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R600堆芯热工水力设计程序初步研发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志伟 杨红义 +1 位作者 李淞 林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针对快堆结构,自主开发了适用于CFR600快堆热工水力设计及优化的程序,并进行了相关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程序具备快堆全堆图形建模、精细化子通道自动划分、考虑组件间换热的热工水力分析以及流量自动分区优化等功能,可为后续自主知识... 针对快堆结构,自主开发了适用于CFR600快堆热工水力设计及优化的程序,并进行了相关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程序具备快堆全堆图形建模、精细化子通道自动划分、考虑组件间换热的热工水力分析以及流量自动分区优化等功能,可为后续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快堆技术研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600 快堆 堆芯设计 子通道分析 流量分区
下载PDF
铅铋反应堆堆芯流量分区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凌煜凡 代圣齐 +3 位作者 赵鹏程 朱恩平 王继锋 唐欢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57,共5页
堆芯流量分区是实现堆芯出口温度展平的重要手段,合理地分区可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将人工智能优化算法与单通道模型进行耦合,构建了反应堆堆芯流量分区计算模型,分别开展遗传算法、差分进化算法、量子遗传算法在反应堆... 堆芯流量分区是实现堆芯出口温度展平的重要手段,合理地分区可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将人工智能优化算法与单通道模型进行耦合,构建了反应堆堆芯流量分区计算模型,分别开展遗传算法、差分进化算法、量子遗传算法在反应堆流量分区问题上的收敛性分析。根据所得最优算法,分别以寿期初功率分布、各燃料组件在整个寿期内最大功率为样本数据,基于小型长寿命自然循环铅铋快堆SPALLER-100开展两种不同流量分区方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智能优化算法中,量子遗传算法在反应堆流量分区问题上收敛性最佳,能较快地搜索到最优分区结果;基于寿期初功率分布样本数据所得燃料组件最大出口温度超出反应堆热工安全限值,而基于各燃料组件在整个寿期内最大功率所得燃料组件最大出口温度降低了140 K,且始终保持在热工安全限值之下;SPALLER-100反应堆最佳分区数为5,再增加分区数对提高反应堆热工安全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反应堆 流量分区 智能优化算法 量子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遗传算法的钠冷快堆堆芯流量分区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坤 王端 +2 位作者 齐少璞 胡赟 张东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60-1665,共6页
钠冷快堆采用封闭组件,流量分区是实现堆芯出口温度展平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流量分区优化设计方法的计算量随组件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不适用于解决大型问题。本文建立了流量分区设计的最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最优个体保存策略的遗传算法... 钠冷快堆采用封闭组件,流量分区是实现堆芯出口温度展平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流量分区优化设计方法的计算量随组件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不适用于解决大型问题。本文建立了流量分区设计的最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最优个体保存策略的遗传算法,以燃料最高温度限值和包壳温度限值为边界条件,搜索出使活性区平均出口温度最高以及活性区总流量最小的最优流量分区方案,为解决大型钠冷快堆堆芯流量分区优化设计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流量分区 遗传算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壳水平差异运动的GPS观测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甘卫军 沈正康 +3 位作者 张培震 任金卫 万永革 周德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 5 80多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消除青藏高原的整体刚性运动 ,将GPS水平速度场归化到“青藏高原整体固定”的参考框架下 ,使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得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突出。所得速度场图像显... 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 5 80多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消除青藏高原的整体刚性运动 ,将GPS水平速度场归化到“青藏高原整体固定”的参考框架下 ,使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得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突出。所得速度场图像显示 :①以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为界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 ,最突出的内部水平形变表现为一条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挤出式顺时针“流滑带”。而这一流滑带前缘速度场在青藏高原东南角呈现扇形发散特征 ,表明整个流滑带起因于高塑性上地壳物质在挤压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侧向逃逸 ;②介于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和海原断裂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 ,总体上表现出比较均匀的左旋剪切带特性 ,但这种左旋剪切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一带已不再明显 ,且四川盆地及其以北区域 ,并未承受强烈挤压。因此 ,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 ,相对于高原整体 ,并无明显的东向逃逸。③在整个青藏高原区域内 ,阿尔金断裂、海原断裂及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两侧的速度场显示了明显的差异 ,反映出这三条断裂带现今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位于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和喀喇昆仑 嘉黎断裂之间的塑性流滑带的独立东向“逃逸”所产生的“拖拽”使流滑带以北区域表现为整体均匀的左旋剪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地壳形变 流滑带 逃逸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泄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牛争鸣 孙静 章晋雄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从分析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流态及影响因素出发 ,根据试验资料对其泄量特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泄水道的流态、泄流量变化规律有非常明确的分区特性 ,不同的分区对流态与泄量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本文从分析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流态及影响因素出发 ,根据试验资料对其泄量特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泄水道的流态、泄流量变化规律有非常明确的分区特性 ,不同的分区对流态与泄量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本文在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泄量的基本计算公式、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和泄量计算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进流 水平旋转 内消能泄水道 流态分区 泄量规律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划分的储层测井二次解释 被引量:6
