递进排采平均气产能和累计产能高、稳产期时间长,但多含气系统在合层排采时,由于各系统压力不同,系统间存在相互干扰,并非所有含气系统都有产能贡献;③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可根据各系统内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和产气压力来设计递进排采次序,先排采临界解吸压力和产气压力高的含气系统,当压力降到另一含气系统的临界解吸压力和产气压力时,再进行两个含气系统合排,依此递进排采所有含煤层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煤层气 多煤层 递进排采 流体效应 排采压力控制 多层叠置含气系统 合排
下载PDF
压力控制下高煤阶储层煤层气井排采的流体效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宋革 傅雪海 +1 位作者 葛燕燕 李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64,共5页
为得到高煤阶储层煤层气井排采的压力-产气-产水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不同压力控制下的煤储层煤层气井排采的流体效应及机制,以沁南地区X1和X2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在X1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煤储层煤层气井... 为得到高煤阶储层煤层气井排采的压力-产气-产水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不同压力控制下的煤储层煤层气井排采的流体效应及机制,以沁南地区X1和X2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在X1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煤储层煤层气井排采解吸规律及流体效应;研究了不同排采阶段的套压、动液面高度、井底压力及枯竭压力与产能的关系;数值模拟了X2煤层气井在压力控制前后的产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层气井排采的流体效应取决于是否对排采见气初期套压进行控制,排水阶段结束后采用蹩压、控压的排采制度,可有效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排采 流体效应 压力控制 高煤阶储层
下载PDF
对断层开启机制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3
作者 鲁雪松 蒋有录 吴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9,共3页
综述了断层开启机制的研究现状。结合地壳中的流体作用,从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对地震泵作用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流体直接参与了断层、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断层从其孕育到宏观破裂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流体运移的指... 综述了断层开启机制的研究现状。结合地壳中的流体作用,从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对地震泵作用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流体直接参与了断层、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断层从其孕育到宏观破裂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流体运移的指向区,断层开启与否不完全受断层活动及其强度控制。对断裂带中各种充填物进行微细结构及分层测年研究,可以精确确定史前断层开启的时间和期次,恢复断层的开启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油气运移 岩石 压力 渗透性 孔隙度 石油地质
下载PDF
花岗质岩石相关成矿系统的流体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国光 倪培 潘君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3-471,I0002,共10页
与花岗质岩石相关的成矿系统与战略新兴矿产(W、Sn、Mo、Be、Nb、Ta、Li等)和大宗紧缺战略矿产(Cu、Au)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作为古成矿流体的样品,直接记录了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和元素含量等关键信息。目前,随着单个流体(熔体)包裹... 与花岗质岩石相关的成矿系统与战略新兴矿产(W、Sn、Mo、Be、Nb、Ta、Li等)和大宗紧缺战略矿产(Cu、Au)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作为古成矿流体的样品,直接记录了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和元素含量等关键信息。目前,随着单个流体(熔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的突破,已经积累了一批可靠的成矿流体中元素含量的数据。本文总结了4种典型热液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和成分数据,对与花岗质岩石相关的成矿系统的流体性质和成矿机制进行探讨。斑岩型钼矿的熔体包裹体中钼含量不高,但斑岩型铜矿的熔体或熔流体包裹体中可含有高含量的铜和金。斑岩型钼矿和斑岩型铜矿热液阶段的流体相分离和特定温度域的流体冷却(420~350℃)是重要成矿机制。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和花岗岩型钨(锡)矿普遍发育的超临界流体可能具有超强的元素溶解能力。流体混合、水岩反应和流体沸腾等多种机制导致花岗岩型钨(锡)矿金属沉淀富集。目前,尚缺乏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系统流体演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成矿系统 包裹体分析技术 岩浆-热液过渡 流体作用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南白碱滩断裂带结构特征及流体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孔友 王绪龙 崔殿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1,共7页
