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r,Nb,V在a-Fe(C)中的占位、电子结构及键合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飞 文志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40-247,共8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Zr,Nb,V固溶于α-Fe(C)后形成晶胞的体积变化率、晶胞总能、结合能、态密度、电荷布居数及力学性能,并由此研究了Zr,Nb,V与α-Fe(C)的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V优先置换α-Fe(C)晶胞中顶角位置的Fe原子,而Zr,N...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Zr,Nb,V固溶于α-Fe(C)后形成晶胞的体积变化率、晶胞总能、结合能、态密度、电荷布居数及力学性能,并由此研究了Zr,Nb,V与α-Fe(C)的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V优先置换α-Fe(C)晶胞中顶角位置的Fe原子,而Zr,Nb优先置换α-Fe(C)晶胞中体心位置的Fe原子.Zr,Nb降低了铁素体的稳定性,Zr比Nb更难固溶于α-Fe(C).V固溶后增加了晶胞结合能,对晶胞主要起到提高韧性的作用.Zr,Nb,V固溶于铁素体后,Zr,Nb仅与Fe原子形成金属键,而V与铁素体晶胞中的Fe原子形成了金属键和Fe V离子键,其离子键的作用均强于Zr,Nb原子与铁素体晶胞中的键合作用,是晶胞结合能增加的主要因素.Zr,Nb主要是通过弥散强化的方式改善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V固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铁素体的韧性,是提高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α-Fe(C) ZR NB V 电子结构
下载PDF
Ballistic current induced effective force on magnetic domain wall
2
作者 C.Wang K.Xia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34-39,共6页
The collective dynamics of magnetic domain wall under electric current is studied in the form of spin transfer torque(STT). The out-of-plane STT induced effective force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Landau-Lifshitz-Gilbert... The collective dynamics of magnetic domain wall under electric current is studied in the form of spin transfer torque(STT). The out-of-plane STT induced effective force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Landau-Lifshitz-Gilbert(LLG) equation including microscopic STT terms. The relation between microscopic calculations and collective description of the domain wall motion is established. With our numerical calculations based on tight binding free electron model, we find that the non adiabatic out-of-plane torque components have considerable non-local properties. It turns out that the calculated effective forces decay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omain wall wid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domain Spin Transfer torque SPINTRONICS first principle study
下载PDF
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瑞强 马勇 张楠 《中国西部科技》 2013年第11期41-42,51,共3页
综述了ZnO基稀磁半导体的应用意义及其近些年以来的研究进展。从晶体结构、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现状和待解决的问题几个方面阐述了以ZnO基稀磁半导体的基本特点,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ZNO 稀磁半导体 居里温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石墨烯过渡层对金属/SiC接触肖特基势垒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4
作者 邓旭良 冀先飞 +1 位作者 王德君 黄玲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2-299,共8页
由于SiC禁带宽度大,在金属/SiC接触界面难以形成较低的势垒,制备良好的欧姆接触是目前SiC器件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因此,研究如何降低金属/SiC接触界面的肖特基势垒高度(SBH)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 由于SiC禁带宽度大,在金属/SiC接触界面难以形成较低的势垒,制备良好的欧姆接触是目前SiC器件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因此,研究如何降低金属/SiC接触界面的肖特基势垒高度(SBH)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结合平均静电势和局域态密度计算方法,研究了石墨烯作为过渡层对不同金属(Ag,Ti,Cu,Pd,Ni,Pt)/SiC接触的SBH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可使金属/SiC接触的SBH降低;当石墨烯为2层时,SBH进一步降低且Ni,Ti接触体系的SBH呈现负值,说明接触界面形成了良好的欧姆接触;当石墨烯层数继续增加,SBH不再有明显变化.通过分析接触界面的差分电荷密度以及局域态密度,SBH降低的机理可能主要是石墨烯C原子饱和了SiC表面的悬挂键并降低了金属诱生能隙态对界面的影响,并且接触界面的石墨烯及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相具有较低的功函数.此外,SiC/石墨烯界面形成的电偶极层也可能有助于势垒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石墨烯 肖特基势垒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新型稀磁半导体(La_(0.75)Ba_(0.25))(Ag_(0.75)Mn_(0.25))SO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5
