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覆盖种植与节水增产 被引量:34
1
作者 朱文珊 王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41-145,共5页
对当今我国广泛应用的覆盖种植技术──秸秆覆盖免耕和薄膜覆盖栽培研究表明,在这两种耕作栽培措施下每年可节水20~40mm。节水数量虽然不大,但苗期的土壤水保持着较高能量水平,为提高产量打下良好基础,而从水利用效率角度分... 对当今我国广泛应用的覆盖种植技术──秸秆覆盖免耕和薄膜覆盖栽培研究表明,在这两种耕作栽培措施下每年可节水20~40mm。节水数量虽然不大,但苗期的土壤水保持着较高能量水平,为提高产量打下良好基础,而从水利用效率角度分析,实际节水每年可达60~200mm,效益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 薄膜覆盖 栽培 土壤水量平衡
下载PDF
渭北旱原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虎全 韩思明 +2 位作者 唐拴虎 李岗 谢惠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30,共7页
1996~1997年度,在乾县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将“冬小麦夏闲期微型聚水两元覆盖”与“冬小... 1996~1997年度,在乾县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将“冬小麦夏闲期微型聚水两元覆盖”与“冬小麦穴播全生育地膜覆盖”两项技术相结合,而组成的一种新的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它集以上两种地膜覆盖之所长,能将冬小麦整个生产年度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加之土壤温度的提高,有效积温的增加,使小麦生长健壮,分蘖增多,生育进程提前,幼穗分化时间延长,进而使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增多,千粒重提高,是渭北旱原进行旱地冬小麦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地膜覆盖 高产 栽培 渭北旱原
下载PDF
烤烟地膜覆盖对烟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刘正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9-151,共3页
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永州地区烤烟地膜覆盖对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烤烟六叶一心进行膜下移栽 ,随着移栽期的提早 ,烟叶产量、产值、均价都有提高的趋势 ;地膜覆盖烟苗移栽的最适期为 3月 5日左右 ;... 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永州地区烤烟地膜覆盖对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烤烟六叶一心进行膜下移栽 ,随着移栽期的提早 ,烟叶产量、产值、均价都有提高的趋势 ;地膜覆盖烟苗移栽的最适期为 3月 5日左右 ;在施纯N 90 ,12 0 ,15 0kg·hm-2 的范围内 ,随着施N量的增加 ,产量、产值、均价提高 ;团棵后随揭膜时间提早 ,烤烟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在烟叶成熟期 ,若雨水偏多 ,不揭膜或推迟揭膜 ,对改善烟叶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陕西省农作物地膜栽培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9
4
作者 邢胜利 魏延安 李思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陕西省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起步于 80年代初期 ,突出表现在面积增加迅速 ,应用范围扩大 ,技术不断改进等方面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亟待解决。从发展现状看 ,地膜栽培前景广阔 ,不仅面积继续增加 ,而且利用... 陕西省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起步于 80年代初期 ,突出表现在面积增加迅速 ,应用范围扩大 ,技术不断改进等方面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亟待解决。从发展现状看 ,地膜栽培前景广阔 ,不仅面积继续增加 ,而且利用更为充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栽培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陕西 农作物
下载PDF
覆膜栽培对甘薯幼根生长发育、块根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翠娟 史春余 +3 位作者 王振振 柴沙沙 柳洪鹃 史衍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7-1685,共9页
选用济徐23为材料,进行2年的大田试验和一年的盆栽试验,研究2种覆膜栽培对甘薯生长前期幼根生长发育和吸收能力、分化根内源激素含量和封垄期单株块根鲜重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黑色膜和覆透明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P&... 选用济徐23为材料,进行2年的大田试验和一年的盆栽试验,研究2种覆膜栽培对甘薯生长前期幼根生长发育和吸收能力、分化根内源激素含量和封垄期单株块根鲜重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黑色膜和覆透明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P<0.05)增加甘薯秧苗栽植后10 d和20 d的幼根数量、总长度、鲜重、表面积、体积和幼根根系的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其中的幼根数量、鲜重、体积、幼根根系的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在2种覆膜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覆黑色膜优于覆透明膜;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秧苗栽植后10 d的根系活力,且覆黑色膜优于覆透明膜。同时,在块根分化期(秧苗栽植后20 d和30 d)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分化根的ZR含量,促进初生形成层的活动和块根形成;在块根膨大初期(秧苗栽植后40 d)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分化根的ABA含量和显著(P<0.05)降低分化根的GA含量,促进次生形成层的活动、淀粉积累和块根膨大,其中,块根膨大初期2种覆膜处理ABA和GA含量差异显著(P<0.05),均覆黑色膜处理效果最好。在2年的大田试验中,2种覆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了甘薯封垄期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单薯鲜重,覆黑色膜的单株有效薯块数高于覆透明膜,而覆透明膜的单薯鲜重显著(P<0.05)大于覆黑色膜处理。覆黑色膜和覆透明膜处理2011年分别增产10.71%和5.76%,2012年分别增产12.99%和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覆膜栽培 块根分化建成 产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覆膜增产与氮肥增效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高志强 洪坚平 孟丽霞 马红梅 孟会生 贾俊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735-2746,共12页