6
作者 钟金银 颜其彬 +2 位作者 杨辉廷 高贵冬 王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6,9,共4页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储层是在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沉积的河道砂体,非均质性严重,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为解释单元,忽视砂层内部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差异,测井解释精度低.通过对砂层细分流动单元,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Ⅱ油组储层划分为5类独立的...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储层是在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沉积的河道砂体,非均质性严重,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为解释单元,忽视砂层内部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差异,测井解释精度低.通过对砂层细分流动单元,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Ⅱ油组储层划分为5类独立的流动单元,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建立不同的测井解释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出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精度更高,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较好地反映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特征,为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测井解释 非均质性 解释模型
下载PDF
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综合分类方法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猛 刘志杰 +3 位作者 杨玉卿 张志强 刘海波 董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4-1220,共7页
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主力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大量薄片、粒度、压汞和气水相渗等实验数据为基础,对花港组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花港组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较差,为低渗到超低渗储层... 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主力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大量薄片、粒度、压汞和气水相渗等实验数据为基础,对花港组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花港组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较差,为低渗到超低渗储层。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重点探索利用储层动态渗透率与流动单元指数来表征储层的产能类别,共优选7大类储层参数,把储层划分为4大类,其中Ⅰ类、Ⅱ类储层具有自然产能,Ⅲ类储层则需进行压裂改造,Ⅳ类储层即使改造也效果较差,基本为无效储层。实际应用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花港组储层综合分类方案与实际测试结果基本吻合,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动态渗透率 流动单元 储层分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机理及合理井距分析 被引量:111
8
作者 王端平 时佃海 +1 位作者 李相远 陈光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比初期预测效果变差的原因 ,一是由于地层压力下降 ,上覆净压力相对增加而引起渗透率降低 ;二是储集层流态由拟达西渗流变为低速高阻非达西流。根据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实际 ,定义了技术极限井距概念 ;根据渗流流量方... 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比初期预测效果变差的原因 ,一是由于地层压力下降 ,上覆净压力相对增加而引起渗透率降低 ;二是储集层流态由拟达西渗流变为低速高阻非达西流。根据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实际 ,定义了技术极限井距概念 ;根据渗流流量方程和流速方程 ,结合室内实验确定的实验模型 (临界驱替压力梯度 )和现场资料 ,提出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 ,以胜坨油田坨 76块进行试算 ,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图 2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 机理 压力梯度 易流动带 技术极限井距
下载PDF
南海热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6
9
作者 施小斌 丘学林 +1 位作者 夏戡原 周蒂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73,共11页
根据南海 592个热流数据 ,为克服热流站位分布不均及局部异常热流的影响 ,结合各单元的地质史及其地壳厚度等资料对研究区热流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具拉张背景的区域如北部陆缘、湄公盆地以及北巴拉望盆地具有中等偏高热流 ;... 根据南海 592个热流数据 ,为克服热流站位分布不均及局部异常热流的影响 ,结合各单元的地质史及其地壳厚度等资料对研究区热流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具拉张背景的区域如北部陆缘、湄公盆地以及北巴拉望盆地具有中等偏高热流 ;海沟区热流相对较低 ,东部海沟区除台西南盆地外均为低热流区 ,而南部边缘东段古海沟区处于热恢复中 ;南部边缘西区因边界断裂的扭张及深部热源的异常补给而具高热流 ;属于剪切断裂带的西部陆缘也具高热流特征 ;中沙—西沙地区热流中等偏高 ,并由NW往SE方向增加 ,而南沙地区热流较低 ,约为 60mW·m- 2 ;海盆的热流基本满足随洋壳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东部次海盆实测热流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 ,而西南次海盆实测热流普遍低于预测值 ;在南海北部下陆坡区识别出一条高热流带 ,该带与前人给出的海盆北缘断裂带位置基本一致。研究区不同区域地热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其所处的构造环境。据此 ,给出了研究区的热流趋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地壳厚度 剪切断裂带 热流特征 构造环境 地质史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极限条件下狗牙根适生性试验 被引量:41
10
作者 刘云峰 刘正学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1-663,共3页
通过狗牙根在三峡水库长江实地水域消落区极限条件下的适生性试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具有较强适生性,这于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重建、修复和优化具有一定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区 适生性 狗牙根 极限条件
