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创新网络与隐性知识流转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黎继子 蔡根女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4年第5期53-57,共5页
随着时代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已从单个企业行为演变为基于信任的网络组织各企业的群体行为。在此,对技术创新网络产生背景和特征进行阐述,并对网络组织技术创新行为、隐性知识流动转化(简称流转)、核心竞争力三者的关系加以探讨。
关键词 技术创新网络 隐性知识 流动转化 核心竞争力
下载PDF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与转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松涛 《现代情报》 2009年第4期39-41,44,共4页
本文在解析隐性知识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挖掘、组织存储的基本策略;论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及其措施,重点从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等角度入手,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信任机制,建立促进隐性知识流... 本文在解析隐性知识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挖掘、组织存储的基本策略;论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及其措施,重点从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等角度入手,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信任机制,建立促进隐性知识流动、转化、创新、共享的高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隐性知识 流动转化 机制
下载PDF
环形通道内再淹没过程流动传热现象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金宇 王均 +1 位作者 昝元锋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7,共6页
通过可视化实验手段观察了环形通道内再淹没过程两相流动现象,分析总结了再淹没骤冷前沿推进过程中流型和传热机理的演化规律;通过不同工况下两相流动现象的对比,研究了是否加热和入口质量流速对再淹没过程流型和传热过程的影响规律。... 通过可视化实验手段观察了环形通道内再淹没过程两相流动现象,分析总结了再淹没骤冷前沿推进过程中流型和传热机理的演化规律;通过不同工况下两相流动现象的对比,研究了是否加热和入口质量流速对再淹没过程流型和传热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参数范围内,实验中加热棒是否存在内释热对两相流动现象的影响不显著;而入口质量流速明显影响再淹没流动传热过程,入口质量流速越大,骤冷前沿附近汽化越剧烈,液膜中汽泡含量增加,更容易发生传热机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通道 底部再淹没 流动传热 可视化观察
原文传递
光电化学反应中界面气泡多尺度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浩 张莹 +1 位作者 刘东 李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3275-3292,共18页
太阳能驱动的光电化学转化制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助力我国“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常见的光电化学转化制燃料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转化制碳氢燃料等.上述光电催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界面析气反应过程,... 太阳能驱动的光电化学转化制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助力我国“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常见的光电化学转化制燃料包括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转化制碳氢燃料等.上述光电催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界面析气反应过程,可在界面位点生成多种气体燃料.反应界面析气过程从表面的气体成核开始,以两相流结束.需要指出,该过程涉及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匹配以及各子过程的相互作用,对界面光子、电子、分子、离子等多载能子的耦合传输与转化有关键影响.本文的目的是阐明析气反应界面气泡生长各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以光电催化分解水为例,分析光电极表面气泡动力学多尺度过程及其对界面能质传递和转化的作用机理;随后,详细讨论微观尺度界面气泡成核、介观尺度气泡生长、宏观尺度气液两相流这一系列界面气泡生长演化的多尺度过程,并分析每一个子过程之间的耦合作用及其对光传递、物质传递、物质转化的影响规律;最后,对光电化学反应中界面气泡多尺度作用的研究挑战和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析气反应 界面气泡 多尺度 流动传递
原文传递
A Research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Splitter-Based Water Cooling System for Computer Boards 被引量:1
5
作者 Yukun Lv Quanzhi Ge +1 位作者 Zhuang Wei Shuang Yang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1年第4期833-844,共12页
