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24
1
作者 汤倩倩 曹丽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57-3780,共24页
人类肠道菌群是数以万亿的细菌组成的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菌群失调与多个系统疾病有关联。肠道菌群通过菌群-肠-脑轴与神经系统多途径双向互作,能引起神经免疫炎症反应、肠黏膜和血脑屏障功能改变、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和肠道神经系统脊... 人类肠道菌群是数以万亿的细菌组成的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菌群失调与多个系统疾病有关联。肠道菌群通过菌群-肠-脑轴与神经系统多途径双向互作,能引起神经免疫炎症反应、肠黏膜和血脑屏障功能改变、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和肠道神经系统脊神经、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造成神经系统疾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文中综述自闭症谱系障碍、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癫痫、吉兰巴雷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肝性脑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亨廷顿病、脑卒中等肠道菌群改变特征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目前肠道菌群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果关系和机制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这对精准实施菌群临床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将来有所突破成为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菌群-肠-脑轴 疾病 神经系统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罗晓雅 杨志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7-1041,共5页
肠道菌群是调节宿主代谢活动及调控肠道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重要微生物群,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肠道菌群紊乱可破坏机体正常代谢,增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内毒素移位到体循环而加剧全身性炎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肠道菌群是调节宿主代谢活动及调控肠道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重要微生物群,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肠道菌群紊乱可破坏机体正常代谢,增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内毒素移位到体循环而加剧全身性炎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进一步改变其肠道的形态、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组成,从而造成疾病恶化。该文通过检索、梳理近16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方法,为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紊乱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 干预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韩卓君 吴小平 +4 位作者 严明煜 史胜楠 邓艳萍 张露 王培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591-3595,共5页
肠道菌群(IF)被称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量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不仅可以调节益生菌或益生元,而且本身具有益生菌、益生元作用,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通过调控... 肠道菌群(IF)被称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量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不仅可以调节益生菌或益生元,而且本身具有益生菌、益生元作用,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来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肠道菌群可能具有增加中药药效或降低中药毒性的作用。其相互作用机制涉及逆转氧化三甲胺(TMAO)、减少内毒素、抑制病原菌定植、增加肠黏膜sIgA分泌、抑制α-糖苷酶活性等。现就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肠道菌群干预相关疾病进行理论探讨,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作用机制 干预治疗 益生菌 肠道环境 功能 结构
下载PDF
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益生菌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慕华 麻杰 +1 位作者 曹睿 彭晓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5,64,共6页
为阐明肠道菌群与腹泻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腹泻的干预作用,以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研究了腹泻患者人群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以及腹泻患者服用益生菌后肠道菌群的改变和腹泻症状的改善。... 为阐明肠道菌群与腹泻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腹泻的干预作用,以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研究了腹泻患者人群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以及腹泻患者服用益生菌后肠道菌群的改变和腹泻症状的改善。结果表明:细菌感染腹泻1患者人群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腹泻1患者人群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健康人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主,腹泻1患者人群主要以变形菌门为主;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健康人群的核心菌群为拟杆菌属、粪杆菌属、普氏菌属,腹泻1患者人群以致病菌志贺氏杆菌和克雷伯氏杆菌属占主要地位。益生菌干预后,腹泻1患者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得到大幅改善,腹泻症状减轻或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肠道菌群 16S rRNA基因测序 益生菌干预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益生菌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于辉 董安琴 +2 位作者 赵阳 赵洛沙 鲁俊英 《军事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益生菌干预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19年1-8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15人为对照组,特需病房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0例为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20例...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益生菌干预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19年1-8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15人为对照组,特需病房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0例为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20例为合并组。采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方法完成3组肠道菌群测定;将扩增后获得的PCR产物进行纯化,根据不同的相似度水平,对所有序列完成操作分类单位(OTU)划分,以门、属、种统计完成群落组成,并比较分析3组肠道菌群的差异。②从合并组中选取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1、A2两组。A1组予以膳食管理,A2组在A1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OTU划分出14个细菌门,其中5个细菌门为3组共有。3组中丰度最高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平均丰度对照组为66.23±5.11,冠心病组为45.69±4.63,合并组为27.89±2.39);在属水平上,55份标本共鉴定36个细菌属,其中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萨特菌属等,在3组中含量均>1%,3组标本在上述细菌属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种水平上,共鉴定出24个细菌种,3组丰度较高的种包括:普雷沃菌卡布里、普通拟杆菌等。A2组益生菌干预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丰度均高于A1组(P<0.05);拟杆菌门丰度均低于A1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A1组(P<0.05)。结论 PCR扩增及基因序列可用于检测冠心病及合并心衰患者体内有害菌群及促进健康的有益菌群;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给予益生菌干预能调节肠道菌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扩增 基因序列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肠道菌群 益生菌 干预机制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沈菲 蒋伟萍 +11 位作者 梅小斌 韩一平 赵家义 樊剑 顾娟 沈雁红 徐红梅 张丹 门英 丁海光 陈彩萍 韩君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2-1117,共6页
