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落干过程土壤磷吸附—解吸及释放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里奥 黄川 +1 位作者 詹艳慧 袁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3-597,共5页
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区土壤作为测试土壤,研究了淹水-落干对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以及土壤吸附一定的磷后再次淹水向上覆水体释磷的规律。研究表明: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落干后吸磷能力增强,由淹水-落干前的256mg/kg... 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区土壤作为测试土壤,研究了淹水-落干对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以及土壤吸附一定的磷后再次淹水向上覆水体释磷的规律。研究表明: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落干后吸磷能力增强,由淹水-落干前的256mg/kg增加到淹水-落干后的625mg/kg,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EPC0)由淹水前的0.46mg/L增加到淹水后的1.47mg/L;②淹水-落干处理后土壤磷的解吸率降低,由淹水-落干前的73.3%~80.3%降低到67.3%~69.6%;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一定磷后,再淹水磷会再次逐渐释放到上覆水当中,且土壤吸附外源磷越多,磷淹水释放强度越大;④淹水-落干使吸附一定外源性磷的土壤淹水条件下释放更多的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 淹水-落干 吸附解吸 磷释放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淹和膜干故障诊断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雪霞 蒋宇 +1 位作者 孙腾飞 陈维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838,864,共12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淹和膜干是其在运行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首先,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水的产生和传输机理,概括了水淹和膜干故障的影响因素,列举并分析了基于电压、压力降和阻抗的水淹和膜干诊断指标及各自的优缺点,并从内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淹和膜干是其在运行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首先,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水的产生和传输机理,概括了水淹和膜干故障的影响因素,列举并分析了基于电压、压力降和阻抗的水淹和膜干诊断指标及各自的优缺点,并从内部结构和电荷传输方面介绍了水淹和膜干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危害;其次,讨论了水淹和膜干故障基于模型、基于实验和基于数据驱动的3种诊断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另外分析了缓解水淹和膜干故障的常用措施;最后,对水淹和膜干故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并指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在线诊断方法、适于故障诊断的模型建立、大尺度电堆及多堆间水淹和膜干故障的诊断及高效精准的故障诊断指标的探索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淹和膜干 诊断指标 诊断方法 缓解措施
下载PDF
周期性淹水-落干和施用秸秆对白云石改良棕壤磷素流失风险的模拟研究
3
作者 范贝贝 丁帅 +3 位作者 张田田 张帅 魏露露 陈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3-1213,共11页
农田土壤磷累积及潜在的磷素流失风险在中国受到广泛的关注。施用白云石是降低土壤磷流失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常见农田管理措施(秸秆还田、交替灌溉以及它们的组合措施等)如何影响白云石改良后土壤的磷素流失风险及其相关机制目前还... 农田土壤磷累积及潜在的磷素流失风险在中国受到广泛的关注。施用白云石是降低土壤磷流失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常见农田管理措施(秸秆还田、交替灌溉以及它们的组合措施等)如何影响白云石改良后土壤的磷素流失风险及其相关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采用培养试验,探究施用秸秆、周期性淹水-落干、周期性淹水-落干和施用秸秆联合处理对白云石改良土壤活性磷含量、磷吸附/解吸特性、连续浸提磷组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施用白云石的对照(CK)相比,施用秸秆(S)和周期性淹水-落干处理(FW)使土壤不稳定磷(CaCl_(2)-P)分别增加62.3%和15.9%;并同时降低土壤磷最大吸附容量(6.26%-12.5%)和Na HCO_(3)-P_(i)(6.97%-19.2%)。秸秆本身含有的磷和易解吸态磷(Na HCO_(3)-P_(i))的释放分别是上述处理土壤活性磷增加的主要原因。周期性淹水-落干和施用秸秆联合处理(FWS)使土壤CaCl_(2)-P和Bray-P分别降低43.4%和23.2%。这一处理也显著提高了土壤非晶质铁质量分数(21.6%),增强土壤对磷的吸附,并抑制吸附态磷的解吸,进而降低土壤活性磷质量分数。此外,周期性淹水-落干和施用秸秆联合处理也显著提高了土壤Fe^(2+)(423%)和铁活化度(18.8%),促进了土壤Fe/Al-P向稳定态磷转化,使HCl-P增加26.9%。土壤磷吸附能力的提高、非晶质铁对活性磷的固定和稳定态磷(HCl-P)质量分数的增加是周期性淹水-落干和施用秸秆联合处理中磷流失风险降低的重要原因。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非晶质铁和有机质是影响磷素流失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适当的淹水-落干措施配合秸秆还田能增强白云石改良土壤中磷素的固持,降低磷素流失风险,可为胶东半岛高磷土壤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磷土壤 白云石 秸秆还田 淹水-落干 土壤磷流失
下载PDF
淹水-落干条件下FeMnMg-LDH对污染底泥中砷迁移转化的调控研究
4
作者 周宏光 甘艳平 +3 位作者 伍德权 杨延梅 张扬 王璐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9-1262,共14页
水库消落带因受到交替淹没与暴露的问题,其底泥As释放、迁移和转化受到影响,此外,腐殖酸(HA)作为底泥的主要有机成分,其对As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因此通过钝化剂来稳定底泥中的As,对底泥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制... 水库消落带因受到交替淹没与暴露的问题,其底泥As释放、迁移和转化受到影响,此外,腐殖酸(HA)作为底泥的主要有机成分,其对As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因此通过钝化剂来稳定底泥中的As,对底泥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FeMnMg-LDH,在人工培养的As(Ⅴ)污染底泥上模拟淹水和落干试验,同时考虑HA的影响,以FeMnMg-LDH作为钝化剂对消落带地区的底泥进行稳定化处理,研究As的形态转化特征及浸出毒性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HA促进As向上覆水体释放且HA水平越高释放量越多,60 mg·kg^(−1)和250 mg·kg^(−1)污染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的As质量浓度最高分别可达4.81×10^(3)μg·L^(−1)和1.22×10^(4)μg·L^(−1),添加FeMnMg-LDH后有效抑制As由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随FeMnMg-LDH添加水平的增加,淹水和落干条件下60 mg·kg^(−1)污染底泥中弱酸提取态砷(MASF-As)百分比降至0.06%和0.07%,250 mg·kg^(−1)污染底泥中MASF-As百分比均降至0.13%,MASF-As向更稳定的形态转变;随FeMnMg-LDH添加水平的增加,底泥中As的浸出质量浓度逐渐降低,稳定化效率逐渐升高,60 mg·kg^(−1)和250 mg·kg^(−1)污染底泥在淹水期稳定化效率高达到76.0%和74.1%,在落干期高达75.9%和73.3%;落干期底泥中As的浸出毒性风险高于淹水期;淹水及落干条件下HA的添加影响FeMnMg-LDH对污染底泥中As的稳定化作用,表现为正效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淹水过程中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As,部分底泥As的浸出毒性与MASF-As和可还原态砷(RF-As)的相关性不显著;落干条件下底泥As的浸出毒性与MASF-As呈正相关,与RF-As呈负相关。综上所述,FeMnMg-LDH材料在消落带As污染底泥钝化修复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FeMnMg-LDH 淹水-落干 稳定化
