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域内有限地震断层的反演问题 被引量:52
1
作者 姚振兴 纪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91-701,共11页
为了解决有限地震断层破裂过程研究中的正演和反演问题,本文提出:(1)用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和广义射线理论计算上地幔及远场范围体波理论地震图的混合方法.同时采用格林函数的一种新的组合方式,可节约1/3计算机内存.(2)采... 为了解决有限地震断层破裂过程研究中的正演和反演问题,本文提出:(1)用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和广义射线理论计算上地幔及远场范围体波理论地震图的混合方法.同时采用格林函数的一种新的组合方式,可节约1/3计算机内存.(2)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热浴算法进行全局搜索反演,不仅提高了在计算过程中新模型被接收的可能性,而且使得在时间域内目标函数的计算速度提高了近二个数量级.对1994年台湾海峡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在前4.0s内地震断层的破裂相当剧烈,错动距离的平均值随着破裂时间增加而迅速减少.开始时破裂速度较高,前4.0s的平均值为3.1km/s,之后逐渐降至2.2km/s.错动方向随破裂的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 断层 震源 台湾海峡 地震
下载PDF
基于合成地震动的震区烈度划分 被引量:9
2
作者 崔建文 卢大伟 +1 位作者 高东 李世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烈度分布情况对救灾工作非常重要。2001年云南永胜地区发生MS6.0地震,布设在永胜期纳台的强震动仪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对期纳台的强震动进行了合成,经与实际记录对比认为,合成的地震动较好...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烈度分布情况对救灾工作非常重要。2001年云南永胜地区发生MS6.0地震,布设在永胜期纳台的强震动仪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对期纳台的强震动进行了合成,经与实际记录对比认为,合成的地震动较好地反映了真实地震动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对震区内169个虚拟观测场点的地震动进行合成,然后利用模糊评定方法由合成地震动计算了震区各虚拟观测场点的仪器烈度,并对震区仪器烈度进行了划分。经与震区烈度实际调查结果对比,认为利用合成地震动划分震区仪器烈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合成 仪器烈度划分 模糊评定 永胜地震
下载PDF
跨倾滑正断层桥梁地震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凡 李帅 王景全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5-216,共12页
为揭示跨倾滑正断层桥梁的地震响应规律,以海文大桥跨断层引桥为研究对象,根据地震震级和断层参数间的关系构建了铺前-清澜断层的物理模型,并基于空间随机场模型生成该断层滑动的空间非均匀分布;采用基于断层破裂物理过程的地震动混合... 为揭示跨倾滑正断层桥梁的地震响应规律,以海文大桥跨断层引桥为研究对象,根据地震震级和断层参数间的关系构建了铺前-清澜断层的物理模型,并基于空间随机场模型生成该断层滑动的空间非均匀分布;采用基于断层破裂物理过程的地震动混合模拟方法生成断层两侧可能发生的最大永久位移地震动;同时,采用OpenSees建立了全桥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永久位移地震动频带、桥梁与断层相对位置、竖向地震动及减隔震方法对该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地震动模拟方法可以合理考虑断层断裂的复杂性,生成地震动的反应谱在短周期段和设计反应谱吻合良好,在长周期段具有显著的滑冲效应特征,可有效模拟断层两侧的永久位移地震动;在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面,断层错位和高频带地震动对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均有较大的贡献,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分析须采用具有永久位移的宽频带地震动作为地震动输入,仅采用高频带地震动或者采用断层错位进行静力分析均会低估桥墩的地震响应;而位于断层同侧的桥梁主要受高频地震动的影响,跨断层桥梁的地震响应远大于断层同侧桥梁的响应;不考虑竖向地震动会低估跨倾滑断层桥梁纵桥向的地震响应,且跨径越小竖向地震动的影响越大,在进行跨倾滑断层桥梁抗震设计时,应选取较大跨径的简支梁桥来减轻竖向地震动的影响。同时,合理的限位拉索设计可利用桥墩的抗震能力明显改善跨断层桥梁的支座变形,减小因断层错位引起的桥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桥梁 倾滑正断层 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模拟 有限元分析 地面永久位移 限位拉索
原文传递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强地震动模拟研究
4
作者 师涵博 张元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0-691,共12页
为满足数字化时代应急处置的新要求,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发展,利用青海门源地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的模型和v S30数据,通过逐步迭代射线追踪法、格林函数位移解析相位谱和有限断层法的联合计算,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获得具有地表土... 为满足数字化时代应急处置的新要求,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发展,利用青海门源地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的模型和v S30数据,通过逐步迭代射线追踪法、格林函数位移解析相位谱和有限断层法的联合计算,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获得具有地表土层放大效应的强地震动模拟数据,进而绘制出研究区内PGA和烈度分布模拟图;并与实际台站记录的PGA和实地调查烈度结果相比,其烈度区划范围基本一致,同时也验证此联合计算方法可用于未来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并为灾后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强地震动模拟 有限断层法 逐步迭代射线追踪法
