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晓贞 李松峰 +2 位作者 吴葛玮 李树宁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7例33眼抗青光眼术后有功能性滤过泡眼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各随访阶段眼压变化,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8个月做滤过泡UBM检查,观察巩膜瓣下滤过通道的可...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7例33眼抗青光眼术后有功能性滤过泡眼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各随访阶段眼压变化,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8个月做滤过泡UBM检查,观察巩膜瓣下滤过通道的可见性及滤过泡内反射强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平均眼压较术前分别升高了5.16mmHg(1kPa=7.5mmHg)、3.74mmHg、3.07mmHg、2.99mmHg、2.72mmHg、2.55mmHg和2.65mmHg,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后18个月滤过泡内部巩膜瓣下滤过通道的可见性及滤过泡内反射强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能够升高眼压,但对滤过泡UBM图像中特征性结构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眼压 超声生物显微镜 滤过泡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泡感染及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毛真 刘杏 钟毅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了解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全部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8例(18只眼... 目的了解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全部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8例(1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滤过泡感染6例(6只眼),急性眼内炎4例(4只眼),迟发性眼内炎8例(8只眼)。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介于术后1个月余至15年之间,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急性眼内炎发生于术后1个月之内。滤过泡感染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50%,以葡萄球菌为主;急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5%,病原菌为真菌和绿脓杆菌;迟发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37.5%,病原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滤过泡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视力均在0.1以上;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但多数患者视力低于0.05,真菌或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视力预后差。结论薄壁滤过泡与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单纯滤过泡感染的视力愈后好;眼内炎患者的视力愈后与致病菌种类有关,大部分患者视力愈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泡 眼内炎 玻璃体切割术
原文传递
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梅艳 潘岳松 +2 位作者 梁远波 孙霞 王宁利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 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CNKI,1971~2007),收集有关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341只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RD=–0.23,95%CI(–0.31,–0.14),P<0.00001];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RD=–0.15,95%CI(–0.27,–0.02),P=0.02];但在长期眼压控制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37,0.10),P=0.27]。结论现有资料表明可拆除缝线可以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但对长期眼压的控制并不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CNKI,1971~2007),收集有关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341只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RD=–0.23,95%CI(–0.31,–0.14),P<0.00001];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RD=–0.15,95%CI(–0.27,–0.02),P=0.02];但在长期眼压控制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37,0.10),P=0.27]。结论现有资料表明可拆除缝线可以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但对长期眼压的控制并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可拆除缝线 浅前房 滤过泡 长期眼压控制 META分析
下载PDF
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形态与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明佩佩 王玲 +1 位作者 王大博 潘晓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6-890,共5页
背景制作合适的青光眼滤过术后球结膜滤过泡的动物模型并观察滤过泡形态及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病理变化,并掌握青光眼术后抗滤过泡瘢痕化治疗的时间窗和治疗靶点。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滤过术后球结... 背景制作合适的青光眼滤过术后球结膜滤过泡的动物模型并观察滤过泡形态及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病理变化,并掌握青光眼术后抗滤过泡瘢痕化治疗的时间窗和治疗靶点。目的动态观察大鼠滤过术后球结膜滤过泡生存时间、形态学及组织学改变,了解前房引流管植入术后滤过泡的形成及瘢痕化进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前房引流管植入法建立大鼠球结膜滤过泡模型。分别于术后1、3、5、7、14、28d处死大鼠,获得术眼结膜滤过泡组织,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动态观察滤过泡的变化。参照Kronfeld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分型方法对滤过泡进行分型,标尺测量滤过泡的长度和宽度,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滤过泡面积的变化。分别于上述时间点获取滤过区组织,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动态观察术后滤过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所有术眼在术后第1天均形成不同程度隆起的滤过泡。滤过泡生存时间为7~17d,平均生存时间为(11.93±2.23)d;术后1~5d,滤过泡的生存率均为100%,术后7d降至77%,术后14d降至20%,术后28d功能性滤过泡全部消失。术后5d,均为功能性滤过泡,均为Ⅰ型;术后7d,23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Ⅰ型13眼,Ⅱ型10眼;术后14d,4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Ⅰ型2眼,Ⅱ型2眼。滤过泡面积由术后第1天的(7.50±1.08)iTlm。逐渐缩小为术后第14天的(1.83±0.35)mm。。