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油污水的絮凝除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顺武 刘立新 +3 位作者 于庆龙 李子旺 张晓阳 杨明全 《能源化工》 CAS 2015年第4期48-51,共4页
研究了不同含油量油田污水的絮凝去除浊度效果,考察了单独使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两者复配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AC与CPAM药剂配比、水样p H值、静置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悬浮... 研究了不同含油量油田污水的絮凝去除浊度效果,考察了单独使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两者复配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AC与CPAM药剂配比、水样p H值、静置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悬浮物粒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样p H值7.0、CPAM和PAC的加入量分别为3 mg/L和50 mg/L,静置时间为1 h时,不同含油量污水处理后浊度去除率可达94%以上,在此条件下可完全除去污水中粒径2.5μm以上的悬浮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絮凝剂 浊度 粒径
下载PDF
基于CFD-DPM模型研究絮状颗粒团在倒料管道内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彧铭 王晓静 《化工机械》 CAS 2023年第1期59-66,共8页
研究倒料管路内稠相液体经过射流搅拌后产生的絮状颗粒团在扬液器作用下的倒料过程,并利用CFD-DPM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管路流速下絮状颗粒团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当流场流速大于2.0 m/s时颗粒的聚集和分离比较剧烈,有利于形成均匀连续的... 研究倒料管路内稠相液体经过射流搅拌后产生的絮状颗粒团在扬液器作用下的倒料过程,并利用CFD-DPM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管路流速下絮状颗粒团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当流场流速大于2.0 m/s时颗粒的聚集和分离比较剧烈,有利于形成均匀连续的流动壁膜而不会产生局部堆积形成阻塞,为倒料泵的选型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送 絮状颗粒 CFD-DPM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强化悬浮液絮凝造粒脱水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芮延年 闻邦椿 易丽军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4,共3页
通过活性污泥等料浆的絮凝造粒过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该过程最佳絮凝剂用量及操作条件;根据湿法造粒原理结合试验结果,设计了低速螺旋絮凝造粒脱水强化装置,同时还推得了该装置分离效率的关联式。
关键词 絮凝造粒 脱水 污泥 固液分离
下载PDF
阳离子聚季胺盐接枝共聚物对细粒煤脱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夏畅斌 黄念东 +1 位作者 唐鹤 贺江平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1-76,共6页
本文利用阳离子聚季铵盐接枝共聚物对细粒煤脱水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絮凝剂用量、分子量大小、真空度和PH值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阳离子絮凝剂能够明显地提高细粒煤过滤脱水的技术指标。图 8,参 6。
关键词 阳离子絮凝剂 细粒煤 脱水 季胺盐共聚物 选煤
下载PDF
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行为和动力学
5
作者 董鑫 芦川 张芹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124-130,共7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以细粒赤铁矿精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絮凝剂分子量、絮凝剂配制浓度、絮凝剂用量和矿浆温度对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动力学分析探究符合细粒赤铁矿精矿的絮凝沉降动力学模型。...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以细粒赤铁矿精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絮凝剂分子量、絮凝剂配制浓度、絮凝剂用量和矿浆温度对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动力学分析探究符合细粒赤铁矿精矿的絮凝沉降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分子量为900万、配制浓度为0.05%和用量为60 g/t的APAM有好的沉降效果和较低的成本,添加APAM会明显改善沉降效果,高APAM分子量,会得到快的沉降速度和低的最终底流浓度;低APAM配制浓度,会得到快的沉降速度和高的最终底流浓度;APAM用量的增加使沉降速度变快、絮团粒径增大,但二者增加速度均逐渐变缓,最终底流浓度下降;随着矿浆温度的升高,沉降速度增加,但增速不太明显,最终底流浓度升高;APAM对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的动力学分析,双曲线动力学模型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拟合度,APAM对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动力学可以优先使用双曲线动力学模型1/(1-c/co)=k/t+b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细粒赤铁矿精矿 絮凝沉降 动力学 絮团粒径
下载PDF
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填料应用于BAF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兰善红 陈锡强 +1 位作者 梁谋会 张炽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9,共4页
对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颗粒(专利号200410015358.8)作为填料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BAF)的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填料填充的BAF具有启动快、挂膜时间短、充氧性能好、抗冲击负荷强、生物附着性能好的特点。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来说,... 对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颗粒(专利号200410015358.8)作为填料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BAF)的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填料填充的BAF具有启动快、挂膜时间短、充氧性能好、抗冲击负荷强、生物附着性能好的特点。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来说,一般直接启动只需要15d。用于处理生活污水,COD、NH3-N出水浓度在35mg/L和11mg/L以下,去除率分别达85%和80%,COD有机负荷可达6kgCOD/m3·d以上。通过反冲洗试验可知,在反冲洗后短时间内出水水质有所下降,但是,对于COD,1.5h基本可恢复去除能力,对于NH3-N在2.5h基本可以恢复去除能力。因此,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颗粒是一种良好的BAF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颗粒 曝气生物滤池 填料