背景肠道微生态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导致的菌群失调在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中发挥着与疾病互相影响的作用。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调节肠道菌群,对糖尿病肾病的慢性炎症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并对延缓肾功... 背景肠道微生态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导致的菌群失调在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中发挥着与疾病互相影响的作用。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调节肠道菌群,对糖尿病肾病的慢性炎症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并对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目的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选择微生态制剂进行干预并了解其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9年在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行常规治疗)和治疗组58例(行微生态制剂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各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肠道细菌培养结果。结果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28例、女87例,平均年龄为(62.9±10.0)岁,糖尿病肾病病程为(14.3±7.1)年。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体质指数、早期糖尿病肾病比例、糖尿病肾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胱抑素C、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升高(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肠球菌(Z=16.482,P<0.001)、肠杆菌(Z=5.138,P<0.001)菌落数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Z=2.470,P=0.014)、乳酸杆菌(Z=8.384,P<0.001)菌落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肠道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较对照组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较对照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益生菌 干预研究 菌群失调 慢性炎症 肠道黏膜屏障 社区卫生中心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华 曾智华 +2 位作者 陈秋玲 彭冬梅 邓燕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 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女性怀孕期间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于2021年6月至12月从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连续招募31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孕24~28周)和研究结束时(孕38周)对孕妇粪便微生物群(通过基于16S扩增子的测序)进... 目的 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女性怀孕期间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于2021年6月至12月从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连续招募31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孕24~28周)和研究结束时(孕38周)对孕妇粪便微生物群(通过基于16S扩增子的测序)进行评估。结果 与孕妇入组时相比,研究结束时孕妇粪便微生物群α多样性值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物种丰富度、菌种数量和香农指数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752、7.623、6.539,P<0.05)。在属水平的箱线图显示,研究结束时Bacteroides、Collinsella和Rikenellaceae的丰度显著降低,而Blautia、Butyricicoccus、Clostridium、Coprococcus、Dorea、Faecalibacterium、L-Ruminococcus和Lachnospiraceae显著增加。Spearman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ecalibacterium与蛋白质摄入呈正相关(ρ=0.34,P<0.05),而与空腹血糖变化呈负相关(ρ=-0.56,P<0.05)。Rikenecellaceae与收缩压呈负相关(ρ=-0.53,P<0.05)。Blautia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空腹胰岛素变化和HOMA-IR变化呈负相关(ρ值分别为-0.53、-0.37、-0.37,P<0.05)。Butyricimonas、Collinsella与空腹胰岛素变化(ρ值分别为0.43、0.47,P<0.05)和HOMA-IR变化(ρ值分别为0.50、0.46,P<0.05)呈正相关。结论 GDM患者在妊娠期间检测到具有更高α多样性的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以及代谢/炎症模式与特定细菌丰度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 饮食干预 依从性
下载PDF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新型辅助降压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黄筱钧 杨锦 +2 位作者 雷亚琪美 曾志杰 金朝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97-2302,共6页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和调节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和代谢过程,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在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中已成为焦点。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从炎症和免疫反应、脑-肠-骨髓轴、代谢物等方面...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和调节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和代谢过程,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在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中已成为焦点。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从炎症和免疫反应、脑-肠-骨髓轴、代谢物等方面阐明肠道菌群对高血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重点从盐、益生菌、多酚类有机化合物三方面探讨饮食干预影响肠道菌群、改善血压的新型辅助降压途径,以期以肠道菌群为靶点,使通过饮食、中草药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道菌群 微生物控制 饮食干预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萍 李靖 魏玮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6期1954-1958,共5页
近年来,我国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对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过敏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健康儿童存在差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会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引起机体对一些正常抗原的免疫耐受性下降,... 近年来,我国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对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过敏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健康儿童存在差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会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引起机体对一些正常抗原的免疫耐受性下降,从而出现过敏反应。目前认为,食物过敏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卫生假说、调节性T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17平衡有关。未来深入研究食物过敏儿童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影响食物过敏的潜在机制,可为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 肠道菌群 潜在机制 干预策略
下载PDF
