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 被引量:194
1
作者 潘英丽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并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重点分析了在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中,吸引金融机构空间聚集的地方政府有所作为的四大领域:地区成本优势、人力资源...  本文重点探讨了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并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重点分析了在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中,吸引金融机构空间聚集的地方政府有所作为的四大领域:地区成本优势、人力资源的规模与质量、电信设施的先进性与安全可靠性以及监管环境与税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聚集效益 金融机构 选址决定
下载PDF
金融地理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兼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152
2
作者 陶锋 胡军 +1 位作者 李诗田 韦锦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71,共17页
地理距离对金融交易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地理距离抬升交易成本;二是信息不对称阻碍风险控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协同选址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实体经济部门生产率增长的宏观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 地理距离对金融交易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地理距离抬升交易成本;二是信息不对称阻碍风险控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协同选址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实体经济部门生产率增长的宏观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城市金融发展数据,本文区分金融中心和地方金融检验了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发展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对所在城市及其周边邻近城市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不过,金融地理结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如企业的规模、年龄和所有制形式。研究还发现,降低融资成本和促进技术创新是金融地理结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传导渠道。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转型国家金融地理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推动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地方金融 地理距离 信息不对称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金融集聚与城市层级 被引量:100
3
作者 王如玉 王志高 +1 位作者 梁琦 陈建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179,共15页
金融集聚引致金融空间层级结构特征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本文分析金融层级结构的形成因素及其与城市层级体系的关系。首先基于空间经济学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接着通过构造城市金融集聚指标,与中国的城市层级变量进行匹配,并利用固定效... 金融集聚引致金融空间层级结构特征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本文分析金融层级结构的形成因素及其与城市层级体系的关系。首先基于空间经济学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接着通过构造城市金融集聚指标,与中国的城市层级变量进行匹配,并利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初步构建了金融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说明集聚形成金融中心,而金融中心是以城市为表征的;金融中心是有层次的,且与城市层级体系是正向匹配的;但金融集聚的态势更为突出,金融层级结构比城市层级体系更为简洁。要想打造金融中心,必先提升城市层级。全面开放并有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有利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中心 金融空间结构 城市层级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71
4
作者 倪鹏飞 孙承平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2,共6页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在定位金融中心方面竞争十分激烈。本文在评论金融中心定位相关文献后,提出金融中心定位的竞争力理论和具体定位思路及方法。在利用模糊曲线模型对金融中心定位的假设进行经验验证时发现,影响金融功能的因素根据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在定位金融中心方面竞争十分激烈。本文在评论金融中心定位相关文献后,提出金融中心定位的竞争力理论和具体定位思路及方法。在利用模糊曲线模型对金融中心定位的假设进行经验验证时发现,影响金融功能的因素根据重要程度依次为:国内外金融资本数量、国际金融产业聚集、科技竞争优势、经济区位便利度、生活环境优势、国内金融产业聚集、金融业人才规模、法制健全程度、科技产业发展、航空基础设施状况等。利用相关方法计量出中国43个主要城市的金融功能竞争力指数,根据指数大小大致判断:上海、北京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广州、青岛、厦门、武汉、大连、重庆、西安可定位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些结论有的验证了目前理论和实践界的定性判断,有的则对目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定性判断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对于金融中心定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决策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城市竞争力 城市定位模糊曲线
原文传递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61
5
作者 梁颖 罗霄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16-20,共5页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本质上来源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化并具有自组织变迁的规律。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经验可以发现,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分为自发演化和嵌入发展两种不同模式。本文在对伦敦和新加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金融集聚形成模式分...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本质上来源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化并具有自组织变迁的规律。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经验可以发现,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分为自发演化和嵌入发展两种不同模式。本文在对伦敦和新加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金融集聚形成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我国大力推进该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模式 金融中心 自发形成 嵌入发展
下载PDF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动因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53
6
作者 陈琪 刘卫 《科学发展》 CAS 2014年第2期43-50,共8页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不是着眼于一城市、一区域的发展,而是力图通过开放转变政府角色、推动制度创新,突破金融领域的改革难点,从而带来"制度红利",充分运用市场调配资源的高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上海要实现建成...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不是着眼于一城市、一区域的发展,而是力图通过开放转变政府角色、推动制度创新,突破金融领域的改革难点,从而带来"制度红利",充分运用市场调配资源的高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上海要实现建成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宏伟目标,必须从自贸试验区开始,从根本上摒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协调好与经济腹地,与香港、深圳前海等区域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成,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服务业产业集聚,推动上海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更上一个能级,辐射长江流域甚至更广阔的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制度红利 集聚经济 金融中心
下载PDF
中国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地方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2,共10页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之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发现,地方金融发展还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地方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并试图为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空间结构 地方金融 金融中心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文传递
