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高位体系域细粒相区岩性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1
作者 蒲秀刚 韩文中 +5 位作者 周立宏 陈世悦 张伟 时战楠 杨飞 柳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40,共11页
岩性是致密油甜点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资源丰富,为了搞清孔二段细粒相区的岩性发育特征,以数百米系统取心、配套分析化验、测井及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致密油气富集地质理论,开展... 岩性是致密油甜点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资源丰富,为了搞清孔二段细粒相区的岩性发育特征,以数百米系统取心、配套分析化验、测井及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致密油气富集地质理论,开展了孔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一套完整的三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SQEk21—SQEk24)。高位体系域SQEk21细粒相区岩矿组成具有成分复杂、优势矿物不发育、泥级长英质碎屑以及方沸石等脆性矿物普遍存在的特点,主要发育了泥页岩、白云岩、砂岩及混合沉积岩四大岩石类型,其中混合沉积岩最为发育,致密砂岩与白云岩是主要的致密储层。这些认识打破了以往对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相区发育泥页岩烃源岩而不发育储层的旧有认识,有效拓宽了沧东凹陷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细粒沉积 白云岩 孔二段 沧东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细粒沉积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熊亮 邓虎成 +7 位作者 吴冬 魏力民 王同 周桦 曹凯旋 解馨慧 马若龙 钟雨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7-871,共15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已成为盆地重要的页岩气开发层段之一。受控于复杂的沉积格局,该区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纵向储层的岩相多样,非均质性强,制约了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因此亟需对其沉积特征、沉积相带和沉积...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已成为盆地重要的页岩气开发层段之一。受控于复杂的沉积格局,该区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纵向储层的岩相多样,非均质性强,制约了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因此亟需对其沉积特征、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开展研究。基于前期构造、层序地层研究认识,通过对矿物岩石、钻测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主要资料开展精细分析,明确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早寒武世为海洋—古陆联合影响、水体深度中等、还原作用普遍发生的沉积背景,认为筇竹寺组主要沉积于滨岸相和陆棚相,并以陆棚相为主体,包括浅水陆棚亚相和深水陆棚亚相。通过对波浪和潮汐联合作用、海水蒸发作用、悬浮作用、上升洋流以及沉积古地貌等细粒沉积影响因素开展分析,结合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筇竹寺组细粒岩沉积模式,即沉积初期差异沉降作用显著,层序厚度变化大,不同地区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沉积中期差异沉降作用不断减弱,层序厚度差异持续减小;沉积末期稳定沉降,进入“广盆”阶段,层序厚度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沉积模式 沉积环境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的应用:以川北陡山沱组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匡明志 李一凡 +3 位作者 樊太亮 张坦 刘旺威 刘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81,共18页
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有效预测富有机质发育层段及优质非常规油气储层,格架的建立是目前非常规油气沉积学和细粒层序地层学中的研究难点。本文以川北陡山沱组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剖面,通过野外露头精... 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有效预测富有机质发育层段及优质非常规油气储层,格架的建立是目前非常规油气沉积学和细粒层序地层学中的研究难点。本文以川北陡山沱组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剖面,通过野外露头精细描述和薄片高精度分析,在陡山沱组浊积序列段和细粒沉积段划分出块状粗砂岩、层理砂岩、富砂质夹层粉砂岩、滑塌揉皱粉砂质泥岩、粒序韵律粉砂质泥岩、断续砂质纹层泥岩和暗纹层泥岩7种“沉积构造+岩性”分类模式的岩相类型;在上部混积序列段划分出细晶云岩、钙质砂岩、球粒灰岩组成的浅水混积岩相组合,以及泥晶灰岩与钙质泥岩形成的深水混积岩相组合,并以此为基础自下而上识别了斜坡相、缓坡相、深水陆棚相、浅水陆棚相、混积潮坪相和混积陆棚相6类沉积相;通过野外露头观察,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包括陡山沱组砂岩与南沱组冰碛岩的岩相突变面SB1、冲刷侵蚀面SB2、岩相转换面SB3和SB4;根据岩相叠加样式及沉积构造定量统计,在陡山沱组中划分了56个准层序,18个准层序组,总结了重力流控准层序、浪控缓坡准层序、浪控陆架准层序和混积准层序等4类准层序样式,识别了9个体系域,划分出3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单元(SQ1-SQ3)和顶部海侵体系域(TST4);结合沉积相和层序特征,认为川北陡山沱组经历了“陡斜坡—缓坡—陆棚—混积台地”填平补齐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坳陷 陡山沱组 细粒沉积 岩相 高频层序
下载PDF
