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稻穗茎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强 郑长林 +5 位作者 林祁 朱永生 王颖姮 蒋家焕 姜照伟 张建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4,84,共11页
【目的】探析再生稻穗茎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确立高效准确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为再生稻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年和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以7个生育期相近的强再生力杂交稻... 【目的】探析再生稻穗茎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确立高效准确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为再生稻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年和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以7个生育期相近的强再生力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试验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测定指标包括头季和再生季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穗茎比,计算颖花量、库容量、日产量和热能利用率。通过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定量研究决定再生力的关键因子。【结果】(1)有效穗数和穗茎比对再生稻产量起决定作用,有效穗数多、穗茎比大,则热能利用率、日产量和产量较高。(2)通过颖花量和库容量的作用,穗粒数对头季产量贡献最大,而有效穗数对再生季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选择头季大穗重穗和再生季多穗特征的品种,有利形成颖花量和库容量优势,易获高产。(3)再生季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这4个性状均与产量相关极显著,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5.40%,17.03%,25.19%和20.52%,均为影响再生力的主要因子。穗茎比与再生季产量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达0.8619,与有效穗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与穗粒数显著相关,穗茎比可作为鉴定再生力的关键指标,预测再生季产量的平均精度达90.10%。(4)以穗茎比为指标,杂交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再生季水稻产量达3750 kg/hm^(2)以上品种的库容特征:穗茎比≥1.1761,有效穗数≥330.24穗/m^(2),穗粒数≥63.89,结实率≥82.25%,千粒质量≥27.60 g。(5)选择杂交稻组合头季产量满足高产要求的前提下,品种再生力越强、穗茎比越高,再生季产量也越高,将间接指标穗茎比和直接指标产量相结合,经再生力鉴定,筛选出福优366和福两优366适合作再生稻栽培的优良新组合。【结论】头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种 头季稻 再生稻 再生力 穗茎比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仁忠 梁昌南 +2 位作者 贾翠仙 韦凤舞 柳有广 《广西农学报》 2014年第1期3-6,共4页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头季稻 再生稻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2013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7
3
作者 方伟 王丰 万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共3页
2013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基本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形势,早稻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单产基本稳定,在成本继续攀升的情况下,早稻种植户收益依然有所提升。受市场供求偏紧影响,早稻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过程。受"镉大米"事件和低... 2013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基本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形势,早稻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单产基本稳定,在成本继续攀升的情况下,早稻种植户收益依然有所提升。受市场供求偏紧影响,早稻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过程。受"镉大米"事件和低价进口大米的冲击,稻米加工业遭遇"寒冬",今后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切实加强行业规范与监督管控,防止质量安全问题;建立流通环节的分类指导与差别定价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水稻产业 2013年上半年 早稻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in South Henan 's Rice-growing Area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Ratoon Rice 被引量:3
4
作者 Xiangchen LIU Daqing FENG +6 位作者 Guilong YU Haiying ZHAO Li QIAO Yanting LI Xuejun FAN Mingcheng LIU Qiuju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2期43-47,共5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owing date of ratoon rice in South Henan's rice-growing areas,this paper perfor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ice growth process,seedling quality and yield of first season rice a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owing date of ratoon rice in South Henan's rice-growing areas,this paper perfor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ice growth process,seedling quality and yield of first season rice and ratoon rice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climatic conditions( 2014),by using dry seedling cultivation in a small plastic shed,the growth of seedling sown on February21 was affected,while the sowing treatments from March 1 to April 11 can breed normal seedlings,and in this period,the maturity period of first season rice was delayed with prolonged sowing date,and ratoon rice yield declined with prolonged sowing date( total production of rice sown on 11 March reaching a peak). Thu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ptimal sowing date of ratoon rice in South Henan's rice-growing areas is mid-M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WING DATE first season rice RATOON rice Yield
