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井脆性页岩井壁裂缝扩展机理 被引量:41
1
作者 卢运虎 陈勉 安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6,共4页
页岩钻井中井壁失稳是制约页岩气大规模开发的关键技术难题。阐述了页岩井壁稳定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助固体力学、断裂力学和界面化学理论,建立了介质润湿特性控制的裂缝扩展模型,提出了基于润湿理论的页岩井壁稳定评价方法。研究... 页岩钻井中井壁失稳是制约页岩气大规模开发的关键技术难题。阐述了页岩井壁稳定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助固体力学、断裂力学和界面化学理论,建立了介质润湿特性控制的裂缝扩展模型,提出了基于润湿理论的页岩井壁稳定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地层钻井时水基钻井液应减小钻井液界面张力和增大钻井液与岩石的润湿角;油基钻井液应减小钻井液界面张力和润湿角,从而强化井壁围岩强度、防止页岩井壁发生垮塌。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尺度效应明显,不同尺度条件下井壁围岩裂缝扩展机制各异。探索不同尺度条件下页岩井壁围岩失稳机制,对页岩气井钻井液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页岩 井壁稳定 钻井液润湿特性 尺度效应 裂缝扩展
下载PDF
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的流变行为 被引量:26
2
作者 魏齐龙 王超 +1 位作者 罗清 何建国 《磁性材料及器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43,共5页
制备了羰基铁粉为磁性颗粒的水基磁流变液。分别测定了该磁流变液磁场作用下的流变行为及零场流变行为,并采用Bingham模型和Casson模型及剪切稀化关系对获得的流变行为进行了拟合计算,探讨了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 制备了羰基铁粉为磁性颗粒的水基磁流变液。分别测定了该磁流变液磁场作用下的流变行为及零场流变行为,并采用Bingham模型和Casson模型及剪切稀化关系对获得的流变行为进行了拟合计算,探讨了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Bingham模型和Casson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磁流变液的流变行为;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和表观粘度显著增高,剪切屈服强度从约2Pa增大到约80kPa;剪切率为50s^-1时的表观粘度从约64mPa·s增加到约1600Pa·s;该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其值约为1.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流变行为 流变模型 磁场
下载PDF
稠油沥青污染钻井液的处理技术 被引量:21
3
作者 郭京华 夏柏如 +2 位作者 黄桂洪 侯立中 黄河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4,128,共4页
伊朗Y油田有5口井钻遇了稠油沥青层,提高钻井液密度,不能阻止稠油沥青侵入井眼污染钻井液,轻则振动筛跑浆,重则钻井液变成膏状絮凝物,失去流动性。室内研究发现,常规稀释剂不能消除稠油沥青对钻井液的污染;加15%~20%水稀释,污染钻井液... 伊朗Y油田有5口井钻遇了稠油沥青层,提高钻井液密度,不能阻止稠油沥青侵入井眼污染钻井液,轻则振动筛跑浆,重则钻井液变成膏状絮凝物,失去流动性。室内研究发现,常规稀释剂不能消除稠油沥青对钻井液的污染;加15%~20%水稀释,污染钻井液流变性能好转,再加重恢复密度值,流变性能重新恶化;用柴油和乳化剂,才能改善污染钻井液的流变性能。现场采用的处理方法,一类是机械、排放法或置换法,将稠油沥青从循环系统中除去,避免大量积累污染钻井液;另一类是乳化分散法,将稠油沥青分散在钻井液中,降低对钻井液性能的不利影响。应用结果表明,稠油沥青侵入速度慢的井适宜用第一类方法,在侵入速度快的井中,分散乳化法是主要的处理手段,可以避免钻井液絮凝,满足安全快速钻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沥青 钻井液 流变性能 污染 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温度控制和夹杂物行为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盛东源 倪满森 +3 位作者 邓开文 刘家奇 干勇 肖泽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742-748,共7页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温度分布和夹杂物行为等三元传输过程的三维体系数学模型及其部分计算结果.中间包内流动状态的计算结果与前人实测结果作了对照.建立中间包内各种冶金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是改善中...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温度分布和夹杂物行为等三元传输过程的三维体系数学模型及其部分计算结果.中间包内流动状态的计算结果与前人实测结果作了对照.建立中间包内各种冶金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是改善中间包工作条件、提高连铸技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中间包 流动 传热 夹杂物 数学模拟 炼钢
下载PDF
自复位变阻尼耗能支撑的力学原理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龙河 谢行思 李忠献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1-208,共8页
为解决现有自复位支撑起滑力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变阻尼耗能支撑。支撑采用组合碟簧提供复位能力,通过构造设计实现磁流变液变阻尼耗能。对其变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描述其滞回特性的恢复力模型,提出了基于性能需求的支... 为解决现有自复位支撑起滑力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变阻尼耗能支撑。支撑采用组合碟簧提供复位能力,通过构造设计实现磁流变液变阻尼耗能。对其变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描述其滞回特性的恢复力模型,提出了基于性能需求的支撑设计边界条件。对支撑整体和阻尼耗能装置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支撑具有饱满的类旗型滞回曲线,起滑力小、无残余变形、拉压对称,能够兼顾不同振动强度下的性能需求,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响应。分析了支撑设计参数对滞回性能的影响,为提高复位与耗能能力,设计时组合碟簧预压力应略大于初始阻尼力,同时应增大组合碟簧刚度、提高最大阻尼力、减小变阻尼区间。与现有自复位支撑相比,起滑力大幅降低、起滑刚度比增加,在相同自复位装置设计下等效粘滞阻尼比与最大承载力也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耗能支撑 磁流变液 变阻尼 恢复力模型 滞回性能
下载PDF
新型超高温压裂液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玉广 张浩 +4 位作者 王贤君 张宗雨 韩松 吕玲玲 郭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5-169,共5页