燕山构造带东段中生界盆地页岩油气地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牟汉生 薛欣宇 姜在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2-295,共14页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我国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燕山构造带东段(辽西地区)中生界盆地群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尚处于油气勘探空白区,落实其勘探前景势成必然。基于研究区勘探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页岩...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我国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燕山构造带东段(辽西地区)中生界盆地群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尚处于油气勘探空白区,落实其勘探前景势成必然。基于研究区勘探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页岩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对比,综合沉积体系以及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明确了燕山构造带东段中生界盆地群页岩油气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下侏罗统北票组和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均发育连续厚层的暗色泥页岩,为主力烃源岩层位;(2)烃源岩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均值为1%~4%,以Ⅱ_(1)型或Ⅱ_(2)干酪根为主,且指示热演化成熟度的镜质体反射率(Ro)普遍高于0.6%,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3)两套烃源岩层系均富含火山碎屑成分,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可改造性。针对陆相含油气盆地页岩油气勘探存在的问题,首先讨论了赋存页岩油气重要载体的碳酸盐质细粒沉积岩的多源成因机制与油气富集类型,其中研究区以火山热液型和混源型甜点为主;另外探讨了火山-湖泊作用对有机质的富集效应,认为火山灰的输入提升了有机质的富集效力。同时,根据以往的勘探实践经验,提出原型盆地恢复技术和“天-地-钻”三位一体技术是解决复杂造山带油气勘探(特别是密植山区)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构造带 辽西 陆相页岩油气 细粒沉积 火山作用 原型盆地
下载PDF
中国能源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如凯 邹才能 +6 位作者 袁选俊 吴松涛 崔景伟 王岚 林森虎 苏玲 罗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4-1015,共12页
沉积学发展与石油、天然气、煤炭、砂岩型铀矿等矿产资源工业化开采紧密相关,能源沉积学作为沉积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学科,在资源勘探发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有效发现资源、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能源沉积学在技术方法... 沉积学发展与石油、天然气、煤炭、砂岩型铀矿等矿产资源工业化开采紧密相关,能源沉积学作为沉积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学科,在资源勘探发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有效发现资源、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能源沉积学在技术方法上建立了遥感、雷达、地震、纳米CT等六个级别尺度研究方法,为沉积储层学科发展提供支撑。在理论认识上取得了五方面重要进展:1)建立了克拉通台地沉积储层新模式,为古老含油气系统提供理论指导;2)建立海陆相细粒沉积成因模式,揭示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规律,为烃源岩评价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3)发现非常规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孔喉系统,指导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储层评价;4)研究含煤沉积体系和聚煤作用,指导煤炭资源评价;5)揭示砂岩型铀矿富集机理,指导铀矿资源评价与开采。展望能源沉积学发展,源—渠—汇沉积体系、海陆相细粒沉积学、古老小克拉通碳酸盐岩沉积学等将成为能源沉积学的重要内容;储层非均质性、非常规储层全面表征与深部储层极限将是储层沉积学发展的热点,砂岩型铀矿、煤系等沉积系统是固体矿产沉积研究的重点领域;气、液、固不同能源矿藏空间有序沉积与共生规律研究是资源勘探重点方向;大数据与沉积学方法创新将为能源沉积学发展提供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沉积学 细粒沉积成因模式 聚煤规律 铀矿资源 有序沉积与共生
下载PDF
湖盆细粒沉积特征与富有机质页岩分布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30
6
作者 袁选俊 林森虎 +5 位作者 刘群 姚泾利 王岚 郭浩 邓秀芹 成大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43,共10页
基于对细粒沉积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完善针对性的研究方法、重建古沉积环境、建立细粒沉积岩分类体系与成因模式是目前学科研究的前沿。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应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衍射、地球化学测试、有机... 基于对细粒沉积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完善针对性的研究方法、重建古沉积环境、建立细粒沉积岩分类体系与成因模式是目前学科研究的前沿。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应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衍射、地球化学测试、有机碳测井定量计算等方法研究湖盆细粒沉积体系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长7油层组富有机质页岩以湖侵—水体分层沉积模式为主。"沉积相带、水体深度、缺氧环境、湖流"是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长73沉积期快速湖侵,湖水深度和范围急剧增加,湖泊表层水体与下层水体由于温度差异导致循环受阻,形成了深湖区大面积的缺氧环境,有利于富有机质页岩的大规模发育。远离三角洲前缘的宁静深湖区,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型为主;发育砂质碎屑流的深湖区,富有机质页岩与砂岩互层,富有机质页岩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Ⅱ1型为主;邻近三角洲前缘的半深湖区,波状—块状粉砂质泥岩发育,干酪根以Ⅱ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富有机质页岩 岩石组构 分布模式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形成演化与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7
