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时代“六伦”的新建构
被引量:
8
1
作者
郭齐勇
《孔学堂》
2014年第1期45-50,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共15页
"五伦"有助于传统社会公序良俗的形成,对社会稳定起过重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转化"五伦",促进形成现代新型的伦常关系。君臣关系可以改造为同事关系中的上下级关系,增加同事一伦。还应增加群己一伦,以应对个...
"五伦"有助于传统社会公序良俗的形成,对社会稳定起过重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转化"五伦",促进形成现代新型的伦常关系。君臣关系可以改造为同事关系中的上下级关系,增加同事一伦。还应增加群己一伦,以应对个人与社会、国家、大群之间及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乃至调整人类与天地、山河、动植物类的关系,处理好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新"六伦"似应为:父(母)子(女)有仁亲、夫妻有爱敬、兄弟(姊妹)有情义、朋友有诚信、同事有礼智、群己有忠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伦
五常
六伦群己
伦理秩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愈“性三品”理论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真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69,共5页
韩愈"性三品"理论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人性的内涵,并以五常的完备与缺失区分人性的存在状态。其理论实质是孟子的人性纯善,其价值取向是众生平等。
关键词
韩愈
“性三品”理论
人性
价值取向
人格缺失
道德理性
五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传统人伦思想与五伦的道德观
被引量:
4
3
作者
黄人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4,共7页
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伦理道德的思维与主张。这是一套人本的价值思想,有其形上的道统 根源,形下的正统传承、法统规范与学统分流。它在地球上首先建立起了有系统的人伦思想。其特质之一,即是"五伦" 的亲疏远...
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伦理道德的思维与主张。这是一套人本的价值思想,有其形上的道统 根源,形下的正统传承、法统规范与学统分流。它在地球上首先建立起了有系统的人伦思想。其特质之一,即是"五伦" 的亲疏远近与尊卑贵贱的行为规范,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之所未有者,至今其精义仍具有超然的优越性。其另一特质,即 重视政治上之政道与治道的政治哲学和家庭的组织地位与功能价值,这体现在《大学》中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之内圣推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王的政治哲学思想。此王道思想即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之内外与体用发挥的极 致。人伦、五伦、王道等思想都是以道德概念融汇贯通的一种政治伦理哲学,是社会和谐有序的行为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伦
道德观
人伦思想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伦观的思想特质与现代转化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祥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6,共10页
人伦观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根本性看法。儒家的人伦观奠基于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它主张人伦本位,反对以个体独立为基础建构人伦,确立并完善了以君、父、夫为中心的人伦谱系,而对人伦合理性的...
人伦观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根本性看法。儒家的人伦观奠基于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它主张人伦本位,反对以个体独立为基础建构人伦,确立并完善了以君、父、夫为中心的人伦谱系,而对人伦合理性的论证则成为儒家哲学的核心。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转型对儒家人伦观产生了巨大冲击,批判和维护儒家人伦观的论争在多层面展开。回到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实现儒家人伦观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儒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伦观
五伦
三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新时代公共文明建设
被引量:
1
5
作者
程立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在我国传统社会,儒家"五伦"规范作为一种成熟而稳固的价值系统和道德制度安排,曾恒久地发挥着调节、规范和约束等职能。基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诉求,以及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不断扩展的需要,台湾学者提出以"第...
在我国传统社会,儒家"五伦"规范作为一种成熟而稳固的价值系统和道德制度安排,曾恒久地发挥着调节、规范和约束等职能。基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诉求,以及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不断扩展的需要,台湾学者提出以"第六伦"作为传统"五伦"的必要补充和现代延伸,为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公共生活领域形成了一条"公德→社会公德→公共文明"的清晰的发展脉络。新时代的公共文明建设,既要重视在公民长久的职业生涯中涵养公德心和公共意识,又要强化在一般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志愿者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养成关爱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良好道德习惯。唯有把私德建设有机融入公德和公共文明建设中,才能顺利实现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伦
第六伦
中国传统道德
创造性转化
公共文明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的人伦教化思想及其现代转化
6
作者
谭习龙
黄冠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2-96,100,共6页
儒家十分注重人伦关系的安顿问题,其人伦教化思想集中体现为孟子的五伦之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人伦教化从人的内在情感出发去寻找安顿人伦关系的基石,体现为由家内到家外的推广次第,具有伦理...