利用羟丙基瓜胶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复合增稠剂,引入具有延缓释放功能有机锆作为交联剂,开发新型超高温水基压裂液,并考察其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引入复合增稠剂和具有延缓释放功能有机锆,能优化压裂液交联网络的结构;引入具有延缓释... 利用羟丙基瓜胶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复合增稠剂,引入具有延缓释放功能有机锆作为交联剂,开发新型超高温水基压裂液,并考察其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引入复合增稠剂和具有延缓释放功能有机锆,能优化压裂液交联网络的结构;引入具有延缓释放功能有机锆使得压裂液在高温剪切过程中产生二次交联,从而极大提高压裂液的温黏性;在恒温200℃和剪切速率170 s-1条件下,连续剪切2 h以上,压裂液的剪切黏度大于80 mPa.s,可满足大庆油田4.7~5.0 km深层致密高温气藏增产改造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瓜胶 聚丙烯酰胺 缓释性交联剂 压裂液 流变性
下载PDF
油气藏流体-CO_2体系相行为的实验测定与计算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绪强 阎炜 马庆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12-15,共4页
利用高压相平衡实验装置 ,对某油田F6 6A井和F30井的原油在油藏温度下注入不同量的CO2 (注入CO2 与油藏流体的摩尔比为 0~ 2 .0 0 )时的PVT关系进行了测定 ,共取得PVT数据点 16 5个 ,泡点压力点和体积系数点各 11个。实验结果表明 ,由... 利用高压相平衡实验装置 ,对某油田F6 6A井和F30井的原油在油藏温度下注入不同量的CO2 (注入CO2 与油藏流体的摩尔比为 0~ 2 .0 0 )时的PVT关系进行了测定 ,共取得PVT数据点 16 5个 ,泡点压力点和体积系数点各 11个。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原始油样的组分结构和组成不同 ,其注气体系相行为有较大的不同。F6 6A井油藏原油的饱和 (泡点 )压力随着CO2 注入量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 ,而F30井的饱和压力和CO2 注入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上升速度比F6 6A井缓慢 ,注气体系的体积系数的增加速度与CO2 注入量近似呈直线关系。对油藏流体中各组分进行适当组合合并为假组分后 ,用PR和SRK状态方程对所测注CO2 原油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PR状态方程的预测精度优于SRK方程 ,但两者均不能用于计算高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流体 二气体碳 相行为 测定 计算 注气
下载PDF
近临界态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特殊相态行为 被引量:16
8
作者 侯大力 高黎惠 +2 位作者 刘浩成 张梅珠 崔飞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8-73,共6页
以一种典型的近临界凝析气藏地层流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实时监测录像的可视化DBR-PVT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温度下地层流体在近临界区的超临界态奇异临界乳光现象观测实验、等组成膨胀实验以及注CO2增溶膨胀相态配伍性实验研究。通过对近... 以一种典型的近临界凝析气藏地层流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实时监测录像的可视化DBR-PVT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温度下地层流体在近临界区的超临界态奇异临界乳光现象观测实验、等组成膨胀实验以及注CO2增溶膨胀相态配伍性实验研究。通过对近临界区超临界乳光现象的观测,发现在超临界温度压力区域内受超临界流体密度涨落的影响,在背景光源照射下流体会呈现出"临界乳光"折射现象,从透明的金黄色渐变为浅棕色、红棕色,最后转变为完全不透光的灰黑色,整个过程具有强烈的乳光特征;通过不同温度下的等组成膨胀实验,测试了超临界区地层流体的饱和压力、偏差因子、黏度、密度、反凝析液量变化特征和临界点的p-T范围;通过注CO2增溶膨胀实验,测试了不同比例CO2与凝析油混溶情况下,凝析油饱和压力的变化情况。所得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近临界复杂流体的超临界相态特征及超临界区热力学模型的适应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超临界流体 相态 临界乳光 热力学模型 适应性 实验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地下流体相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姜凤光 胡永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2,129,共4页
目前国内注入CO2提高采收率开发项目由于矿场试验周期短,对开发机理和气驱油特征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对CO2驱替过程中的流体相态特征研究鲜有报道。通过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相平衡计算模型和PVTi流体分析软件包,分析CO... 目前国内注入CO2提高采收率开发项目由于矿场试验周期短,对开发机理和气驱油特征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对CO2驱替过程中的流体相态特征研究鲜有报道。通过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相平衡计算模型和PVTi流体分析软件包,分析CO2含量对地下流体相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任何CO2—原油体系都存在临界点,在临界点的下方,当低于一定温度时,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CO2与原油体系会出现三相区;同时CO2含量对CO2—原油体系黏度及体积膨胀系数有很大的影响,随着CO2溶解量的增加,CO2—原油体系黏度降低,膨胀系数增加。该研究可对CO2驱油藏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相平衡 采收率 流体 相态特征 三相区
下载PDF
健康信念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袁红梅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我院肾内科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水平。给予试验组以健康信念模式为主要... 目的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我院肾内科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水平。给予试验组以健康信念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时间为8周,然后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个月和6个月利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并测定两组患者的液体摄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健康教育后6个月的液体控制、自我效能得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654,P<0.05)、(t=3.823,P<0.05)和(t=8.370,P<0.05)。试验组的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得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在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个月和健康教育后6个月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有效控制透析患者的液体摄入,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患者健康行为的长期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 液体摄入 自我效能 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行为