下载PDF
Modelling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in macro-tidal estuary 被引量:2
5
作者 Rauen William B.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1期3368-3375,共8页
This paper outlines a numerical modeling study to predic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in a macro-tidal estuary, namely the Mersey Estuary, UK. An integrated numerical model study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 This paper outlines a numerical modeling study to predic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in a macro-tidal estuary, namely the Mersey Estuary, UK. An integrated numerical model study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ydrodynamic, morphological and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he estuary. The numerical model widely used in environmental sediment transport studies worldwide, namely ECOMSED is used to simulate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estuary. A wetting and drying scheme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the model, which defines "dry" cells as regions with a thin film of fluid O (cm). The primitive equations are solved in the thin film as well as in other regular wet cells. A model for the bed load transport is included in the code to account for the dynamics of the mobile bed boundary. The bed evolution due to bed load transport which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van Rijn (1984a) i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sediment mass-balance equation. An estuary-related laboratory flume experiment is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 Six sets of field measured hydrodynamic data are used to verify the corresponding predictions of the model, with the model-predicted water elevations and salinity levels generally agreeing well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s. The numerical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ersey Estuary both the tidal level and river discharge affect significantly the sediment transport. Reasonable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del results and field data has been obtained,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as computer-based tool for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estuarin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MODELLING SEDIMENT transport ESTUARY ECOMSED flooding and drying
原文传递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复氧方式及效果 被引量:35
6
作者 何江涛 张达政 +1 位作者 陈鸿汉 汤鸣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3-106,109,共5页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条件有明显改善,而小水力负荷周期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更为有效。通气管的设置通常与间歇性布水工作方式相结合,其效果通常要明显好于单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植物根系对系统的复氧,常因植物不同类型而具有不同的氧传输能力,植物根茎所能到达的范围往往决定了系统有效处理部位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复氧方式 干湿交替 通气管 植物
下载PDF
香根草形态性状和光合特性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泉水 洪明 +4 位作者 裴顺祥 王祥福 聂必红 杨永明 梁洪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28-2335,共8页
基于定位观测,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区和未淹区香根草的形态性状、生物量、光合参数和资源利用效率,并对其适应机制进行讨论。结果显示:(1)香根草可以在消落带每年淹水期4个月左右、淹水深度小于9m的海拔区段存活。(2)淹水区香根草的... 基于定位观测,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区和未淹区香根草的形态性状、生物量、光合参数和资源利用效率,并对其适应机制进行讨论。结果显示:(1)香根草可以在消落带每年淹水期4个月左右、淹水深度小于9m的海拔区段存活。(2)淹水区香根草的地上部分多数形态性状指标较未淹区有所降低,降低幅度随香根草露出水面恢复生长的时间长短而异。(3)淹水区香根草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减少10.58%、48.46%,而根径、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幅、地下生物量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分别提高12.50%、24.13%、19.09%、78.46%、30.04%、151.71%;同期香根草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分别减少20.75%、9.19%和10.04%,而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23%、36.47%和63.64%。研究表明,加速根系分蘖和生长、增加叶片长度和地下生物量,降低植株高度、减少蒸腾、提高水分和CO2利用效率是香根草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陆生境变化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水陆生境变化 香根草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淹水-落干对硝化微生物生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佳 蒋先军 +2 位作者 周雪 孟瑶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3-999,共17页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淹水-落干对土壤硝化过程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重庆段万州、丰都和长寿3个典型消落带区域,分别采集淹水-落干8次、淹水-落干5次、淹水-落干0次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培养分析土壤硝化作用强度;...