The splitt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ater-based cooling systems used to extract heat from computer boards.In the present study,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16-splitter structure we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and c... The splitt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ater-based cooling systems used to extract heat from computer boards.In the present study,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16-splitter structure we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Accordingly,the concept of splitter structural coefficients was proposed.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we recommend a selection range of 5≤k≤6 for the structure factor k of the splitter;after optimization,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the splitter outlet flow was reduced from the original value of 100%to 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ing board cold-water splitter structure factor flow-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al study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面向工业网络通信安全的数据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定华 胡祎波 +4 位作者 曹国彦 刘勇 石元兵 黄明浩 潘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实现自主深度分析工业网络通信安全态势是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分析,基于网络通信数据流特征的深度分析,进行通信数据特征挖掘和网络入侵检测。根据网络流特征的不同,提出从传统通信网络到工业网... 实现自主深度分析工业网络通信安全态势是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分析,基于网络通信数据流特征的深度分析,进行通信数据特征挖掘和网络入侵检测。根据网络流特征的不同,提出从传统通信网络到工业网络的数据流特征知识迁移思想,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归一化处理网络流特征,实现网络安全异常检测。实验表明,提出的特征分析技术在2种网络数据中具有良好的迁移性,工业网络异常检测的正确率在93%以上,并且稳定性在0.29%的方差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控网络安全 数据流知识迁移 归一化处理 网络异常检测
下载PDF
空气预冷发动机及微小通道流动传热研究综述 被引量:27
7
作者 汪元 王振国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0,共10页
首先针对发动机空气预冷系统的特点,将现有的预冷机制分为四种类型,包括燃料预冷、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燃料预冷和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组合预冷以及其他流体预冷,并分别介绍了每种预冷机制的代表性发动机循环以及技术特点。调研发现,微... 首先针对发动机空气预冷系统的特点,将现有的预冷机制分为四种类型,包括燃料预冷、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燃料预冷和质量喷注预压缩冷却组合预冷以及其他流体预冷,并分别介绍了每种预冷机制的代表性发动机循环以及技术特点。调研发现,微小通道结构的预冷器具有很高的散热能力和紧凑度,优势显著。英国Skylon空天飞机的预冷却组合循环发动机(SABRE)其微通道结构预冷器具有极高换热能力。对SABRE的预冷器及相关研究进行详细分析,强调微小通道强化换热对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微小通道中单相气态流动换热研究的调研发现,微尺度流动传热机理仍存在诸多分歧,理论发展不完善,需要深入开展微小通道强化传热研究,尤其对于高速高内外温差条件下微小尺度复杂结构空间内流动传热机理需要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循环发动机 空气预冷 微小通道 流动传热
下载PDF
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流动与传热问题数值模拟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于秀敏 陈海波 +2 位作者 黄海珍 陈群 高莹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2-167,共6页
着重论述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发展现状,包括水套单相流及气液两相流流动、流-固耦合传热、一维与三维联合模拟等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耦合系统之间联合分析的方法准确反映了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影响... 着重论述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发展现状,包括水套单相流及气液两相流流动、流-固耦合传热、一维与三维联合模拟等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耦合系统之间联合分析的方法准确反映了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影响关系,这种分析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状况提出改进办法:针对不同工况选用循环平均参数作为燃气侧传热边界条件:水套进出口的流动边界条件,在稳态工况下设为定值,在过渡工况下通过循环一维仿真计算确定;应采用整体耦合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应尽量完整,但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并总结出模型简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冷却系统 流动 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冰浆流体流动与换热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9
作者 何国庚 王忠衡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介绍了冰浆流体的特点、应用以及固液两相流体等效比热的概念及其在冰浆流体中应用的困难;概述目前国内外冰浆流体的传热性能、流变模型和流态以及粘性和流动阻力的研究成果,指出由于固液两相密度的不同导致了在不同流速下冰水分层的现... 介绍了冰浆流体的特点、应用以及固液两相流体等效比热的概念及其在冰浆流体中应用的困难;概述目前国内外冰浆流体的传热性能、流变模型和流态以及粘性和流动阻力的研究成果,指出由于固液两相密度的不同导致了在不同流速下冰水分层的现象;同时对冰浆流体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关于冰浆流体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冰浆 固液两相流 流动换热 压降
下载PDF