下载PDF
泡沫析液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公让 蓝强 +1 位作者 薛玉志 李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7-931,936,共6页
泡沫稳定性是泡沫流体作业成功的关键,而析液是泡沫稳定性的宏观表现。利用介观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泡沫液膜及其微观析液行为,并依据泡沫剂结构,建立了表面活性剂界面聚集行为与泡沫剂发泡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力场、液膜厚度、... 泡沫稳定性是泡沫流体作业成功的关键,而析液是泡沫稳定性的宏观表现。利用介观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泡沫液膜及其微观析液行为,并依据泡沫剂结构,建立了表面活性剂界面聚集行为与泡沫剂发泡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力场、液膜厚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密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类型等因素都对其界面生成能产生较大影响。不同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泡沫体系的析液行为遵循衰减方程。同时,分子模拟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表面活性剂的发泡能力,尤其是在低浓度条件下生成泡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分子模拟 泡沫流体 析液行为 表面活性剂 发泡能力
下载PDF
礁灰岩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侯连华 吴锡令 +2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大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0,73,共5页
流花 11 1油藏生物礁灰岩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和溶洞—微裂缝—孔隙型为主 ,孔隙结构呈双峰分布。采用岩心渗透率对测井和地震渗透率逐级刻度的方法 ,确定了 5m× 5m三维地震分布范围的孔隙渗透率。然后利用反映地下储层的动态... 流花 11 1油藏生物礁灰岩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和溶洞—微裂缝—孔隙型为主 ,孔隙结构呈双峰分布。采用岩心渗透率对测井和地震渗透率逐级刻度的方法 ,确定了 5m× 5m三维地震分布范围的孔隙渗透率。然后利用反映地下储层的动态测试渗透率刻度地震孔隙渗透率 ,得到非单重介质渗透率 ,从而得到了既具有地震资料广泛分布特点又具有准确体现地下储层流体渗流特征的非单重介质渗透率地质模型。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证实非单重介质渗透率比孔隙渗透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 ,在油田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生物礁灰岩储层 流体 渗流特征 孔隙渗透率 非单重介质渗透率 地质模型
下载PDF
羧甲基羟丙基胍胶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华丽 周继东 +1 位作者 周瑜 张裕 《复杂油气藏》 2013年第2期77-80,共4页
苏北盆地致密砂岩段、有机质泥页岩段含油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该类油藏敏感性强,渗透率低,普通的胍胶体系容易对地层造成强水敏、强水锁伤害。针对此类储层特点,开展了羧甲基羟丙基胍胶压裂液配方研究,形成了适应不同温度的交联体... 苏北盆地致密砂岩段、有机质泥页岩段含油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该类油藏敏感性强,渗透率低,普通的胍胶体系容易对地层造成强水敏、强水锁伤害。针对此类储层特点,开展了羧甲基羟丙基胍胶压裂液配方研究,形成了适应不同温度的交联体系,具有水不溶物低,用量少,残渣低,易破胶;耐高温、高剪切,粘弹性好;返排率高,粘土抑制性能强等优点。经现场应用,可满足江苏油田非常规储层的压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泥页岩 压裂液 羟丙基胍胶 羧甲基羟丙基胍胶 有机锆 流变性 摩阻
下载PDF
黏弹性流体在油藏孔隙中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树人 吴楠 +1 位作者 刘丽丽 王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0-72,87,共4页
针对油藏孔隙中黏弹性流体的流动特性,选取了黏弹性流体中的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描述以第一法向应力差为主要特征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同时使用计算流体有限元分析软件Polyflow对收缩流道内的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流动过程进行等温数值... 针对油藏孔隙中黏弹性流体的流动特性,选取了黏弹性流体中的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描述以第一法向应力差为主要特征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同时使用计算流体有限元分析软件Polyflow对收缩流道内的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流动过程进行等温数值模拟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和韦森博格数(We)条件下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对孔隙内速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规律。确定当Re数和We数较大时,流体在收缩流道中流动时,流体的流速和应力随韦森博格数的增大而增大;第一法向应力随We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出口窄流道内最大,而在入口宽流道处最小;越靠近壁面,We数对第一法向应力的影响越大;黏弹性对流速的影响在靠近中心线处较大,靠近壁面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流体 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 流动特性 速度场 应力场 POLYFLOW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压裂液的高温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蒋建方 陆红军 +4 位作者 慕立俊 赵传峰 顾燕凌 姬振宁 鲁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9-313,322,共6页
