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径向井钻杆截面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慧艺 李从心 +1 位作者 阮雪榆 王瑞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7-101,共5页
径向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原油开采技术。径向井钻杆的截面变形与圆管塑性弯曲成型、圆管截面弯曲稳定性有一定的联系 ,但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使得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模型、实验设备并不能直接用于研究径向井钻杆弯曲时的截面变形。文中... 径向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原油开采技术。径向井钻杆的截面变形与圆管塑性弯曲成型、圆管截面弯曲稳定性有一定的联系 ,但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使得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模型、实验设备并不能直接用于研究径向井钻杆弯曲时的截面变形。文中将三维有限元法用于研究径向井钻杆的截面变形 ,验证了平截面假设的适用性及变形后断面形状的椭圆性。仿真结果显示 ,钻杆弯曲时其截面的长、短轴的变化是独立的 ;截面周长随曲率增大呈线性增加。特别是短轴的变化 ,随载荷值改变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该结果为选取钻杆最佳转向曲率、制定钻进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仿真结果与实验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井 钻杆 有限元 仿真 弹塑性 弯曲
下载PDF
工业级5083铝合金市域车车门正反胀超塑性成形工艺 被引量:4
2
作者 梁继业 杜志豪 +1 位作者 林海朋 王国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工业级5083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市域车车门的铝合金外壁板的正反胀超塑性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工业级5083铝合金在400~560℃,应变速率5×10^(-4)~5×10^(-3)s^(-1)下的单轴拉伸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级5083铝合金具... 以工业级5083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市域车车门的铝合金外壁板的正反胀超塑性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工业级5083铝合金在400~560℃,应变速率5×10^(-4)~5×10^(-3)s^(-1)下的单轴拉伸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级5083铝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伸长率,在480℃和10^(-3)s^(-1)条件下,最大伸长率为242%。基于高温拉伸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构建了5083铝合金超塑性成形本构模型。设计了带嵌环的正反胀超塑成形凸模和凹模,通过嵌环与凸模或凹模的配合,可以实现一套模具完成左、右两侧车门的正反胀超塑成形。利用MSC.MARC软件对市域车左侧车门外壁板的正反胀超塑成形工艺进行有限元分析,选择合适的正反胀时间和压力,最薄部位位于窄侧把手与门框之间,最小厚度为2.56 mm。最后进行了左侧车门外壁板的正反胀超塑成形试验,成功地制造了表面质量良好、型面精度满足要求的左侧车门外壁板。外壁板最小厚度2.69 mm,最大减薄率为32.75%,出现在窄侧把手与门框相接位置,与模拟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超塑成形 市域车车门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一种新的客车侧翻试验仿真评价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葛健 张维刚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9-23,共5页
依据有限元建模理论,建立整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介绍并分析了在真实试验中和在仿真试验中对生存空间现有的评价方法,针对在仿真试验中现有生存空间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穿透式生存空间评价方法。运用新的评价方... 依据有限元建模理论,建立整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介绍并分析了在真实试验中和在仿真试验中对生存空间现有的评价方法,针对在仿真试验中现有生存空间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穿透式生存空间评价方法。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客车上部结构侵入到生存空间,该客车不满足法规要求。之后,针对该车上部结构强度的不足之处,对车体结构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即将车体结构改成封闭环结构和在腰梁与地板横梁连接部位加入脚板,进一步的仿真试验验证了结构改进后的模型满足法规要求。从而验证了新的评价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准确可靠的方法,也为国内客车生产厂家侧翻试验有限元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客车 侧翻 有限元仿真 生存空间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复合材料天线罩随机振动响应及改进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建杰 《航空兵器》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利用UG NX6.0层压复合材料模块及高级仿真模块对某导弹拟采用的初始复合材料天线罩进行随机振动仿真,通过加速度等效原则进行应力响应分析,找出初始设计的缺陷,并对改进方案的随机振动进行了仿真验证。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随机振动 有限元 仿真
下载PDF
喷管内缝隙流场与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姜贵庆 左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4,共5页