下载PDF
On the obstacles and way to assess the seismic catastrophe for high arch dams 被引量:2
5
作者 CHEN HouQ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z1期11-19,共9页
To prevent possible seismic catastrophe, naturally, its assessment is deeply concerned over in China as a series of arch dams of about 300 m high will be constructed in the severe seismic regions. In this paper the ma... To prevent possible seismic catastrophe, naturally, its assessment is deeply concerned over in China as a series of arch dams of about 300 m high will be constructed in the severe seismic regions. In this paper the major obstacles to the seismic catastrophe assessment of high arch dams which focused on clearly defining the Maximum Credible Earthquake (MCE) and reasonably selecting its site-specific seismic input parameter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ly evaluating the limit state of dam-breach for designers are emphasized. Some breakthrough progress with pending problems is presented, such as to adopt more reasonable seismic input parameters based on seismic hazard evaluation of dam site; to develop model and method more fit in with the reality for non-linear seismic analysis of dam-foundation-reservoir system. The ideals of further improvement both in evaluating the MCE and defining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its performance objective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how to use semi-empirical method of simulating strong ground motion near fault, how to solve the long-standing problem of stress singularity at dam heel, and how to investigate dynamic behaviors of fully-graded dam concrete through dynamic tests and 3-dimensional meso-mechanics analysis checked by CT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CATASTROPHE assessment high ARCH DAM maximum credible EARTHQUAK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dam-breach finite fault method fully-graded DAM concrete 3-dimensional meso-mechanics analysis CT technique
原文传递
沙牌坝址的最大可信地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翠然 俞言祥 +1 位作者 陈厚群 李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1-479,共9页
如何给出能够反映近场大震特点的坝址的最大可信地震是在我国西部修建高坝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我国西部重大水电工程沙牌拱坝为例,结合有限断层模型和地震学随机方法,将震源视为三维的空间面源,进行坝址在近场大震条件下的最大可... 如何给出能够反映近场大震特点的坝址的最大可信地震是在我国西部修建高坝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我国西部重大水电工程沙牌拱坝为例,结合有限断层模型和地震学随机方法,将震源视为三维的空间面源,进行坝址在近场大震条件下的最大可信地震研究。选择茂县地办台站(051MXT)记录,对汶川地震的震源模型和参数进行校核,作为本文研究的模型和参数依据。确定对沙牌坝址区域影响最大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断裂带。(1)假定龙门山中央断裂未来再次发生Ms8.0级地震,设置不同高危险的震源模型,比较结果显示,对沙牌坝址而言汶川地震不是最大潜在地震,最大凹凸体的能量中心距坝址最近的震源形式最危险,坝址的峰值加速度一般不超过380 cm/s2。(2)若发震能力稍弱的龙门山后山断裂未来发生Mw7.5级地震,遵循两种思路考虑震源的不确定性,即设置最危险震源和随机设定大量震源模型,且均计入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两种思路合成的沙牌坝址的峰值加速度非常接近,根据工程重要性取较大值,得到沙牌坝址的峰值加速度为735 c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牌坝址 最大可信地震 近场大震 有限断层模型 地震学随机方法 龙门山断裂
原文传递
201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Mw7.7地震震源过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卫民 郝金来 +2 位作者 何建坤 王洵 赵连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2-879,共8页