评价了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CMHPG)压裂液在90~180℃的流变性与伤害特征。该稠化剂水不溶物含量低于1.1%,用于180℃储层的加量为0.60%,基液黏度88.6 mPa.s,交联液在170 1/s剪切100 min后的黏度大于50 mPa.s。0.25%交联液100℃时的储能... 评价了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CMHPG)压裂液在90~180℃的流变性与伤害特征。该稠化剂水不溶物含量低于1.1%,用于180℃储层的加量为0.60%,基液黏度88.6 mPa.s,交联液在170 1/s剪切100 min后的黏度大于50 mPa.s。0.25%交联液100℃时的储能模量为2.451 Pa,大于0.50%羟丙基瓜尔胶(HPG)交联液的0.7265Pa。CMHPG交联液在低破胶剂浓度下即可快速破胶水化,残渣含量为194~225 mg/L,不到HPG的1/2。CMHPG和HPG交联液对储层岩心的伤害率分别为39.8%、52.3%。CMHPG交联液悬砂性能良好。在排量2~6 m3/min时,0.45%CMHPG压裂液基液(用于150℃高温深井)的摩阻系数与0.30%HPG基液(用于70℃地层)相当。与HPG压裂液相比,CMHPG压裂液具有高弹性、高悬砂性及低稠化剂使用浓度、低基液黏度、低伤害、低摩阻的"二高四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 压裂液 流变性 黏弹性 岩心伤害 摩阻
下载PDF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coal slime produced by filter-pressing 被引量:7
16
作者 Dai Zhaohui Shi Lele +1 位作者 Wang Lijun Guo Chuw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347-351,共5页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se coal slime as fuel f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which will not only solve its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turn waste to treasure.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technical ...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se coal slime as fuel f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which will not only solve its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turn waste to treasure.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transportation of coal slime from the coal preparation plant to the boiler, 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coal slime produced by filter-pressing. By using a rotational viscometer, the influences of water content, temperature, and shear time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coal slim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slime will behave like Bingham plastics with low water content and like Bingham pseudo-plastics with 37.5% water content,while like pseudo-plastics with 40% water content.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water content of coal slime must be controlled in consideration of both transportation resistance and combustion efficiency. Study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coal slime at 5℃ is about 1.5–1.7 times of that at 40℃ for water contents 32%–37.5%, whil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an be neglected when the water content is 40%. With increasing of water content, the influences of shear time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coal slime becomes less. When the water content is more than 30%, the effect of shear time is negligible. It indicates that water content ha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coal slime. There must be an optimal water content in considering conveying resistance and combustion efficiency.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in coal slime transpor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SLIME RHEOLOGICAL behavior Non-Newtonian fluid APPARENT VISCOSITY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moving boundaries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 被引量:8
17
作者 ZHOU HongWei ZHANG YaHeng LI AiMin QIU DaY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16期2438-2445,共8页
Researches on the boundary shape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s, such as petroleum exploitation, nuclear waste disposal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n this paper, six ... Researches on the boundary shape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s, such as petroleum exploitation, nuclear waste disposal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n this paper, six types of artificial porous samples (emery jade) with different porosities are manufactur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slow flow in porous media,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by observing the movement of five types of fluids with different dynamic viscosities in various types of porous media. A digital video recorder is employed to record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the fluid flow in the porous media. Based on the digital photos of the moving boundaries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 the average displacement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moving boundary are estimated fo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orosity and dynamic viscosity. Moreover, the evolution behavior of the average velocity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moving boundary with time is known.