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固定结合面刚度特性建模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书亭 李杰 +1 位作者 刘涛 毛宽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共5页
针对机械结合面G-W接触模型和M-B接触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能描述2粗糙面接触的配对几何粗糙特性的法向刚度力学模型.该模型在几何尺寸上独立,给出了结合面面压与刚度的解析解,能有效求解结合面配对接触的法向刚度.根... 针对机械结合面G-W接触模型和M-B接触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能描述2粗糙面接触的配对几何粗糙特性的法向刚度力学模型.该模型在几何尺寸上独立,给出了结合面面压与刚度的解析解,能有效求解结合面配对接触的法向刚度.根据应变能相等的原则,把结合面法向刚度和切向刚度折合成连续体的材料属性,建立了描述结合面特性的虚拟材料模型,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面 接触力学模型 刚度特性 等效虚拟材料 分形理论
原文传递
机床固定结合面的一种建模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筱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9-441,共3页
根据固定结合面的特点 ,提出了结合面的一种建模方法 ,应用等参单元的概念 ,导出了任意四边形结合面单元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 ,该建模方法可应用于根据实验数据识别结合面的未知参数 ,及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结合面的特性。
关键词 机床 固定结合面 建模 动力学模型 单元刚度矩阵 阻尼矩阵
下载PDF
两端刚接防屈曲支撑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彦林 王小安 姜子钦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118,共12页
防屈曲支撑通常采用刚接节点与框架结构相连,而内核构件端部构造形式复杂,常出现外伸屈服段与加强段等,端部构造形式复杂,由此形成的复杂边界约束条件将对防屈曲支撑的整体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理论推导与有限元分析,对两端刚接边界... 防屈曲支撑通常采用刚接节点与框架结构相连,而内核构件端部构造形式复杂,常出现外伸屈服段与加强段等,端部构造形式复杂,由此形成的复杂边界约束条件将对防屈曲支撑的整体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理论推导与有限元分析,对两端刚接边界条件下端部构造形式对防屈曲支撑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相比于铰接边界条件,刚接边界条件能有效防止外伸段发生过大的侧向变形,两端刚接防屈曲支撑比两端铰接防屈曲支撑表现出更好的受力性能,即使在实际框架结构中防屈曲支撑两端出现转角时亦然。基于理论推导与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内核构件端部段的简化计算模型,采用迭代算法,可用于近似确定内核构件端部外伸段转角及变形在外围约束构件两端产生的不利附加偏心距;框架结构中防屈曲支撑两端转角不同,可用等效附加偏心距系数将两端不等附加偏心距的情况等效为两端等附加偏心距的情况;考虑等效附加偏心距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两端刚接防屈曲支撑的整体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 两端刚接 外伸屈服段 加强段 理论分析 有限元分析 受力性能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部的动力学参数化建模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毛宽民 黄小磊 +1 位作者 李斌 田红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3,共5页
在全面分析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面接触长、宽、粗糙度和预紧力)基础上,根据正交试验理论设计了结合面动力学特性实验试件.利用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识别理论,识别各种工况下试件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在对... 在全面分析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面接触长、宽、粗糙度和预紧力)基础上,根据正交试验理论设计了结合面动力学特性实验试件.利用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识别理论,识别各种工况下试件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在对结合面动力学模型参数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曲面响应法,建立了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参数化数学统计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数控机床整机动力学精确建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固定结合面 动力学建模 刚度影响因子 曲面响应法
原文传递
基于模态振型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测试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振华 袁军堂 +1 位作者 胡小秋 顾思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9-784,共6页