内置旋转扭带换热管的传热强化机理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琳 钱红卫 +1 位作者 俞秀民 宣益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3,共5页
针对换热设备的低效率和污垢沉积问题,研究开发具有强化传热和污垢在线清洗双重功效的旋转清洗扭带技术。提出旋转扭带强化传热的机理包括:①换热管当量直径减少效应强化。②近管壁区域流速加大效应强化。③螺旋线流动流速加大效应强化... 针对换热设备的低效率和污垢沉积问题,研究开发具有强化传热和污垢在线清洗双重功效的旋转清洗扭带技术。提出旋转扭带强化传热的机理包括:①换热管当量直径减少效应强化。②近管壁区域流速加大效应强化。③螺旋线流动流速加大效应强化。④二次流流速增大效应强化。对旋转扭带的这些强化传热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湍流工况下强化传热的努塞尔数预测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当扭率大于等于10时,当量直径减小效应和近管壁区域流速加大效应是传热强化的主要控制机理;当扭率小于10时,螺旋线流动流速加大效应是强化传热主要控制机理。二次流流速加大效应对强化传热的贡献与其他三种机理相比相对较弱,只有在扭率小于等于1时,对强化传热的贡献份额才比较大。对内置旋转扭带换热管的努塞尔数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扭带 旋流 强化传热 防垢
下载PDF
纵流式换热器壳程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金星 王定标 +2 位作者 董其伍 刘敏珊 魏新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5-18,76,共4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方法 ,对纵流式换热器的运行工况进行简化和假设 ,建立了壳程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为改进收敛性和提高计算精度 ,用算子分裂法和二阶时间精度离散格式等改进算法 ,用三维等参单元导出了离散化非线性...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方法 ,对纵流式换热器的运行工况进行简化和假设 ,建立了壳程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为改进收敛性和提高计算精度 ,用算子分裂法和二阶时间精度离散格式等改进算法 ,用三维等参单元导出了离散化非线性控制方程组 ,编制了数值模拟程序。对纵流式换热器壳程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得到换热器内流体流动状态和热流分布 ,并分析了支撑结构的参数变化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程 传热 数值模拟 纵流式换热器 层流流动传热导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液氮在狭缝中热虹吸两相流传热的强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裕远 陈流芳 +2 位作者 杜建通 潘春晖 杨东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104-110,共7页
狭缝中液体的沸腾换热是以变形的扁平汽泡为特点的,以微液膜蒸发为主导机理,热量通过扁平汽泡底部的液膜传给主流流体,试验结果表明:狭缝间隙尺寸对传热有直接影响,当间隙尺寸为0.5~1.0mm时,狭缝沸腾换热系数比光管增加... 狭缝中液体的沸腾换热是以变形的扁平汽泡为特点的,以微液膜蒸发为主导机理,热量通过扁平汽泡底部的液膜传给主流流体,试验结果表明:狭缝间隙尺寸对传热有直接影响,当间隙尺寸为0.5~1.0mm时,狭缝沸腾换热系数比光管增加3~5倍,达到人工烧结多孔表面管相当的水平;当狭缝通道中流型大部分转变为环状流时,传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对1/10长度的狭缝通道起始段采用人工凹孔表面处理,使这种流型转变在较小热流密度下提前发生,换热系数进一步提高,传热温差进一步下降,随间隙减小,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传热实验 热虹吸 液体
下载PDF
扇形和圆形气膜冷却孔的流动和传热实验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红洲 刘松龄 许都纯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5,共5页
首次对流向倾角α为60°、锥顶角γ分别为15°和30°的扇形气膜冷却喷孔射流下游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与相同实验条件下圆孔射流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了扇形孔优越的气膜冷却性能和其下游速度... 首次对流向倾角α为60°、锥顶角γ分别为15°和30°的扇形气膜冷却喷孔射流下游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与相同实验条件下圆孔射流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了扇形孔优越的气膜冷却性能和其下游速度边界层等值线的3种基本形态。扇形孔出口面积的增大能够有效地降低纵向耦合涡的强度,明显地增加射流的侧向覆盖区域,显著地提高气膜冷却效率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 流动 传热 气膜冷却
下载PDF
双辊薄带钢铸轧过程的流场温度场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苗雨川 邸洪双 +3 位作者 张晓明 鲍培玮 王国栋 刘相华 《钢铁研究》 CAS 2000年第2期32-35,共4页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双辊铸轧不锈钢过程的流热耦合问题 ;分析了铸轧速度对熔池内流场、温度场的影响以及流场与温度场之间的相互影响 ;给出了凝固过程中熔池与铸轧辊之间的热流密度变化趋势及随铸轧速度的变化规律 ,并把此模拟的结果与...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双辊铸轧不锈钢过程的流热耦合问题 ;分析了铸轧速度对熔池内流场、温度场的影响以及流场与温度场之间的相互影响 ;给出了凝固过程中熔池与铸轧辊之间的热流密度变化趋势及随铸轧速度的变化规律 ,并把此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的结果相比较 ,吻合较好 ;通过熔池内温度场及温度梯度分析了熔池内凝固的发展及其对热流密度变化的影响。此模拟结果可以为控制铸轧过程的稳定提供有效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铸轧 凝固 流热耦合 有限元 温度场 流场
下载PDF
波纹板式空气预热器内流动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5