作者 黎茂稳 金之钧 +8 位作者 董明哲 马晓潇 李志明 蒋启贵 鲍云杰 陶国亮 钱门辉 刘鹏 曹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9-505,共17页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同粒序沉积岩多尺度一体化研究是构建陆相页岩油储层发育模式的关键环节。湖相泥页岩孔缝结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但成岩过程动态研究不能满足页岩油有效储层预测的要求。陆相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生排烃和页岩油赋存机理逐渐清晰,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的页岩油资源分类评价方法还有待完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烃类流体多相多尺度流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迫切需要明确不同页岩微相中烃类的流动方式和时间尺度效应。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远远滞后于生产实践,建立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陆相页岩油选区评价参数、甜点预测方法和实验技术标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富集机理 细粒沉积 流动机理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后的思考 被引量:54
8
作者 吴时国 王吉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共7页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试采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试采成功的消息立即霸屏式占据各大新闻传媒头条,各种消息观点甚嚣尘上.有观点认为,这将会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引发新的能源革命...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试采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试采成功的消息立即霸屏式占据各大新闻传媒头条,各种消息观点甚嚣尘上.有观点认为,这将会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引发新的能源革命,推动整个世界能源格局的改变;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可燃冰试采成功可喜可贺,而要达到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程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更有人担心试采成功的宣传言过其实,有炒作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 试采 南海 国土资源部 新闻传媒 能源结构 能源革命 世界能源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巫溪2井龙马溪组含气页岩细粒沉积纹层特征 被引量:46
9
作者 施振生 邱振 +3 位作者 董大忠 卢斌 梁萍萍 张梦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基于多种分析测试资料,以四川盆地巫溪2井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确定其含气页岩纹层组成、结构、构造及纹层类型。巫溪2井志留系龙马溪组共发育富有机质、含有机质、黏土质和粉砂质4类纹层,形成2类纹层组和5类层。随深度变浅,4类纹层TOC... 基于多种分析测试资料,以四川盆地巫溪2井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确定其含气页岩纹层组成、结构、构造及纹层类型。巫溪2井志留系龙马溪组共发育富有机质、含有机质、黏土质和粉砂质4类纹层,形成2类纹层组和5类层。随深度变浅,4类纹层TOC值依次降低、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脆性矿物含量轻微降低,这与沉积时期陆源碎屑供给逐渐增加、古水动力增强、水体含氧量增加有关。志留系龙马溪组一段1—3小层以富有机质纹层、富有机质+含有机质纹层组及富有机质层为主,沉积期水体缺氧,古水动力弱,龙马溪组一段4小层富有机质纹层、含有机质纹层和黏土质纹层均发育,水体含氧量增加,古水动力增强,龙马溪组一段1—3小层为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甜点"井段及最佳钻井目标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细粒沉积 含气页岩 纹层 巫溪2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尤源 牛小兵 +3 位作者 冯胜斌 王芳 王成玉 李卫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3,共6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自动矿物识别系统(QEMSCAN)、微图像拼接(MAPS)等测试新技术结合常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具有微米—纳米级多尺度孔隙连续分布的特征,大...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自动矿物识别系统(QEMSCAN)、微图像拼接(MAPS)等测试新技术结合常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具有微米—纳米级多尺度孔隙连续分布的特征,大于2μm的微米级孔隙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颗粒间充填胶结物质剩余的各尺度残余粒间孔及溶蚀形成的各尺度溶蚀孔隙是最重要的孔隙类型;致密油储层各尺度孔隙连通性较好,可以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深湖细粒沉积及后期强压实、强胶结及强溶蚀为主的成岩作用是现今长7致密油储层微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由于具备源储近邻或互层配置及异常高压驱动优势条件,致密油储层微孔隙中形成了富集石油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长7油层组 细粒沉积 纳米孔隙
下载PDF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被引量:38
11
