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柑桔属中类黄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赵雪梅 朱大元 +2 位作者 叶兴乾 蒋山好 席屿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9-92,共4页
本文就柑桔属中类黄酮的种类。
关键词 柑桔 类黄酮
下载PDF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2
作者 李凤林 李青旺 +1 位作者 冯彩宁 郜俊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8年第5期60-64,76,共6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按结构可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以及其它黄酮类等。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按结构可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以及其它黄酮类等。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半仿生提取法等,各种提取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本文对上述几种提取方法近年来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了简单综述,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 研究
下载PDF
藤三七中一个新黄烷醇和抗HIV活性成分 被引量:26
3
作者 顾琼 马云保 +4 位作者 张雪梅 王睿睿 周俊 郑永唐 陈纪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08-1511,共4页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和1D,2D NMR方法,分...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和1D,2D NMR方法,分别鉴定出如下化合物:7-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3,4-黄烷二醇,命名为藤三七醇A(1);4,7-二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黄烷(2);7-O-methylunonal(3);5,7-二羟基-6,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4);Desmosflavone(5)和Demethoxymatteucinol(6).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黄烷二醇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HIV-1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2,5,6对HIV-1诱导合胞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5.09,48.73,55.47和82.75μmol/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1,1.20,7.15和〉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三七 藤三七醇A 黄烷醇 抗HIV活性
下载PDF
荞麦中类黄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罗庆林 邵继荣 +1 位作者 胡建平 柏大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保健和药用功能。概述了荞麦中生物类黄酮的化学组成、分布,以及提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以期为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荞麦 类黄酮 提取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异鼠李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增光 刘应才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5期2321-2323,共3页
异鼠李素是一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大量研究发现异鼠李素具有保护心血管、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过敏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其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减轻心肌肥厚、抑制... 异鼠李素是一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大量研究发现异鼠李素具有保护心血管、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过敏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其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减轻心肌肥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抗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黄酮类化合物 心血管保护
下载PDF
芫花醋炙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曾毅梅 肖洁 +1 位作者 李铣 王金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药用植物资源。方法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炙芫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药用植物资源。方法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炙芫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3)、洋芹素-4′,7-二甲醚(4′,7-dimethylapigenin,4)、椴苷(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5)、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5-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6)、4′,5,7-三甲氧基黄酮(4′,5,7-trimethoxyflavone,7)、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8)、3′,4′,5,7-四甲氧基黄酮(3′,4′,5,7-tetrameth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芫花醋炙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花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黄酮
下载PDF
荧光光度法测定芦笋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14
7
作者 穆宏磊 郜海燕 +2 位作者 陈杭君 房祥军 葛林梅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以芦笋为研究对象,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可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的性质,建立荧光测定芦笋中总黄酮的新方法。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芦笋中的有效成分,以芦丁为标样,研究溶剂、pH值以及放置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测试条件。该... 以芦笋为研究对象,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可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的性质,建立荧光测定芦笋中总黄酮的新方法。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芦笋中的有效成分,以芦丁为标样,研究溶剂、pH值以及放置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测试条件。该方法检出限为4.53×10-9 mol/L,线性回归方程:Y=50.17+48053.01X,相关系数r=0.9939,回收率98.83%~97.25%。利用该法测得芦笋茎、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5 mg/g和0.78 mg/g。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黄酮 芦笋
原文传递
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Ⅳ)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振月 陈金铭 +2 位作者 王谦博 康毅华 刘颖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脉酸模 蒽醌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二蒽酮类化合物 酸模苷A
原文传递
纤维素酶提取苹果渣黄酮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岩岩 刘涛 +2 位作者 张崇尧 尹琳琳 吴光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研究了纤维素酶提取苹果渣黄酮的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传统化学法相比,纤维素酶法提取苹果渣黄酮较好,黄酮提取率从0.43%提高到0.56%。对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2%,pH=5.2,酶解温度60℃,... 研究了纤维素酶提取苹果渣黄酮的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传统化学法相比,纤维素酶法提取苹果渣黄酮较好,黄酮提取率从0.43%提高到0.56%。对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2%,pH=5.2,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40min。在最佳条件下,纤维素酶法所得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26%,为化学法黄酮提取率的2.93倍。并对提取的黄酮进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发现酶法与化学法提取黄酮的成分清除能力相似,表明两种方法提取黄酮物质结构可能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黄酮 苹果渣