利用高分辨光学影像获取的同震水平位移场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获得了201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MW7.7地震的震源过程模型.结果显示这是发生在具有弧形铲状几何形态的Hoshab断层上的一次左旋走滑为主要运动特征的强烈地震事件.推断这种... 利用高分辨光学影像获取的同震水平位移场资料联合远场波形数据反演获得了201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MW7.7地震的震源过程模型.结果显示这是发生在具有弧形铲状几何形态的Hoshab断层上的一次左旋走滑为主要运动特征的强烈地震事件.推断这种具有罕见运动模式的强烈地震是斜向应力场与特殊的断层几何形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工作中采用大数据量均匀分布的同震位移资料参与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以完整图像的形式使用位移场资料的方式可以克服资料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获得可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俾路支地震 同震位移 震源过程 有限断层方法
下载PDF
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2016-11-13新西兰M_W7.8地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启成 何书耕 +1 位作者 闵也 郑新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37-1242,共6页
在未来大地震发震构造已知的前提下,提出用经验公式确定大地震断层长度、宽度、地震矩和滑动分布等参数,并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预测未来大地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2016-11-13新西兰M W7.8地震的12个基岩台站地震动时程和反应谱,并... 在未来大地震发震构造已知的前提下,提出用经验公式确定大地震断层长度、宽度、地震矩和滑动分布等参数,并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预测未来大地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2016-11-13新西兰M W7.8地震的12个基岩台站地震动时程和反应谱,并用模拟的频谱幅值与记录频谱幅值平均比值确定模拟误差。结果表明,在周期为0~10 s的范围内,模拟误差在0.92~1.08之间,不同频率模拟误差的标准差变化范围不超过1。95%的置信区间宽度随频率无明显变化,模拟结果反映了地震动记录的平均效果。用准随机方法重新获取新西兰大地震断层初始破裂点和位错滑动分布,模拟地震动并计算模拟误差随频率的变化,得到与最初模型相似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本文提出的获取震源参数并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预测未来大地震的可靠性,且其特别适用于大地震远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有限断层 随机方法 模拟
下载PDF
2022年门源MW6.6地震震源破裂滑动分布
9
作者 张旻 董晴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508,共4页
基于Sentinel-1和ALOS-2近场InSAR形变,利用有限断层方法反演2022-01-08门源MW6.6地震的震源破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门源MW6.6地震的最大滑动量约3.65 m,释放的地震矩约1.56×10^(19)Nm。破裂传播至地表,分东西两段,破裂滑移自震... 基于Sentinel-1和ALOS-2近场InSAR形变,利用有限断层方法反演2022-01-08门源MW6.6地震的震源破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门源MW6.6地震的最大滑动量约3.65 m,释放的地震矩约1.56×10^(19)Nm。破裂传播至地表,分东西两段,破裂滑移自震中沿断层向SEE和NWW向延伸,在震中的东南侧断层滑动量较大。有别于其他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门源地震震源破裂主要发生在东段的浅部,深度不超过8.0 km,西段的破裂最深可达15.0 km。同震形变整体上符合左旋走滑破裂特征,显示了青藏高原内部块体间的相对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W6.6地震 震源破裂滑动分布 INSAR 有限断层法
下载PDF
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生成最大可信地震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翠然 陈厚群 李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1-728,共8页
本文依据基于地震学理论合成地震动的随机方法和能够细致描述震源复杂性的有限断层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直接生成最大可信地震。重点比较了随机有限断层法的静拐角频率和动拐角频率理论,开发基于静拐角频率方法的Fortran程序SFFMSIM... 本文依据基于地震学理论合成地震动的随机方法和能够细致描述震源复杂性的有限断层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直接生成最大可信地震。重点比较了随机有限断层法的静拐角频率和动拐角频率理论,开发基于静拐角频率方法的Fortran程序SFFMSIM,作为对比,引进了动拐角频率程序EXSIM。选用1994年Northridge地震数据检验本文采用的随机有限断层模拟方法和程序。最后以大岗山水电站工程为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生成磨西断裂发震时工程场址可能产生的最大可信地震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果显示:随机有限断层法合成时程的放大系数谱均值与80条基岩记录平均谱的一致性较好。预测震源位错分布形式未知的地震时,动拐角频率和静拐角频率方法的模拟结果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断层法 最大可信地震 静拐角频率 动拐角频率 大岗山水电站工程
下载PDF