儒家十分注重人伦关系的安顿问题,其人伦教化思想集中体现为孟子的五伦之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人伦教化从人的内在情感出发去寻找安顿人伦关系的基石,体现为由家内到家外的推广次第,具有伦理义务相互性,可落实于日常礼仪之中。准确理解儒家的人伦教化思想,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当代社会的人伦安顿与伦理道德教育提供思想源泉和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孟子
五伦之教
现代转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智援儒释伊之“五典”说探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乌勒返.努尔兰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9,共6页
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回族学者,他们援引儒家思想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伦理纲常等重要思想,不仅适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需要、推进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又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生命力。其中刘智...
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回族学者,他们援引儒家思想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伦理纲常等重要思想,不仅适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需要、推进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又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生命力。其中刘智援引儒家三纲五常确立中国伊斯兰教的"五典"说,系统阐述了穆斯林基本的人伦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智
儒学
伊斯兰教
五典
原文传递
近百年来五伦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8
作者
罗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10-118,共9页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五伦则是儒家道德的内核,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对五伦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儒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历史命运,理解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并为现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五伦则是儒家道德的内核,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对五伦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儒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历史命运,理解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并为现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中西文明的对话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近百年来,学界对五伦思想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末民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五伦思想的批判与解构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五伦思想的正名与复兴时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五伦思想的反思与重构时期。整体而言,思想史中的五伦思想研究、方法论上的五伦思想研究、比较视域中的五伦思想研究以及现代意义上的五伦思想研究是我们此方向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伦
解构
复兴
重构
新儒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伦大道及其生态思想探析
9
作者
苗泽华
杨晓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传统五伦源于上古尧舜禹时代,并以婚姻而建立血亲关系。它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伦理规范为纽带从家庭、家族、氏族扩展到国家、社会和自然。五伦源于古人对"天地人合一"及其自...
传统五伦源于上古尧舜禹时代,并以婚姻而建立血亲关系。它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伦理规范为纽带从家庭、家族、氏族扩展到国家、社会和自然。五伦源于古人对"天地人合一"及其自然之道的认识,以仁心与睿智界定了人与人之间"两两的义务与责任",从而构建了"仁"的道德规范,其是家庭和睦、氏族和气、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今,随着全球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了,但五伦大道所折射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仍具有深远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伦
关系
生态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百年来五伦思想研究述评
10
作者
罗彩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1期144-160,共17页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五伦则是儒家道德的内核,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研究五伦思想有利于我们认识儒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历史命运,理解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并为现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五伦则是儒家道德的内核,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研究五伦思想有利于我们认识儒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历史命运,理解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并为现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中西文明的对话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近百年来,学界对五伦思想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末民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五伦思想的批判与解构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五伦思想的正名与复兴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五伦思想的反思与重构时期。整体而言,思想史中的五伦思想研究、方法论上的五伦思想研究、比较视域中的五伦思想研究以及现代意义上的五伦思想研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伦
解构
复兴
重构
新儒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中夫妇伦理作为“五伦”之首的价值
11
作者
蔡玮麒
张自慧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夫妇和睦是家庭、社会秩序和谐的根基。然而,当代社会夫妇之名“彰”而其义却有所“隐”。《诗经》首次明确论及夫妇伦理,相爱男女间应“发乎情而止于礼”,夫妇间应做到“夫妇有别”。《诗经》中夫妇伦理既有助于当代“夫”“妇”“子...