为了准确获取机械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动刚度和阻尼系数),提出了将所测固定结合面最弱的结合面分离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且消除了基础位移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测试模型。在测试模型上完成了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准确获取机械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动刚度和阻尼系数),提出了将所测固定结合面最弱的结合面分离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且消除了基础位移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测试模型。在测试模型上完成了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结合模态振型与频响函数曲线对结合面固有频率进行识别。最后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从系统振型、频响函数曲线等方面验证了测试系统的正确性。该文结果为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测试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面 动态特性参数 动刚度 阻尼系数 模态振型
下载PDF
机械结合面动态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毋存祥 钱炜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138,共5页
基于模态实验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进行识别。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固定结合面在不同粗糙度、有无介质、不同材料及不同螺栓排布方式等不同因素影响下,动态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机... 基于模态实验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进行识别。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固定结合面在不同粗糙度、有无介质、不同材料及不同螺栓排布方式等不同因素影响下,动态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及其动态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面改进措施,为结合面的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面 动态特性 模态实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固定式测斜仪安装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家仁 宋燕敏 +1 位作者 文茂华 张毅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0-12,共3页
糯扎渡心墙堆石坝中心(坝0+300.00m)垂直布设一条深265m的固定式测斜仪测线,安装45支固定式测斜仪传感器,采用分段埋设。第一段埋设12支,观测值出现异常。经对仪器结构及埋设环境的分析,对其进行改进后,可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固定式测斜仪 伸缩节 标距杆 安装方法
下载PDF
基于面积的结合面切向动刚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丹枫 胡小秋 +1 位作者 顾思闽 王志勇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4,共4页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不同面积结合面的切向动刚度特性,表明了在相同的平均接触压力下,结合面的面积不同,其单位面积切向动刚度是不同的,并指出了运用"吉村允孝法"计算结合面切向动刚度存在的不足;同时研究了载荷对结...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不同面积结合面的切向动刚度特性,表明了在相同的平均接触压力下,结合面的面积不同,其单位面积切向动刚度是不同的,并指出了运用"吉村允孝法"计算结合面切向动刚度存在的不足;同时研究了载荷对结合面切向动刚度的影响,得到了切向动刚度与载荷的解析关系,为解决不同面积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计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面 不同面积 切向动刚度
下载PDF
结合面切向动态特性参数的改进Levy法识别及验证研究
9
作者 郭丹枫 胡小秋 王志勇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5-48,共4页
对Levy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阻尼比的迭代实现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刚度和阻尼比都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其中对阻尼比的精确识别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同时研究了基于ANSYS的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验证方法,并通过将... 对Levy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阻尼比的迭代实现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刚度和阻尼比都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其中对阻尼比的精确识别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同时研究了基于ANSYS的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验证方法,并通过将改进的Levy法识别得到的参数代入到ANSYS验证模型中,计算得到的结合面固有频率与实测频率误差小于6%,峰值误差为50%左右,说明了识别参数的有效性以及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参数识别 Levy法 验证方法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的科技创新和运营后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钧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2-1602,共11页