术后不同时间点滤过泡面积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056,P=0.000),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1~3d滤过泡组织的病理改变以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充血等炎症改变为主,自术后第5天,滤过泡组织成纤维细胞增加,随着时间延长,滤过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滤过泡 引流管 瘢痕化 组织病理学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文强 周和政 周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mo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5~10mg,隔日1次共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 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mo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5~10mg,隔日1次共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眼中,21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19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结膜下出血、滤过泡损伤等。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 青光眼 5-FU 功能不良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冷雪 徐韶林 +2 位作者 张琳 王瑛 许文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3-916,共4页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2 177例行滤过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感...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2 177例行滤过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感染相关样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有6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9%。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52.17%,革兰阴性菌31株占44.93%,真菌2株占2.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青霉素G、克林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对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株数较少。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株数较少。结论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为主,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临床医生应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滤过泡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后开放式滤泡复通术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文强 周和政 +1 位作者 曾波 周雄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后患者的开放式滤泡复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29例34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进行了6~18月的随访,治疗12月后有2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3眼不用任...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后患者的开放式滤泡复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29例34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进行了6~18月的随访,治疗12月后有2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3眼不用任何药物眼压〈21mmHg,6眼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手术前平均眼压(32.12±8.55)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周、1月、3月、6月、12月分别为(10.1±3.3)mmHg、(14.5±4.2)mmHg、(19.1±3.8)mmHg、(17.8±3.2)mmHg、(19.9±4.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青光眼采用开放式滤泡复通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滤过泡
原文传递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渗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洪颖 王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7-281,共5页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渗漏的发生率为3%-25%。发生滤过泡渗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和手术中所采用的结膜瓣的类型,其组织病理学机制主要为结膜下组织变性。滤过泡渗漏可造成低眼压、滤过泡炎甚至眼内炎。目前滤过泡渗...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渗漏的发生率为3%-25%。发生滤过泡渗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和手术中所采用的结膜瓣的类型,其组织病理学机制主要为结膜下组织变性。滤过泡渗漏可造成低眼压、滤过泡炎甚至眼内炎。目前滤过泡渗漏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包扎、自体血清或纤维蛋白注射或点眼、应用组织胶修补等。手术治疗包括自体结膜组织转位或修补,角膜、巩膜、生物羊膜和生物材料修补等。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滤过泡渗漏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其治疗方法较多,但都有其自身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 渗漏 病因学 治疗
下载PDF
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素芝 梁晓江 +2 位作者 杨鸿斌 练海东 沈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0-662,666,共4页
目的观察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与单纯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2例(74眼)分为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氉... 目的观察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与单纯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2例(74眼)分为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氉物羊膜植入术组研究组)25例48眼和单纯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组(对照组)17例26眼,观察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视力、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发生浅前房者研究组为4眼(8.33%),对照组2眼(7.69%)(χ2=2.97,P>0.05)。术后1周研究组眼压为(12.17±1.02)mmH g(1 kP a=7.5 mmH g),对照组为(12.67±1.14)mmH g(t=0.371,P>0.05);术后1 a研究组眼压为(15.53±2.62)mmH g,对照组为(19.65±4.71)mmH g(t=2.644,P<0.05)。2 a后研究组总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总成功率为69.23%(χ2=5.93,P<0.05)。术后1 a研究组中功能性滤过泡占93.75%(45/48),对照组占73.0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近期视力均不低于术前视力。研究组术后30眼(62.5%)出现并发症,对照组21眼(80.77%)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眼压控制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 生物羊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滤过泡
下载PDF
