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eneral powder dusting method for latent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based on AIEgens 被引量:11
1
作者 Zijie Qiu Bin Hao +5 位作者 Xinggui Gu Zhaoyu Wang Ni Xie Jacky W.Y.Lam Hongxia Hao Ben Zhong T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66-970,共5页
Powder dusting method is the most practically useful approach for latent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in the crime scene. Herein, a general powder dusting method has been explored for latent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based o... Powder dusting method is the most practically useful approach for latent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in the crime scene. Herein, a general powder dusting method has been explored for latent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based o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s(AIEgens). A series of tetraphenylethene(TPE) derivatives with multiple diphenylamine(DPA), namely, TPE-DPA,TPE-2 DPA and TPE-4 DPA, were selected as candidates to dope with magnetic powders and applied for latent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After screening, the magnetic powder 3 doped with TPE-4 DPA proves to be the best, in terms of fluorescent intensity, resolution and adhesiveness. Afterwards, the magnetic powder 3 was applied for visualization of latent fingerprint on various smooth and porous substrates, including glass, stainless steel, leaf, ceram, plastic bag, lime wall, wood and paper money.Specific details, such as island, core, termination and bifurcation,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for the fluorescent fingerprint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nt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powder dusting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原文传递
化学指纹图谱与活血、抗炎生物效价在小金丸整体质量评价中的适宜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碧 曹波 +9 位作者 谭鹏 宋娇 张海珠 许洪 杜晓娟 牛明 许润春 杨明 韩丽 张定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95-2203,共9页
以中医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首选中成药小金丸为例,对比生物活性检定与化学指纹图谱在小金丸整体质量评价中的适宜性与科学性。测定小金丸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率,建立小金丸脂溶性和水溶性双部... 以中医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首选中成药小金丸为例,对比生物活性检定与化学指纹图谱在小金丸整体质量评价中的适宜性与科学性。测定小金丸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率,建立小金丸脂溶性和水溶性双部位指纹图谱,对A、B 2个厂家16个批次市售小金丸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对比研究小金丸在生物活性和化学分析层面的一致性。本研究动物实验方案已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BL-002)。结果表明,16个批次小金丸的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在0.712~1.278 U·mg^-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COX-2抑制率在52.07%~68.95%,RSD为8.91%,结果显示生物效应差异较小,生物活性一致性较好。16个批次小金丸指纹图谱相似度差,近一半样品相似度小于0.9,共有峰峰面积在各样品中RSD达32.74%~165.37%,化学一致性差。为探究小金丸生物活性一致性好而化学一致性差的原因,对指纹图谱色谱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影响相似度的主要色谱峰,并进行色谱峰药材归属指认。结果显示各批次小金丸的相似度主要受脂溶性指纹图谱中面积较大的17、18、20、23、27号色谱峰,水溶性部分30号峰的影响,经鉴定这些色谱峰属于枫香脂和当归。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枫香脂、当归抗血小板聚集与抑制COX-2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小金丸组方比例下,枫香脂、当归几乎没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COX-2活性的作用。本研究发现化学指纹图谱用于小金丸质量一致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丰度高、光谱响应强、活性弱的色谱峰成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选择反映临床功效的生物评价方法能很好弥补化学评价方法的不足,为复杂中成药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丸 质量评价 指纹图谱 抗血小板聚集 COX-2抑制率
原文传递
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的敏感舆论倾向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振 徐雅斌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93-3300,F0003,共9页
为准确识别意见领袖的敏感舆论倾向,有效把控敏感类舆情的发展,提出基于多任务学习的敏感舆论倾向识别模型(MTL-SA-LSTM)和基于指纹汇聚技术的快速识别模型。以准确识别意见领袖的敏感舆论倾向为目标,兼顾其识别效率。采用指纹汇聚技术... 为准确识别意见领袖的敏感舆论倾向,有效把控敏感类舆情的发展,提出基于多任务学习的敏感舆论倾向识别模型(MTL-SA-LSTM)和基于指纹汇聚技术的快速识别模型。以准确识别意见领袖的敏感舆论倾向为目标,兼顾其识别效率。采用指纹汇聚技术关联原始敏感词和变形敏感词,采用语义指纹技术快速识别重复或相似度较高文本的敏感舆论倾向,通过MTL-SA-LSTM模型,对文本中的敏感舆论及舆论倾向两个任务进行识别。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及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敏感舆论倾向 多任务学习 指纹汇聚 语义指纹
下载PDF
有机材料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晓东 毕天博 +3 位作者 辛然 吴国萍 徐同祥 马荣梁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84-4202,共19页