作者 李林先 冯山 +1 位作者 陈浩泽 张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77-12181,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新型稀磁半导体(La_(0.75)Ba_(0.25))(Ag_(0.75)Mn_(0.25))SO的电子能带结构、自旋极化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La_(0.75)Ba_(0.25)Ag_(0.75)Mn_(0.25)SO为...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新型稀磁半导体(La_(0.75)Ba_(0.25))(Ag_(0.75)Mn_(0.25))SO的电子能带结构、自旋极化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La_(0.75)Ba_(0.25)Ag_(0.75)Mn_(0.25)SO为直接带隙半导体,能隙约为1.2 eV,掺杂后体系带隙明显减少;费米面附近态密度发生劈裂,出现了明显的自旋有序排列,呈明显的铁磁性,磁性的产生是通过Mn3d和相邻S3p原子之间的p-d杂化作用实现的;La_(0.75)Ba_(0.25)Ag_(0.75)-Mn_(0.25)SO反射主峰与吸收曲线峰值都在紫外波段,而且集中在100~300 nm的范围。但在近红外和可见光区,此材料反射和吸收都较低,可用于可见光高透明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光学性质 新型稀磁半导体 电子结构
下载PDF
Si在熔渗制备B4C-Si复合材料界面作用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6
作者 刘飞 文志鹏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449-453,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对熔渗制备B4C-Si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Si原子在B4C晶体(0001)表面的不同占位情况,获得了Si在熔渗制备B4C-Si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熔渗温度下,孤立的Si原子更容易落在B4C晶体中二十面...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对熔渗制备B4C-Si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Si原子在B4C晶体(0001)表面的不同占位情况,获得了Si在熔渗制备B4C-Si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熔渗温度下,孤立的Si原子更容易落在B4C晶体中二十面体形成的正六边形中心的上方,而不容易置换“C-B-C”三原子链里的C原子以形成Si C。Si原子在B4C晶体(0001)表面所处的位置是Si原子与表面C原子和周围B原子的综合作用,Si原子与C原子形成了离子键。上述结果为随后降温过程中Si原子集团与B4C晶体的结合提供了更好的晶格匹配,使得Si更容易在界面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B4C-Si复合材料 熔渗法 结合界面
下载PDF
B、N掺杂对钠在石墨烯上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姚利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9-576,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及缺陷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行为.主要研究了三种石墨烯:本征石墨烯、B掺杂的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结果表明,与本征石墨烯相比,B掺杂的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在吸附能、电荷密...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及缺陷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行为.主要研究了三种石墨烯:本征石墨烯、B掺杂的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结果表明,与本征石墨烯相比,B掺杂的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在吸附能、电荷密度、态密度和储钠量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B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是-1.93 e V,约为本征石墨烯对Na原子吸附能的2.7倍;与本征石墨烯相比,N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明显增大.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a原子与B掺杂的石墨烯中的B原子发生轨道杂化,而本征石墨烯和N掺杂的石墨烯中不存在轨道杂化现象.B掺杂的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量是3个,与本征石墨烯相比显著提高.因此,B掺杂的石墨烯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储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钠吸附 掺杂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Na在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上吸附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利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3-957,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和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吸附Na原子的电荷密度、吸附能、态密度、储存量以及电极电压.结果表明,两种石墨烯中,Na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都是H位.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是-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和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吸附Na原子的电荷密度、吸附能、态密度、储存量以及电极电压.结果表明,两种石墨烯中,Na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都是H位.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是-2.08 eV,比本征石墨烯对Na原子的吸附能(-0.71eV)低很多.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中Na原子与B原子发生轨道杂化,本征石墨烯中没有杂化现象.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能够吸附12个Na原子,较本征石墨烯多.因此,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更适合储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吸附 掺杂 空位 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氧掺杂对钠在石墨烯上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占东 姚利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1-764,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P-graphene)和氧掺杂的石墨烯(O-graphene)吸附钠原子的吸附能、电荷密度、态密度以及储存量.结果表明,两种石墨烯中,钠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都是H位. O-graphene对钠原子的吸附能...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P-graphene)和氧掺杂的石墨烯(O-graphene)吸附钠原子的吸附能、电荷密度、态密度以及储存量.结果表明,两种石墨烯中,钠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都是H位. O-graphene对钠原子的吸附能是-4.347 eV,比P-graphene对钠原子的吸附能(-0.71 eV)低很多. O-graphene中钠原子与氧原子和碳原子发生轨道杂化,P-graphene中没有杂化现象. O-graphene能够吸附10个钠原子,较P-graphene多.因此,O-graphene更适合储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吸附 掺杂 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Ga_(1-x)Ti_(x)Sb(x=0.25,0.50,0.75)电学、磁学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云美 肖清泉 +4 位作者 付莎莎 邹梦真 唐华著 张瑞亮 谢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71-3580,共10页