【目的】研究覆膜栽培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和氮肥吸收运移特征,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6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农户模式(FP)、农户施肥+垄膜沟播模式(RFSF1)、监控施肥... 【目的】研究覆膜栽培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和氮肥吸收运移特征,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6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农户模式(FP)、农户施肥+垄膜沟播模式(RFSF1)、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RFSF2)和监控施肥+全膜覆土穴播处理(WFFHS)4种不同栽培模式,具体分析不同施肥和覆膜措施互作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地上部氮素积累转移、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试验期间,农户模式冬小麦平均产量为3 367 kg·hm^(-2),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平均产量可提升至4 491 kg·hm^(-2),监控施肥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14.8%,监控施肥和覆膜协同贡献率达24.7%—42.1%。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主要取决于公顷穗数,其次是千粒重。WFFHS处理因其合理的群体构建和良好水肥条件具有最高公顷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平均分别为581×104穗/hm2、44.3 g和4 785 kg·hm^(-2)。从地上部氮素转运看,冬小麦地上部吸收氮素的花后转运量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60**。农户模式小麦籽粒中3/4氮素来源于花前营养器官的转移,1/4氮素来源于花后根系土壤吸收。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可显著提高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其转运贡献率在81.4%—88.8%。从土壤氮素残留看,长期过量施氮已导致黄土旱塬麦田土壤硝态氮在1 m土层的累积,累积量在100 kg·hm^(-2)以上,20—60 cm土层为累积峰值。经过连续4年种植,农户模式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达277 kg·hm^(-2),较2012年播前增加了87.7%,其中75%的硝态氮集中在0—120 cm土层,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处理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2012年播前仅增加15.7%—24.2%。试验期间土壤残留硝态氮有随降水向下淋移的趋势,表现为2016年收获期各处理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小麦 覆膜栽培 产量形成 氮素利用
下载PDF
覆膜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路兴花 吴良欢 +1 位作者 刘铭 杨联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9-614,共6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比常规水作稻分蘖快且多,最高分蘖数可提高168%,差异极显著.覆膜旱作稻根系具有较高氧化力、还原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常规水作稻间差异均达...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比常规水作稻分蘖快且多,最高分蘖数可提高168%,差异极显著.覆膜旱作稻根系具有较高氧化力、还原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常规水作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覆膜旱作稻产量可高达8164kg/hm2,常规水作稻产量为7846kg/hm2,增产幅度3.4%~11.9%,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其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水稻 生长发育 生理特性 根系活力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倪丽佳 李非里 +3 位作者 刘秋亚 李丽丽 杨成 黄海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在杭州及近郊分别采用盆栽实验和大田采样,对蚕豆、莴苣2种农作物体系下,覆膜种植方式对土壤温度、pH、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盆栽实验的连续观测中,覆膜土壤的平均温度较对照组增加了0.8℃.盆栽实验和大田... 在杭州及近郊分别采用盆栽实验和大田采样,对蚕豆、莴苣2种农作物体系下,覆膜种植方式对土壤温度、pH、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盆栽实验的连续观测中,覆膜土壤的平均温度较对照组增加了0.8℃.盆栽实验和大田采样结果表明:覆膜后土壤含水量增加了6.18%-10.02%,而土壤pH和有机质变化不明显;覆膜方式下,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29.0%-29.1%和17.3%-51.9%,而放线菌的变化较为复杂,大田采样的覆膜土壤中放线菌数量较对照组低了46.2%,而在盆栽实验中变化不大;覆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在盆栽实验中不明显,而在大田中,则主要降低了放线菌的比例,降幅达58.0%.土壤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覆膜种植方式主要降低了土壤中脲酶的活性(-31.6%),而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栽培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甜菜稳产提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闫斌杰 何新春 +2 位作者 赵丽梅 李锟 王育红 《中国糖料》 2019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促进甘肃省甜菜生产发展,引进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LN90910、HYB-74、MK4081、LN90909、MK4087等丰产高糖甜菜新品种,并积极开展适宜密度、地膜覆盖、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稳产提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经组装配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效... 为促进甘肃省甜菜生产发展,引进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LN90910、HYB-74、MK4081、LN90909、MK4087等丰产高糖甜菜新品种,并积极开展适宜密度、地膜覆盖、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稳产提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经组装配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引进适种甜菜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0 050~111 150株/hm^2;白色和黑色地膜全覆盖均对甜菜根产、含糖及节水有明显促进作用,黑色地膜略优于白色地膜;氮磷钾硼锌等营养素合理配比有利于提高甜菜产质量,氮肥过量不利于糖分积累;甜菜施用莱姆佳专用肥1125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含糖增加,增加纯效益2443.5元/hm^2;重茬和迎茬的甜菜褐斑病、黄化毒病、丛根病和根腐病发病率分别比3年轮作高8.7~23.6、16.5~40.8、19.8~34.0和18.2~24.6个百分点,轮作年限越短各种病害越重。