针对当年为何在港珠澳大桥东侧主航道海域选用海底巨型沉管隧道,而摒弃不用桥梁或盾构隧道方案进行了阐释。总结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中几项位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创新科技,包括构筑人工岛时采用自稳式的巨型钢质圆筒作为施作基坑围... 针对当年为何在港珠澳大桥东侧主航道海域选用海底巨型沉管隧道,而摒弃不用桥梁或盾构隧道方案进行了阐释。总结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中几项位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创新科技,包括构筑人工岛时采用自稳式的巨型钢质圆筒作为施作基坑围护结构,大面积、超深度"挤密砂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技术,采用"半刚性管段接头","三明治"式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倒梯型最终接头,钢筋混凝土沉管结构的控裂和防腐耐久性设计,中国智慧、中国速度的建造技术,等等不一而足。指出了大桥沉管隧道在运营期间应关注的若干技术问题:1)大桥通车后,沉管隧道后续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量是否会进一步发展?最终的收敛值又将有多大?如果超限,又应作何种管控对策? 2)如果发现有大/小管节/管段的接头张开,又该怎样应对处理?如何确保设计预期的沉管各节段间大小接头都要求做到"滴水不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管控对策:1)如果大接头工后沉降(尤其是差异沉降)超限,建议采用深水下的"微扰动注浆"进行后处理; 2)如果接头在底板处有因正弯矩值过大而张开的不测情况,认为只需截断管段顶板内的部分预应力筋,而使截面正弯矩值降低,即可将接头处已张开的底板接缝重新闭合,达到整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岛隧工程 自稳式巨型钢质圆筒围护结构 “八锤同步振沉”技术 “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技术 半刚性管段接头 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型最终接头 混凝土控裂 防腐耐久性设计 工后沉降 差异沉降 接头漏水及整治
下载PDF
基于定形绑丝的钢筋节点绑扎技术研究
11
作者 马仲举 贾有权 +1 位作者 邢文涛 王怀东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4期59-61,共3页
为了研究提升钢筋绑扎施工作业效率的方法,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本文提出利用虚拟设计法从解决目前人工绑扎效率低,以及采用手持式绑扎机绑丝残留部分高出钢筋表面的问题,以定形绑丝为核心,融入手工绑扎作业流程的要点并考虑钢筋节点... 为了研究提升钢筋绑扎施工作业效率的方法,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本文提出利用虚拟设计法从解决目前人工绑扎效率低,以及采用手持式绑扎机绑丝残留部分高出钢筋表面的问题,以定形绑丝为核心,融入手工绑扎作业流程的要点并考虑钢筋节点的特殊性,配套研究了一种基于定形绑丝的新型平面钢筋网绑扎技术及设备,制定了工艺原理及功能模块,建立三维模型,对每个零部件的功能及各零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配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确定了绑扎设备的走行系统、定位系统、绑扎系统及控制系统。研究表明,采用定形绑丝的绑扎技术,在减少材料使用量及提高绑扎效率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同时消除了手持式绑扎机作业时绑丝残留部分过高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形绑丝 钢筋节点 作业效率
下载PDF
机床固定结合面等效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琳琳 刘宇飞 +1 位作者 汤成学 周洪斌 《齐齐哈尔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80-83,共4页
研究了确定机床固定结合面的等效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的新方法。采用迭代计算和动态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不同结合面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和计算,得到了大量的实用数据,并且建立了机床固定结合面的等效参数通用数据库。
关键词 固定结合面 等效刚度系数 等效阻尼系数 机床
下载PDF
U71MnG高速轨固定闪光焊接接头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正伟 李智丽 +1 位作者 田荣斌 郑瑞 《包钢科技》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文章对U71MnG高速轨固定闪光焊接接头进行了检测分析,对比分析了探伤不同波高的焊接接头,并分析了探伤波高的产生原因,为焊接工艺调整提供了依据,提高了焊接接头质量。
关键词 U71MnG高速轨 固定闪光焊接接头 超声波探伤
下载PDF
Buckling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Bars in Square Pyramid Space Grid
14
作者 Wenjie Niu 《建筑工程(中英文版)》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四角锥网架 屈曲分析 酒吧 网架结构 固定连接 一阶分析 负荷 关节
下载PDF
负压吸引管固定接头的制作与应用
15
作者 吴胜梅 熊丽娇 李娟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6期295-295,共1页
目前,在手术室、病房、抢救室等医疗场所,因为患者的病情需要经常会用到吸痰器,吸出痰液或分泌物,避免因患者不能主动排出痰液或分泌物而造成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的发生。负压吸引管一端通过接头与吸痰器连接,... 目前,在手术室、病房、抢救室等医疗场所,因为患者的病情需要经常会用到吸痰器,吸出痰液或分泌物,避免因患者不能主动排出痰液或分泌物而造成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的发生。负压吸引管一端通过接头与吸痰器连接,一端通过接头与吸痰管的吸引接管连接。临床上因为部分患者需要多次吸痰甚至长期吸痰,这样同一根负压吸引管就可以多次使用,但是目前临床上没有一种专门用来固定负压吸引管与吸痰管的吸引接管连接的接头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管 固定接头 制作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