作者 孙龙德 方朝亮 +6 位作者 李峰 朱如凯 张云辉 袁选俊 贾爱林 高兴军 苏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沉积砂体分布规律的新认识促使深水—超深水区与湖盆中心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发育机理的新认识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与非常规储集层研究新进展,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有效预测剩余油分布。沉积储集层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沉积学理论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未来沉积学研究中,应发展传统沉积学、创新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机质页岩富集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推动沉积学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细粒沉积 深层—超深层储集层 深水沉积 非常规储集层 储集层构型
下载PDF
细粒沉积物及其古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9
12
作者 郭英海 赵迪斐 陈世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283,共21页
细粒沉积物特征及其古地理研究对含油气细粒沉积物的勘探开发、评价预测、工程技术设计等意义重大。近年来,细粒沉积物,尤其是含油气细粒沉积物研究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在讨论细粒沉积物的定义、分类与特征的基础上,... 细粒沉积物特征及其古地理研究对含油气细粒沉积物的勘探开发、评价预测、工程技术设计等意义重大。近年来,细粒沉积物,尤其是含油气细粒沉积物研究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在讨论细粒沉积物的定义、分类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细粒沉积的文献知识群,获取细粒沉积物、页岩研究等结构、热点与发展方向。国际上细粒沉积物研究主要关注微结构和成因机制,近年来主要在具有油气意义的特殊细粒沉积物——页岩研究方面取得关键进展,对页岩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以页岩表征为代表的主知识网络和以页岩气赋存、运移等构成的延伸知识网络。细粒沉积物古地理恢复方法丰富,适用性存在差异,但量化、多因素综合、数据集成与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化将是细粒沉积古地理恢复方法的方向。在含油气细粒沉积物的优选评价方面,需要对沉积物本身特征与控制影响因素展开精细研究,进而延伸出"更宏观"与"更微观"2个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物 页岩 致密储集层 古地理 大数据
下载PDF
浅水超覆沉积富有机质细粒沉积物沉积环境与岩石学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金值民 谭秀成 +7 位作者 唐浩 沈安江 乔占峰 郑剑锋 李飞 张世轩 陈雷 周成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乌什地区寒武系玉尔吐斯组露头剖面为例,通过对露头剖面的宏、微观研究,对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玉尔吐斯组下部为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或与硅质岩的薄韵律互层,向上变为陆源碎... 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乌什地区寒武系玉尔吐斯组露头剖面为例,通过对露头剖面的宏、微观研究,对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玉尔吐斯组下部为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或与硅质岩的薄韵律互层,向上变为陆源碎屑混积的颗粒滩和逆粒序的碳酸盐岩;②与暗色泥页岩韵律互层的薄层灰岩具逆粒序;③薄层状硅质岩具交代残余颗粒结构、叠层状构造和孔洞胶结组构;④混积颗粒滩变浅序列顶部具铁质结壳层,其下见溶沟、溶缝及囊状溶洞、近地表喀斯特(塑形)角砾以及岩溶系统内的角砾、陆源碎屑充填物等,这些均为暴露岩溶标志;⑤露头和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或暴露面之上的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具典型的超覆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寒武系玉尔吐斯组富有机质细粒沉积物形成于缺氧-次氧化的受限海湾澙湖环境,其形成可能受高的古生产力、氧交换不畅共同控制,进而建立了其浅水超覆沉积模式。结果将有助于丰富完善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沉积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烃源岩 浅水超覆 暴露面 古岩溶 沉积模式 寒武系玉尔吐斯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7 位作者 张国生 朱如凯 陶士振 袁选俊 侯连华 董大忠 郭秋麟 宋岩 冉启全 邱振 吴松涛 马锋 白斌 王岚 熊波 潘松圻 刘翰林 王小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6-2397,共22页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和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富集”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集成了非常规油气关键实验技术、勘探评价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和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体系框架.从常规油气的“源控论”到非常规油气的“源储共生系统”,深刻认识到源岩层系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致密储集层系中可以聚集巨量工业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超过1×10^(8)t油当量,约占油气总产量28%,其中非常规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41%,非常规油约占石油总量的17%.油气不可再生,但非常规油气革命可延长油气工业的生命,持续强化理论、技术和管理“三个创新”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地下原位加热低熟页岩转化油气、地下原位加热富油煤岩转化油气和地下原位压裂脆性页岩层系产出油气“三个地下革命”的颠覆创新,不断推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超级能源盆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塑造碳中和下中国式超级能源盆地“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非常规油气革命支撑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力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源岩油气 源岩层系油气 细粒沉积 微纳米级孔喉 连续型油气聚集 “人工油气藏” 进源找油 页岩革命 煤岩革命 源内化学转化 超级能源盆地.