直接带隙半导体锑化镓(GaSb)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光纤通信、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为了拓展GaSb在光电器件中应用及探索新的自旋电子学材料,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不同Ti掺杂浓度的GaSb(Ga_(1-x)Ti_(x)Sb,其中x为Ti原子的掺杂原子... 直接带隙半导体锑化镓(GaSb)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光纤通信、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为了拓展GaSb在光电器件中应用及探索新的自旋电子学材料,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不同Ti掺杂浓度的GaSb(Ga_(1-x)Ti_(x)Sb,其中x为Ti原子的掺杂原子分数)的电学、磁学及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Ga_(1-x)Ti_(x)Sb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在费米能级附近产生自旋劈裂并形成净磁矩,使Ga_(1-x)Ti_(x)Sb(x=0.25,0.50,0.75)分别表现为半金属铁磁体、稀磁半导体、磁性金属。Ga_(1-x)Ti_(x)Sb优化后晶格常数变大。Ga_(1-x)Ti_(x)Sb的折射率、反射率、吸收系数发生红移且在中远红外波段光吸收系数高于GaSb;Ga_(1-x)Ti_(x)Sb随着Ti掺杂浓度的增加对中远红外波段光子的吸收效果变得更好。计算结果为拓展GaSb基半导体材料在红外探测器、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新的自旋电子学材料的发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GASB Ti掺杂 电子结构 磁学性质 光学性质
原文传递
第ⅥA主族元素掺杂Mg-MoS_(2)异质结势垒高度调控 被引量:1
11
作者 栾丽君 白凯阳 +2 位作者 马喆凡 俞鹏飞 段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5-712,共8页
在纳米尺寸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中,源极、漏极(金属材料)与有源层(半导体材料)之间的肖特基势垒是制约器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通过第Ⅵ主族元素对二硫化钼(MoS_(2))的硫原子进行替位掺... 在纳米尺寸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中,源极、漏极(金属材料)与有源层(半导体材料)之间的肖特基势垒是制约器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通过第Ⅵ主族元素对二硫化钼(MoS_(2))的硫原子进行替位掺杂,电子结构分析表明,氧的替位掺杂可以显著降低MoS_(2)的带隙值.选择功函数值较低的金属Mg,构建氧掺杂Mg-MoS_(2)异质结,研究发现,界面位置的氧掺杂可以使该异质结由肖特基接触变为欧姆接触.分析结果表明,欧姆接触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3个方面:(1)氧的掺杂增大了MoS_(2)的电子亲合能;(2)未掺杂的Mg-MoS_(2)异质结禁带中存在金属诱导间隙态,使费米能级被钉扎在禁带中靠近导带底的位置,界面氧掺杂降低了金属诱导间隙态在费米能级附近的强度,使费米能级的钉扎效应减弱而进入导带;(3)界面氧掺杂时,界面电荷转移减少,电偶极矩对Mg-MoS_(2)异质结相对能级改变的影响减小.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金属-半导体界面的肖特基势垒高度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特基势垒 掺杂 Mg-MoS_(2)异质结 第一性原理 费米钉扎
原文传递
Unveiling the active sites of ultrathin Co-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Xue Bai Zhiyao Duan +3 位作者 Bing Nan Liming Wang Tianmi Tang Jingqi Gua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240-2248,共9页
Two-dimension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romising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however,the simple and effective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LDHs remains extremel... Two-dimension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romising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however,the simple and effective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LDHs remains extremely challenging and the active sites have not been clarified.Herein,we report a facile solution-reac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an ultrathin(thickness<2 nm)nonprecious CoFe-based LDH.Co_(1)Fe_(0.2) LDH delivers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2) and a high turnover frequency of 0.082 s^(-1) per total 3d metal atoms at a low overpotential of 256 mV.Its mass activity is 277.9 A g^(-1) at an overpotential of 300 mV for the OER.Kinetic studies reveal the Co site as the main active center for the OER.The doped Fe lowers the reaction barrier by accelerating the charge-transfer process.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surface Co sites adjacent to Fe atoms are the active centers for the OER and the subsurface Fe dopants excessively weaken the OH^(*)adsorption,thus increasing the energy barrier of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This study can guid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CoFe-based LDHs for water spli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 hydroxide Iron hydroxid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first-principle study