阴道微生物组:种群特征与疾病干预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胡林 徐兴然 +1 位作者 凌开建 邹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01-3811,共11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显著加快了对人类微生物组的理解。将人体微生物组与疾病关联,力求阐明疾病的发生进程,是推进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栖居于女性阴道的微生物菌群日益受到关注,发现其生态失调与疾病发生、演变密不...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显著加快了对人类微生物组的理解。将人体微生物组与疾病关联,力求阐明疾病的发生进程,是推进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栖居于女性阴道的微生物菌群日益受到关注,发现其生态失调与疾病发生、演变密不可分。文中综述了阴道微生物组与生殖道疾病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同时对阴道微生物组培养组、益生菌工程化改造以及合成菌群在阴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以及疾病干预与治疗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物组 生殖道疾病 菌群干预 工程益生菌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个体化饮食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对比
11
作者 赵芸芸 李莉 马依拉·买买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目的利用16S rDNA全长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饮食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 目的利用16S rDNA全长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饮食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定期产检的孕妇30例,根据24~28周OGTT结果,分为研究组(15例)和正常组(15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同时对研究组孕妇进行个体化饮食干预,对正常组孕妇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干预,干预时间均为2周,分别收集两组干预前、后的粪便,共收集到60份粪便样本。通过PacBio测序平台,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对受试者粪便DNA进行第三代微生物16S rDNA全长多样性测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及多样性。结果两组孕妇的菌群丰度有显著差异的物种共有74种,其中54种在研究组中富集。纳入OGTT结果作为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毛螺菌(P=0.002)和未分类的细菌(P=0.035)与OGTT 0 h血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壁菌(P=0.018)、颤螺菌(P=0.045)与OGTT 0 h血糖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螺菌(P=0.027)、未分类的细菌(P=0.028)与OGTT 1 h血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颤螺菌与OGTT 1 h血糖呈负相关(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螺菌(P=0.027)与OGTT 2 h血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经过个体化饮食干预后,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发生了改变,GDM孕妇空腹血糖较干预前降低,由此可推断GDM孕妇可通过个体化饮食干预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这一发现为饮食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16S rDNA 三代微生物全长高通量测序 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干预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的运动干预慢性便秘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敬文 常艺 +2 位作者 刘静 许钰婷 张相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9期61-64,129,共5页
慢性便秘(C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失衡被认为是CC的潜在诱发因素。运动作为CC治疗的基础措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参与机体代谢、抗炎、氧化应激等过程,提示肠道... 慢性便秘(C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失衡被认为是CC的潜在诱发因素。运动作为CC治疗的基础措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参与机体代谢、抗炎、氧化应激等过程,提示肠道菌群、运动与CC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本文基于肠道菌群就运动改善CC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及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探究运动防治CC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运动干预 慢性便秘 可能机制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变化
13
作者 余杭林 田浩冬 +5 位作者 文世媛 黄丽 刘昊为 李汉森 王培松 彭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3,共8页
背景:运动对肠道菌群和糖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但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糖代谢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脱落2例,最终有9例进... 背景:运动对肠道菌群和糖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但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糖代谢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脱落2例,最终有9例进入试验。对患者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收集受试者的空腹血液和粪便样本,对血液样本进行糖代谢指标检测,对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比较干预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和肠道菌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患者经6周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后,血液指标中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虽无显著变化,但比干预前有所下降;②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患者肠道菌群群落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丰富度(Chao指数)和覆盖度(Coverage指数)无显著变化;③Venn图显示,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显著降低的是厚壁菌门中的扭链瘤胃球菌与活泼瘤胃球菌,这两种菌属均与糖代谢相关性指标异常以及其他疾病的发展呈正相关;④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相关指标具有改善作用,患者肠道中的有益菌群丰度增加,有害菌群丰度减少,增强了患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糖代谢 干预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营养干预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蕊蕊 党冬梅 《生命科学》 CSCD 2024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复杂,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以持续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肠道内由细菌、古菌、病毒和真核微生物等组成的庞大系统,参与并影响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短链脂... 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复杂,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以持续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肠道内由细菌、古菌、病毒和真核微生物等组成的庞大系统,参与并影响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支链氨基酸、脂多糖等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影响T2DM的发生发展。而营养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手段,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之维持稳态,间接调节胰岛素的生成,有效改善血糖。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T2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营养干预肠道菌群改善T2DM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T2DM提供新思路,为精准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营养干预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及运动干预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加鹏 陈海春 梁丹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3-480,共8页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适量运动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提高有益菌丰度,增强机体免疫,继而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的生长与发展。该综述阐述运动-肠道菌群-结直肠癌之间的联系及调控机制,有望为运动作为...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适量运动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提高有益菌丰度,增强机体免疫,继而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的生长与发展。该综述阐述运动-肠道菌群-结直肠癌之间的联系及调控机制,有望为运动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运动干预 炎症免疫