基于NNSIM随机有限断层法的7.0级九寨沟地震强地面运动场重建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11-2121,共11页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了7.0级地震,作者利用新提出的震源破裂过程控制的NNSIM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对震中约100km范围内强地面运动进行了情景构建,并与研究区范围内的8...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了7.0级地震,作者利用新提出的震源破裂过程控制的NNSIM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对震中约100km范围内强地面运动进行了情景构建,并与研究区范围内的8个强震测震台观测记录进行了加速度、速度、反应谱对比,对比的一致性说明模拟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震源参数适合九寨沟7.0地震的近震源强地面运动重建.论文的后半部分基于相同参数模拟了九寨沟7.0级地震的近震源强地面运动场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强地面运动的PGA、PGV以及反应谱分布均呈现出以震中为圆心的圆形分布,不具有大地震沿断层走向的分布特点.论文最后关于反应谱的讨论,揭示了此次九寨沟县城灾害不重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SIM随机有限断层法 强地面运动场 断层破裂过程 拐角频率
下载PDF
基于合成地震动的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场地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勇 崔建文 +1 位作者 王秋良 沈雨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7,共6页
鲁甸M_S6.5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工程结构破坏,选取记录到该地震强震动的迤车强震台和龙头山强震台。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合成了这2个台的地震动时程,并利用土层等效线性化法,分析了龙头山强震台的场地效应。结果表明,龙头山强震... 鲁甸M_S6.5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工程结构破坏,选取记录到该地震强震动的迤车强震台和龙头山强震台。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合成了这2个台的地震动时程,并利用土层等效线性化法,分析了龙头山强震台的场地效应。结果表明,龙头山强震台场地存在较强的非线性效应,对0.08~5 s周期范围内的地震动存在较强的放大作用。结合龙头山镇的建筑物与场地情况,分析认为地震动的场地效应是造成该区域严重震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等效线性化 场地效应 地震动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中沙牌拱坝的震情检验和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厚群 李德玉 +4 位作者 郭胜山 张翠然 王海波 周继凯 俞言祥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共9页
为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沙牌拱坝的震情进行检验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损伤力学对高混凝土坝地震损伤破坏过程分析的新方法,可计入残余变形但避免损伤—塑性耦合。由于汶川地震中未能取得坝址的地震动输入记录,为此,采用随机有限断层... 为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沙牌拱坝的震情进行检验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损伤力学对高混凝土坝地震损伤破坏过程分析的新方法,可计入残余变形但避免损伤—塑性耦合。由于汶川地震中未能取得坝址的地震动输入记录,为此,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通过邻近台站的加速度记录,对汶川地震中断层破裂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后,重建了汶川地震中沙牌拱坝坝址的地震动输入加速度时程。为上述计算研发了高性能并行计算程序,在"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上进行了高效运算,并对都经受过强震的沙牌拱坝和美国帕柯依玛拱坝的震情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方法能可靠应用于混凝土坝的地震损伤破坏过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沙牌拱坝 随机有限断层法 损伤破坏过程 高性能并行计算 震情检验
下载PDF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强地面运动的模拟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红 李亚南 常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26-4537,共12页
北京时间2021年0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东经99.87°)发生了6.4级地震.本文利用震源破裂过程控制的NNSIM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对比了近场6个强震台的加速度、速度、反应谱记录,据此确定了开展近场地震... 北京时间2021年0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东经99.87°)发生了6.4级地震.本文利用震源破裂过程控制的NNSIM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对比了近场6个强震台的加速度、速度、反应谱记录,据此确定了开展近场地震动模拟所需要的参数的大小,进而建立了近断层200 km范围内的地面运动.分析了漾濞地震近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地面运动的峰值速度PGV、峰值加速度PGA以及反应谱分布均表现为圆形分布,无明显的上下盘特征和走向特征,震中极震区峰值加速度超过了400 cm·s^(-2),对应国家标准烈度Ⅸ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SIM随机有限断层法 强地面运动场 断层破裂过程 漾濞地震
下载PDF
2013年乌鲁木齐M_S5.6和M_S5.1地震强地震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吉泽 俞言祥 +1 位作者 何金刚 李一琼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1-763,共13页