夫妇和睦是家庭、社会秩序和谐的根基。然而,当代社会夫妇之名“彰”而其义却有所“隐”。《诗经》首次明确论及夫妇伦理,相爱男女间应“发乎情而止于礼”,夫妇间应做到“夫妇有别”。《诗经》中夫妇伦理既有助于当代“夫”“妇”“子”的教化,也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建构。从人类学角度看,夫妇伦理作为“五伦”之首,对其价值进行探讨有助于当代夫妇伦理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夫妇伦理
“五伦”之首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敏文杰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从明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伊斯兰伦理思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大批“以儒释伊”的汉文伊斯兰译著家和思想家异军突起。他们以实际行动开启了历史上的“回儒对话”,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进程,进...
从明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伊斯兰伦理思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大批“以儒释伊”的汉文伊斯兰译著家和思想家异军突起。他们以实际行动开启了历史上的“回儒对话”,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巩固了回族穆斯林对中华文化的适应。刘智的“五典”学说就是这次“回儒对话”的重要成果。本文就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进行比较,以期全面认识包括伦理思想在内的伊斯兰文化的本来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伦
五典
刘智
儒家思想
比较
原文传递
伦理与道德之辨的诠释——谈孟子的“五伦”说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李箭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8-30,共3页
伦理和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但它们并不相同。伦理是指维系以家庭为核心的、相对密切的社会关系的原则;而道德作为人内心世界体现出的行为准则,是调节伦理关系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哲学著名的孟子"五伦"说,可以形象地说...
伦理和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但它们并不相同。伦理是指维系以家庭为核心的、相对密切的社会关系的原则;而道德作为人内心世界体现出的行为准则,是调节伦理关系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哲学著名的孟子"五伦"说,可以形象地说明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孟子
五伦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周伦理形态的转型与演进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美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6,共6页
中国古代伦理形态在东周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从西周神与人关系下的政治宗教伦理形态开始向现实的人与人关系下的社会伦理形态转变,随之反映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范畴也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
中国古代伦理形态在东周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从西周神与人关系下的政治宗教伦理形态开始向现实的人与人关系下的社会伦理形态转变,随之反映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范畴也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伦理形态的基本范型—"五伦"社会伦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与人关系
人与人关系
政治宗教伦理
“五伦”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秦朝法制中儒家法律思想
被引量:
4
15
作者
刘远征
刘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1-34,共4页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法家理论的结晶,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朝法制中不可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及有关吏治的规定,指出秦朝...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法家理论的结晶,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朝法制中不可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及有关吏治的规定,指出秦朝法制中包含有大量儒家法律思想的成份,体现了秦统治者对儒家法律思想的吸收和继承,认为秦朝法制是和法合流的滥觞,对于中华法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法律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
孝道
五伦
外法内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君子“五常”的当今价值审视
被引量:
1
16
作者
孙君恒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9-55,共7页
儒家君子"五常"(仁义礼智信)美德,由董仲舒所概括。董仲舒的"仁义法",主张"正谊谋利",在一定或者特定时间、范围、场合下,值得关注、认同甚至需要加以肯定。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规范要领的普遍总...
儒家君子"五常"(仁义礼智信)美德,由董仲舒所概括。董仲舒的"仁义法",主张"正谊谋利",在一定或者特定时间、范围、场合下,值得关注、认同甚至需要加以肯定。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规范要领的普遍总结,一方面有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另一方面也为非统治阶级、广大仁人志士和普通老百姓所认同和遵守,很多地方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君子观
五常
仁义礼智信
儒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
1
17
作者
周世范
《唐都学刊》
2018年第3期47-50,共4页
儒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应当进一步挖掘、继承和弘扬儒学中积极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和而不同"等儒学理念发挥其当代价值,助推人类的和平进步、互利...
儒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应当进一步挖掘、继承和弘扬儒学中积极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和而不同"等儒学理念发挥其当代价值,助推人类的和平进步、互利共赢,使全球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儒学
五常
中庸
和而不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下协调 良性互动——“五伦”及其现代意义述评
被引量:
1
18
作者
宋瑞芝
唐云波
黎海波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6-40,共5页
现代人追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协和共存境界,而传统的"五伦"观点恰可给人以此方面的启示。该文通过梳理儒家"五伦"学说的发展史,辨析各伦的内在意义,向读者昭显了"五伦"说中所蕴涵的上下协调、良性互动...