南白碱滩断裂带可分为滑动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两个结构单元。滑动破碎带具断裂角砾岩特征,厚度小,压实强,岩性致密,封闭性好;诱导裂缝带宽度大,裂缝发育,胶结充填作用强。断裂充填物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方沸石,另外还发现硅质和沥青充... 南白碱滩断裂带可分为滑动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两个结构单元。滑动破碎带具断裂角砾岩特征,厚度小,压实强,岩性致密,封闭性好;诱导裂缝带宽度大,裂缝发育,胶结充填作用强。断裂充填物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方沸石,另外还发现硅质和沥青充填。充填物中流体包裹体发育,有盐水包裹体,也有有机包裹体,主要沿方解石解理面和微裂隙呈线状分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可分为3个区间,有机包裹体在荧光镜下也显示出棕色、亮黄色及蓝绿色3种颜色,表明南白碱滩断裂带至少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流体活动。成岩胶结作用对南白碱滩断裂带的封闭性起重要作用,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早期封闭性断裂会重新开启,流体将再次活动,形成新的胶结物,故该断裂的封闭是多期流体活动发生成岩胶结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特征 胶结作用 流体活动 南白碱滩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等离子体的振荡及流体效应的解释
6
作者 刘爱红 佘守宪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5-37,共3页
在普通物理层次内对等离子体的主要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并简单介绍有关应用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频率 德拜长度 流体效应 高校 振荡 物理教学 流体特性
下载PDF
应用林氏特效疏通微循环血流专有技术防治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附60例报告)
7
作者 周威俊 《蛇志》 1997年第3期49-50,共2页
1990年林可干医生发现了机体内微循环血流不畅是引起中老年人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对本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心因管血栓疾病 脑血栓形成 疏通微血循血流
下载PDF
渤海油藏优势通道多级封堵与调驱技术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云宝 卢祥国 +5 位作者 王婷婷 刘义刚 夏欢 陈阳 潘赫 刘进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88,共7页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大尺寸优势通道引起的注入液窜流技术难题,以渤海油藏储层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封堵剂基本性能评价、封堵率和多级封堵及调驱增油降水效果实验研究和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封堵剂BH-1固化前为粘稠性流体,注入性较...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大尺寸优势通道引起的注入液窜流技术难题,以渤海油藏储层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封堵剂基本性能评价、封堵率和多级封堵及调驱增油降水效果实验研究和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封堵剂BH-1固化前为粘稠性流体,注入性较好;固化后为灰黑色致密固体,固化时间可在24~120 h内调整,固化后具有极高的抗压和耐冲刷能力,适用于近井地带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成胶前为粘性流体,注入性良好;在岩心孔隙内静置候凝24 h后,开始出现明显交联反应,120 h时形成网状分子聚集体,具有较高的抗压和耐冲刷能力,适用于油藏深部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当高渗透岩心内孔眼全部被封堵后,Cr3+聚合物凝胶调驱可以极大地改善低渗透岩心和高渗透岩心基质部分波及效果,采收率增幅高达29.4%,但封堵距离为总封堵长度的50%时,采收率增幅仅为13.1%。因此,渤海稠油油藏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距离应大于注采井距的50%。从技术、经济效果角度考虑,封堵剂应由多级组合段塞组成,各个段塞注入顺序为:先注入约占总注入量50%的Cr^(3+)聚合物凝胶,再注入约35%的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最后注入约15%的封堵剂B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优势通道 封堵剂 多级组合 液流转向效果 机理分析 渤海油藏
下载PDF