下载PDF
稻鱼共作模式下头季稻施氮量对全年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何金旺 陈爱秋 +1 位作者 杨澜 李明灌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明确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优质稻的适宜施氮量,为进一步优化“优质稻+再生稻+鱼”优质高效配套技术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壮香优1205”为试验品种,设置N 0 kg/hm^(2)、N 90 kg/hm^(2)、N 120 kg/hm^(2)、N 150 kg/hm^(2)和N 18... 【目的】明确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优质稻的适宜施氮量,为进一步优化“优质稻+再生稻+鱼”优质高效配套技术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壮香优1205”为试验品种,设置N 0 kg/hm^(2)、N 90 kg/hm^(2)、N 120 kg/hm^(2)、N 150 kg/hm^(2)和N 180 kg/hm^(2)5个不同施氮组,进行稻鱼共作模式“优质稻+再生稻+鱼”头季稻不同施肥量的对比试验,对头季稻、再生稻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观察记载、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肥料的投入跟产出并非直线关系,当肥料的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效益反而递减,以施N 150 kg/hm^(2)、N∶P_(2)O_(5)∶K_(2)O=1.0∶0.4∶1.0的处理组产量最高,为8404.2 kg/hm^(2),增产率高达21.0%,其纯收益亦最高,每公顷为20960.1元,施肥效果最佳。【结论】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优质稻生产上应适当减少氮肥施用,合理搭配磷肥、钾肥,以节本增效和降低对水土的污染。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N 150 kg/hm^(2)、N∶P_(2)O_(5)∶K_(2)O=1∶0.4∶1为“优质稻+再生稻+鱼”种养模式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作 头季稻 再生稻 施肥量 产量
下载PDF
稻鱼共作头季稻栽植密度及留桩高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何金旺 陈爱秋 梁成山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6期41-48,共8页
通过开展稻鱼共作头季稻不同栽植密度及留桩高度小区对比试验,为进一步优化稻鱼共作“优质稻+再生稻”绿色轻简高效配套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6个栽植密度(15万~27万穴·hm^(-2))和5个留桩高度(0~30 cm),对头季稻及再生稻... 通过开展稻鱼共作头季稻不同栽植密度及留桩高度小区对比试验,为进一步优化稻鱼共作“优质稻+再生稻”绿色轻简高效配套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6个栽植密度(15万~27万穴·hm^(-2))和5个留桩高度(0~30 cm),对头季稻及再生稻进行了观察记载、分析研究。水稻全年产量以种植密度C处理(21万穴·hm^(-2))最高(9628.50 kg·hm^(-2)),B处理(18万穴·hm^(-2))次之(9614.3 kg·hm^(-2)),处理D (24万穴·hm^(-2))再次之(9555.0 kg·hm^(-2));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再生稻产量随之增加,以留桩高度25 cm处理产量最高(1988.8 kg·hm^(-2))。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的贡献自高至低依次为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水稻齐穗期亦相应推迟(2~9 d);在本试验条件下,留桩高度在20 cm以上的3个处理均能正常灌浆结实。稻鱼共作头季稻栽植密度以18万~21万穴·hm^(-2)为适宜;为了确保水稻能安全避过寒露风并获得高产,留桩高度以20~25 cm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作 头季稻 栽植密度 留桩高度 产量
下载PDF
再生稻头季机收留桩高度试验初报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秀斌 刘正忠 罗美玉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13-15,共3页
选择适宜的留桩高度是机收再生稻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内优航148水稻为试验材料,设计留桩高度5 cm、15 cm、25 cm、35 cm 4个处理,进行机收再生稻留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留桩高度为25 cm时,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多,穗粒结构合理,每667 m2产量... 选择适宜的留桩高度是机收再生稻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内优航148水稻为试验材料,设计留桩高度5 cm、15 cm、25 cm、35 cm 4个处理,进行机收再生稻留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留桩高度为25 cm时,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多,穗粒结构合理,每667 m2产量达372.4 kg,比留桩高度5 cm、15 cm、35 cm分别增加71.7 kg、53.6 kg、26.8 kg;留桩高度25 cm及以下处理,碾压区与无碾压区的再生季可以调节至同一时间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头季稻 机收 留桩高度 产量
下载PDF
杂交水稻“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研究及优势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瑞祥 刘海平 +2 位作者 张红林 李土明 刘跃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优 ,“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全生育期比“早稻 +晚稻”模式短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 品质改良 早稻
下载PDF
早稻旱育和水育苗床的生态效应及其秧苗的生长生理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进红 赵国平 +2 位作者 陈志银 童富淡 唐天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79-183,共5页
通过对早稻旱育苗床与水育苗床生态效应及其对早稻秧苗产生的生理效应的比较,表明水稻旱育苗床具有升温快,温度日较差大,薄膜内透光率高等生态优势;旱育苗床培育的秧苗具有种谷胚乳转化效率高,秧苗发根力强,SOD酶活性高,电解... 通过对早稻旱育苗床与水育苗床生态效应及其对早稻秧苗产生的生理效应的比较,表明水稻旱育苗床具有升温快,温度日较差大,薄膜内透光率高等生态优势;旱育苗床培育的秧苗具有种谷胚乳转化效率高,秧苗发根力强,SOD酶活性高,电解质外渗率低,抗寒力强等生理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育苗床 早稻秧苗 生态生理 生态效应 早稻
下载PDF
