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殊途同归的区域人才集聚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樊贵莲
李蕊婷
郭淑芬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37-144,共8页
影响人才集聚的各种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具有明显的组态特点,因此聚焦创新生态系统多维要素及其联动效应,立足于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整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样本,探究创新生态系...
影响人才集聚的各种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具有明显的组态特点,因此聚焦创新生态系统多维要素及其联动效应,立足于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整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样本,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五要素即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公众、自然环境的不同组态影响区域人才集聚的复杂因果机制,明晰促进人才高集聚的路径以及导致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结果表明:不存在人才高集聚的单一必要条件;实现区域人才集聚所需各要素的贡献水平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自然环境和公众,其中公众与自然环境水平基本相当;驱动人才高集聚的路径有3类,分别为包容创新驱动型、政产学研联动型和内生增长型,而产生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有两类,为政府公众支持不力型和企业发展滞后型。基于研究发现,最后从“补短板+锻长板”“政府引领+平台赋能”“公共服务升级+公众积极参与”“一流高校为核心+政产学研齐联动”四方面提出促进区域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集聚
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
组态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殊途同归的区域人才集聚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樊贵莲
李蕊婷
郭淑芬
机构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37-14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使命驱动下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绿色转向与协同演化研究”(20BJY040)
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山西省人才集聚路径与策略研究”(ZB20212402)
山西省“1331工程”项目“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一流学科建设”(晋财教[2021]83号)。
文摘
影响人才集聚的各种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具有明显的组态特点,因此聚焦创新生态系统多维要素及其联动效应,立足于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整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样本,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五要素即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公众、自然环境的不同组态影响区域人才集聚的复杂因果机制,明晰促进人才高集聚的路径以及导致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结果表明:不存在人才高集聚的单一必要条件;实现区域人才集聚所需各要素的贡献水平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自然环境和公众,其中公众与自然环境水平基本相当;驱动人才高集聚的路径有3类,分别为包容创新驱动型、政产学研联动型和内生增长型,而产生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有两类,为政府公众支持不力型和企业发展滞后型。基于研究发现,最后从“补短板+锻长板”“政府引领+平台赋能”“公共服务升级+公众积极参与”“一流高校为核心+政产学研齐联动”四方面提出促进区域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集聚
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
组态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Keywords
talents
agglomeration
five
helix
innovation
ecosystem
configuration
analysis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分类号
F20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G30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殊途同归的区域人才集聚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组态分析
樊贵莲
李蕊婷
郭淑芬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