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使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Ovid 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13年3月)、Embase(1980年至2013年3月)、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2013年)和中国生物...目的对使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Ovid 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13年3月)、Embase(1980年至2013年3月)、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2013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1990年至2013年),检索全部有关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后的疗效对比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篇,回顾性对照研究4篇。因数据不足无法对术后临床结果,影像学及运动学评估进行Meta分析。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发生率(风险差0.11,95%可信区间[0.02,0.61],P<0.05)和衬垫脱位发生率(风险差7.10,95%可信区间[1.51,33.43],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翻修率(风险差1.05,95%可信区间[0.67,1.64],P>0.05)及其它翻修原因两种假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发现活动平台假体术后下肢力线通过中央区的例数明显高于固定平台假体(P<0.05),非正常的力线分布两种假体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发现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后的临床结果和手术翻修率均无差异。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和衬垫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平台假体在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方面更有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应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行TKA治疗的膝关节病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假体不同分为旋转平台组(22例)和固定平台组(28例),比较2组术前及...目的比较应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行TKA治疗的膝关节病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假体不同分为旋转平台组(22例)和固定平台组(28例),比较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vement,ROM)、并发症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至末次随访时,2组KSS评分、ROM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2组KSS评分、ROM、并发症及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旋转平台型和固定平台型假体行TKA治疗膝关节病临床疗效确切,早期效果相近。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手术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155例,均行人工单髁置换术,其中97例选择美国邦美Oxford第三代活动平台(mobilebearing,MB)单髁假体,58例选择德国LINK固定平...目的观察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手术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155例,均行人工单髁置换术,其中97例选择美国邦美Oxford第三代活动平台(mobilebearing,MB)单髁假体,58例选择德国LINK固定平台(fixed-bearing,FB)单髁假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B组与F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ROM、HSS评分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B和FB单髁置换术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B单髁假体术后易出现假体脱位。展开更多
背景: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了活动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疗效,而对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报道较少,同时大部分研究未分析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下肢力线改变情况,也忽视了对单髁置换后患者自我感觉...背景: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了活动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疗效,而对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报道较少,同时大部分研究未分析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下肢力线改变情况,也忽视了对单髁置换后患者自我感觉情况的随访。目的:探讨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效果,同时观察下肢力线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关节科诊断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行固定平台单髁置换66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48例,平均年龄(62.36±16.33)岁,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5年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采用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评估单髁置换后假体自我主观感觉情况,治疗前和随访时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X射线片测量髋-膝-踝角及胫股角评估下肢力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五六年,平均5.5年,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均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对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②治疗后1,3,5年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5年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治疗后1年(P<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5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3,5年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后1年(P<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5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后髋-膝-踝角、胫股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使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Ovid 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13年3月)、Embase(1980年至2013年3月)、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2013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1990年至2013年),检索全部有关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后的疗效对比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篇,回顾性对照研究4篇。因数据不足无法对术后临床结果,影像学及运动学评估进行Meta分析。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发生率(风险差0.11,95%可信区间[0.02,0.61],P<0.05)和衬垫脱位发生率(风险差7.10,95%可信区间[1.51,33.43],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翻修率(风险差1.05,95%可信区间[0.67,1.64],P>0.05)及其它翻修原因两种假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发现活动平台假体术后下肢力线通过中央区的例数明显高于固定平台假体(P<0.05),非正常的力线分布两种假体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发现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后的临床结果和手术翻修率均无差异。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和衬垫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平台假体在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方面更有优势。
文摘目的比较应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行TKA治疗的膝关节病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假体不同分为旋转平台组(22例)和固定平台组(28例),比较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vement,ROM)、并发症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至末次随访时,2组KSS评分、ROM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2组KSS评分、ROM、并发症及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旋转平台型和固定平台型假体行TKA治疗膝关节病临床疗效确切,早期效果相近。
文摘目的观察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手术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155例,均行人工单髁置换术,其中97例选择美国邦美Oxford第三代活动平台(mobilebearing,MB)单髁假体,58例选择德国LINK固定平台(fixed-bearing,FB)单髁假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B组与F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ROM、HSS评分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B和FB单髁置换术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B单髁假体术后易出现假体脱位。
文摘背景: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了活动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疗效,而对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报道较少,同时大部分研究未分析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下肢力线改变情况,也忽视了对单髁置换后患者自我感觉情况的随访。目的:探讨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效果,同时观察下肢力线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关节科诊断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行固定平台单髁置换66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48例,平均年龄(62.36±16.33)岁,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5年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采用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评估单髁置换后假体自我主观感觉情况,治疗前和随访时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X射线片测量髋-膝-踝角及胫股角评估下肢力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五六年,平均5.5年,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均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对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②治疗后1,3,5年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5年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治疗后1年(P<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5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3,5年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后1年(P<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5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后髋-膝-踝角、胫股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