下载PDF
大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永范 陈德杰 李权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5-28,45,共5页
文中通过大板坯连铸结晶器的水模实验,研究了结晶器宽度、拉速、浸入式水口出口角、水口浸入深度及水口吹气量等工艺参数分别变化时结晶器内流场的特性。认为,以水口吹气的影响最大;得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临界吹气量值。
关键词 大板坯 结晶器 流场 水口吹气 连铸机
原文传递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高博禹 彭仕宓 陈烨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87,194,共7页
从应用Kozeny-Carman公式推导 FZI的过程出发,根据对大量岩心样品的统计分析,研究了FZI的基础定义和物理意义。结果表明:具有相近 FZI值的岩心样品具有较大的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范围,不一定属于同一类流动单元。FZI值不能准确地表征影... 从应用Kozeny-Carman公式推导 FZI的过程出发,根据对大量岩心样品的统计分析,研究了FZI的基础定义和物理意义。结果表明:具有相近 FZI值的岩心样品具有较大的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范围,不一定属于同一类流动单元。FZI值不能准确地表征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单纯采用FZI值作为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的标准是值得商榷的。分析流动单元的定义及研究目的,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提出动态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定量划分方法。以胜坨油田沙二段 3 砂组为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与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关系密切,通过建立不同含水期的流动单元动态模型,应用动态流动单元方法研究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流动单元 流动层指教 Kozeny—Carman公式 渗透率纵向非均质性 剩余油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指数的渗透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30
13
作者 焦翠华 徐朝晖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综合分析了复杂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从流动单元的基本内涵和地质意义入手,借助流动单元指数对储层进行分类,并结合传统的渗透率模型,建立了基于流动单元指数分类的渗透率模型,研究区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非均质... 综合分析了复杂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从流动单元的基本内涵和地质意义入手,借助流动单元指数对储层进行分类,并结合传统的渗透率模型,建立了基于流动单元指数分类的渗透率模型,研究区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非均质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满足了精细油藏描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流动单元指数 渗透率模型 储层分类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评价及优选 被引量:32
14
作者 吕明针 林承焰 +1 位作者 张宪国 张江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0,88,共8页
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对于定量刻画储层非均质性、提高测井解释精度及认识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识别方法较多,且适用性存在差异。以珠江口盆地W油田为例,对比了4种不同的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并探索了其适用性。研究认为:修改... 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对于定量刻画储层非均质性、提高测井解释精度及认识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识别方法较多,且适用性存在差异。以珠江口盆地W油田为例,对比了4种不同的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并探索了其适用性。研究认为:修改的地层Lorenz图法和流动分层指标法均基于孔渗比值关系,难以识别致密层;孔喉几何形状法虽能识别致密层,但对质量较好的储层区分作用不明显,而对质量较差的储层划分又过细;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同时考虑了控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定性参数和表征流体渗流特征的定量参数,将致密层单独划分为一类流动单元,有效区别于其他油水层,划分结果避免了异常点或过渡类型的影响,能够全面、合理地反映储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修改的地层Lorenz图 流动分层指标 非均质综合指数 孔喉几何形状
下载PDF
储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32
15
作者 马旭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3期216-219,共4页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指的是储集岩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准确掌握储层的孔隙结构信息,对于正确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开采价值,搞清楚孔隙结构的差异对储层宏观地球物理特性的影响作用,进而更有效地从各...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指的是储集岩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准确掌握储层的孔隙结构信息,对于正确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开采价值,搞清楚孔隙结构的差异对储层宏观地球物理特性的影响作用,进而更有效地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提取含油饱和度等地球物理参数以提高油气解释精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Kozeny-Carmon方程入手,通过进一步理论推导并借助函数单调性的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储层宏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大量岩石物理数据的归一化相关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即储层品质指数是定量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最佳宏观物性参数。该结论为探索利用宏观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渗透率方程 孔隙结构 归一化相关对比分析 储层品质指数 流动层带指数 渗孔比
下载PDF
低孔低渗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龙海 刘忠华 +1 位作者 周灿灿 李长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3-767,768,共6页