用有限元素法数值模拟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缝隙的流场和热环境。采用非结构的高分辨率的有限元离散格式,计算了不同攻角和不同Ma数的缝隙内压力分布和气动加热,分析了缝隙内流场和热环境特性,数值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喷管 裂纹 流动分布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大岗山拱坝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全过程仿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黎满林 常晓林 +1 位作者 周伟 潘燕芳 《水电站设计》 2008年第2期20-24,共5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大岗山拱坝14号坝段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得到了拱坝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仿真中考虑了坝体材料的热力学性能、浇筑过程、环境温度变化、封拱和蓄水过程。
关键词 温度场 温度应力 仿真分析 有限元法 大岗山拱坝
下载PDF
太阳电池硅片ELCC技术模具温场的计算机模拟
7
作者 温宏泉 张军 +1 位作者 毛协民 傅恒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37,共4页
运用有限元法对太阳电池硅片电磁悬浮熔炼离心铸造(ELCC)技术中成形模具的稳态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炉膛温度为1450℃时,在模具型腔内,中心浇口处温度最高,达到1390℃,边缘处温度较低,也有13... 运用有限元法对太阳电池硅片电磁悬浮熔炼离心铸造(ELCC)技术中成形模具的稳态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炉膛温度为1450℃时,在模具型腔内,中心浇口处温度最高,达到1390℃,边缘处温度较低,也有1350℃,接近硅的熔点温度;在所关心的模具型腔尺寸范围内,径向温度梯度大于3.5℃/mm,且中心浇口温度高于边缘温度,这种温度梯度分布特征有利于硅片凝固应力的及时释放,避免硅片的破裂;轴向温度梯度大于8℃/mm,这种温度梯度分布特征有利于实现硅晶粒在厚度方向上的定向生长,提高硅片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悬浮熔炼 离心铸造 硅片 模具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闭截面型材的拉弯成形性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贤宾 刁可山 +1 位作者 李晓星 金朝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68-1173,共6页
拉弯是型材的基本成形方法.截面畸变是型材拉弯成形中的常见缺陷,并对型材的回弹和变薄有交叉影响,型材拉弯成形性的分析评估远比板材成形复杂.提出了型材拉弯成形性的概念,建立了矩形截面型材拉弯成形性分析模型,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研... 拉弯是型材的基本成形方法.截面畸变是型材拉弯成形中的常见缺陷,并对型材的回弹和变薄有交叉影响,型材拉弯成形性的分析评估远比板材成形复杂.提出了型材拉弯成形性的概念,建立了矩形截面型材拉弯成形性分析模型,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截面结构、相对高度和壁厚分布等几何参数对拉弯成形性的影响规律,从提高拉弯成形性出发提出了型材截面优化设计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材 拉弯成形性 有限元数值模拟 截面畸变 回弹 飞机 汽车制造
下载PDF
信号线跨分割SI数值仿真
9
作者 韩海涛 陈谊 《电讯技术》 2006年第4期156-160,共5页
以信号线跨分割现象为切入点,探讨高速PCB传输线互连设计方法。先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S参数,然后通过矢量拟合(VF)方法提取等效电路参数,最后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对高速数字信号完整性(SI)的影响。
关键词 跨分割 有限元法 信号完整性 仿真
下载PDF
材性模型加载热压模具应力分析方法研究
10
作者 王彦琨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利用欧洲EUROCODE3标准,通过对应力-应变模型进行线性逼近,得出折线模型的方法,分析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腿热压过程的工况.利用分析的结果,预测了ASTM-A-517钢板热压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趋势以及模具的应力应变分布,从而为模具的设计优... 利用欧洲EUROCODE3标准,通过对应力-应变模型进行线性逼近,得出折线模型的方法,分析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腿热压过程的工况.利用分析的结果,预测了ASTM-A-517钢板热压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趋势以及模具的应力应变分布,从而为模具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性模型 应力-应变 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及其前兆特征
11
作者 李志雄 高旭 +1 位作者 张永仙 渠淑卿 《山西地震》 1996年第4期10-17,共8页
1989年10月18~23日在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组中强地震,最大震级为Ms6.1。这次地震是在华北地区1966~1976年强震活动高潮之后,在连续10a无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平静背景上发生的。由于本区观测台网较为密... 1989年10月18~23日在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组中强地震,最大震级为Ms6.1。这次地震是在华北地区1966~1976年强震活动高潮之后,在连续10a无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平静背景上发生的。由于本区观测台网较为密集,因而在震前观测到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通过对这些前兆特点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在大同—阳原盆地加速下降后(震前2~3a),在前兆中长期—中期阶段,前兆异常由震源区向远区扩展(135→330km),在前兆异常的短期阶段,大部分异常从远场逐渐向孕震区收缩。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的孕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大同—阳高孕震区地壳内存在断层面的障碍体或硬包体,它们具有较强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使得该区的应力随时间不断积累,在此过程中,周围地震的发生对其应力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使其增加,如渤海地震,有的使其减小,如邢台地震,到1985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震孕育 地震 大同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