下载PDF
氮掺杂的石墨烯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利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9-324,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氮掺杂的石墨烯和叽咯石墨烯吸附钠原子的电荷密度、吸附能、态密度和储存量.结果表明,三种石墨烯中,钠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为H位.与本征石墨烯相比,氮掺杂的石墨烯对钠原子的...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氮掺杂的石墨烯和叽咯石墨烯吸附钠原子的电荷密度、吸附能、态密度和储存量.结果表明,三种石墨烯中,钠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为H位.与本征石墨烯相比,氮掺杂的石墨烯对钠原子的吸附能提高,叽咯石墨烯对钠原子的吸附能是-3.274 eV,约为本征石墨烯对钠原子吸附能的1.7倍.钠原子与叽咯石墨烯中的氮原子发生轨道杂化,而与本征石墨烯和氮掺杂的石墨烯没有发生轨道杂化现象.叽咯石墨烯能够吸附10个钠原子,与本征石墨烯相比显著提高,氮掺杂的石墨烯只能吸附4个钠原子.因此,叽咯石墨烯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储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氮掺杂 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硼和氮原子对石墨烯光电性能的调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佳斌 刘红侠 吴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通过设计B和N原子取代碳原子,可以实现对石墨烯性能的调制.结果显示,石墨烯的带隙被打开,狄拉克锥在费米能级上上下移动,类似于对其进行p型或n型掺杂.在费米能级处电子态存在,电荷从杂质转移到C原子上或者从碳原子转移到杂质上.静态介... 通过设计B和N原子取代碳原子,可以实现对石墨烯性能的调制.结果显示,石墨烯的带隙被打开,狄拉克锥在费米能级上上下移动,类似于对其进行p型或n型掺杂.在费米能级处电子态存在,电荷从杂质转移到C原子上或者从碳原子转移到杂质上.静态介电函数ε_1(0)增大,在对应可见光及其以下的能量区域出现了新的吸收峰.由于B或N的掺杂,使得石墨烯中等离子体激发减少,导致了电子能量损失函数峰值的减少.只有一个明显的峰值与本征石墨烯最高峰的位置相同,但是峰值的高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掺杂 第一性原理 电子性能 光学性能
下载PDF
Coadsorption of gold with chlorine on CeO_2(111) surfaces:A first principles study
15
作者 路战胜 赫丙玲 +1 位作者 马东伟 杨宗献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50-356,共7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hlorine on the Au/ceria catalysts,the adsorption of gold or chlorine and their coadsorpiton on the stoichiometric and partially reduced CeO2(111) surfaces are studied from the first p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hlorine on the Au/ceria catalysts,the adsorption of gold or chlorine and their coadsorpiton on the stoichiometric and partially reduced CeO2(111) surfaces are studied from the first principles.It is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Au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chlorine preadsorption on the stoichiometric CeO2(111) surface;while on the partially reduced CeO2(111) surface,the preadsorbed chlorine inhabits the oxygen vacancy(which is the preferred adsorption site for gold),leading to a CeOCl phase and the dramatical weakening of the Au adsorption.Therefore,chlorine on the CeO2(111) surface can affect the Au adsorption thus the activity of the Au/CeO2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adsorption CHLORINE CeO2 (111) first principles study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 study on optical properties of N-La-codoped anatase TiO
16
作者 王青 梁纪锋 +2 位作者 张仁辉 李强 戴剑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19-522,共4页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 dipole moment,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La-codoped anatase titanium dioxide (TiO2) are studied using the plane-wave ultrasoft pseudo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 dipole moment,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La-codoped anatase titanium dioxide (TiO2) are studied using the plane-wave ultrasoft pseudo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wo-ion-doped TiO2 are analyzed via electronic structures, 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 and dipole moment. For the model of N-La-doped TiO2, a smaller atom fraction of N and La atoms induces better optical properties. The absorption edges of two doped TiO2 models redshift to the visible-light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property first-principle study electronic structure 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
