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颗粒流厚度动态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越 李坤 +5 位作者 程谦恭 王玉峰 龙艳梅 姜润昱 宋章 刘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59,共9页
颗粒流厚度及其演化趋势是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中重点关注的要素。目前试验中颗粒流厚度的监测主要有传感器监测、机械原件测量、人工测读等方法。随着计算机跨学科的应用及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 颗粒流厚度及其演化趋势是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中重点关注的要素。目前试验中颗粒流厚度的监测主要有传感器监测、机械原件测量、人工测读等方法。随着计算机跨学科的应用及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应用于工程地质领域。以颗粒流斜槽试验为依托,基于自适应中值滤波、图像二值化、图像腐蚀及种子填充等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高速相机所采集的颗粒流图像序列进行处理分析并编制了相关程序,实现了连续提取颗粒流运动过程中的厚度值。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提取的颗粒流厚度在颗粒流主体区段与实测厚度值相吻合,在颗粒流尾部由于颗粒离散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是由于部分三维空间中的颗粒在二维图像中呈现出重叠的形式,造成颗粒连续的假象。总体而言,通过该方法获取的颗粒流厚度值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精度,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效率高、获取参数多、采样频率高、扰动低等优势,可作为颗粒流试验中流态参数动态获取的常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厚度 斜槽试验 高速相机 数字图像处理 流动型滑坡
下载PDF
良好植被区泥石流防治初探 被引量:48
2
作者 陈晓清 崔鹏 韦方强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339,共7页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良好植被区的几次重大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考察,发现植被在泥石流、滑坡形成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认识。通过分析,当中小强度降雨激发下,植被能够削减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规模,甚至抑制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当降雨...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良好植被区的几次重大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考察,发现植被在泥石流、滑坡形成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认识。通过分析,当中小强度降雨激发下,植被能够削减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规模,甚至抑制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当降雨超过一定阀值后,在水作用下,植被不但不能削减灾害规模,反而增大灾害的规模。在这类地区,简单地使用一般的防治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客观要求针对这些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特征,研究防治对策。经初步研究提出3点防治措施:1)加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2)在重点区域设置自动雨量记录报警装置;3)特别针对漂木拦挡,采取新型结构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好植被区 泥石流 滑坡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降水量的全国地质灾害潜势预报模式 被引量:43
3
作者 姚学祥 徐晶 +2 位作者 薛建军 张芳华 牛若芸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97-102,129,共7页
利用1949~2003年的地质灾害资料和气象资料,文章分析了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降雨的关系,指出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空间上具有广域性、地域性和局地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夜发性和年际变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与... 利用1949~2003年的地质灾害资料和气象资料,文章分析了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降雨的关系,指出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空间上具有广域性、地域性和局地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夜发性和年际变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降雨量分布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明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激发因子.进一步研究表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可归纳为三种概念模型,即:当日大降雨型、持续降雨型、前期降雨型.在根据最新资料进行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的基础上,分区建立了基于降雨量观测和预报的地质灾害气象统计潜势预报模式,并以此模式为主要技术方法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系统,经过2003年和2004年汛期业务应用检验表明,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泥石流 滑坡 预报方法 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
下载PDF
尾矿库坝体溃决演进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力霆 齐清兰 +2 位作者 李强 张少雄 刘玉博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9-235,共7页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在自主研发的尾矿库模型试验平台上完成了尾矿库模型的搭建,进行了由于坝体排渗系统失效致使浸润线持续升高而诱发的尾矿库溃坝模型试验。利用坝体位移跟踪测量系统对尾矿库坝体溃决的演进过程进行了观测,总结了整个...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在自主研发的尾矿库模型试验平台上完成了尾矿库模型的搭建,进行了由于坝体排渗系统失效致使浸润线持续升高而诱发的尾矿库溃坝模型试验。利用坝体位移跟踪测量系统对尾矿库坝体溃决的演进过程进行了观测,总结了整个试验过程中的溃决模式及破坏形式。结果表明,坝体整体呈逆流牵引型溃决模式,溃决破坏形式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坝面沼泽化诱发张拉裂缝、流土与局部塌落、较大范围崩塌与滑坡,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崩塌与滑坡的诱发阶段。在流土破坏出现前会出现堆积坝局部渗水、坝体裂缝等现象,此时若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降低浸润线,可避免发生大范围流土破坏。崩塌与滑坡过程溃决量大、持续时间短,一般难以防范。将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和尾矿库溃坝原型资料对比,三者吻合良好。本文提出的模型试验方法可以预测尾矿库溃坝过程以及对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反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坝体溃决 模型试验 流土破坏 滑坡破坏