为了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建立测井解释岩电参数模型,需要按岩石物理特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对比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品质指数两种宏观物性参数的差异,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的... 为了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建立测井解释岩电参数模型,需要按岩石物理特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对比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品质指数两种宏观物性参数的差异,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的有效方法和反映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特征参数。利用两种指数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60块岩心的压汞实验资料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按照储集层品质指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理论分析亦证明,储集层品质指数与孔隙结构之间呈单调函数关系,而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孔隙结构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调函数关系,储集层品质指数比地层流动带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储集层 岩石物理分类 地层流动带指数 储集层品质指数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谭成仟 段爱英 宋革生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7-290,共4页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不同层位的物性变化规律不同 ,如果在一个区块采用同一渗透率解释模型 ,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为此 ,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不同层位的物性变化规律不同 ,如果在一个区块采用同一渗透率解释模型 ,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为此 ,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 ,同一岩性相可对应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 ,而同一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 ,将辽河油田沈 84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 4类岩石物理相 ,每一类岩石物理相代表着不同的岩性和物性 ,在表征各类岩石物理相的基础上 ,建立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 ,且反映了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 ,为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岩石物理相 流动层带指标 渗透率 解释模型 辽河油田
下载PDF
提高薄互层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技术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文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0-667,674,共9页
以胜利油田纯41块沙河街组沙四段薄互层低渗透油藏为例,从低渗透油田渗流机理出发,分析了低渗透油田由于存在井距偏大、井网与裂缝匹配不佳、没能适时转注、油藏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应用渗流机理、地应力场研究成果,... 以胜利油田纯41块沙河街组沙四段薄互层低渗透油藏为例,从低渗透油田渗流机理出发,分析了低渗透油田由于存在井距偏大、井网与裂缝匹配不佳、没能适时转注、油藏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应用渗流机理、地应力场研究成果,提出了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距确定、井网形式优化、适时增压注水、加强油藏保护等配套开发技术。实施后日产油量、采油速度、日注水量明显提高,含水率、注入压力下降,预测采收率可提高5.23%。因此,该项配套技术对改善该类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具有广泛的使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启动压力梯度 非线性流动区 技术极限井距 经济合理井距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下载PDF
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及认识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建锋 彭军 +3 位作者 贾松 汪彦 游李伟 孟中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2,共4页
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属于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术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近20年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了简要述评,概述了不同角度提出的流动单元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对流动单元概念的理解及其基本研究思... 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属于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术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近20年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了简要述评,概述了不同角度提出的流动单元概念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对流动单元概念的理解及其基本研究思路;并在流动单元与岩石物理相的关系、关于流动单元的动态性、定量描述流动单元参数选择、应用FZI划分流动单元的探讨等方面也提出了认识和意见,以期能更深入有效的开展流动单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储集层 非均质性 流动层段指标
下载PDF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6
20
作者 高博禹 彭仕宓 +1 位作者 龚宏杰 岳湘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6,共5页
根据对大量岩心样品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流动层指数(flowzoneidex,Ifz)的基础定义和物理意义.结果认为:Ifz值相近的岩心样品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大的渗透率变化范围,但不一定属于同一类流动单元.Ifz值并不能准确的表征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 根据对大量岩心样品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流动层指数(flowzoneidex,Ifz)的基础定义和物理意义.结果认为:Ifz值相近的岩心样品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大的渗透率变化范围,但不一定属于同一类流动单元.Ifz值并不能准确的表征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单纯采用Ifz值作为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的标准是值得商榷的.采用渗透率、层内渗透率纵向非均质参数(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极差)、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作为标准划分流动单元并应用该方法研究了蒙古林砾岩油藏储层,结果表明:这些参数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储层内部油水运动规律相似的储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渗透率 砾岩油藏 岩心 油气储层 非均质 孔隙度 储集 岩石物理性质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