多元泡沫分流作用及其驱油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文祥 姜海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所研究的多元泡沫由天然气和三元复合驱油液生成 ,驱油液由 1.2× 10 4 mg/LNaOH、3× 10 3 mg/L表面活性剂ORS41、1.2× 10 3 mg/LHPAM 12 75A组成 ,用矿化度 370 0mg/L的盐水配制。将气液质量比 1∶1的天然气和ASP液同时... 所研究的多元泡沫由天然气和三元复合驱油液生成 ,驱油液由 1.2× 10 4 mg/LNaOH、3× 10 3 mg/L表面活性剂ORS41、1.2× 10 3 mg/LHPAM 12 75A组成 ,用矿化度 370 0mg/L的盐水配制。将气液质量比 1∶1的天然气和ASP液同时注入渗透率变异系数VK=0 .72、地层水饱和的并联三岩心组 ,测量通过高、中、低渗均质岩心的分流率 (以质量计 ) ,与注水作对比 ,发现注水时高渗岩心的分流率高达 93% ,注多元泡沫时中渗岩心的分流率由7%大幅增加至 30 % ,高渗岩心的分流率大幅降低 ,低渗岩心的分流率仅略有上升 ;VK 由 0 .72增大到 0 .80时 ,多元泡沫的分流作用明显减弱。在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上进行了多元泡沫驱油实验 (4 5℃ ) ,气液同时注入 ,ASP液注入量为 0 .3PV ,以 6 0 0mg/L 12 75A溶液作后续保护段塞 ,实验原油密度 0 .83g/cm3 ,酸值 0 .0 2mgKOH/ g油 ,饱和模型地层水矿化度 6 788mg/L ,驱替水矿化度 370 0mg/L。实验结果表明 :模型VK 在 0 .6~ 0 .8范围内变化时 ,在各个气液比下VK=0 .72的模型多元泡沫驱油效果均最好 ;当VK=0 .72 ,气液比在 1∶1~ 5∶1范围内变化时 ,气液比为 3∶1时多元泡沫驱油效果最好 ,流出液Cl-浓度变化曲线表明 ,这时多元泡沫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最强 ;当VK=0 .6 5 ,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泡沫分流作用 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研究 泡沫驱 天然气/三元复合驱替液泡沫 分流 流体转向作用 非均质物理模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成岩流体滞留效应与致密砂岩储层成因 被引量:18
10
作者 魏新善 傅强 +3 位作者 淡卫东 赵世杰 庞锦莲 楚美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8-86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储层主要是致密低渗透储层。平缓的构造背景、储层胶结物含量及类型的差异、包裹体均一温度、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地层水特征均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储层中成岩流体存在滞留效...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储层主要是致密低渗透储层。平缓的构造背景、储层胶结物含量及类型的差异、包裹体均一温度、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地层水特征均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储层中成岩流体存在滞留效应。尽管碎屑矿物颗粒被烃源岩生烃过程中排出的有机酸溶蚀,但由于地层平缓、成岩流体难以迁移而滞留在原来的孔隙中,形成了大量自生胶结物沉淀。孔隙度演化计算表明,除成岩压实减孔作用是导致延长组砂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外,成岩流体滞留效应造成延长组砂岩储层中自生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等胶结物发育,由此导致的强胶结效应是储层致密、强含油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且其减孔作用与成岩压实作用几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 延长组 致密储层 流体滞留效应
原文传递
哈萨克斯坦斋桑7.3级地震前后的地下流体动力学效应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道 《内陆地震》 1992年第4期320-326,共7页
分析了斋桑地震前后天山地震带不同观测井的地下流体动力学及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和后效的异常变化特征。认为:地震流体效应具有不可逆性,不同构造带,远距离的异常变化可能与地壳区域块体构造运动有关,强震后效敏感带反映了区域应力场... 分析了斋桑地震前后天山地震带不同观测井的地下流体动力学及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和后效的异常变化特征。认为:地震流体效应具有不可逆性,不同构造带,远距离的异常变化可能与地壳区域块体构造运动有关,强震后效敏感带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加强过程,亦可发展成为新的潜在震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流体动力学 潜在震源区 地震
下载PDF
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4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洪健 张建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经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治疗的46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86.96%)患者脑脊液漏完全治愈,平均带管时间为8d,无严重并发症,3...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经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治疗的46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86.96%)患者脑脊液漏完全治愈,平均带管时间为8d,无严重并发症,3例(6.52%)合并感染经鞘内注药治愈;6例(13.04%)因堵管重新置管;3例(6.52%)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拔管后症状消失;4例(8.7%)因复发行手术修补,2例(4.35%)因其他严重合并症死亡。结论应用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 外伤性脑脊液漏 疗效 治疗学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动态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君 叶鹏 +2 位作者 王素玲 肖丹凤 王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随着低渗透油气藏的大量开发,迫切需要具有一套适用于现场实际使用的三维水力裂缝几何形态的预测软件。