原文传递
山地自然灾害(以泥石流为主)及其防治 被引量:26
5
作者 唐邦兴 吴积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2-209,共8页
我国是一个山地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尤其是泥石流、滑坡灾害。八十年代以来山地自然灾害频繁,泥石流、滑坡所造成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本文分析了灾害成因、分布特征以及山地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防治。
关键词 山地 灾害 泥石流 防治
下载PDF
自然因素与工程作用对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崔鹏 林勇明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11-16,共6页
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减灾已成为保障道路工程和交通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地开展道路减灾,系统地分析了泥石流、滑坡形成的基本因素——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水源条件和人为因素;探讨了道路施工阶段和道路建成以后道路工程对泥石流... 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减灾已成为保障道路工程和交通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地开展道路减灾,系统地分析了泥石流、滑坡形成的基本因素——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水源条件和人为因素;探讨了道路施工阶段和道路建成以后道路工程对泥石流、滑坡形成的影响,得出通过开挖、堆填、排水等道路工程建设活动,改变了沿线地质、地形、水文、植被等条件,可能导致泥石流、滑坡形成,产生人为灾害。因此,道路工程施工中应注意处理好开挖、堆填、排水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滑坡 公路 铁路 灾害成因
下载PDF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Lushan Ms7.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Typical Examples, Types and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4
7
作者 ZHANG Yongshuang DONG Shuwen +5 位作者 HOU Chuntang GUO Changbao YAO Xin LI Bin DU Jianjun ZHANG Jiag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646-657,共12页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Lushan Ms 7.0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mainly have four types: collapse, landslide, slope debris flow, and sand-soil liquefaction. These geohazards mainly occurred near the epicenter, on...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Lushan Ms 7.0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mainly have four types: collapse, landslide, slope debris flow, and sand-soil liquefaction. These geohazards mainly occurred near the epicenter, on steep slopes or below cliffs in high mountain and deep valley areas, and at or near fault ends. They have no obvious relationships to active faults, but their relationships to the weathering degree and structures of rock and rock mass are obvious. Compared with 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the Lnshan earthquake is relatively little in the impact force and the throwing amount. All of these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not very large but not very little. This character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would make some processes uncompleted so as to bring about some concealed geohazards. Finally, in order to deal with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such conceal geohazards, some brief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earthquake GEOHAZARD COLLAPSE landslide slope debris flow sand-soil liquation
下载PDF
植被与斜坡非饱和带大空隙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则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142,共9页
在气候温湿的滑坡灾害易发区,根系通道、动物通道、干裂缝及团聚体间的结构性孔隙等大空隙普遍存在于斜坡非饱和带中。植被是控制大空隙形成、规模及寿命的决定性因素。除形成根系通道外,细小根系及与植被相关的菌丝还可网捕土体颗粒形... 在气候温湿的滑坡灾害易发区,根系通道、动物通道、干裂缝及团聚体间的结构性孔隙等大空隙普遍存在于斜坡非饱和带中。植被是控制大空隙形成、规模及寿命的决定性因素。除形成根系通道外,细小根系及与植被相关的菌丝还可网捕土体颗粒形成团聚体,而来自根系、枯枝落叶及真菌的腐殖化有机质不仅是重要的团聚体胶结物,也是打洞的土体动物的食物来源。枯枝落叶层是大空隙抵御环境因素扰动的重要屏障。大空隙系统可以显著优化地下水的补给环境,促进斜坡水循环,引起地下水径流模数持续增大及岩体综合质量的渐进性衰退。对于重要的工程高边坡,不宜植树种草;对发育次生植被的非稳定斜坡,可通过调整利用方式来遏制大空隙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非饱和带 大空隙 优先流 植被 有机质 滑坡
下载PDF
水库库岸滑坡初始涌浪叠加的摄动方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汪洋 殷坤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720,共4页
本文从明渠非恒定流的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出发,用流体力学摄动法将方程展开成多项式,取其零阶和一阶进行线性化,并认为零阶为水位未摄动时的值,最后利用分离变量法,并认为其下降过程呈指数形式,得出滑坡失事点的涌浪的衰减规律,并据... 本文从明渠非恒定流的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出发,用流体力学摄动法将方程展开成多项式,取其零阶和一阶进行线性化,并认为零阶为水位未摄动时的值,最后利用分离变量法,并认为其下降过程呈指数形式,得出滑坡失事点的涌浪的衰减规律,并据此进行涌浪高度的叠加。以三峡库区新滩滑坡为例,采用条分方法,用牛顿定律对条块的地面运动和水下运动进行分析,用动量定理求解条块引起的涌浪高度,然后根据衰减公式,求出滑坡失事点处叠加以后的涌浪高度。可看出,叠加方法考虑了滑坡发生过程中涌浪的动态变化,单块涌高和叠加涌高都是先增后减,与单块涌高最大值相比,叠加涌高最大值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非恒定流 水库 库岸滑坡 涌浪 摄动法
下载PDF