下载PDF
First principle study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magnetism in one-dimensional In and Tl atomic wires with the full-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
17
作者 Zhili ZHU Jinhua GU Yu JIA Xing HU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7-122,共6页
Using ab initio total energy calculations with the full-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 the possibilities of magnetism in one-dimensional In and Tl wires were explored and their properties as the fun... Using ab initio total energy calculations with the full-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 the possibilities of magnetism in one-dimensional In and Tl wires were explored and their properties as the function of geometric structur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inear In and Tl wires show magnetization at the equilibrium bond distance with magnetic moments of 0.71 and 0.67 μB/atom, respectively. Allowing ions to relax, the wires were deformed as zigzag structures, but no dimerization occurs. The zigzag wires also exhibit spontaneous magnetization, although the magnetic moment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straight wi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SM Atomic wire first-principle-study
下载PDF
过渡金属掺杂氮基MXenes用于析氢反应的研究
18
作者 黄晓伟 万美茜 周耐根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72,共8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s)因其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高电导率而成为有前途的析氢反应(HER)催化剂。然而,只有少数MXenes材料在HER中显示出催化活性。本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过渡金属(LM)掺杂M_(2)NO_...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s)因其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高电导率而成为有前途的析氢反应(HER)催化剂。然而,只有少数MXenes材料在HER中显示出催化活性。本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过渡金属(LM)掺杂M_(2)NO_(2)型MXenes对其氢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_(H)^(*))的影响及对HER催化活性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Zr_(2)NO_(2)和Ta_(2)NO_(2)具有成为HER活性催化剂的潜力。与未掺杂M_(2)NO_(2)相对较弱的HER活性相比,掺杂LM原子后MXenes的HER催化活性被有效提高。通过对MXenes的电子结构及其与氢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可知,不同LM原子的掺杂是通过改变O原子的Bader电荷分布,从而影响O-H键的强度,进而改善MXenes在HER中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金属碳氮化物 析氢反应 第一性原理计算 掺杂
下载PDF
钠在空位石墨烯上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利花 张占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8-774,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和空位石墨烯吸附钠原子的电荷密度、吸附能、态密度和储存量.结果表明,在两种石墨烯中,钠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都为H位.空位石墨烯对钠原子的吸附能是-2. 46 eV,约为本征石墨烯对...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和空位石墨烯吸附钠原子的电荷密度、吸附能、态密度和储存量.结果表明,在两种石墨烯中,钠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都为H位.空位石墨烯对钠原子的吸附能是-2. 46 eV,约为本征石墨烯对钠原子吸附能的3. 4倍;钠原子与空位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发生轨道杂化,而与本征石墨烯没发生轨道杂化现象.存在一个空位的石墨烯能够吸附5个钠原子,与本征石墨烯相比显著提高.因此,空位石墨烯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储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吸附 空位 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B掺杂的石墨烯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利花 甄海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7-442,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及缺陷石墨烯对钠原子的吸附行为.主要研究了三种石墨烯:本征石墨烯(P-graphene)、硼掺杂的石墨烯(Defect-Ⅰ)和硼掺杂的叽咯石墨烯(Defect-Ⅱ).结果表明,与P-graphene相比,Defe...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及缺陷石墨烯对钠原子的吸附行为.主要研究了三种石墨烯:本征石墨烯(P-graphene)、硼掺杂的石墨烯(Defect-Ⅰ)和硼掺杂的叽咯石墨烯(Defect-Ⅱ).结果表明,与P-graphene相比,Defect-Ⅰ和Defect-Ⅱ在吸附能、电荷密度、态密度和储钠量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Defect-Ⅰ和Defect-Ⅱ对钠原子的吸附能分别是-3.250 eV和-2.332 eV,约为P-graphene对钠原子吸附能的1.71倍和1.23倍.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Defect-Ⅰ和Defect-Ⅱ中钠原子与硼原子发生轨道杂化,而P-graphene中不存在轨道杂化现象.Defect-Ⅰ和Defect-Ⅱ对钠原子的吸附量分别是9和8个,与P-graphene相比提高.因此,石墨烯中掺杂硼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储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钠吸附 掺杂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