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嗜乳品废水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优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蕾
邢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15,32,共6页
该试验筛选能够利用廉价的乳品废水作为部分替代碳源的高效耐碱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试验采用常规筛选方法,用盐碱地土壤平板划线。从平板上挑取粘性大的菌落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摇振荡培养72 h后用高岭土悬浊液测定微生物产生...
该试验筛选能够利用廉价的乳品废水作为部分替代碳源的高效耐碱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试验采用常规筛选方法,用盐碱地土壤平板划线。从平板上挑取粘性大的菌落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摇振荡培养72 h后用高岭土悬浊液测定微生物产生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最终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将培养基中的商业碳源变换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商业碳源以及不同浓度的乳品废水,用控制变量法优化其它他产絮条件,最终得出复合菌群的最佳产絮条件:乳品废水的浓度为900 mg/L、最佳乙醇添加比为2%、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阳离子为Na_2SO_4、最佳初始p H值为11、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佳摇床速度为160 r/min,以及最佳接种量为2%。在最佳产絮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可达9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微生物
乳品废水
培养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
10
2
作者
樊华
韩佩
+3 位作者
王菁晗
李昆
黎俊
周文广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6-32,共7页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举足轻重。目前,微藻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固碳控污、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备等方面。但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其中,微藻采收的高能耗是阻碍微藻产业化...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举足轻重。目前,微藻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固碳控污、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备等方面。但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其中,微藻采收的高能耗是阻碍微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藻在培养液中浓度低、粒径小,传统的沉降、过滤、离心等采收方法都存在效率低或成本高的限制。利用絮凝性藻类、细菌、真菌或者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生物采收技术由于具有安全、无二次污染、采收率高、设备投入和运行能耗与其他方法相比显著降低等优点,目前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采收技术之一。系统地评价了不同微藻采收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阐述了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絮凝性微生物
生物絮凝
采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絮凝微生物采收微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祎
许艳婷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6-1203,共8页
微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易培养,生长快且应用价值高,普遍用于生物燃料、医学原料、优质食品源及畜牧养殖业等。近年来,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改造设计、高产藻株筛选、代谢通路基因改造等方法实现微藻产量的提高,而在微藻处理的下游过程...
微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易培养,生长快且应用价值高,普遍用于生物燃料、医学原料、优质食品源及畜牧养殖业等。近年来,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改造设计、高产藻株筛选、代谢通路基因改造等方法实现微藻产量的提高,而在微藻处理的下游过程的研究与创新不足,特别是微藻采收已经成为其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综述了絮凝法在微藻采收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絮凝微生物在微藻采收中的作用,并对絮凝微生物对微藻的絮凝机制进行广泛探讨,为絮凝微生物采收微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生物质
絮凝法
絮凝微生物
絮凝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微生物絮凝剂对小球藻细胞氧化应激研究
4
作者
李祎
许艳婷
+3 位作者
宋瑞雪
田聪琦
王海磊
郑天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8,共8页
小球藻作为能源藻,可以提供产生物柴油,但是小球藻生物质的获取成为能源藻发展的瓶颈.目前研究藻细胞生物质收集的方法很多,但不同收集方法对能源藻细胞的氧化应激研究却很少.分别研究絮凝功能细菌xn-1所产生物絮凝物质和离心法对能源...
小球藻作为能源藻,可以提供产生物柴油,但是小球藻生物质的获取成为能源藻发展的瓶颈.目前研究藻细胞生物质收集的方法很多,但不同收集方法对能源藻细胞的氧化应激研究却很少.分别研究絮凝功能细菌xn-1所产生物絮凝物质和离心法对能源藻——小球藻生物质在收集过程中对藻细胞的氧化应激,以期确定絮凝微生物对小球藻细胞的生物安全性.采用涂布划线法从藻际分离纯化絮凝功能微生物;通过梯度醇沉法获得絮凝物质;分别用絮凝微生物所分泌絮凝物质和离心法收集藻细胞生物质,并对藻细胞内蛋白含量、总糖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抗坏血酸(AsA)含量进行测定;以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经过测定并经过统计学显著性分析,发现离心作用下收集的藻细胞内的MDA,GSH和AsA含量显著高于利用絮凝物质絮凝得到的藻细胞.离心作用相对于絮凝作用造成藻细胞膜发生更高的脂质过氧化,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诱导非酶抗氧化系统响应.因此,离心法收集藻生物质相对于微生物絮凝对藻细胞的伤害更大,絮凝微生物比离心法更适合于收集能源藻生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生物质收集
絮凝微生物
离心法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桂萍
刘长风
刘宁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从活性污泥、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5株产絮凝剂细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BX-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麦芽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当初始pH值6.0~7.0,装液量80~90 mL(250 mL三角瓶),...
