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计算与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舜和 郭淑琴 魏新庆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1-85,共5页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是A/O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近年来逐步受到关注,该工艺具有脱氮效率高、所需池容小、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省等特点。由于该工艺在国内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其设计计算没有统一的方法。介绍了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计...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是A/O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近年来逐步受到关注,该工艺具有脱氮效率高、所需池容小、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省等特点。由于该工艺在国内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其设计计算没有统一的方法。介绍了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计算方法,并对多级A/O工艺的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分段进水多级A O 流量分配比例
原文传递
复吹转炉顶吹枪位与非均衡底吹搅拌的水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蔡俊 曾加庆 梁强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5,共10页
为优化120t复吹转炉冶炼效果,通过水模型试验,模拟研究了复吹转炉底吹强度、顶枪枪位、底吹排布方式和流量分配比对渣-钢间传质效果和熔池混匀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底吹条件下,顶枪低枪位操作时渣-钢间传质系数比高枪位操作时渣... 为优化120t复吹转炉冶炼效果,通过水模型试验,模拟研究了复吹转炉底吹强度、顶枪枪位、底吹排布方式和流量分配比对渣-钢间传质效果和熔池混匀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底吹条件下,顶枪低枪位操作时渣-钢间传质系数比高枪位操作时渣-钢间传质系数大,且随着底吹流量分配比增大,渣-钢间传质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顶枪枪位操作条件下,底吹元件间隔排布时,渣-钢界面传质效果总体优于连续排布。随着底吹流量分配比增大,高枪位和低枪位混匀效果变化趋势近似相反。在高枪位下,底吹元件连续排布混匀时间总体少于底吹元件间隔排布时对应的混匀时间;在顶枪低枪位操作条件下,底吹元件连续排布混匀时间总体大于间隔排布混匀时间。通过顶枪枪位、底吹排布和流量分配比的合理匹配,较传统均衡流量底吹模式,传质系数可提高30%~125%,混匀时间可减少8.6%~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模拟 顶枪枪位 流量分配比 传质系数 混匀时间
原文传递
滇中3种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体渊 吴家勇 +2 位作者 段昌群 达良俊 段宗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108,共7页
与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比较,对滇中区域桉树林的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降雨再分配比率受到自身特性与环境影响较大.场降雨与连续降雨的降雨再分配比率不同;场降雨事件中,云南松林的林冠截留率较大;... 与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比较,对滇中区域桉树林的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降雨再分配比率受到自身特性与环境影响较大.场降雨与连续降雨的降雨再分配比率不同;场降雨事件中,云南松林的林冠截留率较大;除云南松林在降雨量和雨强较小时,树干茎流比率较小,达到2.40%以外,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的分配比率接近;连续降雨事件发生时,3种群落林冠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分配比率一致,穿透降雨量、茎流产生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林冠截留趋于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 降雨再分配 林冠截留 穿透降雨 茎流产生量 分配比率
原文传递
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舜和 李朦 郭淑琴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56,共4页
天津市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建成于2012年,污水处理规模为20×10~4m^3/d,出水标准为一级A排放标准。设计采用了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该工艺具有脱氮效率高、所需池容小、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省等特点。本工程设计为四级AO工艺,采用流量计... 天津市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建成于2012年,污水处理规模为20×10~4m^3/d,出水标准为一级A排放标准。设计采用了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该工艺具有脱氮效率高、所需池容小、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省等特点。本工程设计为四级AO工艺,采用流量计和远控电动阀门实现对各级进水量的精确控制,池型设计采用综合管廊的布置方式。近三年的运行数据表明,在已基本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污水厂运行效果稳定,可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分段进水多级A/O 流量分配比例
原文传递