示范结果表明,在张掖市甘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5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5 200 kg/hm^2,含糖率16.6%;在武威市凉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10 hm^2,甜菜根产量达到88 440 kg/hm^2,含糖率15.7%;在酒泉肃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4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8 050 kg/hm^2,含糖率15.9%;示范区平均甜菜根产量增加14.0%~16.5%,含糖率提高1.5~2.0度,成效显著。本研究为甘肃甜菜生产发展提供适宜的集成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稳产提糖 种植密度 地膜覆盖 专用肥 轮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春谷子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红梅 石龙 王建共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谷子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加快谷子生育进程,增强谷子抗逆性,比露地栽培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谷子 地膜覆盖 栽培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党参覆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代立兰 王嵛德 +4 位作者 张怀山 赵亚兰 徐琼 牛元 庄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6期52-55,共4页
针对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光照、积温不足,降雨量偏少,党参露地栽培生长周期长,产值效益低等问题,以渭党1号党参为参试品种,以传统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4种栽培A1(白地膜沉降栽培)、A2(白地膜平覆栽培)、A3(黑地膜沉降栽培)、A4(黑地... 针对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光照、积温不足,降雨量偏少,党参露地栽培生长周期长,产值效益低等问题,以渭党1号党参为参试品种,以传统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4种栽培A1(白地膜沉降栽培)、A2(白地膜平覆栽培)、A3(黑地膜沉降栽培)、A4(黑地膜平覆栽培)方式中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苗期、出苗率以及根长、径粗、单根重等经济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传统露地栽培相比,采用地膜覆盖具有更强的保水性能,地膜覆盖对于土壤的昼夜温度变化具有一定影响作用,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党参生产的经济效益,A1(白地膜沉降栽培)、A2(白地膜平覆栽培)、A3(黑地膜沉降栽培)、A4(黑地膜平覆栽培)4种栽培方式平均增产14.74%~93.52%。A1与A2、A3、A4、A5(CK)之间的根长、单根鲜重以及折算产量差异显著(P〈=0.05),旱地党参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白膜沉降式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山区 党参 覆膜栽培 露头栽培
下载PDF
地膜覆盖春大豆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任冬莲 刘学义 王瑞 《山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大豆可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大豆生长发育进程,提高叶面积系数,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比露地栽培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大豆 地膜覆盖 栽培 增产效果
下载PDF
水稻地膜湿润栽培试验示范 被引量:14
13
作者 沈康荣 汪晓春 +1 位作者 刘军 罗显树 《湖北农业科学》 1997年第5期18-22,共5页
对10个试验点产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地膜湿润栽培比对照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要素对产量贡献率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千粒重。分析了增产要素形成机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 水稻 地膜覆盖 湿润栽培 增产机理
下载PDF
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方式对稻田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腊青 吴良欢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5期260-262,共3页
对水稻覆膜旱作条件下稻田地下水水质变化作了动态检测。结果表明 ,与常规淹水栽培区相比 ,覆膜旱作区水稻不仅极显著增产 ,而且稻田地下水总氮含量 ,包括NH4+ -N、NO3--N、特别是NO2- -N含量明显降低 ,氯根 (Cl-)含量也较低 ,地下水总... 对水稻覆膜旱作条件下稻田地下水水质变化作了动态检测。结果表明 ,与常规淹水栽培区相比 ,覆膜旱作区水稻不仅极显著增产 ,而且稻田地下水总氮含量 ,包括NH4+ -N、NO3--N、特别是NO2- -N含量明显降低 ,氯根 (Cl-)含量也较低 ,地下水总磷含量、水溶性磷含量有所降低 ,但总体上相差不大。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方式能对施肥造成的稻田地下水水质非点源污染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地下水 水质 水稻 栽培方式
下载PDF
旱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沈康荣 李家军 +5 位作者 汪晓春 刘军 曹峻 尉光俊 官玉范 龚荣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9-802,共4页
十堰市农业局自2006年开始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引进6个旱稻新品种,采用地膜覆盖与露地直播对比试验,初步探索出了旱稻地膜覆盖的节水、高产高效机理与技术路线。
关键词 旱稻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东北地区绿豆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郝曦煜 梁杰 +3 位作者 肖焕玉 王英杰 郭文云 尹凤祥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5,共3页