通过力学分析,依据流固耦合效应、岩石材料的非线性效应以及裂缝扩展的动态效应,建立了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动态扩展力学模型... 随着低渗透油气藏的大量开发,迫切需要具有一套适用于现场实际使用的三维水力裂缝几何形态的预测软件。通过力学分析,依据流固耦合效应、岩石材料的非线性效应以及裂缝扩展的动态效应,建立了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动态扩展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实现了低渗透油层三维裂缝形成过程的动态描述。对肇38-271井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的裂缝形态与现场测试的裂缝形态对比表明,模拟计算平均误差率为10.7%,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建立的低渗透储层三维水力裂缝的模拟方法和技术,可对低渗透储层条件下的水力压裂设计提供准确的预测手段,提高了低渗透储层水力压裂措施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流固耦合效应 水力压裂 三维裂缝动态 扩展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钙离子形态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湛含辉 罗彦伟 +1 位作者 李伟 张晶晶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通过不同方式配制高钙水,来研究矿物吸附材料对钙离子的吸附规律,同时对吸附过程中的流体力化学效应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矿物吸附材料对钙的吸附性能与钙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有很大关系:用CaCl2配制的高钙水中,钙主要以离子形态存在... 通过不同方式配制高钙水,来研究矿物吸附材料对钙离子的吸附规律,同时对吸附过程中的流体力化学效应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矿物吸附材料对钙的吸附性能与钙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有很大关系:用CaCl2配制的高钙水中,钙主要以离子形态存在,矿物吸附材料对其吸附主要以静电吸附为主,5A沸石对钙离子有筛分效应;用CaO配制的高钙水中,钙主要以Ca(OH)2(aq)、Ca(OH)2(s)沉淀微晶、Ca2+和Ca(OH)+多种形态存在,矿物吸附材料对其吸附有静电吸附、一羟基络合吸附、表面沉淀吸附,同时,矿物吸附材料的加入对氢氧化钙沉淀起晶种作用,可以加速其沉淀;合适的流体剪切力可以提高5A沸石对钙离子的吸附量,此结论证实了吸附过程中流体力化学效应的存在.图4,表2,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形态 吸附 矿物吸附材料 溶液化学 流体力化学效应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益 艾常华 +3 位作者 吴刚 郝顺心 张晶 朱细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1期2079-208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定的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定的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剖腹引流的经典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至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位96.2%(25/26),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死、腹腔出血、胰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效果良好,并发症的低,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周液体积聚 疗效
原文传递
中国中西部砂岩天然气大规模聚集机制与成藏效应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伟 王雪柯 +3 位作者 张本健 陈竹新 裴森奇 于志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8-678,共11页
中国中西部大型含油气盆地中天然气大规模富集区具有多种特殊的聚集机制与不同的成藏效应。以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开展了典型含油气盆地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地层埋藏演化、气藏基本特征、流体地质与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中西部大型含油气盆地中天然气大规模富集区具有多种特殊的聚集机制与不同的成藏效应。以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开展了典型含油气盆地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地层埋藏演化、气藏基本特征、流体地质与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喜马拉雅期以来隆升剥蚀所产生的构造抽吸、泥岩吸水、水溶气脱溶、流体封存等地质作用都能形成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并能形成不同的天然气成藏地质效应。如:大面积的构造抽吸作用与流体封存作用有利于区域性超高压流体的赋存及大规模超高压气田的形成;低砂地比地层中产生的泥岩吸水作用有利于区域性低压、无水气藏等大气区的发育;大面积厚层砂岩中水溶气的脱溶作用不仅能形成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而且地层水侧向运移产生的水溶气脱溶,会产生区域性有规律的天然气同位素分馏效应,即天然气水溶气运移距离越远,所聚集形成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盆地 天然气大规模聚集机制 构造抽吸作用 泥岩吸水作用 水溶气脱溶作用 流体封存作用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密封液膜汽化及性能的内摩擦效应和黏温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汇龙 韩婷 +2 位作者 李新稳 陆俊成 谢晓凤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1-669,共9页