下载PDF
使胶状稀土氢氧化物成大颗粒沉淀与除去杂质钡、钙、镁的研究
7
作者 丁明星 《西昌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30-35,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使胶状稀土氢氧化物沉淀完全和除去杂质钡、钙、镁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从稀土矿中提取高纯度混合稀土氧化物的工艺生产中。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调节pH等条件下,用絮凝法能使胶状氢氧化稀土成大颗粒沉淀而与杂质钡、...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使胶状稀土氢氧化物沉淀完全和除去杂质钡、钙、镁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从稀土矿中提取高纯度混合稀土氧化物的工艺生产中。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调节pH等条件下,用絮凝法能使胶状氢氧化稀土成大颗粒沉淀而与杂质钡、钙、镁完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状稀土氢氧化物 絮凝法 大颗粒沉淀
下载PDF
施工废弃泥浆絮凝脱水试验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杨春英 徐薇 白晨光 《环境科技》 2013年第5期15-17,21,共4页
对施工废弃泥浆进行絮凝脱水试验研究,使用聚丙烯酰胺对泥浆进行固液分离,结果表明含水量是影响絮凝发育的重要因素,且在消耗等量絮凝剂情况下,絮凝效果与含水量成正比。对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絮凝是"粘土颗粒-水-絮凝剂&q... 对施工废弃泥浆进行絮凝脱水试验研究,使用聚丙烯酰胺对泥浆进行固液分离,结果表明含水量是影响絮凝发育的重要因素,且在消耗等量絮凝剂情况下,絮凝效果与含水量成正比。对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絮凝是"粘土颗粒-水-絮凝剂"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论。阐述了吸附架桥是泥浆絮凝脱水的主要作用方式,得出土结构中基本单元体存在联结力,絮凝发育需要克服此联结力等结论。用絮凝剂高分子链遇水后会舒展、及"共用水膜"的假设解释了含水量影响絮凝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絮凝 粘土颗粒 机理分析
下载PDF
絮凝浮选氧化铅锌矿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
9
作者 韩文静 《中国矿山工程》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研究了絮凝浮选分选细粒有用矿物的理论,包括分散细矿粒、加入有效絮凝剂、使氧化锌矿泥的粒度增大、可浮性增强;添加特效吸附捕收剂使矿粒表面疏水,强烈搅拌矿浆使有用矿粒选择性絮凝。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影响絮凝浮选过程的参数,介绍... 研究了絮凝浮选分选细粒有用矿物的理论,包括分散细矿粒、加入有效絮凝剂、使氧化锌矿泥的粒度增大、可浮性增强;添加特效吸附捕收剂使矿粒表面疏水,强烈搅拌矿浆使有用矿粒选择性絮凝。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影响絮凝浮选过程的参数,介绍了应用絮凝浮选分选细粒氧化铅锌矿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浮选 颗粒 氧化铅锌矿
下载PDF
全尾膏体制备过程中尾矿颗粒运移行为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8
10
作者 阮竹恩 李翠平 钟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9,共7页
我国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平均品位低,加之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资源综合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导致尾矿粒度越磨越细、尾矿排放量越来越大,尾矿已成为我国金属矿山的重大危险源。目前,对于全尾矿的处置技术基本上为地表低浓... 我国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平均品位低,加之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资源综合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导致尾矿粒度越磨越细、尾矿排放量越来越大,尾矿已成为我国金属矿山的重大危险源。目前,对于全尾矿的处置技术基本上为地表低浓度排放和井下充填,但是由于尾矿制备和输送浓度过低而存在许多问题,尾矿膏体堆放和膏体充填是尾矿最有效最具前景的处理方式,以此来实现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超细全尾颗粒沉降速度慢,渗透性差,导致浓密困难,因此带有超细颗粒的全尾矿快速脱水浓密是膏体制备的技术关键。详细介绍了全尾膏体制备过程中全尾颗粒沉降、絮凝沉降、颗粒运移以及沉降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膏体制备 颗粒沉降 絮凝沉降 沉降机理 颗粒运移
下载PDF
煤泥选择性絮凝浮选中聚丙烯酰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邹文杰 曹亦俊 +1 位作者 孙春宝 张志军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5,共7页
测试了阴离子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 A401作用对煤及高岭石絮体表观粒径分布、样品红外光谱以及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通过浮选速度实验验证PAM A401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2 mg·L-1PAM A401且循环搅拌11 min时,煤絮体累积粒... 测试了阴离子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 A401作用对煤及高岭石絮体表观粒径分布、样品红外光谱以及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通过浮选速度实验验证PAM A401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2 mg·L-1PAM A401且循环搅拌11 min时,煤絮体累积粒度分布达到10%、50%和90%时对应的粒径分别是高岭石絮体的6.86、2.22和2.45倍,呈较好的絮凝选择性.吸附PAM A401后,煤的亲水性官能团特征峰增强,疏水性降低;高岭石的亲、疏水性官能团均有增加,疏水性略高.与常规浮选相比,选择性絮凝浮选实验的浮选速率较大,捕收剂用量降低30%.浮选3 min时,选择性絮凝浮选实验的可燃体回收率为81.57%,较常规浮选实验高3.64%,精煤灰分相当.PAM A401虽使煤颗粒的表面润湿性降低,但微细粒煤颗粒表观粒径增大的效应促进微细粒煤泥的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絮凝 聚丙烯酰胺 润湿性 粒径
原文传递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removal by a chemical-biological flocculation process 被引量:5
12
作者 ZHANG Zhi-bin ZHAO Jian-fu +2 位作者 XIA Si-qing LIU Chang-qing KANG Xing-s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9-563,共5页