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 of the average velocity,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moving boundary and the porosity of porous media and the dynamic vis- cosity of fluid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that the front shape of the moving boundary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 is an integrated result of the porosity of porous media and the dynamic viscosity of fl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渗水介质 流程 移动边界 石油
原文传递
微重力环境下大叶片板式贮箱内流体行为的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齐 李永 +1 位作者 潘海林 李泽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2期58-62,共5页
大叶片板式贮箱是当前最为先进的一种新型贮箱,大叶片板式结构是该贮箱推进剂管理的核心部件.对微重力条件下大叶片板式贮箱内流体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微重力试验验证.采用液体体积分数法(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动模型数值模拟板... 大叶片板式贮箱是当前最为先进的一种新型贮箱,大叶片板式结构是该贮箱推进剂管理的核心部件.对微重力条件下大叶片板式贮箱内流体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微重力试验验证.采用液体体积分数法(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动模型数值模拟板式贮箱内流体流动特性,得到了流体分布规律.搭建了大叶片板式贮箱缩比模型试验系统,对板式贮箱内流体行为进行微重力落塔试验,得到微重力环境下流体特性.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大叶片板式贮箱在微重力环境下管理流体性能良好,大叶片板式结构为空间流体(包括低温流体)管理提供一种良好的途径.同时本文仿真和试验为国内板式贮箱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大叶片板式贮箱 流体行为 数值仿真 落塔试验
下载PDF
近临界流体异常的反凝析相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平平 郑希潭 +2 位作者 李实 罗凯 孙文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4,94,共4页
首次报道在 1 0 0℃的较高温度时 ,同一流体体系同时出现两类异常相变现象。应用无汞PVT相态实验装置测试了多组分烃类流体临界点 ,详细描述了流体近临界相态特征。在实验测试过程中 ,发现流体在近临界区域存在特殊的相变现象 :流体在... 首次报道在 1 0 0℃的较高温度时 ,同一流体体系同时出现两类异常相变现象。应用无汞PVT相态实验装置测试了多组分烃类流体临界点 ,详细描述了流体近临界相态特征。在实验测试过程中 ,发现流体在近临界区域存在特殊的相变现象 :流体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的恒质膨胀过程中先后发生了两次反凝析露点变化 ,即“露—露”相变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也先后发生了两次先出现露点后出现泡点的相变现象 ,即“露—泡”相变。在上述两个异常相变过程中 ,先出现的液相体积较少 ,且液相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消失时的压力相同。实验中发现的异常相态变化现象说明多组分流体相态变化的复杂性 ,这可能对复杂流体体系的近临界特征作出新解释 ,同时也说明通常相态计算中两相假设的局限性。照片 1 6图 3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近临界流体 反凝析相变 多相渗透动态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Corrosion Behaviour of Carbon Steel in Oil–Water Two-Phase Fluids 被引量:6
20
作者 Z.Y.Hu D.L.Duan +2 位作者 S.H.Hou X.J.Ding S.L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274-1281,共8页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ype 1045(AISI) carbon steel(CS) in oil-water fluids was investigated by considering the surface wetting stat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surface water wetting percentage(SWWP)and co...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ype 1045(AISI) carbon steel(CS) in oil-water fluids was investigated by considering the surface wetting stat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surface water wetting percentage(SWWP)and corrosion weight loss of CS in different oil-water fluids were measured.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rrosion films were detect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lectron-probe facescanning technology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rrosion weight loss of CS in the oil-water fluids corresponded with SWWP and that the corrosion process was influenced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teel Corrosion behavior WETTING fluid flow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