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异常变化特征提取模型构建
1
作者 丁蕙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125,共6页
针对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异常变化特征提取精度与时效性的提升问题,构建一种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异常变化特征提取模型。运用模型内数据预处理模块处理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特征数据集内各类型特征数据,获得规范化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 针对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异常变化特征提取精度与时效性的提升问题,构建一种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异常变化特征提取模型。运用模型内数据预处理模块处理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特征数据集内各类型特征数据,获得规范化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特征数据集,以此数据集内的网络流量包长序列与URL长度序列作为输入信号,通过模型内特征提取模块对其实施小波分解,获取各数值序列的低频与高频特征,完成对规范化数据集内正常变化特征与异常变化特征的划分,实现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提取率与精准度,性能稳定优越,用时短可提高异常变化特征提取速度,时效性较高,能够及时有效地提取大容量无源光网络流量异常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无源光网络 流量异常 特征提取 数据预处理 小波分解
下载PDF
流异常自动检测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
2
作者 肖妍 李之棠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FAAD(流异常自动检测)网络监控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讨论了网络流异常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关键词 流异常 自动检测 网络监控系统 设计 计算机网络 知识库 专家系统 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员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信息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机制 被引量:39
3
作者 姜红红 张涛 +3 位作者 赵新建 钱欣 赵天成 高莉莎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41,共8页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强,电力信息网络及其承载的业务系统得到迅猛发展,网络业务流量的检测和预警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针对目前电力信息网络缺乏处理流量异常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信息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机制,...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强,电力信息网络及其承载的业务系统得到迅猛发展,网络业务流量的检测和预警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针对目前电力信息网络缺乏处理流量异常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信息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机制,并通过对改进的局部异常因子(M-LOF)和支持向量域数据描述(SVDD)两种常用异常检测算法的对比分析,总结出适合电力信息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信息网络 流量异常检测 局部异常因子 支持向量域数据描述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温度、流场距平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蔡怡 王彰贵 +1 位作者 余宙文 陈幸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变和渐变两种过程,其中由冷位相变暖位相过程为渐变过程,而暖位相变冷位相过程为突变过程.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西太平洋暖池突变过程的结果.赤道太平洋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主分量代表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的变化,这个模态存在着半年左右的振荡和与厄尔尼诺同位相的年际振荡两种频率.另外,它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减弱是产生厄尔尼诺的必要条件.统计回归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和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太平洋 EOF分析 厄尔尼诺 年代际变化 统计回归分析 拉尼娜 海温距平 纬向流距平
下载PDF
基于层次聚类方法的流量异常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蹇诗婕 卢志刚 +2 位作者 姜波 刘玉岭 刘宝旭 《信息安全研究》 2020年第6期474-481,共8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中攻击总流量大幅上升,通过异常流量检测发现网络中的恶意流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工业中使用的异常流量检测设备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或简单的机器学习方法,存在网络流量数据量巨大、冗余的正常...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中攻击总流量大幅上升,通过异常流量检测发现网络中的恶意流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工业中使用的异常流量检测设备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或简单的机器学习方法,存在网络流量数据量巨大、冗余的正常数据量较多、精准率较低、误报率较高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作用于数据处理阶段的基于层次聚类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先使用层次聚类算法达到数据约减的目的,然后基于7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基于层次聚类的异常流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DARPA数据集上对异常行为的检测精准率可达到99%,召回率可达到99%.同时,经过数据约减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精准率,极大地提升了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异常检测 数据预处理 数据约减 层次聚类 机器学习方法
下载PDF
江西省大地热流与铀矿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学礼 周文斌 +1 位作者 张卫民 孙占学 《铀矿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2-26,共5页
