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主义跨媒介叙事:小说与电影的叙述声音 被引量:4
1
作者 凌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62,192,共9页
女性主义叙事开拓者苏珊·兰瑟将小说的叙述声音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三类。但小说改编为电影时,叙述声音会产生差异。张爱玲《倾城之恋》本采取多重选择式全知视角,许鞍华改编时却未加细化深究,忽略自由间接引语的个人声音特... 女性主义叙事开拓者苏珊·兰瑟将小说的叙述声音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三类。但小说改编为电影时,叙述声音会产生差异。张爱玲《倾城之恋》本采取多重选择式全知视角,许鞍华改编时却未加细化深究,忽略自由间接引语的个人声音特色,改写了主旨;西西《哀悼乳房》创造性地开辟女性乳癌患者的个人型叙述,罗永昌改编的电影《天生一对》却将之简化改写为女性消声的言情电影;黄碧云《烈女图》开创集体型叙述,众女子群言轮言,再现香港三代女性的百年奋争史,但相关的集体型电影则还有待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与电影 女性主义叙事学 作者型 个人型 集体型
下载PDF
《群芳亭》: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6
2
作者 姚君伟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8-35,共8页
《庭院里的女人》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电影,这是继《大地》、《龙种》之后又一部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小说《群芳亭》中,赛珍珠关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通过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心灵交流,探讨... 《庭院里的女人》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电影,这是继《大地》、《龙种》之后又一部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小说《群芳亭》中,赛珍珠关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通过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心灵交流,探讨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庭院里的女人》在精神上与原著已经大异其趣。影片模仿好莱坞影片制作,潦草地表现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爱情;同时,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影片试图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某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的不健康的窥探欲。凡此种种,对赛珍珠的小说是一种歪曲,并构成负面的影响,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群芳亭》 《庭院里的女人》 中国文化 好莱坞电影 小说 电影改编
下载PDF
未完成的“问题剧”:论小说《玉梨魂》的电影改编
3
作者 黎万峡 李冀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1期69-76,共8页
从民初时期一味言情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到五四之后关注社会的“问题剧”,电影《玉梨魂》试图继承五四问题剧的批判精神。然而,随着不同社会问题在电影中的凸显与隐没,本就含混的问题意识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消解,“问题剧”终未完成。这是... 从民初时期一味言情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到五四之后关注社会的“问题剧”,电影《玉梨魂》试图继承五四问题剧的批判精神。然而,随着不同社会问题在电影中的凸显与隐没,本就含混的问题意识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消解,“问题剧”终未完成。这是双重“问题”的显现,不仅出于创作者们前后不一的批判意识,也与彼时外强中干的创作环境相关。《玉梨魂》作为典型文本体现了过渡时代的矛盾情态,也具象了“新”与“旧”的再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梨魂》 小说改编电影 问题意识 鸳鸯蝴蝶派 问题剧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电影小说的创作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5,共7页
在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上,电影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电影文学样式。它既为现代电影的创作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电影文学增添了新的题材内容和创作样式。因此,现代电影小说的创作... 在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上,电影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电影文学样式。它既为现代电影的创作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电影文学增添了新的题材内容和创作样式。因此,现代电影小说的创作状况及其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应受到关注与重视,并予以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电影小说 创作发展