犯罪现场中所发现的最重要的物证之一的指纹可以直接认定人身,在侦查破案和法庭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案件中,提取相关客体上的指纹时,这些指纹往往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故将其称之为"潜指纹".尽管潜指纹显现技术已经... 犯罪现场中所发现的最重要的物证之一的指纹可以直接认定人身,在侦查破案和法庭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案件中,提取相关客体上的指纹时,这些指纹往往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故将其称之为"潜指纹".尽管潜指纹显现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无损、灵敏和高效检测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刑事技术人员的后续指纹鉴定工作.因此,开发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方便快捷的潜指纹显现材料或显现技术就显得意义重大.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有机材料,并较为详细地综述了近十年来新出现的有机荧光材料(如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共轭聚合物材料及其它有机荧光材料等)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概述各相关有机材料的设计理念及显现潜指纹的机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展望有机材料在潜指纹显现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指纹显现 有机材料 聚集诱导发光 共轭聚合物 法庭科学
原文传递
一种树形阳离子型铱(Ⅲ)配合物:AIE活性及潜指纹检测
5
作者 焦玉祥 杨锴辛 +4 位作者 线尚兰 唐怀军 王龙 张径豪 李宜霏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5,共9页
以2-苯基吡啶(ppy)为主配体,4-(3,6-二叔丁基-9H-咔唑-9-基)-N-(4-(3,6-二叔丁基-9H-咔唑-9-基)苯基)-N-(4-(5-(吡啶-2-基)-1,3,4-噁二唑-2-基)苯基)苯胺(CPPOA)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树形阳离子型铱(Ⅲ)配合物[(ppy)2Ir(CPPOA)]PF_(6)... 以2-苯基吡啶(ppy)为主配体,4-(3,6-二叔丁基-9H-咔唑-9-基)-N-(4-(3,6-二叔丁基-9H-咔唑-9-基)苯基)-N-(4-(5-(吡啶-2-基)-1,3,4-噁二唑-2-基)苯基)苯胺(CPPOA)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树形阳离子型铱(Ⅲ)配合物[(ppy)2Ir(CPPOA)]PF_(6)。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活性,将其溶于CH_(3)CN/H_(2)O混合溶剂中(浓度1.0×10^(-5)mol/L),在溶剂含水量f_(w)≥50%时呈现橙红色光致发光,且强度随f_(w)增大而不断增强,量子产率相应地从2.6%(f_(w)=50%)增长至50.7%(f_(w)=90%),固体粉末态时为54.7%。采用简便的扫尘法,可将该配合物成功用于潜指纹的可视化和检测,一、二、三级指纹细节均清晰可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铱(Ⅲ)配合物 潜指纹检测 聚集诱导发光 光致发光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川芎茶调散及其颗粒质量差异性分析
6
作者 赖志坚 张津津 +3 位作者 林焕钊 肖佳佳 王晓晓 张光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1427,共8页
目的建立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二者的差异,并挖掘川芎茶调散和颗粒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20批川芎茶调散与7批川芎茶... 目的建立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二者的差异,并挖掘川芎茶调散和颗粒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20批川芎茶调散与7批川芎茶调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SPSS 27.0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同时测定其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运用SIMCA-P 14.0统计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关系,并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结果HPLC指纹图谱标定26个共有峰,鉴定出16个成分,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各聚为一类。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综合相关系数和VIP值两个指标,确定17个共有峰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呈正相关且VIP值均大于1,筛选出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有效成分群,分别为橙皮苷、迷迭香酸、蒙花苷、胡薄荷酮、阿魏酸松柏酯、Z-藁本内酯、羌活醇、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色谱峰7、9、12、14、16、17、19、23等成分作为二者的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该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多种有效成分。川芎茶调散和颗粒在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散剂质量优于颗粒剂。该研究为川芎茶调散和颗粒的整体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颗粒 色谱指纹图谱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质量差异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定量指纹图谱分析与生物活性测定的通天口服液质量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夏 沈岚 +2 位作者 马诗瑜 林晓 冯怡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4-50,共7页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与生物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评价通天口服液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通天口服液的指纹图谱,并对10批次通天口服液进行同步定量分析;以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为生物活性指标,确定通天口服液中活性成分贡献度。结果:10...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与生物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评价通天口服液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通天口服液的指纹图谱,并对10批次通天口服液进行同步定量分析;以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为生物活性指标,确定通天口服液中活性成分贡献度。结果:10批次的通天口服液相似度均>0.96,标示出19个共有峰,确认第6,7,8,10,11号峰分别为芍药苷,升麻素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洋川芎内酯Ⅰ,同步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0批通天口服液中以上5个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显示,洋川芎内酯Ⅰ>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苷>芍药苷,洋川芎内酯Ⅰ为其主要活性成分(P<0.001)。结论:建立了与通天口服液药效相关的指纹图谱,确定了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洋川芎内酯Ⅰ,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及升麻素苷,为通天口服液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更合理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口服液 定量指纹图谱 抗血小板聚集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