原文传递
湖泊古气候的量化恢复及其对细粒沉积的影响——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万芹 王学军 +4 位作者 蒋有录 张顺 王勇 朱德燕 朱德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6,共8页
针对古气候量化恢复这一制约细粒沉积研究关键问题,选取干湿指数、陆源碎屑和碳酸盐3种反映古气候的指标,应用SPSS软件,提取古气候因子,建立古气候综合量化恢复方法。古气候因子越大,表明气候越暖湿,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一恢复... 针对古气候量化恢复这一制约细粒沉积研究关键问题,选取干湿指数、陆源碎屑和碳酸盐3种反映古气候的指标,应用SPSS软件,提取古气候因子,建立古气候综合量化恢复方法。古气候因子越大,表明气候越暖湿,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一恢复方法的局限性,且保留了所选取几种反映古气候指标的相关信息,使古气候恢复结果更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应用建立的古气候综合量化恢复方法,依据樊页1和牛页1井分析测试资料,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古气候进行恢复,并从有机质丰度、沉积构造和岩相3个方面分析古气候对细粒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古气候大致经历了干旱—半干旱期、半潮湿—潮湿期、半干旱期和半干旱—半潮湿期4个变化周期;古气候从干旱型逐渐向潮湿型过渡,垂向上形成了富有机质纹层状灰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云岩相—富有机质层状泥质云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相—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相—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相的细粒沉积岩岩相演化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量化恢复 细粒沉积 岩相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高潮滩沉积与沿岸物质输运趋势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华强 高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30,共6页
根据对杭州湾北岸高潮滩上采集的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该处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分选性、偏态和峰态分别属较差、正偏和宽峰,呈现明显的强潮高能潮滩特征。用Gao-Collins模型进行了粒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海盐附近和芦潮港以东附近均... 根据对杭州湾北岸高潮滩上采集的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该处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分选性、偏态和峰态分别属较差、正偏和宽峰,呈现明显的强潮高能潮滩特征。用Gao-Collins模型进行了粒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海盐附近和芦潮港以东附近均向西输运,乍浦和拓林之间向东输运。对比近岸余流方向后发现,沉积物沿岸输运趋势与近岸的余流方向较为一致,这是由于作为高潮滩堆积细颗粒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的近岸水体中,悬浮沉积物的净输运是受余流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沉积物 潮滩 粒径趋势分析 余流 杭州湾
下载PDF
页岩纹层结构分类与储集性能差异——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华柑霖 吴松涛 +3 位作者 邱振 荆振华 徐加乐 管墨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1-296,共16页
纹层结构研究对页岩系统储层有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盆地海相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综合利用成像测井、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度测定、氮气吸附及含气量测试等方法,明确了龙马溪组不同尺度纹层结构特征,评价了不... 纹层结构研究对页岩系统储层有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盆地海相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综合利用成像测井、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度测定、氮气吸附及含气量测试等方法,明确了龙马溪组不同尺度纹层结构特征,评价了不同纹层结构储集性能的差异。龙马溪组发育水平等厚纹层结构—中粗纹层组合、水平—小型波状纹层结构—中粗纹层组合、水平不等厚纹层结构—薄纹层组合及块状无纹层组合;纹层成分主要为包括石英、碳酸盐、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的三类组合,碳酸盐纹层的有机质孔隙和无机质孔隙相对发育;纹层状页岩与块状泥岩在孔隙类型、孔隙体积、有机质丰度及含气量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总体来看,中粗纹层组合页岩储层性质优于薄纹层组合页岩优于块状泥岩,是龙马溪组优先勘探的目标。下一步研究应重点加强纹层结构形成的水动力学背景、对有机质富集及储层可改造性等方面的影响。相关认识可为深化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有利储层优选与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非常规 纳米孔 有机质富集 细粒沉积
下载PDF
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与沉积环境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少敏 操应长 +4 位作者 朱如凯 王尉 涂建琪 毛治国 白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有机碳分析等技术,综合矿物成分、有机质含量、沉积构造等因素,对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新河组下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岩相进行研究,形成了细粒沉积岩四组分三端元的岩相划分方案。结果表明:新河...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有机碳分析等技术,综合矿物成分、有机质含量、沉积构造等因素,对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新河组下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岩相进行研究,形成了细粒沉积岩四组分三端元的岩相划分方案。结果表明:新河组下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发育9种岩相类型,其中以贫有机质块状黏土质细粒长英沉积岩、贫有机质纹层状硅质碎屑型混合细粒沉积岩、贫有机质块状长英质黏土岩、中有机质纹层状硅质碎屑型混合细粒沉积岩、中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碳酸盐型混合细粒沉积岩等6种岩相为主。岩相类型与特征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机理的差异,在前三角洲—半深湖的环境中,波浪增强型沉积物重力流普遍发育,形成纵向上贫有机质块状黏土质细粒长英沉积岩—纹层状硅质碎屑型混合细粒沉积岩—块状长英质黏土岩的叠置,反映水动力渐弱的过程;在半深湖—深湖环境中,水体相对安静,悬浮沉积为主,陆源碎屑输入少,碳酸盐和黏土较发育,形成中—富有机质纹层状混合细粒沉积岩和黏土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岩相特征 沉积环境 新河组 雅布赖盆地