四川省都江堰市大干沟地震泥石流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健楠 马煜 +2 位作者 张惠惠 李丽 余斌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3-627,共5页
2009-07-17,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大干沟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滑坡堵塞沟道,在强大洪水作用下堵塞体溃决,暴发泥石流,造成2人失踪、大量农田被毁等严重灾害。这是汶川"5.12"地震引起大干沟内山体松动,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泥... 2009-07-17,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大干沟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滑坡堵塞沟道,在强大洪水作用下堵塞体溃决,暴发泥石流,造成2人失踪、大量农田被毁等严重灾害。这是汶川"5.12"地震引起大干沟内山体松动,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泥石流,是典型的地震泥石流。这种后发型地震泥石流暴发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大干沟在强降雨下很有可能再次暴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并堵塞白沙河、危害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5·12”地震 溃决 滑坡 堵塞
下载PDF
山地灾害概念之我见 被引量:13
11
作者 柴宗新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91-94,共4页
山地灾害一词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含义的理解因人而异。本文讨论了山地灾害的概念及其分类。山地水土灾害是山地灾害的一个类型,包括坡面土壤侵蚀、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灾种。
关键词 山地灾害 坡面土壤侵蚀 泥石流 滑坡 崩塌
下载PDF
标水岩沟滑坡型泥石流灾害及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谢洪 王成华 林立相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25,30,共4页
标水岩沟位于四川省普格县 ,系金沙江水系则木河支流。地处横断山东缘 ,年降水量的 6 7%集中在 6~ 9月 ,最大日降水量 15 7.9m m。地形、地质和暴雨等自然因素的组合 ,为泥石流、滑坡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1999年 6月 2 2日 ,该沟暴... 标水岩沟位于四川省普格县 ,系金沙江水系则木河支流。地处横断山东缘 ,年降水量的 6 7%集中在 6~ 9月 ,最大日降水量 15 7.9m m。地形、地质和暴雨等自然因素的组合 ,为泥石流、滑坡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1999年 6月 2 2日 ,该沟暴发了一场灾害性泥石流 ,形成泥石流的降雨强度为 75 .9mm/ h。由暴雨激发的滑坡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成泥石流 ,是一场典型的滑坡型泥石流。泥石流致死 2人 ,掩埋耕牛 16头 ,毁坏房屋 8间、公路 2 2 0 m、电站引水渠 15 0 m ,淤埋良田 2 3hm2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 80万元。泥石流具有如下特征 :流体性质为粘性 ,重度2 .12 t/ m3;流体中固相物质和水体的比例约为 7∶ 3;流速快 ,最大流速 14.5 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滑坡 灾害 特征
下载PDF
西藏聂拉木县嘉龙湖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柴波 陶阳阳 +2 位作者 杜娟 黄平 王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630-4639,共10页
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是高原山区特殊的地质灾害,以西藏聂拉木县嘉龙湖为例,建立了一套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 .以喜马拉雅山区1970—2015年气温波动频次和聂拉木冰湖溃决历史事件预测了未来10年嘉龙湖溃决的时间概率.利用遥感影... 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是高原山区特殊的地质灾害,以西藏聂拉木县嘉龙湖为例,建立了一套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 .以喜马拉雅山区1970—2015年气温波动频次和聂拉木冰湖溃决历史事件预测了未来10年嘉龙湖溃决的时间概率.利用遥感影像识别嘉龙湖上方不稳定冰体的范围和规模,采用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推荐公式和修正的三峡库区涌浪计算方法分析了冰川滑坡产生的涌浪规模,从涌浪波压力和越顶水流推力两方面预测了冰碛坝发生失稳的可能性.采用FLO-2D模拟冰湖溃决泥石流的运动过程,以最大流速和泥深表达了嘉龙湖溃决泥石流的危险程度.评价结果表明:2002年嘉龙湖溃决事件与当年气温偏高有关,未来嘉龙湖发生溃决概率高;冰川滑坡激起涌浪能够翻越坝顶,并引起坝体快速侵蚀而溃决;冰湖溃决泥石流对聂拉木县城河道两侧54栋建筑造成威胁.评价方法实现了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危险性的定量分析,评价结果对聂拉木县城泥石流防灾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湖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冰川滑坡 环境地质
原文传递
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框架体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凯衡 丁明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3年第2期26-30,共5页
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从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出发,综合分析不确定性与灾害以及灾害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明确区分了"灾害体"、"灾害事件"和"灾害现象"三... 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从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出发,综合分析不确定性与灾害以及灾害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明确区分了"灾害体"、"灾害事件"和"灾害现象"三种含义,界定了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的内涵。然后从这些明确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危险性和易损性的数学表达形式,由此构建了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滑坡泥石流风险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风险评估 理论框架 体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靳怀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39,45,共4页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 ,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 ,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泥石流防治 滑坡防治 生态建设
下载PDF
黄土滑坡流滑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永习 张得煊 周喜德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7,共6页