现代人追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协和共存境界,而传统的"五伦"观点恰可给人以此方面的启示。该文通过梳理儒家"五伦"学说的发展史,辨析各伦的内在意义,向读者昭显了"五伦"说中所蕴涵的上下协调、良性互动的积极的人际关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五伦”学说
人际关系
伦理观
孔子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以朱熹的专制主义和谐观为典型例证
被引量:
2
19
作者
张分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朱熹以四书为核心经典,以天理为最高范畴,以纲常为核心内容,以中和为理想境域,论证礼与各种范畴的共同属性及内在联系。他从礼为和之节,和为礼之用;礼与天理、仁义、纲常异名同实;礼为各种治道的总称和总则等角度,对儒典的礼乐中和之治...
朱熹以四书为核心经典,以天理为最高范畴,以纲常为核心内容,以中和为理想境域,论证礼与各种范畴的共同属性及内在联系。他从礼为和之节,和为礼之用;礼与天理、仁义、纲常异名同实;礼为各种治道的总称和总则等角度,对儒典的礼乐中和之治作了必要性辩护、可行性论证和理想化描述。他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儒者之礼乐中,和有其阴毒、冷酷、血腥的一面,却又道出了一个事实,即恪守纲常伦理是要吃苦头的。事实表明,"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堪称专制主义和谐观。中国学术界必须积极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正确途径,避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正确的方针被盲目"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弘扬儒学"的学者们糟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礼
和
纲常礼教
儒家经典
专制主义和谐观
原文传递
题名
新时代“六伦”的新建构
被引量:
8
1
作者
郭齐勇
机构
武汉大学国学院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国际中国哲学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
中国哲学史学会
中华孔子学会
出处
《孔学堂》
2014年第1期45-50,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共15页
文摘
"五伦"有助于传统社会公序良俗的形成,对社会稳定起过重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转化"五伦",促进形成现代新型的伦常关系。君臣关系可以改造为同事关系中的上下级关系,增加同事一伦。还应增加群己一伦,以应对个人与社会、国家、大群之间及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乃至调整人类与天地、山河、动植物类的关系,处理好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新"六伦"似应为:父(母)子(女)有仁亲、夫妻有爱敬、兄弟(姊妹)有情义、朋友有诚信、同事有礼智、群己有忠恕。
关键词
五伦
五常
六伦群己
伦理秩序
Keywords
five
ethics
,
five
Constant
Virtues,
Six
ethics
,
ethics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愈“性三品”理论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真伦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69,共5页
文摘
韩愈"性三品"理论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人性的内涵,并以五常的完备与缺失区分人性的存在状态。其理论实质是孟子的人性纯善,其价值取向是众生平等。
关键词
韩愈
“性三品”理论
人性
价值取向
人格缺失
道德理性
五常
Keywords
Han
Yu
the
three
grades
of
human
nature
the
five
ethics
ethic
al
reason
incomplete
personality
分类号
B241.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0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人伦思想与五伦的道德观
被引量:
4
3
作者
黄人杰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4,共7页
文摘
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伦理道德的思维与主张。这是一套人本的价值思想,有其形上的道统 根源,形下的正统传承、法统规范与学统分流。它在地球上首先建立起了有系统的人伦思想。其特质之一,即是"五伦" 的亲疏远近与尊卑贵贱的行为规范,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之所未有者,至今其精义仍具有超然的优越性。其另一特质,即 重视政治上之政道与治道的政治哲学和家庭的组织地位与功能价值,这体现在《大学》中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之内圣推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王的政治哲学思想。此王道思想即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之内外与体用发挥的极 致。人伦、五伦、王道等思想都是以道德概念融汇贯通的一种政治伦理哲学,是社会和谐有序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
五伦
道德观
人伦思想
政治哲学
Keywords
five
ethics
moral
views
thought
of
human
relationship
political
philosophy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伦观的思想特质与现代转化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祥俊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学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6,共10页
基金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转化创新研究”(16JJD720004)。
文摘
人伦观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根本性看法。儒家的人伦观奠基于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它主张人伦本位,反对以个体独立为基础建构人伦,确立并完善了以君、父、夫为中心的人伦谱系,而对人伦合理性的论证则成为儒家哲学的核心。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转型对儒家人伦观产生了巨大冲击,批判和维护儒家人伦观的论争在多层面展开。回到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实现儒家人伦观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儒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
儒家
人伦观
五伦
三纲
Keywords
Confucian
view
of
human
relations
five
ethics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新时代公共文明建设
被引量:
1
5
作者
程立涛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文摘