青贮时间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邹诗雨 陈东 +4 位作者 唐启源 陈元伟 邓攀 黄胥莱 李付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82-3290,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贮时间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稻头季全株为青贮原料,对不同青贮时间(45、53和60 d,分别记为S45组、S53组和S60组)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青贮结束...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贮时间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稻头季全株为青贮原料,对不同青贮时间(45、53和60 d,分别记为S45组、S53组和S60组)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青贮结束后,S53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S60组(P<0.05),S53组和S60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S45组(P<0.05),S53组和S60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S45组P<0.05),S53组和S60组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S45组(P<0.05),S45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S53组和S60组(P<0.05)。各组之间pH、氨态氮/总氮及乙酸、丁酸、异戊酸、正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体外发酵24 h后,S60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和慢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S45组和S53组(P<0.05),S60组的pH显著低于S45组和S53组(P<0.05),S60组的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S45组和S53组(P<0.05),S60组的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高于S45组和S53组(P<0.05)。由此可见,延长青贮时间可以改善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的品质以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在生产实际中,建议青贮时间延长至60 d以上再饲用,营养价值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头季 青贮时间 青贮品质 体外瘤胃发酵特性
下载PDF
青贮剂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邹诗雨 陈思葵 +5 位作者 唐启源 陈东 陈元伟 邓攀 黄胥莱 李付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32,共11页
旨在探究青贮剂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稻头季全株为青贮原料,在青贮中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60%)+纤维素酶(30%)+木聚糖酶(10%)、植物乳杆菌(70%)+粪肠球菌(2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植物... 旨在探究青贮剂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稻头季全株为青贮原料,在青贮中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60%)+纤维素酶(30%)+木聚糖酶(10%)、植物乳杆菌(70%)+粪肠球菌(2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植物乳杆菌(30%)+粪肠球菌(6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等量水为对照(依次记为N_(1)、N_(2)、N_(3)和CK组,各组添加量为500 g·t^(-1)鲜重)。青贮45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青贮结束后,N_(1)、N_(2)和N_(3)组的总能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且N_(2)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N_(1)和N_(3)组(P<0.05),N_(1)、N_(2)和N_(3)组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N_(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和快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量显著高于N_(1)、N_(3)和CK组(P<0.05),N_(2)组的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N_(1)、N_(3)和CK组(P<0.05),且N_(1)组显著高于CK组(P<0.05),N_(1)和N_(2)组的pH显著低于N_(3)和CK组(P<0.05),N_(2)组的乙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N_(1)、N_(3)和CK组(P<0.05),N_(1)和N_(2)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N_(3)和CK组(P<0.05),N_(2)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N_(3)和CK组(P<0.05),N_(2)和N_(3)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高于N_(1)和CK组(P<0.05),N_(2)组的有机物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N_(1)、N_(3)和CK组(P<0.05)。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青贮剂在以植物乳杆菌为主要添加剂的前提下,辅助添加粪肠球菌、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有利于获得营养价值较佳的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头季 青贮剂 青贮品质 体外瘤胃发酵特性
下载PDF
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的比较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正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6期205-209,共5页
为研究再生稻头季、中稻的施肥效应,比较二者的异同点,探讨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术途径,进行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比中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15.1、6.1、27.9个百分点;氮磷钾农... 为研究再生稻头季、中稻的施肥效应,比较二者的异同点,探讨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术途径,进行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比中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15.1、6.1、27.9个百分点;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提高80.4%、163.2%、60%;不同配组肥料产量贡献率比较,二者均以三元素配方最优,二元素配组以有氮配组显著高于无氮配组,表现为N+K>N+P>P+K;用二者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进行比较,再生稻头季比中稻增719 kg/hm2,产值增1537元/hm2。再生稻栽培施肥效应提高,又增加一季收成,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稻 中稻 肥料利用率 产量贡献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