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黄解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上,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从金融本身的特点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1)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2)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3)金融成长... 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上,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从金融本身的特点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1)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2)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3)金融成长至高级阶段成为经济主导与核心,其对经济的主导性促进了金融集聚。从空间经济学及相关的视角来看,本文认为:(1)集聚的空间外在性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基础;(2)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所要求的金融主体的空间邻近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3)金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集聚 金融中心 金融规模经济
下载PDF
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艳华 赵建吉 +2 位作者 刘娅娜 冯海龙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133,共9页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从金融产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来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始终占据显著优势;②金融产业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北京、上海始终处于高集聚区;③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子不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流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子的作用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储蓄、工业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逐步减弱;④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呈现了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2010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比较均衡,人力资源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产业集聚 胡焕庸线 POI数据 地理探测器 金融中心 银行业 保险业 证券业
原文传递
金融地理与金融中心的研究进展——从专业社群运作来看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品先 《世界地理研究》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中心的发展是东亚各国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地理学者们也从不同视角研究这些现象。从对货币与市场的讨论中,凸显出信息和社会镶嵌的重要性,同时市场活动实际发生的金融中心更是地理学关注的议题。因此金融交易与相关服...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中心的发展是东亚各国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地理学者们也从不同视角研究这些现象。从对货币与市场的讨论中,凸显出信息和社会镶嵌的重要性,同时市场活动实际发生的金融中心更是地理学关注的议题。因此金融交易与相关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引发许多金融地理的研究;而金融地理也通过考察经济活动内部运作的方式,更细致地处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以解释金融活动分布的内涵。本文回顾了近今有关金融中心相关的文献,认为要分析不同金融中心,可从其中专业社群与信息间的关系切入,并尝试提出一个分析架构,涵盖制度、社会网络与论述三个层面。这个架构表明“全球”与“地方”无法分开来谈,不同尺度的力量通过行动者而交织,地方如何在大趋势中发展取决于自身创造性的活动;政府、厂商或纯经济解释并无法完全涵盖影响发展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金融中心 社群
下载PDF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力 盛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3,共8页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区域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货币金融业务的汇集和转口地。它是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国(地区)金融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则是指金融体系在金融中心层...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区域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货币金融业务的汇集和转口地。它是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国(地区)金融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则是指金融体系在金融中心层次规模、水平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在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竞争优势和实力。要客观评价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金融中心 竞争力
原文传递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动因及其演进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宁钟 杨绍辉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8-44,66,共8页
本文采用动态产业集群模型与方法以及经济学原理,通过对金融中心和金融服务产业的研究与分析,论述金融服务集群的经济动因,以及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动态特征,从而为研究国际金融中心(IFCs)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部门分布特征和金融产业政... 本文采用动态产业集群模型与方法以及经济学原理,通过对金融中心和金融服务产业的研究与分析,论述金融服务集群的经济动因,以及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动态特征,从而为研究国际金融中心(IFCs)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部门分布特征和金融产业政策奠定基础,同时展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及其未来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 金融中心 产业集群
下载PDF
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解宇 《区域金融研究》 2011年第3期26-30,共5页
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金融成长至高级阶段成为经济主导与核心,其对经济的主导性促进了金融集聚。从空间经济学及相关的视角来看,集聚的空间外在性是金融集聚形成... 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金融成长至高级阶段成为经济主导与核心,其对经济的主导性促进了金融集聚。从空间经济学及相关的视角来看,集聚的空间外在性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基础;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所要求的金融主体的空间邻近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金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集聚 金融中心 规模经济
下载PDF
上海银行产业的网络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18
14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7-157,共11页
以上海市215个街镇为研究单元,基于1979—2017年上海银行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分布数据,通过连锁网络模型、ArcGIS空间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上海市银行网络进行综合测度和结构分析。研究发现:(1)在网络结构上,银行网络中心从南桥镇... 以上海市215个街镇为研究单元,基于1979—2017年上海银行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分布数据,通过连锁网络模型、ArcGIS空间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上海市银行网络进行综合测度和结构分析。研究发现:(1)在网络结构上,银行网络中心从南桥镇移动到陆家嘴街道,历经'单中心—多中心—单中心'演化,马太效应明显,形成了'一核多翼'和'一超多强'的分布格局。(2)在网络特征上,由于网络内部联系在不断增强,在发展中后期,陆家嘴的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出现了'随机分布—空间集聚—空间扩散'演化路径。(3)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人口数量和楼宇数量体现的集聚经济是银行网络的决定性因素,交通通达性和地理距离也是影响上海银行网络形成的重要原因,但地理距离的衰减效应在银行网络中要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银行网络 结构特征 空间格局 QAP回归分析 上海市
