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滩区受淹后国家补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廖义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共4页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基本情况和功能的分析以及与淮河行洪区的比较,指出黄河下游滩区频繁受淹对黄河治理开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中小洪水时影响防洪安全;②影响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限制了黄河治理方略的实施;④影...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基本情况和功能的分析以及与淮河行洪区的比较,指出黄河下游滩区频繁受淹对黄河治理开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中小洪水时影响防洪安全;②影响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限制了黄河治理方略的实施;④影响了河道依法管理的进程。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明显的蓄滞洪区的性质和功能,几十年来,这些功能的发挥为黄河的安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黄河处理泥沙的特殊需要,滩区没有按蓄滞洪区进行控制运用,造成了黄河下游滩区没有能够享有蓄滞洪区的补偿政策。因而,应尽快将黄河下游滩区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受淹后由国家给予相应补偿,国家补偿的基本方式包括:①风险公平的事前基本补偿;②临时撤离的安置补偿;③基本生产损失的补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补偿 滩区 蓄滞洪区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滩区自然-经济-社会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岳瑜素 王宏伟 +2 位作者 江恩慧 彭绪庶 时芳欣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1-1137,1148,共8页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沉沙场所,又是滩区民众生产生活的家园。多年来滩区行洪输沙的自然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功能协同发展问题一直是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黄河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沉沙场所,又是滩区民众生产生活的家园。多年来滩区行洪输沙的自然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功能协同发展问题一直是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黄河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适用于黄河滩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黄河下游滩区最近10年间的社会经济数据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基于不同来水状态下的治理方案,分析不同量级洪水对滩区经济社会系统发展产生的影响,发现构建8000 m^3/s防护堤方案对于稳定提高滩区农业收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新形势下滩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滩区 复合系统 系统动力学模型 可持续发展模式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1985–2020年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集
3
作者 杨帆 宗丽佳 +1 位作者 周胜男 杨东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长序列、高精度的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集,再现其历史轨迹,把握现实格局,对黄河下游滩区高质量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而言,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1985...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长序列、高精度的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集,再现其历史轨迹,把握现实格局,对黄河下游滩区高质量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而言,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1985–2010年36景Landsat5 TM、2015–2020年8景GF-1 WFV和12景Landsat8 OLI遥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人机交互解译和混淆矩阵精度评价等方法,研制了1985–2020年每5年共8期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 m,总体精度均达90%以上,Kappa系数高于0.85。本数据集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典型区域自然–人文系统耦合过程、机理、测度等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滩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随机森林 栅格数据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灌溉模式及效益
4
作者 兰华林 王普庆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35-37,共3页
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洪水漫滩频繁、横比降大、串沟纵横、河势多变及水资源丰富等特点,因而其灌溉模式与一般平原灌区不同。随着滩区的逐步治理,已初步形成了适应滩区特点而又经济合理的灌溉模式,主要有建闸引水,自流灌溉;建闸引水,小机群... 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洪水漫滩频繁、横比降大、串沟纵横、河势多变及水资源丰富等特点,因而其灌溉模式与一般平原灌区不同。随着滩区的逐步治理,已初步形成了适应滩区特点而又经济合理的灌溉模式,主要有建闸引水,自流灌溉;建闸引水,小机群提灌;固定扬水,自流灌溉;简易活动泵站、泵船提水灌溉;机井灌溉;地下管道灌溉及井渠结合灌溉等七种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灌溉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滩区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井 灌溉模式 黄河下游滩区
下载PDF
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丹 屈博 方园皓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6-975,共10页
以兼具防洪安全和百姓安居双重功能的黄河下游宽滩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化动态度、转移矩阵、迁移轨迹图、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1980—2020年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迁移轨迹,探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结... 以兼具防洪安全和百姓安居双重功能的黄河下游宽滩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化动态度、转移矩阵、迁移轨迹图、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1980—2020年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迁移轨迹,探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是黄河下游宽滩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建设用地聚集于连续的、成片的大滩区;1980—2020年耕地面积呈持续增大趋势,水域呈持续减小趋势,建设用地基本维持稳定;1990—2000年是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主要是耕地面积的大幅增加以及水域面积的大幅减小;2000年以前主要是水域转化为耕地,2000年以后耕地(128.71 km^(2))与建设用地(129.61 km^(2))的相互转化占据主导;有别于其他区域(流域),影响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河道工程、滩区规模以及政策法规等。未来需基于滩区自然禀赋和河道整治情况,探索土地分类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推动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宽滩区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迁移轨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与水沙过程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瑶 戴文鸿 +2 位作者 高嵩 陈羿名 黄飞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7,52,共8页
黄河下游滨河植被覆盖度是滩区生态环境重要表征指标之一。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M-K法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情况,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气温、降水量及河道水沙因素对滨河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黄河下游滨河植被覆盖度是滩区生态环境重要表征指标之一。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M-K法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情况,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气温、降水量及河道水沙因素对滨河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时间上,2001—2019年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各河段年内变化幅度不一;空间上,滨河植被覆盖度沿横向离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游荡河段影响范围最宽,过渡河段次之,弯曲河段最窄;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降水量,气温及河道水沙过程对黄河下游滨河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植被覆盖度 NDVI 水沙过程变化 黄河下游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