利用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法,针对2013年3月29日和8月30日乌鲁木齐发生的M_S5.6和M_S5.1两次地震,选择不同机构的震源参数对23个台站的45条强震记录进行强地震动模拟,对比分析加速度时程和反应谱,并计算模型偏差.通过与实... 利用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法,针对2013年3月29日和8月30日乌鲁木齐发生的M_S5.6和M_S5.1两次地震,选择不同机构的震源参数对23个台站的45条强震记录进行强地震动模拟,对比分析加速度时程和反应谱,并计算模型偏差.通过与实际场点记录进行对比的结果显示:选取的不同机构震源参数模型得到的模拟加速度时程在持时和形状上与实际记录有一定差距,对于近震源的台站,模拟结果的峰值加速度(PGA)比观测结果小,对于稍远的台站,结果基本能够保持一致;而加速度反应谱,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随机有限断层模型的误差在±0.5以内,拟合效果较好,而且高频段的拟合效果要好于低频段;采用不同机构震源参数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得到的PGA分布特征较为一致,但模拟结果的峰值加速度要低于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断层法 强地震动模拟 PGA分布 2013年乌鲁木齐两次地震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的强地面运动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欣娟 潘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0-935,共16页
文中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引起的强地面运动进行了模拟,并合成震中附近25.25°~26.15°N,98.5°~100.8°E区域内920个网格点的峰值加速度分布。研究区域的PGA分布显示,最大PGA达875cm... 文中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引起的强地面运动进行了模拟,并合成震中附近25.25°~26.15°N,98.5°~100.8°E区域内920个网格点的峰值加速度分布。研究区域的PGA分布显示,最大PGA达875cm/s^(2),位置靠近震中。地震动影响场的范围大致为25.25°~26.15°N,99.3°~100.5°E。选取震源周边震中距<150km且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10cm/s^(2)的4个强震台站的地震动记录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发现,模拟得到的峰值加速度、加速度时程与观测值拟合较好;漾濞台、永平台和宾川台的反应谱在高频和低频均模拟较好,对数误差在±0.5以内;六库台的反应谱在高频成分拟合较好,低频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漾濞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模拟 地震动影响场
下载PDF
基于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的沉积盆地地震动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中宪 周健 +1 位作者 李程程 孟思博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9-1008,共10页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理论框架,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以此修正场地放大因子,发展了一种可考虑盆地效应的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基于该方法,模拟了2021年2月13日日本M_(W)7.1海域地震中日本关东盆地地震反应,并与...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理论框架,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以此修正场地放大因子,发展了一种可考虑盆地效应的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基于该方法,模拟了2021年2月13日日本M_(W)7.1海域地震中日本关东盆地地震反应,并与常规随机有限断层法及实测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常规随机有限断层法相比,采用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盆地地震动表现出更显著的空间变异性,盆地边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较常规方法放大了6.24倍,与实测地震记录吻合度更高;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空间分布整体特征与实测地震记录基本一致;相较于不考虑场地影响下的结果盆地内部分台站长周期下的谱加速度值扩大了近5倍,表明深厚沉积盆地在长周期范围内的场地放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边界元法 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 盆地效应 关东盆地
下载PDF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坝址地震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瑞芳 时洪涛 +2 位作者 孙吉泽 张冬锋 俞言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27,共12页
对于受多条发震构造影响的大坝场址,合理估计坝址地震动输入是实现近场地震作用下不溃坝目标的前提条件。文章主要目标是对地震地质环境复杂的场址建立适合于工程应用的地震动参数评价方法。首先对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近场大震的适用性... 对于受多条发震构造影响的大坝场址,合理估计坝址地震动输入是实现近场地震作用下不溃坝目标的前提条件。文章主要目标是对地震地质环境复杂的场址建立适合于工程应用的地震动参数评价方法。首先对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近场大震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描述断层破裂源,考虑地震波路径、场地衰减等因素,而且计算效率高,能够解决地震动模拟中复杂震源设置与计算效率的问题,可用于大坝场址地震动参数估计;然后基于对随机有限断层法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建立一套能够考虑多个发震构造对坝址影响的地震动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设置震源、路径及场地条件参数的取值范围及水平、设计多方案(多权重)地震动模拟方案、各参数取值的权重系数计算原则与方法;最后获得能够表征不同地震危险性的参数估计方法。该文建立的方法能够考虑坝址发震构造的复杂性,给出多层次、多风险水平的评价结果,为近场大震作用下大坝抗震安全评价提供合理的地震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模拟 地震危险性 参数不确定性