初沉池优化运行对改良型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航 董立春 +2 位作者 方建飞 丁力 吕利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9-1195,共7页
采用改良型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设置6种工况,即原水进入初沉池与超越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池流量分配比分别为10∶0、8∶2、6∶4、4∶6、2∶8、0∶10,在具体工程实例中考察初沉池优化运行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沉池的优... 采用改良型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设置6种工况,即原水进入初沉池与超越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池流量分配比分别为10∶0、8∶2、6∶4、4∶6、2∶8、0∶10,在具体工程实例中考察初沉池优化运行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沉池的优化运行对出水总氮浓度和生物除磷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出水氨氮浓度影响较小。工艺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且反硝化除磷率与原水超越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池流量分配比呈正相关。基于6种工况,较为优化的原水进入初沉池与超越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池流量分配比为6∶4。该工况后期出水总氮平均浓度为8.79 mg/L,较原工况降低了33.9%,氨氮浓度低于0.5 mg/L,好氧区总磷平均浓度为0.34 mg/L,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电耗为0.337 kW·h/m^(3),仅比原工况上涨了5.31%,涨幅较小。相比于原工况,虽然电耗出现了轻微上涨,但出水水质可控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且显著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沉池 流量分配比 改良型A^(2)/O工艺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电耗
下载PDF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肖才林 沈建华 +3 位作者 李甫昌 李二东 张永威 李睿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共5页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水C O D/T N等对工艺的影响。增大C SF B N R的分段数量、污泥回流比和容积比可以提高脱氮率,适宜的分段数、容积比和污泥回流比分别是2~4、1:4~1:1和75%~1 00%。优化后的C SF B N R处理C/N低至5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证实了C SF B N R的脱氮率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物脱氮 配水比 容积比 C/N
下载PDF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型多级A/O工艺去除污染物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国珍 高小波 +2 位作者 武福平 杨光 马可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5-1170,共6页
改良型多级A/O工艺处理低碳源(C/N<4.0)生活污水。在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60%、SRT为10 d的条件下,考察了流量分配比对系统去除有机物、TN、TP及硝化/反硝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分配比(5∶3∶1∶1、1∶0∶0∶0、1∶1∶1... 改良型多级A/O工艺处理低碳源(C/N<4.0)生活污水。在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60%、SRT为10 d的条件下,考察了流量分配比对系统去除有机物、TN、TP及硝化/反硝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分配比(5∶3∶1∶1、1∶0∶0∶0、1∶1∶1∶1)对系统去除有机物及硝化能力的影响不大,出水COD、NH+4-N分别低于23.7、2.23 mg/L,但对系统脱氮除磷及反硝化能力的影响较大。流量分配比为5∶3∶1∶1时,系统能够有效利用进水碳源进行反硝化,且反硝化效果最好,出水TN、TP浓度分别为14.15和0.99 mg/L,去除率分别为79.6%和79.5%。总体而言,改良型多级A/O工艺对低碳源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这可为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多级A/O 脱氮除磷 流量分配比 硝化/反硝化
原文传递
供水管网水力建模节点流量分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烨 蒋白懿 +1 位作者 张志磊 张蕊 《供水技术》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节点流量分配的准确直接关系到管网水力模型的精度和模型应用的效果,主要分析阐述了节点流量分配的基本方法。结合T市供水管网水力建模项目,以及针对GIS系统不够完善的情况,采用先按照营业抄表四至范围和厂站供水范围划分区块,再在区块... 节点流量分配的准确直接关系到管网水力模型的精度和模型应用的效果,主要分析阐述了节点流量分配的基本方法。结合T市供水管网水力建模项目,以及针对GIS系统不够完善的情况,采用先按照营业抄表四至范围和厂站供水范围划分区块,再在区块内按比流量的方法进行节点流量分配的方法。水力模拟结果显示,主要干管流量和测压点误差范围均符合水力模型对于精度的要求,节点水量分配准确。该方法可为今后水力建模过程中的节点流量分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水力模型 节点流量分配 比流量
下载PDF
流量分配比对环形燃料芯块传热特性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立强 季松涛 +1 位作者 杨立新 何晓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653,共7页