巩膜瓣大小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琼 谭荣强 +2 位作者 徐黛丽 刘勇慧 黄莉兵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大小巩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方法比较339例(339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中2mm×2mm的小巩膜瓣149只眼,4mm×4mm的大巩膜瓣190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小巩膜瓣手术...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大小巩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方法比较339例(339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中2mm×2mm的小巩膜瓣149只眼,4mm×4mm的大巩膜瓣190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小巩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2.55%,3个月时为55.36%。大巩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67.89%,3个月时为7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大巩膜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远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好于短小巩膜瓣且更安全,故应尽量采用较大巩膜瓣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泡 巩膜瓣 小梁切除术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晓鹏 万新顺 +1 位作者 段素芳 张洪远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5-776,共2页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方法1998年10月~2002年8月施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形成滤过泡者共42例(45眼).术后3月复诊观察,观察指标包括眼部异物感,干涩感,畏光及流泪症状,裂隙灯显微镜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方法1998年10月~2002年8月施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形成滤过泡者共42例(45眼).术后3月复诊观察,观察指标包括眼部异物感,干涩感,畏光及流泪症状,裂隙灯显微镜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膜完整性检查.结果局限隆起及过大悬垂的滤过泡可导致明显的眼部不适症状,角膜和泪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 角膜 泪膜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的观察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贾超 翟刚 +1 位作者 解聪 张丰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09-2311,共3页
青光眼滤过术以其良好的控制眼压效果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术后眼压的良好控制均依赖于建立和长期维持有功能的滤过泡。因此对术后滤过泡的形态、演化过程及其与临床功能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 青光眼滤过术以其良好的控制眼压效果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术后眼压的良好控制均依赖于建立和长期维持有功能的滤过泡。因此对术后滤过泡的形态、演化过程及其与临床功能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滤过泡形态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滤过泡 眼压 青光眼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博 杨红 +2 位作者 张宪 罗班 向艳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2例(2只眼)中,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结果 2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得到良好控制,保存...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2例(2只眼)中,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结果 2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得到良好控制,保存了有用视力。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板层巩膜移植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是治疗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 感染性眼内炎
下载PDF
聚乳酸膜防止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谦 黎静 樊映川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研究可降解膜——聚乳酸膜(PDLLA)在防止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粘连的作用。方法:以20只日本大耳兔为实验对象,左右眼自身对照,两组眼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实验眼术中将聚乳酸膜植入巩膜瓣及结膜瓣下,对照眼未植入膜,术后观察两组眼... 目的:研究可降解膜——聚乳酸膜(PDLLA)在防止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粘连的作用。方法:以20只日本大耳兔为实验对象,左右眼自身对照,两组眼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实验眼术中将聚乳酸膜植入巩膜瓣及结膜瓣下,对照眼未植入膜,术后观察两组眼手术区反应,滤过泡情况、前房情况及组织学改变,纤维连接蛋白(FN)的测定。结果:①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明显多于对照组。②光镜下:术后8周~20周,实验组巩膜瓣下及筋膜囊下间隙明显可见,对照组则少见。术后8周聚乳酸膜开始降解吸收。③实验组FN表达强阳性,对照组为弱阳性。结论:聚乳酸膜可以在日本大耳兔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地防止滤过道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滤过道粘连 聚乳酸膜 青光眼 动物实验
下载PDF
Healaflow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恩普 赵小钊 +2 位作者 董良 刘苏冰 曾照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目的观察评估网状透明质酸钠Healaflow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5月间在我院行小梁切除联合Healaflow植入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4眼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行小梁切除术... 目的观察评估网状透明质酸钠Healaflow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5月间在我院行小梁切除联合Healaflow植入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4眼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26眼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视力变化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时,治疗组无需按摩或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1kPa=7.5mmHg)者22眼,占92%,对照组19眼,占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P=0.033)。术后1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1眼、7眼出现非功能性滤过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9,P=0.028)。两组术后各有2眼发生浅前房,无前房出血、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网状透明质酸钠Healaflow的应用有利于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能够有效提高中远期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透明质酸钠 滤过泡 眼压 青光眼 前房
下载PDF
