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絮凝法处理海产品加工中高浓度含磷废水 被引量:10
1
作者 于洪淼 王超 +3 位作者 凌威 徐晓晨 杨凤林 张树深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针对海产品加工中高浓度含磷废水(1 000 mg/L)会恶化生物除磷的问题,通过化学絮凝法对高磷废水进行处理,分析了几种单一与混合絮凝剂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海泡石以质量比m_(聚合氯化铝)∶m_(海泡石)=10∶3制作的混合絮凝剂... 针对海产品加工中高浓度含磷废水(1 000 mg/L)会恶化生物除磷的问题,通过化学絮凝法对高磷废水进行处理,分析了几种单一与混合絮凝剂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海泡石以质量比m_(聚合氯化铝)∶m_(海泡石)=10∶3制作的混合絮凝剂,在投加量为26 g/L,快速搅拌(160 r/min) 60 min,慢速搅拌(80 r/min) 30 min后,磷去除率最高,达到99. 68%。混合絮凝剂絮凝沉淀物的XRD分析表明,沉淀的主要成分为CaAl_3(PO_3OH)SiO_3,说明海泡石中含有的CaO和SiO_2成分对磷的去除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高浓度含磷废水 化学絮凝剂 絮凝参数 海产品加工
下载PDF
新型絮凝剂PTAS对分散大红废水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晶 刘红 徐才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2-24,32,共4页
本文用聚硅硫酸钛(PTAS)处理分散大红配制废水。试验发现,在废水pH为6.87~13.00,絮凝剂投加量为10mg·L-1(以金属离子含量计)时,絮凝剂对分散大红的脱色率为83.1%。对絮凝所形成的絮体形貌进行显微观测,发现网捕卷扫和吸附架桥对... 本文用聚硅硫酸钛(PTAS)处理分散大红配制废水。试验发现,在废水pH为6.87~13.00,絮凝剂投加量为10mg·L-1(以金属离子含量计)时,絮凝剂对分散大红的脱色率为83.1%。对絮凝所形成的絮体形貌进行显微观测,发现网捕卷扫和吸附架桥对絮凝脱色处理分散大红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散大红和絮凝处理后的絮体进行红外观测,发现絮凝剂与染料分子的某些基团有络合吸附作用,且发现羟基基团峰强有较大增加,说明絮凝剂对废水中的胶体颗粒可能有网捕卷扫作用。对分散大红废水及絮凝处理后的分散大红水样进行紫外连续扫描,发现染料分子中有机基团波峰偏移,初步验证了络合吸附也是絮凝剂对分散大红脱色的主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型絮凝剂PTAS 分散大红废水 絮凝条件 脱色机理
下载PDF
正交法混凝试验对造纸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士锐 任南琪 +2 位作者 朴庸健 吴忆宁 李建政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5,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种无机混凝剂(PAC、FeSO4、AI2(SO4)3)和三种有机助凝剂(PAM、D1、D2)对造纸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证实在混凝试验的影响因素中混凝...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种无机混凝剂(PAC、FeSO4、AI2(SO4)3)和三种有机助凝剂(PAM、D1、D2)对造纸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证实在混凝试验的影响因素中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投加方式都起着重要作用,断定PAC和PAM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加入PAC120mg/L,30s后加入1mg/L的PAM,慢速搅拌24min后,对造纸废水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造纸废水 混凝剂 助凝剂 絮凝
下载PDF
STABILITY OF POLY(N,N'-METHYLENEBISACRYLAMIDE-co-4-VINYLPYRIDINE)MICROGEL DISPERS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HYDROPHOBICITY IN THE MICROGELS
4
作者 Qing-de Chen Xing-hai Shen and Hong-cheng Gao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35-642,共8页
In the UV-Vis spectra of pure light-scattering systems, there is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bance and wavelength (A = Kλ^-n). Here, the exponent n is named as flocculation-coagulation parameter. In th... In the UV-Vis spectra of pure light-scattering systems, there is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bance and wavelength (A = Kλ^-n). Here, the exponent n is named as flocculation-coagulation parameter.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the stability of poly(N,N'-methylenebisacrylamide-co-4-vinylpyridine) (poly(Bis-co-4-VP)) microgel dispersion were studied in detail via this para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persion mainly comes from the ionization of pyridine groups, making the microgel positively charged on its surface. This was confirm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Zeta potential and the result of conductometric titration. The result of fluoresc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phobicity in the microgels i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otal 4-VP unit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gel dispersion(s) 4-VINYLPYRIDINE flocculation-coagulation parameter Zeta potential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含铬工业废水动态中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郝醒华 陈丽春 +1 位作者 马军 邱立平 《北方环境》 2001年第3期32-35,共4页
以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絮凝剂探讨了处理含铬工业废水的效果。为了寻求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参数,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中试研究,系统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7.5~8.0、水温10℃以上、最高进... 以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絮凝剂探讨了处理含铬工业废水的效果。为了寻求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参数,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中试研究,系统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7.5~8.0、水温10℃以上、最高进水Cr^(6+)浓度100mg/l、活性菌浓度0.8~1.2‰、反应时间13~16min。并进一步尝试将絮凝理论、生化理论与水力学动态平衡理论结合起来,推出多因子相关的絮凝反应动态模拟水质模型,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硫酸盐还原菌 工业废水 絮凝反应 参数 水质模型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某矿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优化
6
作者 秦原 张斌斌 谢刚 《江西建材》 2020年第7期19-21,共3页
为对某矿山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进行优化,提出利用BBD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优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供砂溶度对絮凝沉降速度影响最大,其次为絮凝剂添加浓度,絮凝剂单耗对全尾砂絮凝沉降速度影响不大。根据某矿山实际情况得出的最佳全尾砂絮凝... 为对某矿山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进行优化,提出利用BBD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优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供砂溶度对絮凝沉降速度影响最大,其次为絮凝剂添加浓度,絮凝剂单耗对全尾砂絮凝沉降速度影响不大。根据某矿山实际情况得出的最佳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为供砂浓度16.28%,絮凝剂单耗为8.22 g/t,絮凝剂添加浓度0.12%,按照此方案得到的沉降速度为409.46 cm/h,与理论值429.937 cm/h的误差为5%,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够为矿山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进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 因素分析 BB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