作者 秦赟 关欣 +1 位作者 顿喆 刘昊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对波纹板式空气预热器内换热与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波纹板片的结构特征、波纹倾角β、波纹高度H、波纹节距以及板间距对空气预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波纹倾角和波纹高度增大时,换热性能提高但是压降增大,在β=45°、H=... 对波纹板式空气预热器内换热与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波纹板片的结构特征、波纹倾角β、波纹高度H、波纹节距以及板间距对空气预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波纹倾角和波纹高度增大时,换热性能提高但是压降增大,在β=45°、H=10mm时换热性能最优;波纹间距的改变对换热性能影响较小,但板间距的影响较为明显,综合考虑换热器的紧凑性,选用较小板间距能达到较好的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空气预热器 波纹板 流动 换热
下载PDF
不同宽度扭带传热与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泽宁 周强泰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4-138,共5页
本文对管内扭带旋流装置在不同扭带宽度下的传热与阻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到了传热与阻力拟合式。
关键词 扭带宽度 强化传热 湍流换热 传热 阻力
下载PDF
电站凝汽器汽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准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秀平 李红梅 +1 位作者 朱光宇 俞茂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9-33,共5页
为了研究凝汽器流动与传热特性沿轴向的变化,文中发展出一个凝汽器汽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准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一大型凝汽器汽相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单流程凝汽器冷却水温度沿流向的变化对蒸汽流... 为了研究凝汽器流动与传热特性沿轴向的变化,文中发展出一个凝汽器汽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准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一大型凝汽器汽相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单流程凝汽器冷却水温度沿流向的变化对蒸汽流动与传热的三维特性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数值分析 汽相流动 传热 电站 汽轮机
下载PDF
液态铅铋合金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琛 王成龙 +4 位作者 张衍 张大林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2-828,共7页
为研究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传热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台架,并开展了传热特性试验,获得了1组针对液态铅铋合金的传热关系式。同时使用Fluent程序对圆管内铅铋合金的流动换热进行了模拟计算,以研究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和不同湍流模型的... 为研究液态铅铋合金的流动传热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台架,并开展了传热特性试验,获得了1组针对液态铅铋合金的传热关系式。同时使用Fluent程序对圆管内铅铋合金的流动换热进行了模拟计算,以研究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和不同湍流模型的选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得到了不同Peclet数下推荐使用的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铅铋合金 流动传热特性 湍流传热
下载PDF
波壁管内的脉动流动及传质强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贾宝菊 孙发明 +1 位作者 卞永宁 徐新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4,共9页
应用Fluent软件对波壁管内脉动流场下的层流流动、质量传递强化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考虑了3个参数:净流动Reynolds数Re,脉动流的振动分率P和代表脉动频率的Strouhal数St,其中重点考察了St对质量... 应用Fluent软件对波壁管内脉动流场下的层流流动、质量传递强化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考虑了3个参数:净流动Reynolds数Re,脉动流的振动分率P和代表脉动频率的Strouhal数St,其中重点考察了St对质量传递强化的影响。对中等Reynolds数以下的脉动流动结构和质量传递强化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St使得强化效果最好,并且数值结论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流场 质量传递强化 波壁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车用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流动与传热仿真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翔 毕小平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共4页
提出了车用传动装置润滑系统流动与传热的稳态仿真模型。基于一维不可压缩流动方程,建立了润滑油流动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传动润滑系统的传热机理,采用热网络法建立了润滑系统的传热模型;对某型坦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流动与传热... 提出了车用传动装置润滑系统流动与传热的稳态仿真模型。基于一维不可压缩流动方程,建立了润滑油流动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传动润滑系统的传热机理,采用热网络法建立了润滑系统的传热模型;对某型坦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仿真,预测了润滑系统的流量、压力和温度分布,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本研究为车用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的流动与传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分析手段和仿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系统 流动 传热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