The 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from the influent and effluent of a chemical-biological flocculation (CBF) process was studied with a laser diffraction device. Water samples from a 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 The 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from the influent and effluent of a chemical-biological flocculation (CBF) process was studied with a laser diffraction device. Water samples from a 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CEPT) process and a primary sediment tank process were also analyzed for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BF process was not only effective for both the big size particles and small size particles removal, but also the best particle removal process in the three process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CBF process was superior to CEPT process in the heavy metals removal. The high and non-selective removal for heavy metals might b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trong ability to eliminate small particles. Sample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in CBF reactors showed that small particles were easier to aggregate into big ones and those disrupted flocs could properly flocculate again along CBF reactor because of the biological floc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removal chemical-biological flocculation (CBF) 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CEPT)
下载PDF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Dynamic Flocculation Process 被引量:4
13
作者 NAN Jun, HE Weipeng, ZHANG Zhijun, LI Guiba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chool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Heilongjiang,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6期511-517,共7页
This study selected polyaluminum chloride(PAC) coagulant to remov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Kaolin suspension solution and used a turbidimeter and particle counter to monitor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online and collec... This study selected polyaluminum chloride(PAC) coagulant to remov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Kaolin suspension solution and used a turbidimeter and particle counter to monitor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online and collected the experiment data.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e self-similarity and scale invarianc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study further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fractal dimens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ound out that fractal dimension changed in a similar way as residual turbidity did and could excellently indicate the variation of coagulation effect. Therefore, fractal dimension could be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addition of coagulants and the quality of outflow c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cculATIO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fractal dimension particle counter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n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e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China 被引量:5
14
作者 Li Yan, Wang Yaqin LinYian Associate Professor,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12 Senior Engineer,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12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1995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es, including relative settling velocity, relative flocculation coefficient and flocculation exponent, are obtained by the suspended load equations for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Data of ...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es, including relative settling velocity, relative flocculation coefficient and flocculation exponent, are obtained by the suspended load equations for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Data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suggest that level of flocculation changes from river section, river mouth (turbidity maximum) to offshore area in sequence of low, very high and high. The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es reflected by in situ estimation performs a similar feature as that obtained from still water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ded sediment particle size settling velocity flocculation coefficient Changjiang Estuary
下载PDF