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淹水-落干对土壤硝化过程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重庆段万州、丰都和长寿3个典型消落带区域,分别采集淹水-落干8次、淹水-落干5次、淹水-落干0次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培养分析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不同淹水-落干周期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的数量变化规律;采用DGGE分子指纹图谱和克隆文库技术研究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的群落组成差异。【结果】万州、丰都和长寿3个消落带中,土壤有机质和pH含量随淹水-落干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除长寿消落带外,土壤硝化强度也随着淹水-落干次数的增加而增强;随着硝化作用的发生,氨氧化古菌和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DGGE条带数量、位置和亮度均发生明显变化;氨氧化功能基因amoA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万州和丰都消落带氨氧化古菌均属于土壤类古菌Group 1.1b;而长寿消落带则检测到少量的海洋类古菌Group 1.1a;3个消落带的优势氨氧化细菌均属于Nitrosospira和Cluster 0类群。【结论】三峡库区独特的"冬蓄夏泄"管理方式,导致淹水-落干8次的土壤经历了周期性的淹水-落干水分胁迫,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增加了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并可能改变了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消落带 周期性淹水-落干 硝化作用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原文传递
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粳稻株高生长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振昌 郭相平 +7 位作者 吴梦洋 栾雅珺 陈盛 邱让建 刘春伟 操信春 虞颖蕾 曹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0-56,共7页
揭示水稻株高在不同旱涝交替胁迫下的生长规律,寻求理想的水稻株高生长模型,可为进一步利用灌溉调控方式协调群体光合效率和抗风倒伏性能以及产量结构提供参考。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对分蘖... 揭示水稻株高在不同旱涝交替胁迫下的生长规律,寻求理想的水稻株高生长模型,可为进一步利用灌溉调控方式协调群体光合效率和抗风倒伏性能以及产量结构提供参考。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对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T-LD和T-HD)、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J-LD和J-HD)以及浅水勤灌的对照处理(CK)的水稻株高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经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的旱涝交替胁迫处理对于株高生长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模型评价指标可知,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CK,T-LD和T-HD的模拟效果均显著优于J-LD和J-HD处理;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均可模拟旱涝交替胁迫下粳稻的生长曲线,但Logistic模型拟合优度更高,与实测值更接近。通过对Logistic方程求导,得出株高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方程,可知T-LD和T-HD在生育阶段后期的生长速率显著大于J-LD、J-HD和CK处理,这表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能够引起生育后期株高的补偿生长。与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相比,Logistics模型更适合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下株高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交替胁迫 水稻 株高 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淹膜干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10
作者 高楠 李文杰 +2 位作者 耿占柏 马彦磊 陈昊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4期599-613,共15页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淹膜干故障的形成机理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从PEMFC的构造、内部气体传输机理和水传输机理对水淹膜干故障的成因进行分析。对基于模型、数据驱动和可视化直接成像的水淹膜干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深入了解不同诊...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淹膜干故障的形成机理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从PEMFC的构造、内部气体传输机理和水传输机理对水淹膜干故障的成因进行分析。对基于模型、数据驱动和可视化直接成像的水淹膜干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深入了解不同诊断方法的技术特点。针对目前各类诊断方法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之处,借助电化学阻抗谱分析设备小型便携化、电池模型参数完善和电池故障大数据共享等技术,提出对非固定动态工况下PEMFC水淹膜干故障预防与诊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膜干故障 形成机理 模型 数据驱动 可视化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对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丽 张志永 +4 位作者 李春辉 万成炎 胡红青 付庆灵 胡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8,共6页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的紫色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深度(0、2、5和15m)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80d后,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未淹水(0m)对比,水深2m处的铵态氮...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的紫色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深度(0、2、5和15m)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80d后,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未淹水(0m)对比,水深2m处的铵态氮含量增加显著,而水深15m处的硝态氮含量显著(P<0.05)减少。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淹水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P<0.05)。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而言,水深15m处的无机氮含量比未淹水(0m)减少3.96mg/kg。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随淹水深度增加有所下降,而羟胺还原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均在水深2m处达到最大值。除脲酶外,其他酶活性均高于未淹水(0m)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原位试验 淹水深度 季节性淹水落干 土壤氮素形态 酶活性