环形燃料具有两条冷却通道,外通道与内通道的冷却水流量分配比(φ)的变化可能会对芯块传热特性产生影响。本文建立了环形燃料单棒流固耦合CFD计算模型,在4种不同的流量分配比工况下,通过计算3个反映芯块传热特性的评价指标,研究了流量... 环形燃料具有两条冷却通道,外通道与内通道的冷却水流量分配比(φ)的变化可能会对芯块传热特性产生影响。本文建立了环形燃料单棒流固耦合CFD计算模型,在4种不同的流量分配比工况下,通过计算3个反映芯块传热特性的评价指标,研究了流量分配比变化对环形燃料芯块传热特性的影响。由分析计算结果可知,流量分配比变化不会对有间隙结构的环形燃料的芯块传热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料棒 流量分配比 传热特性 CFD
下载PDF
多点进水对前置预缺氧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利平 李航 +1 位作者 张欣 周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8-13,共6页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前置预缺氧A^(2)/O工艺,为了考察多点进水对该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设置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分别为8∶1∶1、7∶1∶2、6∶1∶3、5∶1∶4、6∶2∶2、6∶3∶1。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分配比对处理过程...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前置预缺氧A^(2)/O工艺,为了考察多点进水对该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设置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分别为8∶1∶1、7∶1∶2、6∶1∶3、5∶1∶4、6∶2∶2、6∶3∶1。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分配比对处理过程中的硝态氮浓度以及出水总氮、总磷浓度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出水氨氮浓度影响较小;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能实现预缺氧池与缺氧池两个脱氮单元碳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总氮的高效去除,同时,能减弱高浓度硝态氮对厌氧释磷产生的抑制作用,为后续好氧阶段的过量吸磷提供强大动力。相比之下,较优的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为6∶2∶2,该工况下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0.26 mg/L,总氮浓度为4.88~6.69 mg/L,总磷浓度在0.15 mg/L以下,出水水质显著优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与原工况相比,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后,全年可节省200余万元的碳源投加费用,且出水水质能实现更加稳定的控制,有效促进了水质与成本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前置预缺氧 多点进水 流量分配比 脱氮除磷 碳源
原文传递
透水丁坝孔型对坝体附近水流特性影响研究
11
作者 樊新建 浮文文 +2 位作者 王之君 汪开宏 程扬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4-207,199,共5页
为深入探讨透水丁坝透水孔型对其附近水流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高精度水槽试验,采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矩形、方圆形和椭圆形三种透水孔型下丁坝附近水流流速进行测量,获得不同透水孔型影响下的丁坝附近水流流速和紊动强度分布特征... 为深入探讨透水丁坝透水孔型对其附近水流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高精度水槽试验,采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矩形、方圆形和椭圆形三种透水孔型下丁坝附近水流流速进行测量,获得不同透水孔型影响下的丁坝附近水流流速和紊动强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坝后水流流速波动和紊动强度明显大于坝前,透水丁坝对近坝区水流影响较大,距丁坝越远,流速均匀性越好,紊动强度越小。透水丁坝的缓流效果与透水孔型密切相关,矩形透水孔的坝后缓流率为35.4%,缓流效果较好,方圆形透水孔次之,椭圆形最小,研究结果可为丁坝的透水孔型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丁坝 透水孔型 流速分布 紊动强度 缓流率
下载PDF
多级A/O工艺设计及其在应急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12
作者 熊超 胡练伟 +1 位作者 龙波 王伟 《四川环境》 2024年第1期186-192,共7页
为有效缓解资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能力不足导致的污水溢流问题,改善周边水生态环境,新建了规模为5000 m 3/d的应急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多级A/O+磁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其中的多级A/O工艺段进行了深化设计,并对本项目的... 为有效缓解资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能力不足导致的污水溢流问题,改善周边水生态环境,新建了规模为5000 m 3/d的应急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多级A/O+磁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其中的多级A/O工艺段进行了深化设计,并对本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深化设计结果表明,多级A/O反应器级数宜采用2级,流量分配比宜为7∶3,污泥回流比宜为100%。运行期间的监测数据表明,出水指标均满足《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其中的COD Cr、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6.6%、97.6%和87.2%。通过设置初段硝化液回流,充分发挥初级缺氧池的脱氮能力,使多级A/O工艺的脱氮效率得到了强化。该项目采用的组合工艺简单有效,出水效果好,为城市溢流污水的高标准排放提供了一种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A/O工艺 溢流污水 流量分配比