在我国传统社会,儒家"五伦"规范作为一种成熟而稳固的价值系统和道德制度安排,曾恒久地发挥着调节、规范和约束等职能。基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诉求,以及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不断扩展的需要,台湾学者提出以"第六伦"作为传统"五伦"的必要补充和现代延伸,为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公共生活领域形成了一条"公德→社会公德→公共文明"的清晰的发展脉络。新时代的公共文明建设,既要重视在公民长久的职业生涯中涵养公德心和公共意识,又要强化在一般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志愿者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养成关爱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良好道德习惯。唯有把私德建设有机融入公德和公共文明建设中,才能顺利实现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五伦
第六伦
中国传统道德
创造性转化
公共文明建设
Keywords
five
ethics
the
sixth
ethics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ity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public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分类号
B824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的人伦教化思想及其现代转化
6
作者
谭习龙
黄冠文
机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2-96,100,共6页
基金
广州市青年人才科研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创新研究”(编号:201831818)。
文摘
儒家十分注重人伦关系的安顿问题,其人伦教化思想集中体现为孟子的五伦之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人伦教化从人的内在情感出发去寻找安顿人伦关系的基石,体现为由家内到家外的推广次第,具有伦理义务相互性,可落实于日常礼仪之中。准确理解儒家的人伦教化思想,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当代社会的人伦安顿与伦理道德教育提供思想源泉和有益启发。
关键词
儒家
孟子
五伦之教
现代转化
Keywords
Confucianism
Mencius
the
five
ethics
modern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智援儒释伊之“五典”说探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乌勒返.努尔兰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出处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9,共6页
文摘
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回族学者,他们援引儒家思想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伦理纲常等重要思想,不仅适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需要、推进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又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生命力。其中刘智援引儒家三纲五常确立中国伊斯兰教的"五典"说,系统阐述了穆斯林基本的人伦规范。
关键词
刘智
儒学
伊斯兰教
五典
Keywords
Liu
Zhi
Confucianism
Islam
five
ethics
分类号
B96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近百年来五伦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8
作者
罗彩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10-118,共9页
文摘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五伦则是儒家道德的内核,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对五伦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儒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历史命运,理解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并为现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中西文明的对话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近百年来,学界对五伦思想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末民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五伦思想的批判与解构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五伦思想的正名与复兴时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五伦思想的反思与重构时期。整体而言,思想史中的五伦思想研究、方法论上的五伦思想研究、比较视域中的五伦思想研究以及现代意义上的五伦思想研究是我们此方向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五伦
解构
复兴
重构
新儒家
Keywords
five
ethics
deconstruction
renaissance
neo-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伦大道及其生态思想探析
9
作者
苗泽华
杨晓铮
机构
石家庄经济学院商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研究"(10BJY02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诚信品格的新儒商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06AIJ0240040)
文摘
传统五伦源于上古尧舜禹时代,并以婚姻而建立血亲关系。它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伦理规范为纽带从家庭、家族、氏族扩展到国家、社会和自然。五伦源于古人对"天地人合一"及其自然之道的认识,以仁心与睿智界定了人与人之间"两两的义务与责任",从而构建了"仁"的道德规范,其是家庭和睦、氏族和气、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今,随着全球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了,但五伦大道所折射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仍具有深远的生态意义。
关键词
五伦
关系
生态思想
Keywords
five
ethics
relationship
ecological
thought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百年来五伦思想研究述评
10
作者
罗彩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1期144-160,共17页