原文传递
酒精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帅 刘富强 王军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过量酒精摄入可引起肠、肝、脑等靶器官的损伤,促进酒精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酒精摄入可通过引起粪便pH值升高,影响胆汁酸的分泌和合成等因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继而通过肠-肝轴和肠-脑轴... 过量酒精摄入可引起肠、肝、脑等靶器官的损伤,促进酒精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酒精摄入可通过引起粪便pH值升高,影响胆汁酸的分泌和合成等因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继而通过肠-肝轴和肠-脑轴引起相应靶器官损伤,促进酒精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综述近年来酒精摄入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及其靶器官损伤的分子机制以及酒精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的干预策略,以期为酒精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摄入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肠道通透性 肠-肝轴 肠-脑轴 干预策略
下载PDF
念珠菌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型及干预成效
17
作者 顾昊 李淑艳 +3 位作者 蒋飞 吉凤庆 李健 陈林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 了解某院念珠菌血症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标准化医院感染干预措施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淮安市某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标准化医院感染干预措施。分析念珠菌血症... 目的 了解某院念珠菌血症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标准化医院感染干预措施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淮安市某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标准化医院感染干预措施。分析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菌群分布、耐药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共有507 974例住院患者,干预组392 616例。8年内共有181例念珠菌血症患者,其中76例为医院感染念珠菌血症。181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分别占比38.12%、21.55%、14.92%、14.37%及9.39%。医院感染念珠菌菌群临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带念珠菌耐药性较高(P<0.05)。对照组中念珠菌血症117例,发病率为0.23‰,医院感染5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11‰;干预组中念珠菌血症64例,发病率为0.11‰,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05‰;两组患者念珠菌血症发病率、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念珠菌血症病死率为6.08%,医院感染念珠菌血症病死率为7.89%。结论 医院感染念珠菌血症临床分布散在,菌株耐药情况无特异性,实施标准化医院感染干预措施助力临床减少念珠菌血症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菌群分布 医院感染 干预模型
下载PDF
营养干预对肥胖、糖尿病机体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明 袁道欢 刘全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肥胖、糖尿病都是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病因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是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糖脂代谢紊乱会引起肥胖、糖尿病,不当饮食也会导致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加剧,通过... 肥胖、糖尿病都是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病因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是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糖脂代谢紊乱会引起肥胖、糖尿病,不当饮食也会导致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加剧,通过人为改变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配比进行营养干预,可调节自身糖脂代谢水平以达到缓解病症和治疗的目的。此外,肥胖、糖尿病病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且功能紊乱,也是进一步维持和加剧病程的重要原因,而通过营养干预可促进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及有益代谢物生成,对病症恢复起到较好作用。综述了肥胖、糖尿病与机体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营养干预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糖尿病 糖脂代谢 肠道菌群 营养干预
下载PDF
运动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肌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8期253-258,共6页
目的: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对运动改善肌少症康复治疗效果的实验性研究及潜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应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论证和分析运动对肌少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对运动调控肠道菌群在肌BCAA少症治疗中的潜在机制... 目的: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对运动改善肌少症康复治疗效果的实验性研究及潜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应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论证和分析运动对肌少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对运动调控肠道菌群在肌BCAA少症治疗中的潜在机制作适当的阐释。结论:(1)运动可以有效调节肌少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与结构,提高菌群多样性,增加共生菌丰度,降低条件致病菌丰度。(2)运动可以通过参与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SCFAs)、脂多糖(LPS)、胆汁酸(BAs)、支链氨基酸(BCAAs)等物质的代谢过程对肌少症患者治疗效果产生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肠道菌群 运动干预
下载PDF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乙型肝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婷 于慧杰 +1 位作者 李红 盛国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43-344,368,共3页
目的:探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乙型肝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57BL/6 HBs Ag(+)小鼠为模型,共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C组),丽珠肠乐组(D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A组小... 目的:探讨海珠益肝加味方对乙型肝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57BL/6 HBs Ag(+)小鼠为模型,共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C组),丽珠肠乐组(D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A组小鼠立即处死并检测相关指标;B组小鼠给予蒸馏水灌胃(1.5 ml·kg^(-1)·d^(-1);C组小鼠给予海珠益肝加味方灌胃(15.17g·kg^(-1)·d^(-1));D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丽珠肠乐稀释液(1.5 ml·kg^(-1)·d^(-1),≥6.0×106个活菌)。连续给药4周。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及测定小鼠肠道菌群定量水平。结果: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其他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其结肠肠内容物肠道菌群定量检测,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提示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但与丽珠肠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可以有效改善乙型肝炎模型小鼠肝功能水平和调节肠道菌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珠益肝加味方/药理作用 肝炎 乙型 肠道菌群 干预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