难治性青光眼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处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芳 胡超雄 +1 位作者 帅少帅 余青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55-2357,共3页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方法、治疗效果,探讨有效、安全的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6-01/2012-01诊断为难治性青光眼且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或倾向)者20例20...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方法、治疗效果,探讨有效、安全的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6-01/2012-01诊断为难治性青光眼且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或倾向)者20例20眼于小梁切除术后3~8d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眼球按摩、断(或拆除)巩膜缝线后再行眼球按摩、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或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所有患者术中曾用过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MC,0.3g/L)。随访6mo。结果:经眼球按摩后有9眼获得功能滤过泡,联合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治疗后有5眼为功能滤过泡,4眼经联合5-FU结膜下注射后为功能滤过泡,其综合成功率达90%。治疗前平均眼压24.61±5.4mmHg(1mmHg=0.133kPa),随访6mo结束时平均眼压为15.20±4.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中和操作后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病情复杂,小梁切除术后极易出现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或倾向),我们提倡尽早处理,综合眼球按摩、断(或拆除)巩膜缝线、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或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更安全有效,可很大程度上挽救早期濒临失败的滤过泡,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泡 功能不良 治疗 针拨分离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使用AS-OCT评价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指标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孙毅 朱敬 +2 位作者 郭娟 何元旭 王展峰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1-228,共8页
目的探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光术(AS⁃OCT)测量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指标与眼压及手术结果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对小梁切除术后患者于术后1年进行6次随访,使用AS⁃OCT辅助获得常见滤过泡形态学指标。分析所有指标的变... 目的探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光术(AS⁃OCT)测量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指标与眼压及手术结果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对小梁切除术后患者于术后1年进行6次随访,使用AS⁃OCT辅助获得常见滤过泡形态学指标。分析所有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眼压及手术结果的关系。结果术后1年眼压和形态学数据分布中,术后2周眼压显著低于术后3、6、12个月(P<0.00238)。术后2周微囊泡变分布广泛的患者最多,无微囊泡的患者最少。在术后1年内扁平⁃轻度隆起的滤过泡占比逐渐增加,“宽”滤过泡的占比逐渐下降。结膜下囊泡多的患者术后6个月后逐渐减少。术后2周时包囊范围、血管化、微囊泡变范围皆为眼压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2周的AS⁃OCT下形态分类是远期手术结果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AS⁃OCT用于检测滤过泡准确有效。术后2周滤过泡形态为弥散型更易获得远期成功,包囊型更易获得手术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滤过泡
下载PDF
双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严 晏维玲 +3 位作者 杨卫华 唐莉 蒋沁 曹国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双眼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术后滤过泡和眼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9/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小梁切除术的双眼CPACG患者15例30眼,双眼手术间隔7d...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双眼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术后滤过泡和眼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9/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小梁切除术的双眼CPACG患者15例30眼,双眼手术间隔7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双眼术前房水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并于术后1mo评估眼压及滤过泡形态。结果:纳入患者第一眼术前房水中MCP-1、IL-17、TGF-β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330.4±46.2、357.3±46.9、2347.5±363.8、527.7±101.6pg/mL,第二眼术前房水中MCP-1、IL-17、TGF-β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298.2±40.7、309.1±53.5、1938.3±426.0、628.2±104.9pg/mL,双眼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有差异(P≤0.05)。纳入患者双眼术前房水中IL-17、TGF-β表达水平与术后1mo眼压、滤过泡高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PACG患者第一眼术后第二眼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其中双眼术前房水中IL-17、TGF-β的表达水平与术后眼压和滤过泡高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水检测 炎症因子 小梁切除术 眼压 滤过泡
下载PDF
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婷 范玮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8期574-576,共3页
目的 观察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36例(41只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3个月滤过功能不良的临床资料.其中33只眼为Ⅳ型包裹性囊状泡,8只眼为Ⅲ型瘢痕泡,保守降... 目的 观察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36例(41只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3个月滤过功能不良的临床资料.其中33只眼为Ⅳ型包裹性囊状泡,8只眼为Ⅲ型瘢痕泡,保守降眼压无数.以1ml注射针头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的纤维瘢痕,联合滤过泡对侧球结膜下注射5-FU 0.2nnl(5 mg),1次/2 d,共注射5次.其中32只眼针刺1次,5只眼针刺2次有效.另4只眼针刺3次仍无效,遂行小梁切除术.针刺治疗后均联合干扰素α2b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抗瘢痕治疗、指压按摩,观察治疗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3个月眼压由治疗前的(29.01±3.77) mmHg,降为(17.24±2.76) mmHg(1 mmHg=0.133 kPa)(t=10.817,P=0.001).治疗后Ⅰ型滤过泡9只眼,Ⅱ型滤过泡28只眼,Ⅲ型滤过泡4只眼.治疗中1只眼出现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终止抗瘢痕治疗.结论 青光眼术后早期出现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5-FU注射、干扰素α2b滴眼、指压按摩等方法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针刺分离 抗瘢痕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术不同结膜瓣滤过泡的形成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琼 谭荣强 +1 位作者 郑春昌 许维强 《眼科学报》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眼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 结膜瓣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