下载PDF
利用混合法合成成都断层宽频地震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红 吴清 +1 位作者 吕红山 俞言祥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4-774,共11页
首先,依据成都活断层探测的深、浅层地震勘探资料、钻井资料、地形资料,建立成都地区地下三维介质模型,并基于活断层确定的双石-大川断裂发生7.6级潜在地震的地震活动性探测结果,设定断层破裂震源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短周期... 首先,依据成都活断层探测的深、浅层地震勘探资料、钻井资料、地形资料,建立成都地区地下三维介质模型,并基于活断层确定的双石-大川断裂发生7.6级潜在地震的地震活动性探测结果,设定断层破裂震源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短周期地震动、谱元法模拟长周期地震动,利用混合法通过频域合成技术获得了研究区域的宽频地震动。最后,讨论了合成结果的PGA、PGV、PGD以及0.3s和1.0s反应谱的分布特征,依据分布结果对成都市区进行了本次设定地震的地震动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混合法 随机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
下载PDF
Measuring the Qatar-Kazeron Fault Dip Using Random Finite Fault Simulation of September 27, 2010 Kazeron Earthquake and Analytical Signal Map of Satellite Magnetic Data 被引量:1
20
作者 Soraya Dana Mahmood Almasian +2 位作者 Abdolmajid Asadi Mohsen Pourkermani Manouchehr Goreshi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5年第2期73-82,共10页
In this research the fault parameters causing the September 27, 2010 Kazeron Earthquake with a magnitude of MW = 5.8 (BHRC)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random finite fault method. The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by 27 acce... In this research the fault parameters causing the September 27, 2010 Kazeron Earthquake with a magnitude of MW = 5.8 (BHRC)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random finite fault method. The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by 27 accelerometer stations. Simulation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is very useful for areas about which little information and data are available. Conside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records and the existing relationships, for the fault plane causing the September 27, 2010 Kazeron Earthquake the length of the fault along the strike direction and the width of the fault along the dip direction were determined to be 10 km and 7 km, respectively. Moreover, 10 elements were assumed along the length and 7 were assumed along the width of the plan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had a geographic coordination of 29.88N - 51.77E, which complied with the results report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Tehran University (IGTU). In addition, the strike and dip measured for the fault causing the Kazeron Earthquake were 27 and 50 degree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causing fault was almost parallel to and coincident with the fault. There are magnetic discontinuities on the analytical signal map with a north-south strike followed by a northwest-southeast strike. The discontinuit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Kazeron fault but are several kilometers away from it. Therefore, they show the fault depth at a distance of 12 km from the fault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zeron EARTHQUAKE ANALYTICAL SIGNAL MAP RANDOM finite fault method EARTHQUAKE S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