本文根据江西省大地构造、铀矿分布和大地热流实测资料,证明大地热流异常和铀矿均受深大断裂和深部构造变异带的控制,铀矿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热流异常,并据此初步探讨了根据大地热流异常寻找铀矿床的可能性。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大地构造 地热异常 铀矿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工业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胜全 刘博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为了有效识别工业网络环境中由多条异常数据共同组合的新型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融合模型DQN-LSTM.该模型将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相结合,展开异常检测.在公开的工控网络天然气工厂数据集上进行实验,DQN-LSTM模型... 为了有效识别工业网络环境中由多条异常数据共同组合的新型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融合模型DQN-LSTM.该模型将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相结合,展开异常检测.在公开的工控网络天然气工厂数据集上进行实验,DQN-LSTM模型在准确率和F1值上与SVM、CNN、LSTM、DQN等方法相比,本文模型的综合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系统 流量异常检测 深度强化学习 DQN LSTM
下载PDF
宽带网络流量分析和管理 被引量:4
8
作者 郭鑫 罗绵辉 何开胜 《信息通信》 2007年第6期66-68,共3页
近年来,随着宽带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相关应用的快速普及,宽带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承载工具。然而,伴随着用户的正常应用流量,宽带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异常流量也随之而来,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威胁用... 近年来,随着宽带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相关应用的快速普及,宽带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承载工具。然而,伴随着用户的正常应用流量,宽带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异常流量也随之而来,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威胁用户主机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通过日常网络管理的实际应用,对互联网流量分析进行了综合介绍,重点介绍如何借助主流流量分析技术- NETFLOW,解决异常流量分析与处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flow 流量分析 网络异常流量
下载PDF
面向业务过程异常检测的深度学习模型BPAD-LS 被引量:4
9
作者 付建平 赵海燕 +1 位作者 曹健 陈庆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2-912,共11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使用业务过程管理系统管理和控制他们的业务过程.然而,在业务过程的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如控制流异常、数据流异常、时间异常和资源异常等.控制流是业务过程的主干,检测控制流异常对业务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使用业务过程管理系统管理和控制他们的业务过程.然而,在业务过程的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如控制流异常、数据流异常、时间异常和资源异常等.控制流是业务过程的主干,检测控制流异常对业务过程的正常执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检测业务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控制流异常,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业务过程的下一个活动,将预测的活动与实际发生的活动进行比较以检测业务过程是否发生控制流异常,其中自注意力用于建模活动序列中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而LSTM仅用于编码活动的位置信息.此外,为了解决假阳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异常分数并基于阈值的方法确定实际发生的活动是否异常.为了验证方法检测异常的性能,实验中选用了5种典型的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检测控制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过程 异常检测 控制流异常 自注意力机制 神经网络
下载PDF
On Five Independent Phenomena Sharing a Common Cause
10
作者 Roger Ellm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4年第5期39-49,共11页
Over the past century a succession of four different independent unexplained astronomical phenomena have been discovered. They appear to be the result of a common underlying cause that also produces an unaccounted—fo... Over the past century a succession of four different independent unexplained astronomical phenomena have been discovered. They appear to be the result of a common underlying cause that also produces an unaccounted—for acceleration that is quite small, centrally directed in the system exhibiting each phenomenon, non-gravitational, distance independent, and of a common magnitude.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unexplained phenomena and proposes the underlying common cause, a common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at they present. The four in the order of their discovery are as follows. 1) In 1933, the indication by galactic rotation curves that there is such an acceleration in galaxies but with no observable cause [hence the postulating of “Dark Matter”]. Here the acceleration is directed toward the galactic center,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mechanics of galaxy rotation. 2) In 1998, the Pioneer Anomaly in which the acceleration is directed toward the Sun,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mechanics of the Pioneer spacecrafts’ motion. 3) In 2008, the Flybys Anomaly for which the acceleration is directed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mechanics of the flyby motion. 4) Also in 2008, confirmed in 2010, the Dark Flow anomaly for which the acceleration is directed toward the central origin of the overall universe,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mechanics of the overall universe. In addition the common cause also modifies the earliest: 5) In the 1920’s the LeMaitre-Hubble redshifts of the light from various distant astral 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 MATTER PIONEER anomaly Flybys anomaly DARK flow anomaly REDSHIFTS