从活性污泥、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5株产絮凝剂细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BX-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麦芽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当初始pH值6.0~7.0,装液量80~90 mL(250 mL三角瓶),35 ℃摇床(120 r/min)培养60~72 h时,所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达95.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絮凝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6
作者
张海英
李昙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5-68,73,共5页
目的: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株絮凝剂细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获得1株产高效MBF的菌种,编号为F1.以菌株F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结果: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
目的: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株絮凝剂细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获得1株产高效MBF的菌种,编号为F1.以菌株F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结果: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当初始pH值7.0,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产生菌
筛选
培养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嗜乳品废水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优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蕾
邢丽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市政工程系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15,3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7041)
文摘
该试验筛选能够利用廉价的乳品废水作为部分替代碳源的高效耐碱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试验采用常规筛选方法,用盐碱地土壤平板划线。从平板上挑取粘性大的菌落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摇振荡培养72 h后用高岭土悬浊液测定微生物产生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最终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将培养基中的商业碳源变换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商业碳源以及不同浓度的乳品废水,用控制变量法优化其它他产絮条件,最终得出复合菌群的最佳产絮条件:乳品废水的浓度为900 mg/L、最佳乙醇添加比为2%、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阳离子为Na_2SO_4、最佳初始p H值为11、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佳摇床速度为160 r/min,以及最佳接种量为2%。在最佳产絮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可达94.68%。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微生物
乳品废水
培养条件
Keywords
microbial
floccul
ant
flocculation
microorganisms
dairy
wastewater
culture
conditions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
10
2
作者
樊华
韩佩
王菁晗
李昆
黎俊
周文广
机构
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6-3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No.51668044)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1BBH80029)
+1 种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50029)
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16M591188)
文摘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举足轻重。目前,微藻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在固碳控污、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备等方面。但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其中,微藻采收的高能耗是阻碍微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藻在培养液中浓度低、粒径小,传统的沉降、过滤、离心等采收方法都存在效率低或成本高的限制。利用絮凝性藻类、细菌、真菌或者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生物絮凝剂收获微藻的生物采收技术由于具有安全、无二次污染、采收率高、设备投入和运行能耗与其他方法相比显著降低等优点,目前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采收技术之一。系统地评价了不同微藻采收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阐述了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关键词
微藻
絮凝性微生物
生物絮凝
采收
Keywords
microalgae
floccul
ating
microorganisms
biological
flocculation
harvesting
分类号
Q949.2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絮凝微生物采收微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祎
许艳婷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6-120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8119
41576109)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5101049170805)~~
文摘
微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易培养,生长快且应用价值高,普遍用于生物燃料、医学原料、优质食品源及畜牧养殖业等。近年来,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改造设计、高产藻株筛选、代谢通路基因改造等方法实现微藻产量的提高,而在微藻处理的下游过程的研究与创新不足,特别是微藻采收已经成为其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综述了絮凝法在微藻采收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絮凝微生物在微藻采收中的作用,并对絮凝微生物对微藻的絮凝机制进行广泛探讨,为絮凝微生物采收微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微藻生物质
絮凝法
絮凝微生物
絮凝作用机制
Keywords
Microalgae
biomass
flocculation
methods
floccul
ating
microorganisms
floccul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Q939.9 [生物学—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微生物絮凝剂对小球藻细胞氧化应激研究
4
作者
李祎
许艳婷
宋瑞雪
田聪琦
王海磊
郑天凌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8119
41576109)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7A610002)
文摘
小球藻作为能源藻,可以提供产生物柴油,但是小球藻生物质的获取成为能源藻发展的瓶颈.目前研究藻细胞生物质收集的方法很多,但不同收集方法对能源藻细胞的氧化应激研究却很少.分别研究絮凝功能细菌xn-1所产生物絮凝物质和离心法对能源藻——小球藻生物质在收集过程中对藻细胞的氧化应激,以期确定絮凝微生物对小球藻细胞的生物安全性.采用涂布划线法从藻际分离纯化絮凝功能微生物;通过梯度醇沉法获得絮凝物质;分别用絮凝微生物所分泌絮凝物质和离心法收集藻细胞生物质,并对藻细胞内蛋白含量、总糖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抗坏血酸(AsA)含量进行测定;以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经过测定并经过统计学显著性分析,发现离心作用下收集的藻细胞内的MDA,GSH和AsA含量显著高于利用絮凝物质絮凝得到的藻细胞.离心作用相对于絮凝作用造成藻细胞膜发生更高的脂质过氧化,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诱导非酶抗氧化系统响应.因此,离心法收集藻生物质相对于微生物絮凝对藻细胞的伤害更大,絮凝微生物比离心法更适合于收集能源藻生物质.
关键词
小球藻
生物质收集
絮凝微生物
离心法
氧化应激
Keywords
Chlorella
vulgaris
harvest
of
biomass
floccul
ating
microorgan
ism
centrifugation
oxidative
stress
分类号
Q939.9 [生物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桂萍
刘长风
刘宁
机构
沈阳化工学院
出处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基金
沈阳市科技基金项目(1041029-1-02-05)
文摘
从活性污泥、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5株产絮凝剂细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BX-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麦芽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当初始pH值6.0~7.0,装液量80~90 mL(250 mL三角瓶),35 ℃摇床(120 r/min)培养60~72 h时,所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达95.4 %.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絮凝率
Keywords
floccul
ent-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microbial
floccul
ants
screen
floccul
ent
rate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6
作者
张海英
李昙
机构
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尚文初级中学
出处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5-68,73,共5页
文摘
目的: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株絮凝剂细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获得1株产高效MBF的菌种,编号为F1.以菌株F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结果: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当初始pH值7.0,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产生菌
筛选
培养条件
Keywords
microbial
floccul
ants
floccul
ent-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Screen
Cultural
Condition
分类号
Q935 [生物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嗜乳品废水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优化
宋蕾
邢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藻生物采收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樊华
韩佩
王菁晗
李昆
黎俊
周文广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絮凝微生物采收微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祎
许艳婷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原文传递
4
微生物絮凝剂对小球藻细胞氧化应激研究
李祎
许艳婷
宋瑞雪
田聪琦
王海磊
郑天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刘桂萍
刘长风
刘宁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张海英
李昙
《德州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