下载PDF
基于水沙数值模拟的某水库典型洪水过程冲淤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富强 张晓雷 +2 位作者 毛羽 陈浩 韩力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6-50,共5页
汛期洪水过程中的水沙运动规律及河床变形调整特点,对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库区防淤及电站安全运行十分重要。利用一维水沙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典型洪水过程的河床变形研究。介绍了MIKE11水动力模块的计算原理与泥沙输移... 汛期洪水过程中的水沙运动规律及河床变形调整特点,对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库区防淤及电站安全运行十分重要。利用一维水沙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典型洪水过程的河床变形研究。介绍了MIKE11水动力模块的计算原理与泥沙输移模块的处理方法,构建了库区模型。根据电站对库水位周期性调节的要求,进行了模型参数调试与验证。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20年一遇洪水过程的水沙数值模拟,给出了洪水中水力要素的变化、河床的冲淤发展及淤积的沿程分布。结果表明:库区上游有冲有淤,泥沙淤积重心在拦河坝上游600-1 500 m的范围内;库区泥沙淤积总量约为18.6万t,排沙比约为11%。同时,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优化电站运行方式提高水库的排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水库 水沙模拟 淤积分布 洪水过程 排沙比
下载PDF
数据中心用并联水冷散热器流量分配研究
14
作者 李雪强 江涛 +4 位作者 张鑫宇 张柱 刘圣春 王雅博 诸凯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并联水冷散热器的流量分配问题,建立了并联U型槽道水冷散热器的物理模型,研究了流量、支管间距、支管数量等因素下使流量达到均匀分配的最佳(小)孔径比。结果表明:增大孔径比有助于各支路流量达到均匀;当孔径比为3.2时...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并联水冷散热器的流量分配问题,建立了并联U型槽道水冷散热器的物理模型,研究了流量、支管间距、支管数量等因素下使流量达到均匀分配的最佳(小)孔径比。结果表明:增大孔径比有助于各支路流量达到均匀;当孔径比为3.2时,可以使总流量为1.5~7.5 L/min之间的各支路达到流量均匀分配的效果;重力对数据中心用并联水冷散热器的流量分配没有明显的影响;支管的间距也会对流量均匀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孔径比为1.2时,支管间距为150.0 mm左右时流量不均匀系数的极差最小,且随着流量的增大,流量分配越不均匀;随着支管数量的增大,使流量达到均匀分配的最佳(小)孔径比亦随之增大,当支管间距为150.0 mm,支管数量为5、10和15个时分别对应的最佳孔径比为3.2、5.0和6.0;最后将最佳孔径比与支管间距拟合成公式以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水冷散热器 流量分配 孔径比
原文传递
环形燃料流量分配比范围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立强 季松涛 +1 位作者 杨立新 何晓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5-390,共6页
针对环形燃料双冷却通道的特殊结构形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单棒精细化流固热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内外包壳与内外通道冷却水的温度场分布对环形燃料流量分配比(φ)的取值范围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内外包壳温差... 针对环形燃料双冷却通道的特殊结构形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单棒精细化流固热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内外包壳与内外通道冷却水的温度场分布对环形燃料流量分配比(φ)的取值范围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内外包壳温差与内外通道出口温差均随着φ的增大而减小;当φ≤0.72时,外包壳内部径向温度曲线斜率在包壳表面附近出现陡变;0.86≤φ≤1时,包壳内部温度变化均匀,无温度陡变现象,且内外包壳温差小于8℃,内外通道出口冷却水温差小于10℃。综合考虑环形燃料双侧冷却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包壳的机械安全性,确定了φ的取值范围为0.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料 流量分配比 CFD方法
下载PDF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多级A/O污染物的去除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闵芮 张国珍 +3 位作者 武福平 明驹 亢瑜 王万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21-426,共6页
针对传统多级A/O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增设前置厌氧段改良多级A/O工艺,重点研究了流量分配比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影响。系统在温度为(22±4)℃、水力停留时间为8h、污泥龄为14d、活性污泥浓... 针对传统多级A/O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增设前置厌氧段改良多级A/O工艺,重点研究了流量分配比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影响。系统在温度为(22±4)℃、水力停留时间为8h、污泥龄为14d、活性污泥浓度为2~3g/L、污泥回流比为75%时,系统依次在100%∶0∶0、45%∶30%∶25%、60%∶30%∶10%三种流量分配比下连续运行47d。结果表明,在45%∶30%∶25%的进水比下,COD、氨氮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达到90.24%和96.66%,出水浓度分别为30.97mg/L、2.11mg/L,均优于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三种流量分配比下系统对TN、TP总体去除效果一般,平均去除率为47.31%、49.33%,可通过外加碳源增强反硝化作用及化学除磷进一步降低氮磷出水浓度,出水有望达到一级B标准。改良工艺在保证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脱氮除磷,可为实际生活中处理低C/N生活污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多级A/O 低碳氮比 脱氮除磷 流量分配比 环境