下载PDF
寒冷地区山麓性河流取水方法探讨
12
作者 严爱东 沈继浮 《林业科技情报》 2000年第2期73-74,共2页
该论文对寒冷地区山麓性河流的取水方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推荐了河床下箱式。
关键词 洪枯流量 寒冷地区 山麓
下载PDF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运行参数的优化
13
作者 康爱彬 董玉龙 陈鸿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665-13667,13690,共4页
[目的]进一步优化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方法]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从水力负荷、湿干比以及水力负荷周期等方面,通过模拟柱试验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结果]最佳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1... [目的]进一步优化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方法]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从水力负荷、湿干比以及水力负荷周期等方面,通过模拟柱试验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结果]最佳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1.0m/d,湿干比为1∶5,水力负荷周期为4 h,出水COD、NH4-N的浓度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碳源不足是影响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效率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缩短水力负荷周期,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复氧效率,提高系统对COD、NH4-N的好氧生物降解效率。[结论]该研究为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 高氨氮生活污水 水力负荷 湿干比 水力负荷周期
下载PDF
关于我国北方干旱化及其转折性变化 被引量:70
14
作者 马柱国 符淙斌 +5 位作者 杨庆 郑子彦 吕美霞 李明星 段亚雯 陈亮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1-961,共11页
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北方的"西湿东干"和东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格局。近十几年来,这种降水长期变化的分布格局是维持还是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年降水观测数据、自矫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sc PDS... 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北方的"西湿东干"和东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格局。近十几年来,这种降水长期变化的分布格局是维持还是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年降水观测数据、自矫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sc PDSI、地表湿润指数SWI及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卫星数据反演的陆地水储量(TWS)对中国区域干旱化问题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200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南涝北旱"的格局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长江上中游及江淮流域已转为显著的干旱化趋势,而华北地区的降水已转为增加趋势,东部"南旱北涝"的格局基本形成;北方过去的"西湿东干"也转变为"西干东湿"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然,中国区域的降水格局在2001年后发生了明显的年代尺度转折性变化,两种常用干旱指数sc PDSI和SWI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但GRACE的陆地水储量(TWS)的分析却显示,最近16年来,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格局仍未发生变化,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干旱化的时段,且有加剧的趋势,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干旱化 陆地水储量(TWS) 南涝北旱 转折性变化
下载PDF
库区消落区紫色土与水稻土磷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静 魏世强 +2 位作者 杨勇 江帆 胡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3,共5页
淹水和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磷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别,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淹水和干湿交替能促进紫色土和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减小磷的解吸率,降低磷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其向环境中的释磷风险为未淹水土壤>干湿交替土壤>淹水... 淹水和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磷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别,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淹水和干湿交替能促进紫色土和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减小磷的解吸率,降低磷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其向环境中的释磷风险为未淹水土壤>干湿交替土壤>淹水土壤,紫色土>水稻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干湿交替 等温吸附解吸父
下载PDF
淹水落干对巢湖圩堤消落区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匡武 吴添天 +2 位作者 张彦辉 严云志 芮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70-73,共4页
通过多次采样,分析巢湖西北部圩堤消落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在自然区域和人工修复区域的含量特征,研究巢湖西北部不同区域消落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的分布规律,探索人工修复措施对消落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淹水落干过程有利... 通过多次采样,分析巢湖西北部圩堤消落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在自然区域和人工修复区域的含量特征,研究巢湖西北部不同区域消落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的分布规律,探索人工修复措施对消落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淹水落干过程有利于消落区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对氮素的吸附,同时增强消落区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机磷的空间异质性,并且减小消落区内不同样点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差异。在自然区域中,氮素较高的农业耕作区土壤在淹水条件下会向上覆水释氮,无植被覆盖的天然崩岸区土壤磷素会富集,在下次淹水时可能会向上覆水释磷;在人工修复区域,挺水植物能够有效拦截由于湖水冲刷引起的消落区土壤有机质流失,并且改善消落区底质。此外,不同人工修复区域的多种类型植被增强了消落区空间异质性,有利于保护消落区的生物多样性,并且提高环湖景观的观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落干 巢湖消落区 有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