下载PDF
长春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贤 单淇 +1 位作者 辛宁 侯文彬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274-277,共4页
长春花属植物是原产于非洲东海岸的野生花卉,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长春花含有萜类生物碱、二聚吲哚生物碱、单吲哚生物碱等多种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和黄酮类成分。近年来长春花中单体成分或结构修饰物作为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长春花属植物是原产于非洲东海岸的野生花卉,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长春花含有萜类生物碱、二聚吲哚生物碱、单吲哚生物碱等多种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和黄酮类成分。近年来长春花中单体成分或结构修饰物作为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及何杰金氏病。综述了近年来对长春花生物碱类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长春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物碱 黄酮类 抗肿瘤
原文传递
超声波提取竹叶黄酮优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金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7,共3页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青竹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超声波提取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5%,料液比为1∶20,超声波功率为250W,超声时间为30min。
关键词 竹叶 黄酮 超声波提取
下载PDF
桂花中黄酮类物质提取与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丁立新 张楠楠 +2 位作者 张云杰 柴佳丽 杜永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年第5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桂花中黄酮类物质最佳提取与纯化方法,为桂花开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常规提取法对桂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与纯化研究,比较在不同pH值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结果:pH=2及pH=4时,黄酮粗品提取率分别为5.01%,5.61%... 目的:探讨桂花中黄酮类物质最佳提取与纯化方法,为桂花开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常规提取法对桂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与纯化研究,比较在不同pH值下提取方法的提取率。结果:pH=2及pH=4时,黄酮粗品提取率分别为5.01%,5.61%;苷元提取率分别为0.13%,0.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可对桂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纯化进行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广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与纯化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协同抑菌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农朝赞 叶海洪 +7 位作者 王丽 黄婵娟 黄之虎 潘莉莉 农少云 韦仕喻 郭凌霄 吴玉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芒果苷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探讨黄酮类化合物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协同抑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体试管法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痤疮丙酸杆菌,按试管称释法调整细菌浓度,观察芒果苷的抑菌作用。结果:单药使用时,芒果... 目的:观察芒果苷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探讨黄酮类化合物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协同抑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体试管法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痤疮丙酸杆菌,按试管称释法调整细菌浓度,观察芒果苷的抑菌作用。结果:单药使用时,芒果苷对痤疮丙酸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3 378.4,8 446.0mg.L-1,抑菌效果不明显;当与红霉素联合使用时,降低了红霉素的使用量,浓度为42.23mg.L-1的芒果苷与0.117mg.L-1的红霉素配伍使用,对上述两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极有可能是两者化学结构具有互补性,黄酮类化合物氧杂蒽酮C-葡萄糖苷的部分糖性基因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大环内酯环上起到了修饰基团样的作用,由此,有望成为药物工业生产抗菌新药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黄酮类化合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原文传递
超声波辅助浸提荷叶黄酮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禹淞文 赵大兴 +3 位作者 张平喜 陈志军 文奕峰 薛鑫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73-75,共3页
为了优化超声波辅助浸提荷叶黄酮的条件,提高荷叶黄酮的提取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荷叶黄酮超声辅助浸提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50 W、超... 为了优化超声波辅助浸提荷叶黄酮的条件,提高荷叶黄酮的提取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荷叶黄酮超声辅助浸提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50 W、超声时间18 min、料液比1︰150(g/m 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荷叶黄酮的平均提取率可达到2.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黄酮 超声波 浸提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鸡血藤干、鲜品黄酮部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小莹 周龙颖珍 +1 位作者 赖丽嫦 陈丰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72-75,共4页
目的:建立鸡血藤黄酮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同一产地鸡血藤干、鲜品药材的指纹图谱,考察两者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鸡血藤黄酮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同一产地鸡血藤干、鲜品药材的指纹图谱,考察两者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检测时间80 min。结果:分别建立了干、鲜鸡血藤黄酮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指纹峰,并指认了4个共有峰,发现干、鲜品在成分和含量上均有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为鸡血藤化学成分深入研究及其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干鲜品 黄酮部位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兰庆 汪鋆植 倪炎 《生物化工》 2018年第6期62-65,共4页