下载PDF
台湾“电影书”之探讨
5
作者 陈薏如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3-15,61,共4页
因某一部电影而出版的电影书包括电影书衣版、电影小说、电影剧本、拍摄纪事及电影写真等五种,虽多为商业营销目的下的产物,然而其摄制纪录、影片解说及原著、剧本可以延伸对电影的认识,或供阅听人玩索回味,是有益的大众读物。
关键词 电影书衣版 电影小说 电影剧本 拍摄纪事 电影写真
下载PDF
从小说到电影:《刺杀小说家》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研究
6
作者 王潇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刺杀小说家》不同于既往类型化的线性叙事,其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皆是在现世界与异世界互文的平行时空中展开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原著小说以文学语言构建的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使其在文学性的堡垒中获得“电影小说”的画面感,然... 《刺杀小说家》不同于既往类型化的线性叙事,其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皆是在现世界与异世界互文的平行时空中展开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原著小说以文学语言构建的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使其在文学性的堡垒中获得“电影小说”的画面感,然而电影改编所依循的镜头语言促使导演路阳在电影性的多重叙事空间中落实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的真实性与独立性,展开了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并且建构起特色鲜明的“隐性进程”及其叙事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杀小说家》 电影小说 电影性 反类型化 弥散性叙事
下载PDF
作家·導演·出版:多重主體“合謀”下的九十年代中國電影小說
7
作者 黄勇军 柳謙 《人文中国学报》 2020年第2期-,共19页
發軔于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電影小說在1940年代中後期出現發展的第一次高潮,但在此後長達近半個世紀囿於多重因素發展相對緩慢。進入1990年代以來,在影像文本的電影和紙質文本的文學二者共同誘導與塑造下,電影投資方、製作方等製作主體,... 發軔于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電影小說在1940年代中後期出現發展的第一次高潮,但在此後長達近半個世紀囿於多重因素發展相對緩慢。進入1990年代以來,在影像文本的電影和紙質文本的文學二者共同誘導與塑造下,電影投資方、製作方等製作主體,導演編劇、作家等創作主體以及圖書出版方等媒介主體這些與電影小說相關的各方對電影小說的本質屬性、生成機制、價值作用等有了充分而深入的認識,以"作家主動參與"、"導演自覺利用"、"出版争相涉足"爲三大表徵,電影小說的創作與行銷成爲電影界、作家界、出版界等多方聯袂協作、互利共贏的一種"合謀"與"狂歡",由此促使電影小說逐步勃興,並爲在新世紀出現第二次發展高潮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電影小說 九十年代 作家 導演 出版社
下载PDF
全媒体出版视阈下出版文本的建构与衍生
8
作者 黄勇军 龚力 《新媒体与社会》 2020年第1期227-238,共12页
自全媒体出版滥觞以降,其实践模式日趋成熟,文本形态构成也悄然改变,由早期依靠影视作品热度运作并借势改编为小说的单一形态发展为多种文本共生共存的局面,同时开始构建作者、读者、出版商等多方主体共创的文本场域,传统的单向文本演... 自全媒体出版滥觞以降,其实践模式日趋成熟,文本形态构成也悄然改变,由早期依靠影视作品热度运作并借势改编为小说的单一形态发展为多种文本共生共存的局面,同时开始构建作者、读者、出版商等多方主体共创的文本场域,传统的单向文本演化成一种互文文本。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传统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代表的纸质媒介文本的重构、再生与繁荣,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新的文本形态与表现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文本在融合中通过"重复"生产机制凸显差异,获得了"挽救"与"再生",全媒体出版也由此出现了多元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出版 差异与重复 出版文本 影视小说
下载PDF
论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电影痕迹
9
作者 文玲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
罗伯-格里耶作为法国"新小说"奠基人和"新浪潮"电影推动者,创新了新的文学形态"电影小说"。"电影小说"兼顾了文学性和电影的诸种艺术特征,小说中的物体以影像的方式呈现,采用拍摄的形式呈现物... 罗伯-格里耶作为法国"新小说"奠基人和"新浪潮"电影推动者,创新了新的文学形态"电影小说"。"电影小说"兼顾了文学性和电影的诸种艺术特征,小说中的物体以影像的方式呈现,采用拍摄的形式呈现物体的真实存在状态并传达人的内在感受。小说情节借鉴"蒙太奇"的剪辑方式,模仿库里肖夫将人物特写与不同的场景组接,产生了震撼的视听效果。小说还模拟摄像机的拍摄视角塑造了全新的叙述者,实现了叙事者在不同时空的自由穿梭。小说创作采用了电影脚本的写作方式,体现了事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捉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格里耶 电影小说 剪辑 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