下载PDF
利用局部特征匹配的运动小目标光流估计
11
作者 陈华杰 许琮擎 +1 位作者 周枭 占俊杰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基于深度光流估计的动态背景运动小目标检测,为了保证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一般采用较少的下采样次数以维持较高的分辨率,但由此带来了较大的计算耗时。特征匹配是深度光流估计的一个核心处理环节,其耗时在光流估计整体耗时中的占比较大,... 基于深度光流估计的动态背景运动小目标检测,为了保证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一般采用较少的下采样次数以维持较高的分辨率,但由此带来了较大的计算耗时。特征匹配是深度光流估计的一个核心处理环节,其耗时在光流估计整体耗时中的占比较大,且对下采样次数非常敏感。据此,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快速光流估计算法:引入目标运动信息,缩小特征匹配的空间范围,减少待处理的数据量;设计分块局部匹配策略,引入批处理机制,避免出现逐点局部匹配策略数据处理耗时过大问题,实现算法加速。在此基础上,在光流估计获取的光流场上,采用CenterNet网络检测运动目标对应的光流异常区域。从光流估计耗时、检测精度等方面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运动小目标检测,分块特征匹配光流估计比全局特征匹配光流估计耗时减少约25%,目标检测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小目标 动态背景 光流估计 局部特征匹配 光流异常区域检测
下载PDF
基于形态流的石油钻井水流异常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衍志 范勇 高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2-1848,共7页
针对石油钻井水流的智能监控技术,可以实现石油钻井污染气体的自动监测,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监测成本。针对现有特征提取方法不能描述水流形态变化过程,异常样本获取困难且不能完全列举,以及没有充分利用融合层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针对石油钻井水流的智能监控技术,可以实现石油钻井污染气体的自动监测,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监测成本。针对现有特征提取方法不能描述水流形态变化过程,异常样本获取困难且不能完全列举,以及没有充分利用融合层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流异常数据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特征表示方法——形态流;然后,将经典的异常检测无监督神经网络GANomaly优化为残差结构;最后,在GANomaly的基础上增加了特征融合层,从而提升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检测精度达到了95%,相较GANomaly算法提升了5个百分点。所提算法能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水流异常数据检测,并能克服雾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异常事件检测 石油钻井水流异常检测 生成对抗网络 水流分割
下载PDF
基于水流分割的石油钻井水流异常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衍志 范勇 高琳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1年第3期82-87,92,共7页
通过对钻井管道水流的智能监控技术实现,可以解决石油钻井污染气体的自动监测问题,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工监测成本;但是依然有以下几个难点需要攻克:(1)传统的特征提取方式不能描述水流形态的变化过程;(2)因为异常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所以... 通过对钻井管道水流的智能监控技术实现,可以解决石油钻井污染气体的自动监测问题,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工监测成本;但是依然有以下几个难点需要攻克:(1)传统的特征提取方式不能描述水流形态的变化过程;(2)因为异常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所以异常样本稀少,全监督的方法不再适用;为解决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新特征特提取方式——形态流,形态流可以从时序上描述水流形态的变化;另一方面,为克服异常样本稀少的问题,通过无监督的方式——多元高斯建模,来判别水流数据是否正常;实验表明在水流异常数据检测任务中算法检测精度达到了93.6%,在使用GPU并行加速处理时可达到28帧每秒的处理速度,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水流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异常事件检测 石油钻井水流异常检测 多元高斯 水流分割
下载PDF
IODP349航次地热调查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文涛 许鹤华 杨小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4,共9页
海底热流是研究大洋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为了解南海深水区地热特征,利用IODP349航次地热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4个站位浅层热导率数据和3个钻孔的海底热流数据。结果表明,浅层沉积物样品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2.2... 海底热流是研究大洋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为了解南海深水区地热特征,利用IODP349航次地热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4个站位浅层热导率数据和3个钻孔的海底热流数据。结果表明,浅层沉积物样品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2.2 W/(m·K),变化范围与沉积物成分有关,热导率随深度的增加有小幅增加的趋势与沉积物压实作用有关;U1431D、U1432C和U1433A三个钻孔热流值分别为24±8mW/m2、105±3mW/m2和89±2mW/m2,后两个钻孔通过与前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与前人结果相当,表明了结果的可靠性;U1431D发生地温梯度倒转和低热流异常可能是与钻孔处于水热循环的下降流附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流 IODP349 数据处理与分析 热导率 热流异常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长短期记忆模型的偶发性交通流异常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大庆 林陈威 王昺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3-931,共9页