文摘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五伦则是儒家道德的内核,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研究五伦思想有利于我们认识儒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历史命运,理解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并为现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中西文明的对话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近百年来,学界对五伦思想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末民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五伦思想的批判与解构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五伦思想的正名与复兴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五伦思想的反思与重构时期。整体而言,思想史中的五伦思想研究、方法论上的五伦思想研究、比较视域中的五伦思想研究以及现代意义上的五伦思想研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五伦
解构
复兴
重构
新儒家
Keywords
five
ethics
Deconstruction
Renaissance
Reconstruction
Neo-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中夫妇伦理作为“五伦”之首的价值
11
作者
蔡玮麒
张自慧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元典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研究”(15BZS034)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儒学的困境与出路研究——以礼的角度”(2019KY0850)
上海师范大学2021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子项目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项目“先秦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120156)。
文摘
夫妇和睦是家庭、社会秩序和谐的根基。然而,当代社会夫妇之名“彰”而其义却有所“隐”。《诗经》首次明确论及夫妇伦理,相爱男女间应“发乎情而止于礼”,夫妇间应做到“夫妇有别”。《诗经》中夫妇伦理既有助于当代“夫”“妇”“子”的教化,也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建构。从人类学角度看,夫妇伦理作为“五伦”之首,对其价值进行探讨有助于当代夫妇伦理的重构。
关键词
诗经
夫妇伦理
“五伦”之首
社会秩序
Keywords
“Book
of
Songs”
ethics
of
couples
the
first
of“
five
ethics
”
social
order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敏文杰
机构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文摘
从明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伊斯兰伦理思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大批“以儒释伊”的汉文伊斯兰译著家和思想家异军突起。他们以实际行动开启了历史上的“回儒对话”,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巩固了回族穆斯林对中华文化的适应。刘智的“五典”学说就是这次“回儒对话”的重要成果。本文就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进行比较,以期全面认识包括伦理思想在内的伊斯兰文化的本来精神。
关键词
五伦
五典
刘智
儒家思想
比较
Keywords
five
ethics
of
Confucianism
five
ethics
of
Liu
Zhi
Comparison
Thought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伦理与道德之辨的诠释——谈孟子的“五伦”说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李箭飞
机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办公室
出处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8-30,共3页
文摘
伦理和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但它们并不相同。伦理是指维系以家庭为核心的、相对密切的社会关系的原则;而道德作为人内心世界体现出的行为准则,是调节伦理关系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哲学著名的孟子"五伦"说,可以形象地说明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孟子
五伦说
Keywords
ethic
virtue
Mencius
theory
of
"
five
ethics
"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周伦理形态的转型与演进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美凤
机构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系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6,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代伦理形态在东周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从西周神与人关系下的政治宗教伦理形态开始向现实的人与人关系下的社会伦理形态转变,随之反映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范畴也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伦理形态的基本范型—"五伦"社会伦理形态。
关键词
神与人关系
人与人关系
政治宗教伦理
“五伦”体系
Keywords
relationship
between
deity
and
common
peop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political
religion
ethics
"the
five
ethics
"
system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秦朝法制中儒家法律思想
被引量:
4
15
作者
刘远征
刘莉
机构
西北政法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科系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1-34,共4页
文摘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法家理论的结晶,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朝法制中不可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及有关吏治的规定,指出秦朝法制中包含有大量儒家法律思想的成份,体现了秦统治者对儒家法律思想的吸收和继承,认为秦朝法制是和法合流的滥觞,对于中华法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法家法律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
孝道
五伦
外法内儒
Keywords
legal
thought
of
Legalism,
legal
thought
of
Confucianism,
filial
duty,
five
principles
of
ethics
,
the
Confucian
in
appearance
while
the
legalist
in
nature.