以水为润滑介质的机械密封常因水的温度较高和润滑膜内摩擦生热等因素导致液膜汽化并对密封性能产生影响,为了研究液膜汽化特性和密封性能与黏温效应和内摩擦效应(两效应)的关系,建立了动压型机械密封液膜汽化计算模型,并考虑了水的饱... 以水为润滑介质的机械密封常因水的温度较高和润滑膜内摩擦生热等因素导致液膜汽化并对密封性能产生影响,为了研究液膜汽化特性和密封性能与黏温效应和内摩擦效应(两效应)的关系,建立了动压型机械密封液膜汽化计算模型,并考虑了水的饱和温度与压力关系、黏温关系和流体内摩擦效应.研究表明:两效应主要通过介质黏度变化对润滑膜特性和密封性能产生影响,对于温度较高的密封介质,润滑膜的温度变化主要取决于内摩擦热导致的温升、常温泵送流导致的降温,黏温效应以黏度变化体现温度变化,同时导致内摩擦热、泵送效应和动压效应的变化进而影响膜压、膜温和相变;高转速时两效应对膜压、膜温影响较明显;转速低于5000 r·min-1时,随转速增大,液相汽化受到显著抑制,汽化程度快速下降,转速高于5000 r·min-1后,高转速导致的内摩擦热升温、扩散间隙汽化加剧和高速流对汽泡的携带扩散,使汽化程度回升,而忽略两效应的结果偏差显著;内摩擦效应使开启力减小、泄漏量增大;黏温效应使开启力增大、泄漏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液膜 汽化特性 密封性能 黏温效应 流体内摩擦效应
下载PDF
亚微米HNS炸药的形貌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晶禹 黄浩 +3 位作者 董军 梁磊 张玉若 华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建立了溶剂非溶剂双流体喷嘴辅助重结晶工艺。考察了该工艺中非溶剂温度、pH值及添加不同的晶形控制剂对制备亚微米HNS晶体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溶剂温度由25℃升高到55℃后,HNS晶体形貌由短片状变为细长片状;pH值由酸性变化到中... 建立了溶剂非溶剂双流体喷嘴辅助重结晶工艺。考察了该工艺中非溶剂温度、pH值及添加不同的晶形控制剂对制备亚微米HNS晶体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溶剂温度由25℃升高到55℃后,HNS晶体形貌由短片状变为细长片状;pH值由酸性变化到中性再到碱性时,亚微米HNS的晶体形貌经历椭球状、短片状、棒状的系列变化,粒度分布分别处于50~300 nm、50~500 nm、50~600 nm;白糊精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晶形控制剂修饰后的亚微米HNS晶体形貌分别椭圆片状和长棒状,粒度分布分别处于50~300 nm、50~6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高速流体撞击效应 预成膜效应 双流体喷嘴 晶形控制剂 溶剂非溶剂法 亚微米HNS
下载PDF
基于FEM-SPH耦合算法的飞机水上迫降的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鸣飞 华诚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3-591,共9页
水上迫降是飞机安全性能的重要内容之一,飞机结构入水冲击过程中伴随着流固耦合效应.基于FEMSPH耦合算法建立了具有实际飞机外形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为验证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在刚性结构情况下,与国外文献中已有模型进行比较;进一步采用... 水上迫降是飞机安全性能的重要内容之一,飞机结构入水冲击过程中伴随着流固耦合效应.基于FEMSPH耦合算法建立了具有实际飞机外形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为验证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在刚性结构情况下,与国外文献中已有模型进行比较;进一步采用接近于实际情形的弹塑性结构,对飞机以不同入水攻角、不同下降速度和不同水平速度撞击水面的过程分别进行了模拟和比较,获得定性意义上的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迫降 流固耦合 FEM-SPH耦合算法
原文传递
微观非均质调驱剂油藏适应性及液流转向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祥海 张云宝 +3 位作者 王楠 卢祥国 曹伟佳 田中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420,共6页
针对渤海水驱稠油油田改善平面及微观非均质性特点,实现油层内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以渤海LD5-2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研究了微观非均质调驱剂(聚合物微球、冻胶分散体)的水化膨胀性、渗流特性和液流转向效果。结果表明,聚... 针对渤海水驱稠油油田改善平面及微观非均质性特点,实现油层内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以渤海LD5-2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研究了微观非均质调驱剂(聚合物微球、冻胶分散体)的水化膨胀性、渗流特性和液流转向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材质透光性较差,外观形态呈现球型;冻胶分散体材质透光性较好,外观为不规则片状。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中值为8.7数9.2μm,微球颗粒在注入水中吸水膨胀,浸泡7 d后微球粒径基本稳定,最大膨胀倍数2.5数3.0。聚合物微球和冻胶分散体颗粒都具有较强的注入能力和较弱的液流转向能力,仅适用于中低渗透层内部微观液流转向。与聚合物微球相比,冻胶分散体的吸水缓膨能力、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的滞留和液流转向能力较差。对于平均渗透率高和非均质性强的油藏,需将宏观和微观液流转向措施即强凝胶与颗粒类相结合以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调驱剂 水化膨胀 渗流特性 液流转向效果 渤海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