东北地区绿豆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区域,土地灌溉成本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难以高产。因此,栽培绿豆应在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下,结合先进的覆膜栽培技术,以提高收益和品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东北地区绿豆种... 东北地区绿豆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区域,土地灌溉成本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难以高产。因此,栽培绿豆应在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下,结合先进的覆膜栽培技术,以提高收益和品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东北地区绿豆种植的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本文详细表述了绿豆覆膜栽培过程中的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等环节,期望对相关农业研究人员有所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覆膜 栽培
原文传递
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志军 谢宗铭 +4 位作者 田又升 陈林 董永梅 李有忠 吕昭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淹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光合速率下降受叶绿素含量和气孔的双重影响;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Fv/Fm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减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降低,从而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显著低于淹灌栽培;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高于淹灌栽培,说明滴灌栽培水稻植株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主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适应干旱胁迫。膜下滴灌栽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导致最终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传统淹灌 光合特性 渗透调节 水稻
下载PDF
覆膜栽培对土壤温度及当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齐海敏 邱黛玉 陈高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期81-87,共7页
为探索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覆膜栽培当归,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归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覆膜栽培与露地栽培,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不同观测时刻、不同土层的露地温度(CK)、膜上温度(A)、膜侧温度(B)、膜间温度(C)的温度... 为探索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覆膜栽培当归,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归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覆膜栽培与露地栽培,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不同观测时刻、不同土层的露地温度(CK)、膜上温度(A)、膜侧温度(B)、膜间温度(C)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当归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定位置和不同土层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膜上温度高于露地温度;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月变化为:膜上土壤温度(A)>膜侧土壤温度(B)>膜间土壤温度(C)>露地土壤温度(CK)。膜上、膜侧、膜间和露地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膜上温度最高,膜上土层温度下降最快。覆膜栽培能增加当归的产量,覆膜栽培产量为2975.80 kg/hm2,平均高于露地栽培16.53%。当归覆膜栽培对土壤地温有显著的影响,膜间土层温度适宜当归的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覆膜栽培 土壤温度 产量
下载PDF
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颖 陈泓睿 +2 位作者 顿国强 韩永俊 陈海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100,共6页
为研究玉米和水稻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并完善其制造工艺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裸地作为空白对照,实施玉米秸秆纤维地膜、水稻秸秆纤维地膜和传统塑料地膜4个处理覆盖栽培哈椒小区多重比较试验,研究秸秆纤维地膜的抑草... 为研究玉米和水稻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并完善其制造工艺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裸地作为空白对照,实施玉米秸秆纤维地膜、水稻秸秆纤维地膜和传统塑料地膜4个处理覆盖栽培哈椒小区多重比较试验,研究秸秆纤维地膜的抑草、增温、保墒和降解性能及其对哈椒植株高度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水稻秸秆纤维地膜间的抑草、增温、保墒性能无显著差异,分别在68和110 d内完全降解;两种秸秆纤维地膜抑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塑料地膜的;秸秆纤维地膜与传统塑料地膜的保墒性能无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裸地的;秸秆纤维地膜覆盖处理的地表及地下10 cm土壤总积温与裸地对照无显著差异,极显著低于传统塑料地膜的;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的植株高度和产量显著高于裸地的,与传统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地膜 地膜覆盖栽培 降解性能 随机区组试验 哈椒
下载PDF
优质小花生覆膜栽培播期与密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志良 郑亚萍 +3 位作者 于照兹 李金山 王华松 孔显民 《花生学报》 2002年第4期30-32,36,共4页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覆膜小花生鲁花12号的播期和密度产量效应显著,密度效应大于播期。因此,小花生要高产必须合理密植;当花生4月28日播种,密度为17.28万穴/hm2时,荚果产量最高,达4760.0kg/hm2;在4月28日以前,花生播期每提前5d,荚果...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覆膜小花生鲁花12号的播期和密度产量效应显著,密度效应大于播期。因此,小花生要高产必须合理密植;当花生4月28日播种,密度为17.28万穴/hm2时,荚果产量最高,达4760.0kg/hm2;在4月28日以前,花生播期每提前5d,荚果产量平均减少203.9kg/hm2,在4月28日以后,播期每推迟5d,荚果产量平均减少260kg/hm2;播期与密度表现为正向交互效应,在4月10日~5月20日范围内,花生播期每推迟5d,其最适密度应增加5540穴/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生 覆膜栽培 播期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