下载PDF
突扩管道流动加速腐蚀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彤 周克毅 司晓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7,共7页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突扩管下游的流场分布情况,通过改变入口流速和管道突扩比,得到不同条件下管道下游传质系数的分布规律;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突扩管下游的传质系数、腐蚀速率与入口流速、管道突扩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突扩管下游的流场分布情况,通过改变入口流速和管道突扩比,得到不同条件下管道下游传质系数的分布规律;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突扩管下游的传质系数、腐蚀速率与入口流速、管道突扩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口流速一定时,突扩管下游的传质系数和腐蚀速率随着突扩比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并且峰值位置均向流动方向偏移;突扩比一定时,突扩管下游的传质系数和腐蚀速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峰值位置向流动方向移动;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加速腐蚀 突扩管 流场分布 入口流速 腐蚀速率 突扩比 传质系数
下载PDF
运行方式对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翼军 吴瑒 +2 位作者 杨殿海 张浩 张新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0,37,共7页
采用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进行了低碳、高氮磷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运行方式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7个阶段的连续运行比较,得到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比(体积比)为厌氧区分流75%∶25%,最终出水COD、氨氮、TN... 采用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进行了低碳、高氮磷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运行方式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7个阶段的连续运行比较,得到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比(体积比)为厌氧区分流75%∶25%,最终出水COD、氨氮、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8、0.64、14.2、0.89mg/L,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量分配比对去除COD、氨氮基本没有影响,对去除TN、TP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内回流位置研究发现,内回流位置在消氧区更有利于处理效果的提升。通过对进水负荷研究发现,COD和氨氮污泥负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控制TN污泥负荷为0.040kg/(kg·d)时对TN的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区 分流 多级A/O 脱氮除磷 分配比
下载PDF
环形燃料元件几何尺寸对其热工性能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向钊才 曾付林 赵鹏程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9,共10页
针对环形燃料元件,基于欧洲铅冷系统反应堆ELSY选取环形燃料元件参数,建立环形燃料元件导热模型,设定环形燃料元件的初始参数并利用MATLAB编制环形燃料元件导热计算程序,通过制定的三个评估标准研究环形燃料流量分配比、内外包壳厚度、... 针对环形燃料元件,基于欧洲铅冷系统反应堆ELSY选取环形燃料元件参数,建立环形燃料元件导热模型,设定环形燃料元件的初始参数并利用MATLAB编制环形燃料元件导热计算程序,通过制定的三个评估标准研究环形燃料流量分配比、内外包壳厚度、内外气隙厚度和芯块厚度对环形燃料元件热工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几何尺寸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流量分配比、减小内包壳厚度、增大外包壳厚度、减小内外气隙间距和减小芯块厚度可改善元件的热工性能;设定流量分配比为1、内包壳厚度0.06 cm修正为0.04 cm、外包壳厚度0.06 cm修正为0.07 cm、内外气隙间距0.035 cm修正为0.015 cm、芯块厚度修正为0.05 cm,进行这些几何尺寸修正后,芯块的最高温度下降了90 K(8.6%),绝热面位置偏离芯块几何中心不足2μm,内外通道冷却剂出口温差不足2 K,环形燃料元件热工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料元件 热工性能 几何尺寸修正 导热模型 流量分配比
原文传递
西江、东海水道枯水期分流比实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凡棠 林澍 《广西水利水电》 2009年第1期37-39,45,共4页
东海水道作为西江连通北江的重要河道,其与西江的分流比例多少是直接影响西北江下游地区河网径流分布的重要因素。采用水文同步实测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枯水期西江、东海水道分流比为1.92∶1。
关键词 西江 东海水道 枯水期 分流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