本研究对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采用5种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通过邻二氮菲-亚铁法、紫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Nagai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分别测定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体外... 本研究对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采用5种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通过邻二氮菲-亚铁法、紫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Nagai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分别测定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H_2O_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并能显著清除OH·、H_2O_2、O_2^-·、DPPH自由基,且随着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逐渐增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与清除率呈正相关。说明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黄酮类化合物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南酸枣的黄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抗缺氧活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长伟 崔承彬 +3 位作者 蔡兵 韩冰 李明明 范明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8-51,64,共5页
目的阐明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Roxb.)Burtt.etHill.]树皮中黄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抗缺氧、抗菌活性。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利用MTT法测评抗肿瘤及抗缺氧活性,采用纸片... 目的阐明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Roxb.)Burtt.etHill.]树皮中黄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抗缺氧、抗菌活性。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利用MTT法测评抗肿瘤及抗缺氧活性,采用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从南酸枣树皮中分离鉴定了3个黄烷类化合物:(+)-儿茶素(1)、(+)-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和(+)-儿茶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化合物1、2对K562细胞呈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在100μg.mL-1质量浓度下的抑制率分别为16.0%和27.3%。在ECV304细胞缺氧损伤保护实验中,化合物1在无细胞毒作用的50μg.mL-1质量浓度下呈较强的抗缺氧活性,化合物3未表现出抗肿瘤与抗缺氧活性。化合物1~3在测试浓度下对受试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抗菌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南酸枣抗缺氧活性成分的首例报道,其抗缺氧活性也属首次报道。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烷类 儿茶素 糖苷 结构鉴定 南酸枣 抗肿瘤 抗缺氧活性
原文传递
枳实中黄酮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雯珏 姬中杰 +2 位作者 崔旭阳 闫欣越 李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90-3898,共9页
众所周知,脂类代谢异常广泛参与多种疾病。因此,寻找调节脂类代谢的化学物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枳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本文将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结构和分类,同时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2型... 众所周知,脂类代谢异常广泛参与多种疾病。因此,寻找调节脂类代谢的化学物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枳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本文将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结构和分类,同时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各种疾病方面阐述黄酮对脂类代谢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黄酮 脂类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肝 糖尿病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艾叶中7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19
作者 孙立秋 王丹 +5 位作者 赵英楠 时志春 李军 王金兰 赵明 张树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6-815,共10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7个黄酮类成分(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芹菜素、高车前素、山柰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蔓荆子黄素)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QAMS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7个黄酮类成分(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芹菜素、高车前素、山柰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蔓荆子黄素)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QAMS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洗脱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以异泽兰黄素为内参物,建立与其他6个黄酮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7个待测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以验证QAMS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异泽兰黄素与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芹菜素、高车前素、山柰酚、棕矢车菊素、蔓荆子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值分别为0.958、1.387、1.000、0.950、0.957、1.297(相对校正因子的RSD<2.0%),并与常规外标一点法比较,20批艾叶中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芹菜素、高车前素、山柰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0314~0.6235、0.0009~0.0926、0.0206~0.1707、0.0110~0.1847、0.0117~0.8640、0.2532~2.5550、0.0156~0.2507 mg·g^(-1)。结论:以异泽兰黄素为内参物,建立艾叶中7个黄酮类成分的QAMS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艾叶的定量分析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 相对校正因子 高效液相色谱 艾叶 黄酮 异泽兰黄素
原文传递
棘孢曲霉中分离的2个新化合物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燕 田沙沙 +2 位作者 俞和 杨文智 朱华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从土壤真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和2个已知化合物,采用质谱(MS)、一维核磁共振波谱(1D NMR)、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异核单量子相关谱(HSQC)和旋转坐标NOE谱(ROESY)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从土壤真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和2个已知化合物,采用质谱(MS)、一维核磁共振波谱(1D NMR)、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异核单量子相关谱(HSQC)和旋转坐标NOE谱(ROESY)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化合物2的顺反构型通过ROESY数据进一步确定.鉴定结果表明,2个新化合物分别为2-(2'-4'-6'-三羟基)-7-羟基-5-甲基色原酮{2-(2',4',6'-trihydroxyphenyl)-(7-hydroxy-5-methyl)chromone}(1)和(E)-4-羟基-3-[(3-甲基-4-羟基-2-丁烯)氧代]苯甲酸{(E)-4-hydroxy-3-[(4-hydroxy-3-methylbut-2-en-1-yl)oxy]benzoic acid}(2);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S)-2-[(2'-羟基)丙基]-5-甲基-7-羟基色原酮{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3)和(3R,4S)-8-羟基-3,4,5-三甲基-6酮-4,6-二氢-3H-异色烯-7-羧酸{(3R,4S)-8-hydroxy-3,4,5-trimethyl-6-oxo-4,6-dihydro-3H-isochromene-7-carboxylic acid}(4).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4个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棘孢曲霉 核磁共振 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