原文传递
Shale Gas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 in China: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otential 被引量:11
19
作者 ZOU Caineng YANG Zhi +10 位作者 PAN Songqi CHEN Yanyan LIN Senhu HUANG Jinliang WU Songtao DONG Dazhong WANG Shufang LIANG Feng SUN Shasha HUANG Yong WENG Ding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249-1283,共35页
Shale gas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It is known as a form of self-contained source-reservoir system with large and continuous dimensions. Through years of consider... Shale gas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It is known as a form of self-contained source-reservoir system with large and continuous dimensions. Through years of considerable exploration efforts, China has identified three large shale gas fields in the ruling, Changning and Weiyuan areas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has announced more than 540 billion m3 of proven shale gas reserves in marine shale systems. The geological theories for shale gas development have progressed rapidly in China as well. For example, the new depositional patterns have been introduced for deciphering the paleogeography and sedimentary systems of the Wufeng shale and Longmaxi shale in the Sichuan Basin. The shale gas storage mechanism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differing from 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in that it is adsorbed on organic matter or a mineral surface or occurs as free gas trapped in pores and fractures of the shal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techniques of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have provided new insights on how gas molecules are stored in micro- and nano-scale porous shales. Furthermore, newly-developed concepts and practices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such as hydraulic fracturing,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multiwell horizontal drilling, have made the production of this unevenly distributed but promising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a reality. China has 10-36 trillion m3 of promising shale gas among the world's whole predicted technically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06.6 trillion m3. China is on the way to achieving its goal of an annual yield of 30-50 billion m3 by launching more trials within shale gas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gas organic-rich shale unconventional system fine-grained sediments micro-nano pores core area
下载PDF
大型坳陷湖盆定量化沉积相编图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森虎 汪梦诗 袁选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7,共8页
为满足现今非常规油气勘探需求,提高沉积相编图的精度和效率,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岩相、分布特征、组合规律、演化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录井图分析表明:长7油层组共发育10种岩性,其中以细砂岩... 为满足现今非常规油气勘探需求,提高沉积相编图的精度和效率,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岩相、分布特征、组合规律、演化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录井图分析表明:长7油层组共发育10种岩性,其中以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页岩等5种岩性为主,占地层厚度的97%左右。通过岩心观察和统计分析,建立了每种沉积微相或亚相对应的5种主要岩性厚度比例组合,提出了利用主要岩性厚度比例组合实现定量化沉积相编图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在长7油层组主要岩性厚度百分比等值线叠加图上,识别并精细划分出各类沉积微相或亚相,包括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远砂坝、河口坝、前三角洲、砂质碎屑流、浊流和半深湖—深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化编图 细粒沉积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