提出了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交通异常检测模型,并利用整体交通网格点数据对交通流量进行异常检测。模拟数据集的验证结果表明,Attention-LST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SKAB(skoltech anomaly ben... 提出了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交通异常检测模型,并利用整体交通网格点数据对交通流量进行异常检测。模拟数据集的验证结果表明,Attention-LST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SKAB(skoltech anomaly benchmark)公开数据集进一步检验了模型的检测能力。以上海市出租车GPS实时数据代表实时交通流状况,对交通流异常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Attention-LSTM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量异常检测 偶发异常 注意力机制 长短期记忆
下载PDF
基于模型检测的数据流异常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涛 许金超 钮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4,共4页
程序的执行体现为数据在变量中的流动。对C/C++源代码中变量定义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变量未赋值就使用、变量重复赋值和变量定义后未使用三种数据流异常情况,使用程序阅读自动机,把程序转换为变量状态机,使用ALCCTL时序逻辑和模型检... 程序的执行体现为数据在变量中的流动。对C/C++源代码中变量定义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变量未赋值就使用、变量重复赋值和变量定义后未使用三种数据流异常情况,使用程序阅读自动机,把程序转换为变量状态机,使用ALCCTL时序逻辑和模型检验工具,验证程序是否满足定义的可信模式。提出了新的静态查找变量使用故障的方法。该方法已应用于面向故障的软件测试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使用 软件测试 数据流异常 模型检测
下载PDF
基于Spark的电网工控系统流量异常检测平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艳升 李喜旺 李锦程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9年第8期46-52,共7页
针对传统的电力网络流量检测安全预警系统在面对海量高维度数据时,其在精度、实时性、扩展性以及效率上都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建立出一种基于Spark的电网工控系统流量异常检测平台.该平台以Spark为计算框架,主要由数据采集与网络流量深... 针对传统的电力网络流量检测安全预警系统在面对海量高维度数据时,其在精度、实时性、扩展性以及效率上都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建立出一种基于Spark的电网工控系统流量异常检测平台.该平台以Spark为计算框架,主要由数据采集与网络流量深度包检测协议解析模块,实时计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安全预警预测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组成,为流量异常检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异常流量,做出安全预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做出决策,这充分说明该平台非常适用于电力控制系统,能够应对海量高维复杂数据做出实时分析以及安全预警,极大地提高了电网工控系统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K 流量异常检测 电网工控系统 Kafka DEEP Learing 4J
下载PDF
一种面向审查的过程内数据流异常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卞磊 刘超 金茂忠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6,共6页
审查是预防代码缺陷的重要手段,但审查耗时,浪费人力,需要自动化工具对其进行辅助.数据流异常是审查中着重检查的缺陷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穷自动机的过程内数据流异常的检测方法.此方法首先对被测过程进行静态分析,得到被测过程... 审查是预防代码缺陷的重要手段,但审查耗时,浪费人力,需要自动化工具对其进行辅助.数据流异常是审查中着重检查的缺陷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穷自动机的过程内数据流异常的检测方法.此方法首先对被测过程进行静态分析,得到被测过程的逻辑路径;而后基于有穷自动机和已获得的逻辑路径,通过每个数据项的状态迁移来判断数据流是否存在异常.本文介绍的方法面向审查,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语言,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流异常检测和审查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 过程内数据流异常 有穷自动机 静态检测
下载PDF
试用“稳定流”评价区域化探异常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振永 《辽宁地质》 1991年第1期79-84,共6页
出露地表或近地表的矿体,在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时,稳定地向水系补充矿化物质,形成在矿体附近具有浓集中心,含量向下游逐渐衰减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对这种异常的形成作用称之为“稳定流”。应用这一概念,可以筛选化探异常。进一步根据“稳定... 出露地表或近地表的矿体,在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时,稳定地向水系补充矿化物质,形成在矿体附近具有浓集中心,含量向下游逐渐衰减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对这种异常的形成作用称之为“稳定流”。应用这一概念,可以筛选化探异常。进一步根据“稳定流”的长度和强度,还能够近似定量地推断未知矿化区面金属量(Ps)以及建立典型矿床水系沉积物元素分带序列,为寻找隐伏矿体,评价区域化探异常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流 区域 地球化学勘探 异常
下载PDF
岩石圈下层塑性流动网带的剪切热效应
20
作者 王绳祖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50,共15页
基于“网状塑性流动”大陆动力学模型和中国大陆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文中针对网带黏性剪切热效应的平衡态,通过热力学能量方程的求解,导出网带温度异常方程等关系式,并通过与网带热流正异常的拟合分析,确定了相关的参数值。研究表明,塑... 基于“网状塑性流动”大陆动力学模型和中国大陆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文中针对网带黏性剪切热效应的平衡态,通过热力学能量方程的求解,导出网带温度异常方程等关系式,并通过与网带热流正异常的拟合分析,确定了相关的参数值。研究表明,塑性流动网带黏性剪切热的产生为温度的正异常提供了热源,并通过热传导扩展网带的影响范围,形成相应的热异常网带。作为对中东亚塑性流动网络系统平均状况的估计,网带的热异常宽度与地震带所显示的网带视宽度一致,约为65km;剪切网带的宽度为44km,约为网带热异常宽度的23;网带中线处的温度正异常约为210K,剪切网带边界处的温度正异常约为67K,至热异常带边缘处降低为零,其起伏形态与网带大地热流正异常“凸峰”相一致。文中为岩石圈下层塑性流动网络的存在及其对大地热流正异常分布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岩石圈 塑性流动网络 延性剪切网带 热异常网带 大地热流正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