分类号
D909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君子“五常”的当今价值审视
被引量:
1
16
作者
孙君恒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9-5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73)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2017Y0404)
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18ZD017)
文摘
儒家君子"五常"(仁义礼智信)美德,由董仲舒所概括。董仲舒的"仁义法",主张"正谊谋利",在一定或者特定时间、范围、场合下,值得关注、认同甚至需要加以肯定。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规范要领的普遍总结,一方面有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另一方面也为非统治阶级、广大仁人志士和普通老百姓所认同和遵守,很多地方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
董仲舒
君子观
五常
仁义礼智信
儒家
Keywords
Dong
Zhongshu
gentlemen’s
view
five
ethic
al
norm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courtesy
wisdom
and
integrity
Confucia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
1
17
作者
周世范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唐都学刊》
2018年第3期47-50,共4页
文摘
儒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应当进一步挖掘、继承和弘扬儒学中积极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和而不同"等儒学理念发挥其当代价值,助推人类的和平进步、互利共赢,使全球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儒学
五常
中庸
和而不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Keywords
New
Era
Confucianism
five
ethic
al
Norms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Harmony
in
Diversity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下协调 良性互动——“五伦”及其现代意义述评
被引量:
1
18
作者
宋瑞芝
唐云波
黎海波
机构
香港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心北京部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政史系
出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6-40,共5页
文摘
现代人追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协和共存境界,而传统的"五伦"观点恰可给人以此方面的启示。该文通过梳理儒家"五伦"学说的发展史,辨析各伦的内在意义,向读者昭显了"五伦"说中所蕴涵的上下协调、良性互动的积极的人际关系论。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五伦”学说
人际关系
伦理观
孔子
孟子
荀子
Keywords
The
five
-
ethic
al
virtues
theory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armony
Interactio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C912.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以朱熹的专制主义和谐观为典型例证
被引量:
2
19
作者
张分田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407)
文摘
朱熹以四书为核心经典,以天理为最高范畴,以纲常为核心内容,以中和为理想境域,论证礼与各种范畴的共同属性及内在联系。他从礼为和之节,和为礼之用;礼与天理、仁义、纲常异名同实;礼为各种治道的总称和总则等角度,对儒典的礼乐中和之治作了必要性辩护、可行性论证和理想化描述。他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儒者之礼乐中,和有其阴毒、冷酷、血腥的一面,却又道出了一个事实,即恪守纲常伦理是要吃苦头的。事实表明,"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堪称专制主义和谐观。中国学术界必须积极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正确途径,避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正确的方针被盲目"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弘扬儒学"的学者们糟蹋。
关键词
朱熹
礼
和
纲常礼教
儒家经典
专制主义和谐观
Keywords
Zhu
Xi
rite
harmony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and
the
five
virtues
and
ethic
al
codes
the
Confucian
Classics
doctrine
on
authoritative
harmony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时代“六伦”的新建构
郭齐勇
《孔学堂》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韩愈“性三品”理论的现代诠释
刘真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传统人伦思想与五伦的道德观
黄人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儒家人伦观的思想特质与现代转化
李祥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新时代公共文明建设
程立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儒家的人伦教化思想及其现代转化
谭习龙
黄冠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刘智援儒释伊之“五典”说探析
乌勒返.努尔兰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8
近百年来五伦思想研究述评
罗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五伦大道及其生态思想探析
苗泽华
杨晓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近百年来五伦思想研究述评
罗彩
《文化发展论丛》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诗经》中夫妇伦理作为“五伦”之首的价值
蔡玮麒
张自慧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之比较
敏文杰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原文传递
13
伦理与道德之辨的诠释——谈孟子的“五伦”说
李箭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东周伦理形态的转型与演进
王美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秦朝法制中儒家法律思想
刘远征
刘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儒家君子“五常”的当今价值审视
孙君恒
《衡水学院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儒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探析
周世范
《唐都学刊》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上下协调 良性互动——“五伦”及其现代意义述评
宋瑞芝
唐云波
黎海波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以朱熹的专制主义和谐观为典型例证
张分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