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皮瓣及软骨改善再造耳颅耳沟效果观察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阳
刘嘉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35.0岁,平均11.1岁。采用...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35.0岁,平均11.1岁。采用一期扩张器埋置、二期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发现上部颅耳沟浅显;于6~12个月后行三期再造耳修整。将残耳垂通过"Z"字改型转移以再造耳垂。在残耳上部作蒂在轮屏切迹的残耳上部皮瓣,弧形切开松解并加深上部颅耳沟,将上部残耳皮瓣向颅耳沟创面旋转推进缝合以覆盖创面;将带皮下组织蒂的残耳软骨组织瓣插入支架底部形成的腔隙内,并缝合固定,以增加支架的高度;耳甲腔区其余残耳皮瓣用以覆盖耳甲腔创面。结果术后拆线时1例患儿皮瓣远端出现直径约0.5 cm的表皮水疱,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成活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再造耳上部颅耳沟均明显加深,再造耳支架高度不同程度增加,双耳对称性佳,耳甲腔无明显挛缩变小,再造耳外观满意。再造耳上部表面毛发明显减少,耳周发际线上移。结论采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残耳皮瓣及残耳软骨瓣转移,不仅可加深颅耳沟,而且可增加上部支架的高度,术后颅耳沟变形较轻,再造耳与正常耳廓的对称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甲腔型小耳畸形
全扩张法
全耳再造术
颅耳沟
残耳皮瓣
原文传递
带蒂残耳复合组织瓣在再造耳修整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嘉锋
孙家明
张一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464-1465,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残耳组织,对再造耳进行局部修整的方法。方法:对12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进行修整。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3例,Ⅱ度9例。所有患者在三期再造耳修整时,残耳组织量充足,残耳软骨及皮肤量较多,再造耳...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残耳组织,对再造耳进行局部修整的方法。方法:对12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进行修整。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3例,Ⅱ度9例。所有患者在三期再造耳修整时,残耳组织量充足,残耳软骨及皮肤量较多,再造耳外形尚可,存在狭小耳甲腔,再造耳的颅耳沟瘢痕粘连变浅。在粘连的颅耳沟区切开松解,并在原支架底部切开包裹支架的筋膜,使之与软骨皮瓣基底部相通,形成一颅耳沟区创面,再在残耳组织上设计比创面略大的梭形切口,在其两侧皮下剥离,保留软骨表面的软组织,形成蒂在底部的残耳复合组织瓣,将之通过支架下方的隧道转移至耳后区创面,缝合组织瓣与耳后创面边缘,供瓣区皮瓣适当改形后覆盖耳甲腔创面,以扩大耳甲腔。结果:转移至颅耳沟区的残耳复合组织瓣成活良好,耳支架高度明显增高,颅耳沟明显加深,耳甲腔明显扩大,随访3~6个月,再造耳无明显挛缩变形。结论:残耳组织在再造耳修整中是良好的材料,将其通过带蒂移植的方法转移至需要部位,不仅可明显改善再造耳的外观,而且可合理利用原有组织,而无需另取组织游离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残耳复合组织瓣
再造耳
修整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皮瓣及软骨改善再造耳颅耳沟效果观察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阳
刘嘉锋
机构
襄阳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5-91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35.0岁,平均11.1岁。采用一期扩张器埋置、二期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发现上部颅耳沟浅显;于6~12个月后行三期再造耳修整。将残耳垂通过"Z"字改型转移以再造耳垂。在残耳上部作蒂在轮屏切迹的残耳上部皮瓣,弧形切开松解并加深上部颅耳沟,将上部残耳皮瓣向颅耳沟创面旋转推进缝合以覆盖创面;将带皮下组织蒂的残耳软骨组织瓣插入支架底部形成的腔隙内,并缝合固定,以增加支架的高度;耳甲腔区其余残耳皮瓣用以覆盖耳甲腔创面。结果术后拆线时1例患儿皮瓣远端出现直径约0.5 cm的表皮水疱,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成活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再造耳上部颅耳沟均明显加深,再造耳支架高度不同程度增加,双耳对称性佳,耳甲腔无明显挛缩变小,再造耳外观满意。再造耳上部表面毛发明显减少,耳周发际线上移。结论采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残耳皮瓣及残耳软骨瓣转移,不仅可加深颅耳沟,而且可增加上部支架的高度,术后颅耳沟变形较轻,再造耳与正常耳廓的对称性更佳。
关键词
耳甲腔型小耳畸形
全扩张法
全耳再造术
颅耳沟
残耳皮瓣
Keywords
Microtia
of
concha
cavity
full
skin
expanding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auriculocephalic
angle
flap
of
residual
ear
分类号
R764.9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带蒂残耳复合组织瓣在再造耳修整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嘉锋
孙家明
张一鸣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464-1465,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残耳组织,对再造耳进行局部修整的方法。方法:对12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进行修整。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3例,Ⅱ度9例。所有患者在三期再造耳修整时,残耳组织量充足,残耳软骨及皮肤量较多,再造耳外形尚可,存在狭小耳甲腔,再造耳的颅耳沟瘢痕粘连变浅。在粘连的颅耳沟区切开松解,并在原支架底部切开包裹支架的筋膜,使之与软骨皮瓣基底部相通,形成一颅耳沟区创面,再在残耳组织上设计比创面略大的梭形切口,在其两侧皮下剥离,保留软骨表面的软组织,形成蒂在底部的残耳复合组织瓣,将之通过支架下方的隧道转移至耳后区创面,缝合组织瓣与耳后创面边缘,供瓣区皮瓣适当改形后覆盖耳甲腔创面,以扩大耳甲腔。结果:转移至颅耳沟区的残耳复合组织瓣成活良好,耳支架高度明显增高,颅耳沟明显加深,耳甲腔明显扩大,随访3~6个月,再造耳无明显挛缩变形。结论:残耳组织在再造耳修整中是良好的材料,将其通过带蒂移植的方法转移至需要部位,不仅可明显改善再造耳的外观,而且可合理利用原有组织,而无需另取组织游离移植。
关键词
带蒂残耳复合组织瓣
再造耳
修整术
Keywords
pedicle
compsite
tissue
flap
of
residual
ear
reconstructed
ear
prostheses
分类号
R764.7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62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皮瓣及软骨改善再造耳颅耳沟效果观察
张阳
刘嘉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2
带蒂残耳复合组织瓣在再造耳修整中的作用
刘嘉锋
孙家明
张一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