原文传递
论我国金融中心的层级体系——基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邦彦 谭裕华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金融中心首先是信息中心,“非标准化信息”的地理分布决定了金融中心的空间布局,实体经济规模、金融制度、地理因素综合地决定了金融中心作为信息中心的竞争力。文章对全球金融中心的布局和我国目前金融中心的空间组织进行了描述,并对... 金融中心首先是信息中心,“非标准化信息”的地理分布决定了金融中心的空间布局,实体经济规模、金融制度、地理因素综合地决定了金融中心作为信息中心的竞争力。文章对全球金融中心的布局和我国目前金融中心的空间组织进行了描述,并对我国金融中心未来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层级分工进行了新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信息中心 “非标准化信息” 通信成本 空间组织
下载PDF
长三角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模式与定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陆岷峰 徐阳洋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1-27,共7页
互联网金融被认为是十三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全国领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互联网金融发达,上海还是全国金融中心,这为长三角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提供了便利。文章建议通过结合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两种... 互联网金融被认为是十三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全国领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互联网金融发达,上海还是全国金融中心,这为长三角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提供了便利。文章建议通过结合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两种方式在长三角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包括创新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人才培育中心、新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和风险投资基金。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需做好顶层设计,控制政府和市场的介入边界,积极支持互联网金融产业,打造强大的支撑体系,制造互联网经济发展拐点加速现象,增强区域的资源积聚能力突变,夯实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基础,强化保障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 金融中心 功能定位 顶层设计
下载PDF
关于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敏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40,11,共6页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金融中心 总部金融
下载PDF
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峰华 刘宇帆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6-707,共12页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通过金融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深层次融合,深刻改变着金融业的运作模式。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的前沿和关键领域,其发展也正在重塑全球和地方的金融格局。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及其空间...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通过金融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深层次融合,深刻改变着金融业的运作模式。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的前沿和关键领域,其发展也正在重塑全球和地方的金融格局。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及其空间分布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金融科技产业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梳理了影响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总体而言,在全球范围,亚洲和北美洲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展领先,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崛起对全球金融格局影响深远。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源地,同时科技中心城市也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新摇篮,两者共同决定了金融科技产业的地理格局。在城市内部,金融科技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的态势,往往围绕现有的大型金融或科技企业集聚,或者依托加速器和孵化器发展。各级政府的推动进一步加速了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的形成。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金融科技的监管环境以及扶持金融科技的产业政策是影响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中心 科技中心 金融地理 产业集群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 被引量:14
19
作者 钱明辉 胡日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0-1150,共11页
通过对中国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域及部分县级行政区域金融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的分析,将金融业的空间区位差作为衡量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能力的指标,并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拓展传统的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 通过对中国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域及部分县级行政区域金融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的分析,将金融业的空间区位差作为衡量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能力的指标,并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拓展传统的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能力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中国金融业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具有显著的空间辐射能力;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空间辐射能力不仅同本区域经济规模、金融环境和人力支撑有关,而且还受到相邻区域的经济因素和相邻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影响;中国金融产业空间扩散不同于传统产业,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其受贸易活跃程度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并不明显。进而,本文提出了研究的理论启示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辐射能力 地市级 空间计量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中国金融开放:模式、基础条件和市场效应评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晓求 郭彪 +1 位作者 方明浩 李诗瑶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8,共14页
本文分析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和现状,总结典型大国和新兴经济体金融开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路径选择,并评估开放后的市场效应。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过程中,在政策设计上建议选取“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 本文分析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和现状,总结典型大国和新兴经济体金融开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路径选择,并评估开放后的市场效应。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过程中,在政策设计上建议选取“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动”之组合,形成市场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金融机构的开放是中国金融开放的独特路径,但人民币自由化始终是一个不能绕开的坎;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硬实力基本具备,但软实力相对薄弱,金融基础设施亟待改进和完善;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目标有两个,即人民币自由化、国际化和形成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金融开放后的市场效应具有大国经济和新兴经济体双重特征,全面开放后中国金融的市场变化(主要指人民币汇率)会呈现短期波动、长期收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开放 金融中心 人民币自由化 三元悖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