Fe(Ⅲ)-XG配合物选择性絮凝微细粒赤铁矿与石英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英棋 杨志超 +4 位作者 滕青 张郭阳 方淑华 张素红 刘生玉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电位、红外光谱和显微镜分析,揭示Fe(Ⅲ)-XG对赤铁矿的絮凝作用机理。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和Fe(Ⅲ)为絮凝剂,无法实现赤铁矿与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而黄原胶与FeCl_(3)·6H_(2)O质量比为1︰9时生成的Fe(Ⅲ)-XG配位絮凝剂,对赤铁矿和石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pH值为6时两者沉降率差异最大,分别为91.50%和39.96%。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Fe(Ⅲ)-XG作用下,赤铁矿颗粒形成块状絮体,且絮体密实程度更大,而石英颗粒间未发生团聚作用,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吸附量实验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原胶主要通过羧酸基团的羰基C=O与Fe^(3+)发生配位作用形成Fe(Ⅲ)-XG配合物,Fe(Ⅲ)-XG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吸附方式不同,因而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量不同。Fe(Ⅲ)-XG中的羟基氧和赤铁矿表面的铁元素发生化学键合特异性吸附在赤铁矿表面,而在石英表面只有微弱的氢键吸附。通过FeCl_(3)·6H_(2)O与黄原胶配位组装可显著提升微细粒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离效果,为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选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XG配合物 赤铁矿 石英 絮凝剂 选择性絮凝 微细粒
下载PDF
典型低温低浊水体的混凝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蓓 李涛 +2 位作者 葛小鹏 林进 王东升 《供水技术》 2009年第3期8-11,共4页
以新疆额尔齐斯低温低浊河水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调节絮凝反应条件和增加颗粒物浓度,并结合颗粒计数、絮体成长监测、过滤性能评价等方法,对低温低浊水的混凝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絮凝慢速反应时间为20~25 min,水力剪切强度G=... 以新疆额尔齐斯低温低浊河水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调节絮凝反应条件和增加颗粒物浓度,并结合颗粒计数、絮体成长监测、过滤性能评价等方法,对低温低浊水的混凝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絮凝慢速反应时间为20~25 min,水力剪切强度G=30 s-1,其对应的GT值为(3.6~4.5)×104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此外,通过投加高岭土提高原水浊度,沉后水的过滤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浊 絮凝条件 颗粒数 絮体 过滤指数
下载PDF
混合作用对煤泥水沉降中颗粒凝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柳骁 刘利波 +4 位作者 徐宏祥 卓启明 焦小淼 崔家画 汪竞争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6-219,共4页
以NaCl和CaCl_(2)溶液为凝聚剂,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和时间对凝聚絮体微观形态、絮体粒径以及絮体分形维数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泥颗粒絮体粒径随着搅拌速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搅拌时间增长先增大后减小;颗粒絮体分形维数值随着... 以NaCl和CaCl_(2)溶液为凝聚剂,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和时间对凝聚絮体微观形态、絮体粒径以及絮体分形维数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泥颗粒絮体粒径随着搅拌速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搅拌时间增长先增大后减小;颗粒絮体分形维数值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搅拌速度为152 r/min。凝聚剂为CaCl_(2)时形成的絮体粒级和分形维数值都比凝聚剂为NaCl时要大,絮体粒径达到极值所需的搅拌时间也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作用 煤泥水 沉降 凝聚絮体 粒径
下载PDF
激光散射技术对絮凝剂分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玉鸽 黄耀熊 《环境技术》 2001年第6期42-45,共4页
介绍以激光散射技术对絮凝剂进行的研究。利用激光散射技术实现了对絮凝剂胶体分子粒径、形态结构和粒径分布的精确测量 。
关键词 絮凝剂 激光散射 粒度分布 废水处理 水处理 水处理剂
下载PDF
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及其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自强 《江西建材》 2021年第9期3-7,10,共6页
水化产物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混凝土性能的基础,是提高或控制其性能的前提。研究水化产物结构,不仅要观察其结构具体表现形貌,还要从理论上分析组成其结构的粒子种类和大小、粒子形成过程、粒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粒子排列所形成的结构... 水化产物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混凝土性能的基础,是提高或控制其性能的前提。研究水化产物结构,不仅要观察其结构具体表现形貌,还要从理论上分析组成其结构的粒子种类和大小、粒子形成过程、粒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粒子排列所形成的结构形式。才能用相应的模型分析和改善水化产物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产物 絮凝体结构 粒子 模型
下载PDF
栅条絮凝池内部流场及颗粒运动状态模拟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伏雨 龙云 +2 位作者 肖波 程怀玉 龙新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29,85,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栅条絮凝池前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以涡旋速度梯度和湍动能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在流场中加入了11组不同粒径和有效密度的絮凝颗粒,每组在流场入口处随机释放98560个粒子,利用DPM模...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栅条絮凝池前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以涡旋速度梯度和湍动能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在流场中加入了11组不同粒径和有效密度的絮凝颗粒,每组在流场入口处随机释放98560个粒子,利用DPM模型对粒子运动轨迹进行追踪统计。结果表明:随着絮凝颗粒的增大,其有效密度呈相应下降趋势。絮凝颗粒直径为1~1000μm,沉积率<10%,且在各竖井内沉积均匀,能够很好地满足絮凝要求。当颗粒粒径为1000~5000μm时,沉积率呈急剧上升趋势,但在各竖井内沉积较为均匀。当颗粒粒径进一步增大至10000μm时,大量粒子在第1段竖井内沉积,不利于排泥的均匀性。综合考虑沉积率和排泥均匀性,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1000μm以上的大粒径絮凝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条絮凝池 数值模拟 絮凝颗粒 DPM模型 沉积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