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残余强度)是黄土边坡是否发生流滑的关键因素,为了评价饱和黄土的残余强度就需要很好的了解饱和黄土的不排水剪切性能。通过对饱和黄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理论。试验研究发现饱和黄土有... 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残余强度)是黄土边坡是否发生流滑的关键因素,为了评价饱和黄土的残余强度就需要很好的了解饱和黄土的不排水剪切性能。通过对饱和黄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黄土的稳态强度理论。试验研究发现饱和黄土有两种典型的不排水剪切特性:稳态特性、准稳态特性。且大多数情况下饱和黄土总表现为稳态特性,只有疏松的黄土表现出准稳态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黄土的稳态线与稳态强度线,可以用来分析黄土边坡的流滑机理。探讨了描述黄土稳态性质的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物理含义;比较了由地震引发的滑坡与灌溉诱发的滑坡流滑机理的差异,对于地震引起的黄土滑坡土体残余(稳态)强度起决定性作用,而对于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土体的峰值强度才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黄土 流滑 稳态线 稳态强度 三轴试验
下载PDF
跨学科的地质灾害预警工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学祥 徐晶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6期9-14,共6页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质灾害预报警报工程体系的建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 2 0 0 3年 6月 1日中国气象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了我国滑坡泥...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质灾害预报警报工程体系的建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 2 0 0 3年 6月 1日中国气象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了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降雨等多因素、多学科的关系。介绍了国家级地质灾害预报警报业务系统的有关技术 ,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提出了从地球系统 5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地质灾害 ,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警报和防治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泥石流 滑坡 预警工程
下载PDF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晓清 李泳 崔鹏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562-567,共6页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是基础前沿性研究 ,直接关系到泥石流其他方面研究的进展 ,特别是预测预报。分析了国内外在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方面的进展 ,分别从野外观测研究、实验设计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是基础前沿性研究 ,直接关系到泥石流其他方面研究的进展 ,特别是预测预报。分析了国内外在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方面的进展 ,分别从野外观测研究、实验设计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理论上的进展 ,并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讨论 ,提出了深入研究的思路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滑坡转化泥石流 起动
下载PDF
川藏公路山地灾害特征及对西藏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巫建晖 张正波 +1 位作者 田金昌 陈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144,共3页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自东向西穿越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3大山系,翻越觉巴山、东达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等6座大山;跨越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4大水系。由于公路沿线特定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自东向西穿越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3大山系,翻越觉巴山、东达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等6座大山;跨越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4大水系。由于公路沿线特定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频频发生多种山地灾害,川藏公路导致经常断道,造成严重损失。其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山崩滑坡、路基水毁以及溜砂,长期以来危害桥梁,损坏路基,该线每年因山地灾害中断行车少则3个月,多则超过半年,严重影响和困扰藏东南的公路交通和地方经济发展。在交通部和西藏交通厅高度重视下,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实施科教振兴交通,为西部大开发不断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灾害 泥石流 山崩滑坡 溜砂 川藏公路
下载PDF
巫溪县西溪河北岸高位高危碎屑流滑坡特征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浩 乐琪浪 +3 位作者 孙向东 杨秀元 李刚 李兴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0,28,共9页
巫溪县构造上位于南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核心部位,八面山弧形褶皱构造带的北缘,地理上位于三峡库区奉节—巫山段北部,区内以发育近平行的褶皱构造为主,岩层中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区内地形切割强烈、起伏大,表现为中高山峡谷地貌,年降雨量... 巫溪县构造上位于南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核心部位,八面山弧形褶皱构造带的北缘,地理上位于三峡库区奉节—巫山段北部,区内以发育近平行的褶皱构造为主,岩层中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区内地形切割强烈、起伏大,表现为中高山峡谷地貌,年降雨量大,地质环境条件脆弱。研究区西溪河北岸多发育高位高危碎屑流型滑坡,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论文在Lidar影像分析、野外详查、钻探等手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滑坡地质环境背景、滑坡的特点及运动堆积过程,认为风化层厚度大、高陡的地形地貌、特殊的构造条件、典型的斜坡结构是滑坡发育的主要因素,持续性的降雨是滑坡发育的直接诱发因素,斜坡上部二叠系炭质灰岩、灰岩的崩落是导致斜坡中下部原本就处于孔隙水饱和状态下的志留系粉砂岩碎屑失稳并转化为碎屑流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类高位高危碎屑流型滑坡,提出了高位崩滑—高速启动—碰撞解体—高速铲刮—抛射堆积的成灾模式,为三峡库区此类滑坡的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 巫溪县 高位高危滑坡 碎屑流 三峡库区 青崖滑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